Ⅰ 有关爱情的名人事例2~5个
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个被伟大的莎翁在四百多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变出来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极富人文精神的爱情史诗。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莎翁的笔下,爱情是超越一切的。甚至可以超越门第,地位,家族偏见等这些就是在今天还被普通的英国人所重视的东西。剧尾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这一对相爱的男女,由于误会而双双失去了生命。这一幕在四百多年前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剧场里,曾经让全场鸦雀无声,其实她们是因为爱情而不是因为误会而失去生命的。
结论,残酷的爱情,任何伟大爱情的必由之路。
(二) 维纳斯和阿都奈斯
在所有的爱情中,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这个来自于古希腊的爱情故事就是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个美少年阿都奈斯对自己所产生的爱情,一点也不比维纳斯对他的爱情更浅。唯一不同的是,维纳斯对他的爱,是任何社会都可以宽容接受的,虽然两者在身份和地位上有一点差别。可是阿都奈斯对于自己狂热的爱,却是难以被人理解。以至于后来人把他的这种行为叫做“自恋”(narcissism),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则被归为病态的一类。这对于这个美少年的本身是很不公平的。因为所有的爱,只要是爱,都不应该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不屑。忘情的维纳斯遇见了无动于衷,铁石心肠的阿都奈斯,从她的角度上来说,是她爱错了人,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呢?爱情这个东西是不分什么对错的,她就是爱他,这没有办法。
结论,一厢情愿的爱情,总是伴随着一个人的快速毁灭和另一个人的慢慢毁灭。
(三) 爱德华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这是近代以来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爱情故事,直到如今还被广为流传。在不列颠帝国将近千年的历史中,还没有一位国王会主动逊位。而他下台的原因却是为了两个字——爱情。这位使得他抛弃自己应有政治地位的女人,竟然是一位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女人。但任何事情就是这样,有一得必有一失。国王失去了他的王位和他的王国,得到了他最珍视的——爱情。为了爱情而抛弃王位的君主,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是不负责任,从人的角度来看,是把爱情当作自己毕生的信仰,是“人”这个概念的最完美的诠释。
结论,有代价的爱情,爱情的代价在蔑视爱情的人的面前是泰山,在珍视爱情的人的面前什么也不是。
(四) 罗伊和马拉
在伦敦的一座名叫华铁卢的桥上,一段美丽,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炮火的轰鸣中悄悄地开始,同样,这份爱情最终也是在这个桥上走到了终点。其实这段爱情没有结束,永远也不会结束。罗伊和马拉在桥头相遇的一瞬,伟大的爱情就开始了。罗伊在雨中望着上面的窗户,在他们的故事里,是点睛之笔。就在两个人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对方的名字。一切看似那么的荒诞不经,但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就是这一段闪电般成熟起来的爱情,却让一个人因为爱对方而献出了所有,让另一个人把这份爱情永远的放在自己的心里。
结论,永远的爱情,无法长相厮守的爱情,才会是永远的爱情。
(五) 爱斯梅哈尔达和撞钟人
在阴森森的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撞钟人,被人们称之为野兽,那个为避祸逃到了里面的波希米亚女人,被人们称为美女。美女和野兽的爱情,本来就是一种不对称的爱情,并且反差如此之大,给人的直观感觉,并非像这个伟大的爱情故事一样,那么令人动情,令人回味。但是在几百年以后的钟楼里,当人们看到了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时,一份感动,对爱情的感动,不禁油然而生。美女和野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抱在了一起,并且永远没有分开。也许这爱情不像其他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一样,那么让人易于接受,那么完美。但这也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且这个爱情故事还是那么的震撼人心,那么的超凡脱俗。大革命时代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一览无遗。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即便是畜生一样的人,也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即使距离再远的两个人,也会有机会注视同一目标,也会被爱情的彩带,连在一起。
结论,最真实的荒诞的爱,也许爱这个字,本无所谓什么荒诞和真实,只要是爱。
Ⅱ 一生未婚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按时间顺序排列)
1、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画家、科学家。
24岁的时候,曾被指控与男子有暧昧行为,遭其否认。
但其同性恋的身份,基本已被后人公认。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2、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
与出身名门的女子同居十余年,但终被保守的教会拆分(剥夺了哥白尼的结婚权)。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3、伊丽莎白一世 (1533-1603) 英国女王。
年轻漂亮而且开朗的伊丽莎白25岁就走上了英格兰之巅。
只是不幸的是,她为了巩固王位,纵横捭阖于当时的强国西班牙与法国之间,放弃了婚姻。
最后以老处女的身份绝后而终,换来的是大英帝国的崛起。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4、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四十岁时与家佣同居,并生下一女,不幸的是,女儿5岁时夭折,此为其终生憾事。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5、克里斯蒂娜(1626-1689)瑞典女王。
她爱慕自己的表兄,却拒绝嫁给他,她说:我不得不坦率的告诉你,我不会与你结合,但是我也可以许诺,我也决不同别人结婚。
瑞典在她的统治下国泰民安。
但在鼎盛时候,28岁的她将王位让给了自己曾经爱慕的表兄,而后周游欧洲,定居罗马,并在1689年病逝于那里。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6、牛顿 (1642-1727) 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的一生,几乎没有亲近女色的记录。
虽终身未娶,但据说他还是有过爱情的:1、斯托瑞:克拉克夫妇的女儿,在牛顿中学时代的好友,因为牛顿的性格比较内敛,所以她可以说是牛顿的唯一的朋友。
2、牛顿的表妹:牛顿在家乡躲瘟疫时认识的,二人在一起据说也很快乐。
牛顿把自己有关物理的想法告诉她,她虽然不懂,可还是认真地听。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7、莱布尼茨(1646年-1716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莱布尼茨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在大学当教授,他平时从不进教堂,因此他有一个绰号 Lovenix,即什么也不信的人。
他去世时教士以此为借口,不予理睬,曾雇用过他的宫廷也不过问,无人前来吊唁。
弥留之际,陪伴他的只有他所信任的大夫和他的秘书。
莱布尼茨的多才多艺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研究领域及其成果遍及数学、物理学、逻辑学、生物学、化学、地理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气体学、光学、航海学、语言学、法学、哲学、历史和外交等等。
莱布尼茨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十分关注,他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
他向来华传教士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情况,包括养蚕纺织、造纸印染、冶金矿产、天文地理、数学文字等等,并将这些资料编辑成册出版。
他认为中西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
莱布尼茨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毕生的努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虚心好学、对中国文化平等相待,不含“欧洲中心论”偏见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8、伏尔泰 (1694-1778) 法国思想家。
与有夫之妇的情人共居20年,直到后者去世,没有子嗣。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9、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
终生未婚,无子嗣。
他并非没有想过娶妻,但一直不幸运。
一次当他还在盘算自己的财产时,爱恋之人却被人捷足先登;另一次则是邂逅了一位来家乡旅游的年轻女子,当他还在对是否求婚进行哲学论证的时候,这位女子离开了此地,从此芳踪难觅,只能不了了之。
康德自小身体不好,他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家乡方圆40公里的范围。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0、卡文迪许(1731-1810)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据说卡文迪许很有素养,但是没有当时英国的那种绅士派头。
他不修边幅,几乎没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不好交际,不善言谈,终生未婚,过着奇特的隐居生活。
他从祖上继承了大笔遗产,成为百万富翁,不过他一点也不吝啬,助人很慷慨。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1、贝多芬 (1770-1829) 德国音乐家。
贝多芬一生坎坷,苦涩的童年,爱情不顺,壮年失聪。
失聪后的贝多芬,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2、简·奥斯汀(1775-1817) 英国作家。
奥斯汀聪明而且美丽,据说也曾情痴,年轻时失恋是她终身不嫁的原因。
旧时的恋人问她:当初离开,你有没有遗憾、后悔?他用温柔而忧郁的声音说:如果我们当初在一起,我会一辈子对你好,可是那样就会没有我的小说。
在病床上,一直相伴的姐姐说,如果当初不是自己的劝阻,她说不定已经嫁给了那个爱上她的城堡的主人。
奥斯汀说:因为你,我选择了自由。
最终,她没有成为任何城堡的女主人,也不曾得到完整的爱情。
她始终在憧憬、挣扎、斗争、渴望、动摇,却一直没有妥协。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3、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
孤独一生,无妻无子甚至无母(20多岁即与母亲决裂),一生反感女人,过着孤独,忧郁和愤世嫉俗的生活。
他说,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可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学家是不需要结婚的。
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丰厚财产,这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
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4、布坎南(1791-1869)美国第十五任总统。
年轻的时候他爱上富豪的女儿,但被对方父母阻挠,认为是爱上了她家的财产,女儿听信了父母谗言,万般悔恨,最终自杀身亡。
“我觉得幸福从此离我远去了”,布坎南曾经伤心地说道。
而后他投身于政治。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5、安徒生(1805-1879)丹麦作家。
一生茕茕孑立,经历了丑小鸭似的一生。
留下了《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丑小鸭》等一系列的美好童话,却把孤独留给了自己。
安徒生求学时,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间,古林先生的女儿,温柔美丽而又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他的心头。
但鉴于以往与女 *** 往的几次失败,安徒生不再希望人们知道蕴于他心中的爱情,哪怕是一点痕迹。
但炽烈真诚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话湿润的氛围中绽开,凝成了凄凉美丽的《海的女儿》。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6、诺贝尔 (1833-1895) 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工程师、诺贝尔奖创始者。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
曾有三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
),一个无知而负心。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7、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散文家。
尼采曾深爱一位富有魅力的才女,但最后无果而终。
长期不被人理解的他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最终精神崩溃。
他先是住在精神病院,后来母亲把他接到家中照料。
母亲去世后,尼采迁居到妹妹家中居住。
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
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家与世长辞,享年55岁。
“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8、凡高 (1853-1890) 荷兰画家。
无论凡高的画作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天价,这一切都已经与他无关了。
他短短37年的人生,到处充满了屈辱与酸楚,无数次的解雇与不被理解,无数次的拒绝与争执,让他陷入执迷的疯狂。
直到1890年7月的那个黄昏,他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19、金岳霖 (1895-1984) 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因为林徽因(中国才女),一生未娶。
且与情敌 ( 梁思成,中国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 比邻而居,终身为友。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20、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萨特一直和波伏娃(法国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女权主义者,终生未婚)同居(他们有一个情感约定,彼此还可以有自己别的爱人),两人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爱好上。
他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自觉拒绝诺贝尔奖的人(之前有两人因政治原因被迫拒领)。
萨特与他的勤奋和声望不相称的是,他的物质生活极其简陋粗淡。
他的收入并不少,有时甚至有成百万的钱在口袋里,但他乐施好舍,加上视财富如粪土,再多的钱也留不了几天。
(四岁时萨特由于角膜翳导致右眼斜视)
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历史上的终生未婚名人
21、嘉宝(1905-1990)美国演员。
她是真正的冷美人。
她自己评价:我笨拙,害羞,紧张,恐惧。
“我将以单身终生”,这是嘉宝在《克里斯蒂娜女王(瑞典女王,终生未婚)》里的台词,而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Ⅲ 历史名人爱情小故事
爱情 故事 是美丽的,关于名人的爱情故事就增添了一些神秘感。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名人爱情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名人爱情小故事篇1:徐志摩与陆小曼 万种风情无地着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交往,用“爱得轰轰烈烈”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时任哈尔滨警察厅长,虽不在北京,但侯门如海,徐志摩要用钱来贿赂门房(每次500元) 才有可能与陆小曼见面,而陆小曼给徐志摩写 情书 不但要用英文,连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几经波折,徐陆二人的恋情愈演愈烈,弄得满城风雨,王赓甚至还拔出枪来威胁陆小曼,但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热情。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颇为中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后还来了一句“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的结婚!”但徐志摩这样的历尽千辛万苦去追求,去试验梦想中神圣的爱的境界,虽有“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的热情,终于还是落个失败的结局,思之令人感慨。
历史名人爱情小故事篇2:张学良与两个四小姐的阴谋之恋
两个四小姐
台湾记者林博文曾说:“张学良的心爱之人,大多排行为四,有朱四小姐,赵四小姐,后来又有了一位蒋四小姐!”看来张少帅对“四”情有独钟。朱四小姐很早就退出张学良的江湖了,倒是后来两位四小姐,像双生花一样和张少帅纠结了一生一世。
第一位四小姐赵一荻不但搭进自己的一生,还把整个家族都搭进去了。
1928年3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庆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纸轰动一时的声明,要与四女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感,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因此发生任何隋事,概不负责。”过了几天,赵庆华又声言自身惭愧,旋即辞去交通部次长的职务,从此不再为官,退隐而居。
赵家此举,让当时私奔门的男主角张学良大惑不解,他问赵四小姐:“你父亲既然同意你来此,为什么又登报声明?”面对张学良的嗔怪,赵四小姐一言未发,想必她是明白父亲的苦心的。
这位赵庆华可是个人物,他家祖上是浙江兰溪的书香世家,他12岁那年就请求父亲让他去香港求学,小小年纪混迹于大清官场,没有任何政治靠山却能平步青云,民国成立以后,他又很快跻身重要官员的行列之中。老谋深算的他早已预见了小赵这场恋爱的结果,她爱的这个男人红粉知己无数,他邀请她到奉天旅游,单纯的她连个名分都没有就稀里糊涂地跟去,最终恐怕难逃被始乱终弃的命运,于是他使出了先登报后辞官这一招双响炮连环计,把张学良拴死了,张学良惟一的出路就是——和赵四小姐好下去。
大家族的人真是有大智慧啊。
老赵把张学良所有退路都堵死的同时,还堵住了另一个女人的来路,那就是蒋家四小姐蒋士云。她也是个官宦千金,容貌不亚于赵四小姐,才情更胜一筹。作为外交官蒋履福的千金,16岁的蒋士云随父母远下欧洲,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1927年,蒋士云认识了风流倜傥的张学良,心意暗结,但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始终是她心里越不过的坎。她没赵四小姐这么勇敢,她老爸也不像赵庆华那般运筹帷幄。
1931年3月初,蒋士云结束巴黎学业回国。据说她回国前曾暗下决心,要不计任何名分地和张学良在一起。可是刚到北平,她就从一位来访的女友口中惊悉:张学良身边已有了一位“女秘书”赵四小姐。
江南名媛蒋四小姐自然不肯屈居在北地佳丽赵四小姐之下,她郁闷地远走罗马,决意从张学良的生活中消失。
红白玫瑰秀
1936年,“西安事变”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赵四小姐的命运。张学良被软禁后,一开始由赵四小姐陪伴,后来于凤至想见张学良,赵四小姐只得去了香港。1939年秋,陪伴张学良过囚禁生活的于风至患上了严重的乳腺癌,必须马上 出国 就医。于是,张学良提出由赵四小姐前来接替。张学良的请求虽然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并责成戴笠亲去办理,但戴笠不相信赵四小姐能来。
赵四小姐居然来了一出美国托孤,将未满十岁的惟一的儿子交给美国友人抚养,连日从香港奔赴贵州修文县阳明洞,自投囚笼,就像1928年的春天,不计名分投奔爱情一样。赵四小姐可能不是个好妈妈,却是个绝世好情人,为了爱人,她可以合弃爱子、自由和舒适优越的生活。从那时起,赵四小姐再未见过母亲,直到她的母亲吕葆贞于1953年去世。
赵四小姐对张学良可谓用情至深,但张学良对蒋四小姐始终无法忘怀,她们对他来说,一个是生活的伴侣,一个是精神上的情人,如同红玫瑰与白玫瑰。虽然赵四小姐还没蜕变成蚊子血或饭渣子,蒋四小姐却是他胸口的朱砂痣。
话说蒋四小姐离开张学良后,在欧洲遇到了原配新丧的中央银行总裁、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两个失意的人一拍即合。她和贝祖贻在上海结婚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张学良正背着“不抵抗将军”的恶名代蒋介石受过,焦头烂额之际,他仍不忘派人给蒋士云送去贺礼。
蒋四小姐的目光也一直没有远离过张学良,“9·18”事变爆发之时,她马上寄书张学良:“尽其所能,与敌抵抗,否则将军将留下千古骂名。”两年后,奉命不抵抗的张学良槠家眷来到伦敦,蒋士云进言:“汉卿,我盼望你有一天为国土完整做·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这才是我们心中的少帅!”
西安事变后,通过丈夫贝祖贻的关系,她弄到一张南京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的旁听券。审判时,她一直坐在张学良后面,张学良离开法庭时,两人驻足凝望,虽是惊鸿一瞥却又有千言万语。法庭上赵四小姐和绯闻女友蒋四小姐第一次短兵相接,各自暗怀揣测,在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两个女人都为这个男人纠结和怨恨着。也许,赵四小姐一生都在逃避着蒋士云这个名字。
近香远醋二人转
虽然蒋四小姐已经是贝夫人,却一直关心着张学良,即使张学良被秘密押至蒋介石的故里奉化,她也能通过戴笠和贝祖贻的交情,到雪窦山探望。对此,赵四小姐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贝祖贻辞掉职务,和蒋士云一起定居美国,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赵四小姐和张学良于1946年11月被押往台湾,之后一直幽禁在新竹县井上,那是—个人烟稀少的大山,他们在那是一呆就是10余年。
井上生活条件恶劣,但在赵四小姐的心里,这段与世隔绝的时光,是最幸福最安全的时光,因为这一段艰苦的幽禁岁月是她和张学良两个人的。养尊处优的她俨然成为最普通的家庭主妇,不但能够熟练地使用缝纫机缝制衣被,还能够喂养家鸡,将鸡蛋作为难得的“营养品”给张学良滋补身体。但骨子里她依旧是大家闺秀,服饰妆容一丝不苟,她在粗糙的生活中顽强地保持着自己骨子里的优雅与美丽。
原本同于凤至相熟的宋美龄是不喜欢这位赵四小姐的,但随着岁月的洗礼,宋美龄对赵四小姐愈加敬重。1960年,宋美龄劝张学良弃佛教信____。弃佛之后,张学良主张一夫一妻,却又左右为难,既合不得原配也放不下赵四小姐,于凤至知道后马上同意了离婚,她在一封信中说:“赵四小姐是位难得的女子,25年来一直陪着汉卿同生死,共患难,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对她也十分敬佩。”原配被赵四小姐的执着感动,成就了她30年的苦恋,1964年7月4日,51岁的赵四小姐与64岁的张学良举行了婚礼,做了一回“白发新娘”。
赵四小姐虽然修成正果,但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蒋四小姐并未就此退出江湖。
1975年春天,蒋介石在台湾病逝。蒋士云意识到,横亘在她和张学良之间的障碍似已消除。几经周折,1980年春天,蒋士云悄然从美国飞去台湾,却没有见到想见的人,因为张学良被赵四小姐拦住了,她不希望他跟蒋四小姐见面。蒋士云说:“这大概是女人跟女人之间总有看不开的地方,我就没有这种女人气。”她还说,“张学良现在大概要整天坐着了,真没意思。我要是陪着他,不会像赵一荻这样做的。”
其实,就像后来的许多人不懂当年的赵庆华一样,蒋士云也未必就能懂得赵一获与张学良的有意思与没意思。不过,如果她也遇到别的女人抓住一切机会,拼死拼活要见自己丈夫的时候,就不会这样说了。
蒋四等来黄昏情
蒋四小姐终于如愿以偿了。
1991年3月,张学良和赵一荻飞赴美国探亲,刚到旧金山,他就对身边的人说:“我想一个人到纽约去会会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多数人误以为肯定是多年不见的蒋夫人,然而那时候宋美龄恰好回到了台湾。只有赵四小姐知道,张学良说的是谁。张学良曾经说:“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获是最患难与共的妻子,贝太太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这一次赵四小姐没有再拦张学良,她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的人生夙愿。
张学良—人飞去纽约见贝太太蒋士云,并下榻其公馆,赵—荻一人飞回洛杉矶的儿子张间琳家中。
1982年贝祖贻病殁以后,蒋士云身边只有一女,她和继子继女们并无多少往来,而女儿也只在每周六回到曼哈顿的高级住宅,和母亲共度周末。张学良的到来,给寂寞中的贝夫人带来了意外欢喜。
张学良在纽约期间,蒋士云俨然成了他的经纪人,代为安排所有的活动。赵四小姐喜欢清静,不喜欢张学良会友,她偏偏把张学良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包括他与他当年的部下、后为解放军将军的吕正操等重要客人的会面,与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工作人员的接触,与哥大 留学 生们的座谈等等,都是蒋士云代为联络和议定的。91岁生日,坐在张学良身边的也是这位蒋四小姐而不是赵四小姐,致使外界一度神经兮兮地猜测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即将发生婚变,很是热闹了一阵。但赵四小姐自始至终都没有去烦张学良一下,她内心的感受也从未对人讲起。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太太胸怀之豁达,已不是凡俗之辈所能揣度。
情归夏威夷
1991年6月下旬,赵一荻把张学良从纽约接回旧金山转道回台湾,一年后张学良夫妇飞到夏威夷定居,共度一生最后的日子。从此,蒋四小姐就没有和张学良见面的机会了,张学良甚至没有再接过她的电话。蒋士云对此抱怨说:“他在台湾的时候我还跟他通过电话,离开台湾以后就没有消息了。我打过一次,打不进去。我知道有人阻拦……”
风流少帅晃悠了一辈子的心,终于在陪了自己一辈子的女人赵四小姐那里找到了安宁。赵四小姐已是风烛残年,早期的幽禁环境十分恶劣,她患过红斑狼疮、有过骨折,由于长期抽烟,肺部还出现癌变而切除了半边肺叶,之后一直呼吸困难。她从不单独接受记者采访,也不愿讲述一生经历,她陪伴了张学良一辈子,他们早已心意相通。所以,面对和自己较了一辈子劲的蒋四小姐的喧嚣,她只淡然一笑。
88岁的她撑着沉疴之体,陪张学良过完2000年6月1日的百岁华诞。生日宴会上,两双苍老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张学良无限依恋地说:“我太太非常好,最关心我的是她!这是我的姑娘!”
2001年,赵四小姐去世一年后,张学良也与世长辞,他们合葬于夏威夷的神殿之一。
蒋四小姐独留世间,长达一个世纪的玫瑰战争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历史名人爱情小故事篇3:孙中山宋庆龄的初见与爱情
由于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故宋庆龄在儿时常听父亲讲起孙中山的英雄 事迹 ,其为国为民的理想与革命精神都给宋庆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了崇拜钦佩之情。实际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在宋家见到了只有一岁多的宋庆龄,只不过未料到两人后来竟成为夫妻。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宋嘉树也在日本帮助孙中山筹集革命经费,并安排大女儿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13年8月,宋庆龄从美国威斯理女子学院 毕业 后,抵达日本与父母汇合,并于9月16日随同宋霭龄第一次 拜访 孙中山,与姐姐一起协作孙中山工作。之后,两人的见面愈加频繁,开始是父亲和姐妹俩一起去孙中山处,再后来是姐妹俩一起去,最后从1914年5月24日开始,宋庆龄开始单独去拜访孙中山。
据日本外务省档案记载,1914年1—10月,二人会见次数最频繁,多达52次,其中私底下见面就有20次,仅6月被记录在案的就多达l0次。1914年9月,宋霭龄因在横滨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正式接替她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在工作中,孙中山对她非常信赖,让她保管通讯密电码,还让她承担对外联络工作,极大减轻了孙中山的工作量。闲暇时间,两人相处也十分融洽,孙中山喜欢静静地听宋庆龄弹琴 唱歌 。孙中山忘我为革命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宋庆龄。
她当时给正在美国读书的妹妹宋美龄写信道:“我从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就是我从小姑娘的时候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对于两人的交往,宋庆龄在后来的自述中还称:“孙博士得悉我在学习中文,他赠我一些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和有关当代政治方面的英文书。他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活动,对我的工作鼓励甚多,使我不知不觉渐渐地被他所吸引。”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的爱慕之心愈来愈强烈,很快坠入爱河。
1915年6月,宋庆龄回国探亲,孙中山曾提出让她征求家人对自己婚事的意见。宋庆龄当即指出:“我愿做你的妻子,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革命需要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我的心一直在追随着你。我的生命已经跟你的事业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表示个人的婚姻问题要由她自己做主。
对于两人的年龄差距,她则说:“革命是不问年龄的。爱心,也没有年轮。因此,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宋庆龄走后,孙中山对其愈加思念,他对梅屋庄吉的夫人说,“我忘不了庆龄,遇到她以后,我感到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爱,知道了恋爱的苦乐……如果能与庆龄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也不后悔。”
孙、宋两人虽然互生情愫,但最终的结婚也充满了曲折。因孙、宋都为基督徒出身,按照____义规定,孙已结婚有家室,不得再娶妻。孙中山对两人婚事,也与宋嘉树多次进行书信往来,1915年8月,宋嘉树给孙中山信中曾称,“我们是一个基督____,我们的女儿不会为任何人作妾,哪怕他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国王、皇帝或者是总统。我们可能贫于‘物质’,但是我们既无贪心,更无野心,不大可能去做违背基督____的任何事情”。
因此,孙中山必先与妻子卢慕贞离婚,方得有与宋结婚的机会。1915年9月,孙中山特派部属朱卓文回澳门,迎妻子卢慕贞抵达日本,卢氏于离婚证书上按手印同意离婚。孙宋两人试图结婚也遭到当时革命党人的反对,认为不符合伦理,尤其是对革命领袖来说更不应该,孙中山却说:“我是革命者,我不能受社会恶习所支配,我要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
当宋庆龄在上海提出与孙中山结婚后,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她同一个年龄比她大两倍,且结过婚的人成家是绝不容许的,并反对她返回日本。而且父母还为她另择对象,准备择日成婚,并且将其软禁在家中。宋庆龄则通过女仆将写给孙中山的信寄出,讲述了她目前的困境。孙中山得信后,遂派朱卓文于1915年10月抵达上海,希望他将宋庆龄接回日本。朱卓文于是将孙的电报给宋庆龄过目,并告知了她关于孙中山已离婚的消息。是月,宋庆龄即在女佣帮助下,从家中逃走,但给父母留下告别信,连夜同朱卓文乘船返回日本。
宋庆龄的私奔行为,在当时仍为大胆之举,她在1932年时告诉美国记者斯诺说:“我当时并不是真的爱上他,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孙中山在当年10月,则在友人的陪同下,买齐了家具、床上用品及生活日用品,做好了新婚生活的准备。1915年10月24日,宋庆龄自沪抵达日本东京,孙中山在东京车站亲自迎接。
10月25号上午,22岁的宋庆龄和49岁的孙中山到日本着名律师和田瑞家中办理手续,又委托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府办理了结婚登记。两人在结婚誓约上签字,并相约三条:“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万一发生违反本誓约之行为,即使受到法律上社会上的任何制裁,亦不得有任何异议;而且为了保持各自的名声,即使任何一方之亲属采取任何 措施 ,亦不得有任何怨言。”
婚礼即在和田瑞家的客厅举行,宋庆龄戴着大花边帽,穿着一件粉红和淡绿花图案的裙子,拿着一束花,孙中山拉着她的手进门合影。两人亲密地喝下交杯酒,并面对现场的来宾,浪漫的吟诵着裴多菲的爱情诗句:“我愿意是激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在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作窝,鸣叫……”
因为两人都不喜欢铺张和各种繁文缛节之类的东西,故婚礼简单朴素但温馨感人。典礼结束后,则是和田瑞举办的欢迎香槟酒午餐会,后二人前往新居青山原宿109号寓所。值得一提的是,在婚礼上,孙中山送给宋庆龄的礼物不是珍贵的钻石珠宝,而是一支德国毛瑟手枪。孙中山说:“这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曾经回忆起当年结婚时的往事,她深情地说:“10月25日,在我的生活中,这一天是比我的生日更重要的日子。”
宋嘉树获悉宋庆龄私奔后,匆忙奔赴日本,试图阻止两人成婚,但为时已晚,他甚至扬言要与宋庆龄断绝父女关系。宋庆龄对此曾向斯诺回忆说:“我父亲到了日本,对孙博士大骂一顿。我父亲想要解除婚约,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征得双亲同意。但他未能如愿,于是就和孙博士绝交,并与我脱离父女关系。”
尽管父母之前反对宋庆龄的婚事,但在两人结婚后,还是补办了丰厚的嫁妆,一套精致的藤木家具——由双人床、衣柜、五斗橱、梳妆台组成,一条绣着百字图案的被面以及母亲倪桂珍结婚时穿的锦缎绣袍都送到日本。婚后,宋庆龄继续担任孙中山的私人秘书,日夜在他身边协助工作,无微不至地照顾孙中山。
对于婚后的生活,孙、宋都表达了满意之情。如1915年11月,宋庆龄在给美国同窗信中,表达了对孙中山的崇拜,称:“我的丈夫在各方面都很渊博,每当他的脑子暂从工作中摆脱出来的时候,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学问。我们更像老师和学生,我对他的感情就像一个忠实的学生。我帮助我的丈夫工作,我非常忙。我要为他答复书信,负责所有的电报并将它们译成中文。”1918年,孙中山在写给远在英国的恩师康德黎的书信中,同样高兴地称:“我的妻子在一所美国大学受过 教育 ,是我最早的一位同事和朋友的女儿,我现在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活:一种真正的家庭生活,一位伴侣兼助手。”
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生活上的伴侣,也是革命事业的忠实助手,两人可谓是同甘苦,共患难。正如赫尔哈特所言:“孙中山有了宋庆龄这样的革命事业上的杰出助手作终身伴侣,这使他有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这位新夫人,尽了她最大努力,千方百计减轻丈夫的负担。实际上她一直担当着他的秘书的重任。她的双亲慢慢了解到她结婚后的幸福,从前的不满也烟消云散了。”
1916年4月,孙宋两人返回中国,投入反袁复辟斗争。之后宋庆龄同孙中山经历了护法斗争,广州军政府平叛及国共合作等重大事件。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已怀有身孕的宋庆龄怕目标太大,坚决让孙中山先安全撤离,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宋庆龄也在此事变中流产,孙中山在一个新 笔记本 扉页上,为宋庆龄特意题写了两句诗:“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表达了两人患难与共的真情。1925年3月12日上午,孙中山病逝于北京。他在临终前嘱托儿女及下属要善待宋庆龄,并告诉宋庆龄不要悲伤,“我之所有即你之所有”,其在《家事遗嘱》中也明确表示:“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均付与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
此后,宋庆龄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一直以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人与革命精神的维护者的姿态,捍卫孙中山坚持的革命精神与原则,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正如她1926年4月16日写给远在美国的同窗密友的话说:“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就是实现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我一定要自己尽力并鼓励他人继续我丈夫的事业!”
看过“历史名人爱情小故事”的人还看了:
1. 名人爱情小故事
2. 古今中外名人爱情故事
3. 感人的名人爱情故事3篇
4. 近代名人爱情故事
5. 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Ⅳ 名人的真情故事有哪些
比如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1920年,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诗人和父亲一见如故,而林长民与女儿相互间也引为知音。林徽因与徐志摩相见甚欢,颇多共同语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激情洋溢,写下一首首这样的情诗。
少女的心弦被拨动了,据说她回了一封信。“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
当时的徐志摩,二十四岁,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他在最初看到张幼仪照片的时候,就不屑地说了三个字“土包子”,后来张幼仪随他一起在英国生活,评价他的一个女同学说,“西装和小脚不般配。”他颇有深意地重复强调:“西装和小脚是不般配。”
冰火两重天,说的是诗人的感情。他对林徽因有多么热情似火,对张幼仪就有多么冷酷无情,接到林徽因的信,为了方便离婚,他甚至逼着妻子打胎,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又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
爱情令人疯魔,写诗的人就更添几分疯魔,一心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人简直疯狂了。可是,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命运对他,正如同他对张幼仪一样无情和冷漠!
林徽因和父亲早诗人一年回国,一旦回到传统的现实社会,那曾经发生过的爱情故事仿佛也变得不真实。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
林徽因不否认自己与徐志摩有一种灵性上的和谐与共鸣,也不隐瞒自己对他的真实情感,“他变成一种stimulant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怨,或happy或sorry,或难过,或苦痛,我也不悔的。”
在志摩飞机失事以后,她发表悼文寄托哀思,更让梁思成拣来一块飞机残骸悬挂在卧室,一直到死。她跟闺中密友费慰梅,有一个常常谈起的话题,那就是徐志摩,这个名字就是她心头的朱砂痣啊!
但是林徽因是一个拎得清的女子,就在她的悼念文字里,她依然说“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变”,“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
Ⅳ 有关爱情的名人事例
1、《三毛与荷西》:梦里花落知多少。台湾作家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缠绵绯恻,尽管两人都已逝去,但他们仍是无数少男少女心目中的爱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识在西班牙,当时三毛念大学二年级,两人常常一起看电影、逛公园。一天,荷西对三毛说:“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学要读, 加两年兵役要服,6年一过,我就娶你。”后来两人分手了。按照承诺,以后的6年中他们没有任何联系,这其间三毛去了德国、美国。6年后命运再度将三毛带回马德里。这天,有位朋友打电话给三毛:“快来,搭计程车过来。”
2、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的三毛匆匆赶到朋友家。朋友神秘地让她把眼睛闭上,三毛只觉得一双温柔的手臂把她整个儿抱了起来,张开眼一看,哎呀!不得了,竟是那位身材高大、长满胡须的、她当年的小朋友——荷西。两人热烈亲吻、拥抱后,荷西把三毛带到自己的屋内,满屋子三毛的巨幅照片再一次让三毛惊呆了,6年来,荷西一直惦恋着她。三毛感动至极,对自己说:“这一生我还要谁呢?”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充满温馨和情趣。三毛说堵塞,“因为幸福满溢而怕得悲伤”。悲剧果然降临,在一镒意外事件中,潜水员荷西过早地离开三毛而去,痛不欲生的三毛几次试图自杀,终因亲情难舍而止步。然而,数年后三毛还是自缢于医院,不能不说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Ⅵ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自私的爱情
爱情都是自私的。
Ⅶ 国外名人爱情故事
爱情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很多感人的爱情故事,尤其是那些名人的爱情故事很引人瞩目。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1:一生寻觅完美爱情
在享誉好莱坞的大明星英格丽·褒曼眼里,父母的爱情是永远的理想样本。
1900年,褒曼的母亲阿德勒还是一位16岁的少女,来自德国的她在斯德哥尔摩度假时,邂逅了28岁的落魄画家。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父母看不上贫穷的画家,坚决反对他们来往。阿德勒只有默默坚持,她把心上人的一枚戒指挂在胸前,把一颗心封闭了起来。7年后,当心上人成功经营起一家摄影店时,父母才同意他们结婚。婚后,他们相亲相爱,可惜的是先后两个孩子夭折。1915年,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平安降临,就是英格丽·褒曼。
褒曼不到三岁,母亲就罹病去世,原本几乎对母亲没印象的她在父亲伤感的回忆里,总能感觉到母亲的存在。幼小的心灵充满无尽的想象,她用自己的方式拼凑出父母浪漫的爱情故事和点点滴滴。12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而在褒曼的心里,她渴望长大后的自己也能拥有如父母那样完美的爱情。
1937年夏,已经在瑞典出演11部电影的褒曼结婚了,丈夫林德斯特伦是一位比她年长9岁的牙医。第二年,他们的女儿皮娅出生了。
因为爱,事业发展很好的褒曼在生活中事事依着丈夫,比如穿着打扮,一切都以丈夫的意见为主。在外人眼里,她是有名的演员,可在家里,她只是个听话的小妻子。很快,因为出色的演技,美国着名制片人戴维·塞尔兹尼克向她发出邀请。褒曼喜欢演戏,于是就告别丈夫和女儿来到好莱坞。很快,她在好莱坞越来越受欢迎,丈夫去看她,每次都抱怨美国的生活,甚至当别人介绍他是“英格丽·褒曼的先生”时,他也无法忍受。他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对她也越来越挑剔,事事抱怨,再加上长期分离,浪漫的婚姻变成了枷锁,开始出现裂缝。为了监控褒曼,林德斯特伦和女儿也最终搬到美国,可虽然一家团圆,但婚姻实质上已名存实亡。
虽然婚姻不再美好,但褒曼对浪漫爱情的渴求从未停歇过。1945年6月,她在巴黎演出时结识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他的勇敢和风趣让她着迷,可他拒绝婚姻和约束。即便这样,褒曼依旧没有退却,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后来,卡帕去了战场,因踩中地雷而殉职,这段感情也最终落幕。
生命的短暂激发了褒曼寻找伟大爱情的征程。1948年,她观义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利尼执导的影片,被他的写实主义风格深深折服,于是主动写信要求合作。起初,他们只是合作伙伴,但日积月累,慢慢萌生爱意。
一年后,已有身孕的褒曼决绝地与前夫离婚,与孩子的父亲罗塞利尼结婚。这一次飞蛾扑火的爱情并没有赢得世人的理解,美国人心中所谓的“圣洁偶像”破碎了,面对媒体和公众对她的辱骂和唾弃,她被迫离开好莱坞。在与罗塞里尼生活的日子里,他们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合作了数部影片,但这些影片都不成功。事业上的失败带来生活上的裂痕,褒曼渴望观众,但罗塞里尼却禁止她去拍其他导演的戏。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丈夫的风流本性开始逐渐显现,她期冀的浪漫爱情最终以丈夫情妇的怀孕而支离破碎,她又离婚了,为了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她付出了7年的黄金时光。
2:纪伯伦的柏拉图之恋
纪伯伦是20世纪杰出诗人、画家和作家,他建立了 *** 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流派,在爱情方面,纪伯伦终身未娶,他与玛丽、梅娅两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是 *** 文学史上一段最为动人的插曲:一个是惺惺相惜的知音,无私付出却无法修成正果;一个是素未谋面却鸿雁传书19载,维系着一段挚热情爱。
邂逅忘年交
1883年1月6日,卡里·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虽然纪伯伦的父亲为人本分,对工作也恪尽职守,但因为无法面对生活的重压日益嗜酒逃避,以致一家人的生活日益窘迫。
1891年,父亲因为被人诬陷入狱,他们的房子和财产也被没收,三年后,尽管父亲被无罪释放,但母亲还是决定远走美国。那年,纪伯伦12岁,他告别学堂,与母亲、哥哥还有两个妹妹前往美国波士顿谋生。
在波士顿的头三年,生活非常艰苦,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苦苦操持着。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三年后,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黎巴嫩,在贝鲁特希克玛学堂学习 *** 语,其间,他苦读 *** 古典文学作品,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可生活的多灾多难袭击着这一家人,1899年初,纪伯伦的哥哥和小妹相继在美国病逝,在哥哥去世的同一年,母亲也去世了。
纪伯伦只好又回到美国,十五个月里,他相继失去3位亲人,并欠下了150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纪伯伦和大妹玛尔雅变卖家中的财物,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纪伯伦在波士顿的老师戴伊得知了这个情况,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也就在这时,纪伯伦有幸结识了长他10岁的女校校长玛丽。
1904年,31岁的玛丽在家中举办宴会,邀请各个学校的老师参加,受到邀请的老师戴伊想借此机会,带着纪伯伦开开眼界。在一群装扮精致的男女之间,纪伯伦显得尤其格格不入,他的出现让有些人窃窃私语。作为主人的玛丽也注意到了纪伯伦,但她没有以貌取人,而是热情接待了他,并把他郑重介绍给客人们。
此后,相差10岁的两人结下了友谊,在玛丽的帮助下,纪伯伦的才华逐渐被发掘出来。看纪伯伦如此上进,但条件又十分清苦,玛丽终于忍不住对纪伯伦说:“如果你愿意去巴黎学习,钱的事不用担心,我来资助你。”纪伯伦兴奋之余又多了些忧郁,虽然玛丽家庭富有,但这一笔开支不小,自己又何时能报答得了呢?
玛丽看出纪伯伦的心思:“相信你自己,你一定会成功的,等你巨集图大展时,也许我还有事需要你帮助呢?”看着玛丽真诚的眼睛,纪伯伦不再坚持,不久就前往巴黎学习绘画。
分隔异地,两人开始频繁通讯,长期的交往,也让纪伯伦对玛丽产生了别样的情感,他对这个亦师亦友的女子越发依恋,于是萌生了共度一生的念头来。
婉拒求婚
1910年10月末,纪伯伦离开巴黎,怀着对玛丽的爱,第三次前往美国。一路上,他的眼前都是玛丽的影子,两人各个方面都能彼此理解,即便远隔重洋,他们依旧息息相通,这次回来,一定要向她表白爱意。
10月31日,纪伯伦抵达纽约,接着马不停蹄赶到波士顿,把行李交给妹妹玛尔雅后,便匆忙地去见玛丽。
11月1日,他们在波士顿会面并共进晚餐,诉说着离别日子里的一切,最后,纪伯伦谈到了婚姻,他正式向玛丽求婚了。
然而,玛丽在激动之余,变得犹豫了起来。其实,玛丽不止一次地想过这样的场景,可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又不愿让婚姻生活束缚纪伯伦的艺术天赋。
这对于玛丽来说,是多么甜密而又痛苦的时刻啊!她度过了几个不眠的夜晚,最后终于决定拒绝纪伯伦的求婚。这在她1911年4月13日的日记中有生动感人而详细的记载:
今天,他刚一来我这里,我就抢在他前面说:“我有话说。”我犹豫了一会,接着又说:“我的心背叛着我的嘴,我的心责备着我的脑,但真理是要占上风的。”
他问:“你心里究竟在翻腾着什么?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我说:“千好万好属于你,千坏万坏归于我!如果我流干了热泪,请你别在意。昨晚我一直在流泪。”
他焦急地大声嚷了三遍:“你哭了?”他把我的手拉过去,贴在他的胸口上。我说:“我决不考虑结婚,尽管我焦渴的心向往着。”他目瞪口呆,我继续说:“我不是属于你的,我喜欢你,但纯洁的爱阻止我去安排你的未来。”是的,我的岁数比他大,他面前有漫长的日月年华,命运正向他展开双臂。
在玛丽拒绝纪伯伦的求婚之后,两人的关系非但没有就此破裂,相反,脱去了爱情羁绊的两人心灵更加接近了。
1911年4月,纪伯伦求婚受阻后迁居纽约,因为他感到在波士顿没有太大进步,而纽约是美国文学家艺术家荟萃的地方,对他来说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纪伯伦首先搬到瓦渥雷区164号,虽然住着简陋的房间,但他很快与布鲁克林与曼哈顿的 *** 朋友们打成一片,他应邀给人画像,和朋友们交流 *** 世界的讯息,去看画展,和艺术家、鉴赏家讨论出售画的价钱,上博物馆,做礼尚往来的应酬,读自己购得的和玛丽寄来的书,有时累病了又和疾病作斗争。
让他迷恋、激动和疲惫的事有多少啊!他从前一段围绕婚姻的感情纠葛中解脱出来了,他更爱生活了。5月,玛丽来到纽约与纪伯伦见面。
玛丽一直在生活上对纪伯伦慷慨相助,使他完全摆脱了日常生活的烦恼。在事业上,玛丽良好的文学鉴赏力和英语造诣,也使纪伯伦获益匪浅。在精神上,无论在通讯中还是面晤时,她总能理解纪伯伦对生活、社会、艺术的灼见。纪伯伦甚至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只有上帝、玛丽知道我的内心。”在保留至今的两人英文书信中,纪伯伦共写了325封信,玛丽写了290封。
在一则日记中,玛丽记录了自己婉拒纪伯伦求婚的原因:“对于纪伯伦,另有一份爱在等待他。这爱不同于他对我怀有的爱,这是神启之爱,并将结成他的婚姻。他最伟大的作品,将由这爱而产生;对于那场爱中的女子,我只是一个阶梯。我不想拥有纪伯伦,因为我知道:她正在某个地方为他成长,他也在为她而成长。”
心有灵犀的玛丽所预言的这位女子,不久果然出现在纪伯伦的精神世界里。如果说纪伯伦与玛丽的恋情更近乎友情,两人的关系虽然密切却也不免平淡,那么他与这位女子的爱情故事,则更为奇特,凄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