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释迦摩尼关于爱情的解说
关于释迦摩尼的爱情观:1、自当年悉达多太子抛弃娇妻爱子与荣华富贵入山寻道,年轻的王妃便被迫放弃了青春、美貌与爱恋;当太子在山中饿得瘦骨嶙峋,这位孤独的公主也在深宫中水米难咽;当太子饿昏后被牧羊女餵下一勺奶糜,孤独的王妃也只看在幼子的份上勉强喝下了一口饭汤。
当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久坐开悟之后,当释迦佛广度众生万人敬仰威仪赫赫之时,那位落寞的妇人,却越加落寞、苍老。此时,佛陀回来了,回来救度本国的众生。净饭老王与众王子王孙率百姓虔敬出迎,惟有她一人独坐楼中。
佛陀派弟子目犍连去劝化他的妻子。目犍连施展他的神通与法力,也用的真诚来劝说,仍然无法打动师母的心。他回来报告佛陀,说:“她不想见您。”佛陀说:“好吧!我去寻她。”他上得楼来,掩门,室中只剩下二人对坐。她一语不发。
这一生付水流的青春化作点点滴滴的恨,濡透身心……。佛陀轻轻地说道:“我知道你在恨我。但是你来看……。”佛陀在他掌心展出她前生的记忆,展开他们的前生缘。
那是佛的前世修炼时,他还是一个刚入门的沙弥,以全身心的虔敬向燃灯古佛献了一朵莲花。燃灯古佛为他受记,微笑颔首:“你注定在来生得道。”这时,卖花的那位年轻女子走来,跪于燃灯佛前,说:“佛啊,我以生生世世的佛性,求您让我与他在来生一同得度!”燃灯佛说:“他在来生注定四处传法。你将以一生的孤苦为代价,你愿意吗?”“我愿意!”“你将放弃你一生的青春与幸福。”“我愿意!”“你的漫长的人生都将被一份情之伤痛咬啮,直至等到他的救度。”“我愿意!愿意!愿意!”
于是,才有了她这一生的痛……
爱与恨,在人间的层面其实根本无法说清楚……。何况,爱与恨,对于修道人来说都是情的羁绊,倘若看不透、放不下,不但双方徒受感情纠缠,于人于己也毫无裨益。
这样看来,有人还会认为是佛陀对她的妻子无情吗?这一切难道不是她的妻子当初的选择吗?待明白了这一切的因由后,她还会心有余悸,有任何怨言吗?如今佛陀前来救度她了,难道她不应该心存感激并虔诚的忏悔吗?这难道不是佛陀对她最大的慈悲吗? 2、这是一段世间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亿世的轮回转世,他们一再结为夫妇,在悠长的岁月中始终不背弃当初第一次见面时彼此互相做出的承诺,以及对自己许下的誓言,贯彻到底的真爱,直到圆满成佛超越所有世间苦难。
这个横跨万亿世时空,历经转世的超凡爱情故事,主角不是别人,就是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根本导师-释迦牟尼佛!
民间传说中的“七世夫妻”令多少人回肠荡气?然而七世以后,一切灰飞烟灭,彼此的爱恋逐渐淡化消失,直到后来纵使相逢也不相识。只剩下淡淡的擦肩而过…而今天许多昨日宣布彼此相爱的人却在短短时日过后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对簿公堂;连一生一世相守的承诺都无法完成…
放眼周边,我们看到:情侣相恋或夫妻结合时,常彼此许诺要为对方带来幸福,然而就连自己也不知道幸福是甚么的迷茫众生又如何牵引自己的伴侣找到幸福呢?往往反倒变成了互相埋怨对方为自己带来苦难的结局。佛陀的爱如何贯彻始终,是如何真正“将爱情进行到底”,直至实现了生命的终极幸福?实在是令人感到好奇而又无限向往!
翻开佛经,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与瞿夷夫人同发菩提心,同行菩萨道。不论是那一生、那一世,不管在何时何地,从来不以相互间条件的有无,而变易他们纯洁的真爱。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亿次的生命历炼后,释迦牟尼圆满成佛了,先一步彻底明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回到家中,以种种的婉转接引,用耐心、坚持和亲身示范,毕竟度脱了瞿夷夫人(即:耶输陀罗),帮助她解脱牵绊,离苦得乐;而耶输陀罗在历劫中,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种种体谅支持,助成了释迦牟尼的道业…要说世间最有情、有义的丈夫,舍佛陀而有谁?爱得最深、最长久的妻子,舍瞿夷还有谁?所以说:寻找真爱,不能不学佛!
B. 佛教为什么坚决的反对爱情
佛教没有反对爱情,正如一楼所说,有情来下种,无情亦无种.万事因缘生.没有一定的,有人间就有情欲,只是想要真正脱离的人.才会放下脱离六道轮回,是因缘到时候,自然放下,不有刻意要求要放下.凡事在乎于心.佛并没有自己的意思.只是众生所求,佛才有应而已.佛教是教育非宗教非哲学,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回答者:zjmrjy - 试用期 一级 6-6 15:51
其实佛教是一种信仰,信仰是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整体的飞跃。飞跃使信仰已经超越了感性和理性的范畴,虽然信仰以感性和理性认识为基础和两者密不可分,但已经超越了感性和理性。
人是需要信仰的独特的生物,人生需要将自己奉献给高于自己的永恒的事物。因为需要所以就产生了多种信仰,佛教是其中最有影响最博大精深的一种。
我们可以选择信仰佛教,大脑对于佛教的选择不是理性认识的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基于人生认识整体的飞跃。
你不能够仅仅靠道理说服一个人信佛,或者不信佛。
人因为需要信仰,他接触了佛教,接受认可了佛教,于是就信佛,就这样简单。
其实信佛和信某某学说某某主义一样,也只不过是在选择一种观察世界体验人生的视角和姿态.绕开佛法修行中真幻莫测不可思议的神秘色彩,创立佛教 的释迦牟尼大师其实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他教给了我们世人一种在世俗社会中如何取舍人生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面对人生中的是是非非,钱财名利,得失忧喜,是身陷其中,日夜烦恼,还是超然其外,乐得逍遥?是为一己之私斤斤计较,甚至损人利己,还是豁达大度,善心待人乃至舍己为人?直至对人生无法避开的生死之最终大事,我们都可以在佛法中找到抚慰心灵的良剂,找到使人精神世界清凉舒爽的缕缕春风.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在某种意义上信佛会使你心胸豁达,乐观,坦荡,从容的化解种种烦恼,能让你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你可以尽情地游历于丽日晴空的精神世界,充分享受平和宁静自由的心灵境界以及它所赋予你的快乐和幸福.你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你身边的亲人朋友,会以乐生的态度去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工作,奉献社会,同时又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这难道不是完美的人格,美丽的生活和完善的人生么?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的品德修养和道德风貌么?
C. 活佛真的不能和爱的女人相爱吗我想了解佛教的深厚的底蕴
活佛能结婚生子一定是有因缘的,而且不是说活佛结了婚就破了邪淫戒。真正的转世活佛,他的爱不是享受身体的快乐也不是人间的情爱。释迦牟尼佛是结过婚瞎销有过孩子的,并且佛祖局神哗在圆寂之前专门开示了男女双修之法("时轮金刚"法门)。藏传佛教被认为是第二佛陀的莲花生大师也是有过男女双修的。我们凡夫肉眼看见的只是表象,不能因为这桐行个就怀疑佛法毁谤三宝。普通人做好五戒就行了,这种密法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