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卫民:《父母爱情》里不受宠的“笨小孩”
《父母爱情》中江卫民是江德福与安杰的第四个孩子,原名“江民庆”。虽然与龙凤胎姐姐亚非顶着“花棒”的光环出生,但是已有两个男孩的家庭显然更稀罕家里的第一个女孩。
取名上也可以看出,亚非是第一个女孩,她的名字是被用心取过的;而民庆的名字则是承接了两个哥哥的名字。早在二哥军庆出生时,民庆的名字便在父亲江德福与老丁的谈话里带出:“军庆后,民庆呗。”
葛老师前来道贺,认为亚非和民庆的名字好听,安杰表示:“亚非还行,民庆就太一般了,主要跟着他上面的哥哥们。”后来改名,也是哥哥们定了基调,从“国庆”、“军庆”改为“卫国”、“卫东”,“民庆”也相应地变成“卫民”。
在房间分配上,两个哥哥一个屋,亚非、亚宁一个屋,卫民小时候只能和姑姑一个屋。两个哥哥年龄相差小,能玩在一起,小他们好几岁的卫民只能做个“小跟班”,还时常挨二哥的打:“给你脑子开开窍。”卫民融入不了哥哥们的圈子,也不适合与亚非、亚宁一起,他是被“单”出来的。
江家五个孩子里,江卫国作为长子,被寄予了厚望;生卫东时,安杰遭遇曲折和九死一生,自然珍惜这个得到福报的孩子;亚非作为家中第一个女孩,亚宁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颇受宠爱的。
安杰自始至终不太喜欢卫民。卫民是几个孩子里唯一没偷吃到桃酥却挨打的人。安杰先是想当然地打卫民:“我打的就是小偷。”卫民委屈地流泪后,安杰非但不安慰,转而说:“我打的就是打小报告的人。”
另一次在餐桌上,卫国、卫东对安杰表示不满,卫民只是附和了一下,安杰却唯独拿起筷子敲卫民的头。多年后,卫民夫妇下岗,搬来与父母同住,安杰向江德福抱怨:“喜欢的(指亚非)留不住,不喜欢的(指卫民),赶不走。烦都烦死了……”直接表达对孩子们的好恶,并扬言这就是生活。
较之亚非的泼辣、大胆、“假小子”性格,一母同胞的卫民从小就是胆小怯懦的,甚至有些呆呆笨笨,反应迟钝。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只有他理解不了;大哥江卫国当兵前,弟弟妹妹给其祝酒,也唯独卫民吞吞吐吐,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他打不过欺负他的人,需要哥哥或是亚非帮忙,唯一反抗的方式就是打小报告和哭。
卫民本可以像哥哥们一样外出当兵,或是像亚非、安然一样留在岛里当兵。卫民是个没主见的人,阴差阳错,回到父亲老家——那个父亲当年极力离开的地方,下乡务农。
下乡务农一段时间后,卫民没有听家里安排,转而去厂里当工人。家里多次想让卫民转回来,但是卫民没有听。在结婚问题上,卫民依旧没有听家里意见,在当地成家立业,没过几年,夫妻双双下岗。
父母对发展最差的孩子总是有一种歉意,安杰和江德福同样如此,他们后期也尽最大能力帮着卫民。安杰自己的孩子尚且是小姑子德华帮着拉扯的,却在晚年帮着卫民抚养孩子,从小婴孩一直到上小学。安杰虽然嫌弃卫民夫妇好吃懒做和看不上儿媳妇许红,但依旧帮着他们张罗,为他们借钱做生意。亚非虽然帮着母亲数落弟弟、弟媳,却也努力给他们提供帮助,还把自己的一套房子给弟弟一家住。
经历了下乡、进厂、下岗、待业……卫民在父母、兄长姐妹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茶楼,日子慢慢好起来。虽然远不如当上旅长、团长、政委和校长的哥哥、姐妹,也算是实现经济自立。
不受重视的孩子长大后或破罐子破摔,或憋着一股劲儿变得很有出息。独生子女一代的我们分析影视剧中的卫民现象更多是隔靴搔痒。看似大团圆温馨的剧情下,不受宠的卫民则是鲜花周围那棵被忽视的小草。卫民的成长经历对于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和从事教育行业的人,亦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去关注角落里那个落单的“笨小孩”,你的一点爱或是温暖,或许会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