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爱情依恋理论是什么

爱情依恋理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9-24 09:21:40

‘壹’ 关于爱情心理学的四种依恋分别是指哪四种

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

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心理学家布伦南等人(Brennan & Shaver, 1995)根据依恋风格理论,提出一个成年人爱情依恋风格模型。依恋风格理论认为,人类普遍具有与特定个体形成亲密而持久关系的强烈愿望。这种欲望从童年时期开始发展,这一时期,婴儿与一名或多名成年人形成强烈的依恋关系。依恋(attachment)指婴儿对特定个体的积极反应,其最大功能就是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感。所有婴儿都对最初照顾他们的人(主要是母亲)怀有依恋,但依恋的性质却并不相同。玛丽(Mary Ainsworth,1973年)等人按照婴儿和母亲之间形成的某种特定关系,确定了三种主要的依恋风格: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安全型(secure)指父母积极回应婴儿的需求时发展出来的依恋风格;回避型(avoidant)指当父母不回应婴儿的需求甚至拒绝时形成的依恋风格;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主要指照顾者十分焦虑,对婴儿的需要反应不定,有时回应其需求,有时却不在身边,或者态度粗暴时形成的依恋风格。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情感依恋能力将伴随人的一生。
布伦南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了成年人的爱情依恋风格模型。他认为早期依恋体验对成年人以何种方式维系亲密关系会产生重大影响。成年人的依恋风格也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焦虑型三大类。
安全型。安全型风格的成年人自幼与母亲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恋关系。母亲在十分关爱孩子的同时,鼓励他面对这个世界,学会如何适应、探索和改造外部环境。在这一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发展出爱与被爱两种能力,不仅有能力去爱,而且能够享受其他人对他的爱,容易和恋人形成稳定的关系。安全型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形容成一个容易和他人接近、乐观且开朗的人。他很少担心被抛弃,认为自己最重要的爱情关系是愉快、友好和相互信任的。
回避型。回避型成年人由于自幼缺乏母爱,所以未能发展出一种对他人的信任。他们长大成人后,对来自另一个人的爱很不适应,不愿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免受到伤害。他们通常拒绝承认自己的依恋需要,认为恋爱的失败对生活影响不大,更专注于工作。在形容最重要的爱情关系时,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情绪上的起伏、嫉妒和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此外,他们用来描述父母的词语通常都是负性的,往往不等把事情弄清楚就开始发怒、产生敌意并拒绝亲密关系。在与恋人相处时,很少感到亲密与幸福。他对自己的伴侣并不坦诚,更容易陷入相对短暂的性关系中。布伦南认为,这种风格与不良的人际关系、嫉妒心和难以排解的社交焦虑有关。
焦虑·矛盾型。具有焦虑·矛盾性倾向的成年人自幼与抚养者之间形成一种矛盾和缺乏稳定性的关系。母亲对他忽冷忽热、变幻无常。他无法确定如何才能赢得母亲的爱。此种类型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会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焦虑感,既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又担心伴侣不会回应自己的爱,不会和自己在一起。他们形容自己最重要的爱情关系为完全占有、希望有爱的回应、情绪上的起伏和强烈的性吸引。此外,回避型成年人还具有强烈的嫉妒心。在亲密关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种想独占对方的嫉妒心理。但这牵涉到一个度的问题,凡事都有限度,一旦超出限度,嫉妒就会演变为侵犯行为。例如,偷看恋人手机内的短消息或者查他存储在手机内的电话号码等行为,显然已经超过妒忌的范围,构成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三种依恋风格在成人中的比例分别为安全型56%、逃避型25%、焦虑·矛盾型19%。成年人爱情依恋风格研究表明:亲密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生早期的依恋体验,而非当事者双方的主观努力。它的命运往往在关系还未确立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

有些人把焦虑型和矛盾型分开了。

‘贰’ 爱情心理学的依恋风格

此类的研究取向也不脱将爱情分类,但多了将爱情关系与依恋关系做了一个连结,这些研究者(Hazan&Shever,1987;Bartholomew&Horowitz,1991)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恋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认为小时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型态对后来的爱情互动型态可能有因果的关系存在。以下介绍两种爱情依恋风格理论。 Hazan和Shaver(1987)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恋的过程,即伴侣间建立爱情连结的过程,就如婴幼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恋性情感连结的过程一般,他们根据Bowlby(1969,引自Hazan&Shaver,1987)的依恋理论和Ainsworth等人(1978,引自Hazan&Shaver,1987)的三种婴幼儿倾向,提出爱情关系的三种“依恋风格”:
“安全依恋(secure style)”: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
“逃避依恋(avoidant style)”:会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
“焦虑矛盾依恋(anxious ambivalentstyle)”: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应的现象,善于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
在Hazan和Shaver(1987)的研究中发现,三种不同爱情依恋风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安全依恋约占56%,逃避依恋约占25%,而焦虑矛盾依恋约占19%),与婴儿依恋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恋风格,可以从他们对其与父母关系的主观知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恋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取向。 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以上述爱情依恋风格理论的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四类型的爱情依恋风格理论,他们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象”和“正向或负向的他人意象”两个不同的向度来分析,得到四种类型的爱情依恋风格:
安全依恋:由正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焦虑依恋:由负向自我意象和正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排除依恋:由正向自我意象和负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逃避依恋:由负向自我意象和负向的他人意象所造成。
混乱型:没有存活的计策,会拒绝,但是决不让你走。
了解自己的依恋形态,尽量走向安全,懂得处理冲突和差异;刻意去经营爱情和友情;健全的人格不要逃避冲突,受到爱多的人对生气是会原谅的。

‘叁’ 爱情中的依恋关系

爱情中的依恋关系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其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那么爱情中的依恋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爱情中的依恋关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情感惯性

人与人交往,"印象"很重要。好的印象,对交际活动有着激发和促进作用;不好的印象,则对交际活动起着抑制和阻碍作用。其实,印象是由两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关于守信、正直、稳重、文雅等等的积极评价,或者失信、奸滑、轻浮、粗鲁等等的消极评价,另一方面则是这个评价的惯性。

就像小车往前行驶,当刹车时,车辆还会向前滑行,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惯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有惯性现象,当一个人说"不"时,他会一直"不"下去;当一个人说的"是"越多,就越倾向于答应某件事。当我们觉得一个人是好人,会对他怎么看怎么顺眼,反之亦然 。

然后我们像小树苗一样成长在我们的家庭里,从小吸收着含"温情"、"善良"、"稳重"、"执着"等等由不同元素组成的营养。在我们的情感印象里父母一直是世界上对我们最无私、最善良的人。

那么当我们要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时,我们惯性的希望自己生活中那部分最美好的东西能保持不变。父亲像大树一样为我们挡风遮雨;母亲是一方永远温柔的港湾,凭借着这些,能让我们汲汲摄取的安全感一直支持着我们茁壮生长。

二、现实状态

另一方面,似乎人们都认可这样一种观点:同年龄的女人比男人更成熟。

200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21世纪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充满了自信、勇气和挑战,她们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有新型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她们有经济独立,认为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等等特征。而据《中国中医药报》报道,与女性相比,男性的确更晚熟,男人到了27岁才能变成熟。

英国调查机构on ePoII网站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女孩的心理成熟稍早于男孩,一般是在24岁左右"长大成人"。该项研究显示,男人要比女人成长慢很多,而且他们还会时不时做出一些幼稚的举动。

当21世纪的女性普遍认可了这种观念,想要比较稳定的生活的时候,会选择比自身更大年龄的、内敛、有智慧、在各方面更有优势的男人,还是会选择心智不成熟、认知单纯的男生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三、依恋理论

"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个体对他人的预期,决定了我们的处事方式。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作用。

在"独男"(头胎为男,不能生育二胎)生育政策背景下出生的一个个小皇帝,如今已经是80、90后的成人了。

温室精心呵护成长的小树,在崭露头角时,更需要在大树的庇护下,减缓外界的风暴对其的打击,才能顺利的经历过渡期。处于人生婚恋阶段的80、90后,由于依恋模式,自然而然地会选择懂生活、会规划、关心身边人更有吸引力的的女人。由她们带领,走进新生活,体验美好的生活。这样的女人并不单单意味着年龄大;也并不仅仅意味着在金钱方面有优势,但是这样的女人综合种种的特征更像是能在各方面照顾他的第二个母亲。从而,繁衍出了男性找"妈"的现象。当然,用依恋理论里解释女生找爸也是同样可以的。

后记

我们无意于对找"爸"找"妈"的现象作出某种评价,仅仅是一起学习分析这种现象。对于80、90后甚至00后,我想说:生活的主角是我们,我们可以朝着目标,去改变,去努力。一切只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注:1、晕轮效应: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
阅读全文

与爱情依恋理论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幸福年怎么解锁 浏览:393
为什么美女都要直播 浏览:425
婚姻对女人的保障是什么 浏览:360
水浒传有林冲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781
深圳找工作哪里美女多 浏览:345
为什么被爱情伤后会开心 浏览:564
男蛇女龙婚姻相配指数多少 浏览:201
为什么我结婚感觉不到幸福 浏览:819
县城如何带动经济 浏览:978
28岁大龄女性如何开展新事业 浏览:11
中民婚姻网如何收费 浏览:39
洛溪在哪里可以办健康证 浏览:661
西安打完第二针疫苗健康码什么时候更新 浏览:953
广州黄埔区事业编技术岗怎么备考 浏览:817
你眼中的爱情又是什么 浏览:402
皖事通安徽健康码怎么操作 浏览:306
八年级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 浏览:326
事业单位证书多久聘用 浏览:505
园区经济该如何发展 浏览:893
四川省广元市健康码在哪里申请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