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的异同
(一)含蓄内敛的爱情
在许多人眼中,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就像涓涓流水,清澈而美妙,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西厢记》是中国传统爱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所塑造的张生与崔莺莺亘古不变的恋情是中国传统爱情观的重要体现。 崔莺莺作为当朝相国之女,与一届书生张生坠入爱河,张生在普救寺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张生上云)自夜来见了那位小姐,着小生一夜无眠。今日再到寺中,访他长老,小生别有话说。(与法聪拱手科)". 张生虽喜欢崔莺莺但却不知其心里所想所盼,当得知崔莺莺要与她父亲亡过老相国追荐做好事,为了得到崔莺莺的芳心,自己谎称和尚的敝亲,带一分斋追荐他父母,只为见崔莺莺一面,却不知崔莺莺对他却有情意,这种对爱情的犹豫和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是造成崔张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二)偶像剧式的开头
人们都说"一见钟情"是在男女两人偶遇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词汇,男女主角总是以一种偶遇的方式见面,并一见钟情,在《西厢记》中 , 张生于普救寺巧遇莺莺,巧遇是一种在戏曲和小说中较为普遍的见面模式。 "崔张的邂逅其实是一种浪漫的幸福,这种幸福也是一种对于爱情所产生的美好的理想,由于这种理想,清规戒律的限制被打破;贵族与平民的界限被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被打破了; 甚至仙凡、生死的限制都被打破了。 " 他们的爱情像一艘火箭,只有突破重重阻碍,才能达到一种理想状态,这种过程是艰难的,但他们的爱情就像一株野草,虽生长在逆境中却从不屈服,依然茁壮地成长着。
B. 《牡丹亭》和《西厢记》的爱情观有何不同
《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莺莺时,作者王实甫用写实主义的笔法,加以艺术的创造,给大家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活脱脱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忧有个性。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作者从人物爱情追求的真实感上下功夫,从热烈的爱情,犹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体现其现实性。而《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剧作,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它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汤显祖把故事放在虚构的梦境中发展,以人鬼幻化的浪漫过程,表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追求。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在梦中相合,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爱情理想。而女主人公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爱情剧方面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是千万人爱情理想的展现。
C. 西厢记的爱情观
《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