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爱情》当年取景地被意外发现,如今怎么样了
在如今的电视剧中,能够凭借一部剧被大家喜欢,甚至会被标上剧中人物的标签的演员不多,刘琳饰演的德华姑姑算是一个,如今只要提到刘琳,就会想到她饰演的德华姑姑,可以说大家因为一个人爱上一部剧,同样也因为一部剧而爱上了剧中的场景
如今6年已经过去了,这里仍然是原貌,也是迄今为止这部剧的外景地中保存最好的了,原汁原味的样子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剧中,又重新感受了一下当年剧中的场景
不愧是最牛气的剧组,连道具和取景地都是用心之至,也难改这部剧看起来会如此真实,如果有机会,真想去这里看看,再感受一下剧中安杰和江德福的生活,你们呢
⑵ 父母爱情本来在网络电视中能看的,今天发现没有了
有一些你真正喜爱的事 没有人是全能的,但是却有人在某一领域是超能的。这就说明,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特长和能力,如何将它激发出来还是要从兴趣入手。我们从出生到成年,总会遇到一些感兴趣的事物,它有可能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还可能会为我们的发展增添优势,或为我们的成长锻炼能力。无论哪种作用,重视对兴趣特长的培养,可以挖掘我们的潜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很多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己也有体会。 就如前文所说,我从小好动调皮,喜欢跳舞,加上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最终学了近十年的艺术体操,锻炼了身体的同时也增强了毅力。其实除了艺术体操,我也有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音乐。 听爸爸讲,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他有时扶着我站立,只要他嘴里哼着节拍“蹦擦擦,蹦擦擦”,我就跟着扭来扭去或者蹦跶蹦跶。我父亲很喜欢唱歌,也唱得很好听,我记得小时候他经常给我和妈妈唱几句《故乡的云》《我的中国心》啥的,大概是有点遗传因素,外加后来学了几年的古筝,我对音乐一直很热爱。而对音乐的喜爱使我养成了每天听音乐的习惯,它真的很有魔力,不论处于怎样的心境,都会找到一些旋律与自己产生共鸣,可以说音乐是调整心态、缓解情绪的好帮手。并且接触音乐久了,我的节奏感很强,音准也还不错。高中毕业后,学过一阵子爵士舞,当时较好的节奏感使我有很大的优势,爵士舞老师因此说我比较有跳街舞的天赋。虽然这只是件小事,却能说明兴
⑶ 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我对婚姻也不抱有期待了怎么办
因为看到父母在家庭中常常吵架,导致自己对爱情很悲观,感觉和谁在一起也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内心里一直拒绝爱情的来临,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确实在一些人心中存在,以致于影响了个人的感情生活。
小刘就是这样一个女青年,她曾经也很向往爱情小说影视剧里的爱情,像富家女爱上凤凰男,为爱海誓山盟,甚至不惜私奔。可是看看眼前自己的家庭,父母常因为一点小事而争执不休,不是暴吵就是冷战,这哪有一点美好的影子呢?
良好的婚姻需要学习和经营我们看到好多恩爱夫妻,像陈道明、郎永淳、李咏、张国立等,这样的恩爱夫妻在圈内圈外都有很好的口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鲁迅说过一句话,爱情需要时时更新。这里说的是爱情不是换人,而是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新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伴侣。更新也包括改进自己的不足,这种不断改进的自我提高心态,是保持爱情和婚后感情生活稳定和谐的重要方法。
有些夫妻在个性、价值观、做人做事的态度方面,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又不注意改进和提升,他们不珍惜或不看重自己感情生活的质量,因此在婚姻中发生问题。
所以,获得好的感情生活,要有经营意识,一份好的感情生活,是个人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的加油站,否则就是污水池了。这种实现的真相告诉我们,树立经营意识,通过学习和磨练,完全可以获得良好的感情生活的。
⑷ 看了快一百遍《父母爱情》,我为什么还没烦
作为导演,孔笙也一再强调,《父母爱情》的重点不在家斗,而是——非常好玩的这么一家人,如何吵着、笑着、欣欣向荣地度过了几十年。
文 老雪
编辑 金石
1
不出意外地,当我在这个长假打开电视机时,又一次看到了《父母爱情》。
我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法查出这部首播于2014年2月2日的44集电视剧至今到底重播了多少次,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几年每逢长假回父母家,只要一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它又在重播。而比这更神奇的是,这部电视剧无论重播多少次、你从哪里开始看起,都可以津津有味地看下去,百看不厌。
还有一个发现——在豆瓣,《父母爱情》的打分也在持续走高。今年年初时,分数还是9.4,而几个月后就变成了9.5——对于一部看过人数接近20万的电视剧,能出现这0.1分的涨幅,并不是什么易事。
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我至今仍不确定应该如何定义它。爱情剧?年代剧?生活剧?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定义,我能想到的大概只有:平淡——来自农村的大老粗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大小姐安杰携手走过的一生,没有出轨、没有家产的争夺、没有一丝一毫的狗血剧情,有的只有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平淡生活。但恰恰是这种平淡,不仅父母爱看,很多年轻人也上了头,一遍一遍地看。
其实,除了这对父母,剧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真实而平凡地走过了一生,他们经历的悲喜,也是每一个普通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的悲喜,《父母爱情》只是如实地记录了这些悲喜——这是编剧刘静的选择,也是她的坚持。
《父母爱情》的成功,除了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的品质保证,极大原因要归结于编剧刘静。这原本是一部她于1993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的中篇小说。小说发表后,最先看中它的人,是姜文。
姜文很喜欢这部小说,因为他从中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希望把它拍成电影,献给母亲——对姜文而言,这是一种极为特别的感情,若干年后,在接受许知远采访时,姜文曾坦陈,自己这些年来最大的失败是,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处好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据刘静自述,姜文当时拍给她五万块钱,买下了这部小说的电影版权,并希望她尽快拿出一个初稿,但由于当时的刘静刚刚学会了打麻将,且没日没夜地沉迷其中,所以拿出初稿后,事情便没了后续。
后来,倪萍和杨亚洲也看中了这部小说,并希望能够改编成电视剧,但依旧沉浸于麻将之中的刘静再次让此事没了下文。
直到多年后新丽传媒的老板曹华益找到刘静时,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才再一次被提上日程。最初改编剧本时,曹华益请了一位资深编剧为刘静支招。据刘静本人回忆,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那位编剧启发我说,好的电视剧,就是要做到三分钟一小打,五分钟一大打,矛盾不断,事件不断,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提高收视率。我说,这我可做不到。我不喜欢打打闹闹的电视剧,更不喜欢那种为了钱财你扇我一耳光,我泼你一脸水的电视剧。
《父母爱情》播出后,刘静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创作观的形成——2002年,韩国电视剧《澡堂家的男人们》在央视八套播出。因为好朋友的推荐,平时并不怎么看电视剧的刘静看了一集,然后便冲到街上买了光盘,一口气看完。后来,这部剧刘静整整看了7遍,她还找来编剧金秀贤的所有作品一一观摩。这也让她给自己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写出中国家庭的温情,让人看过中国电视剧之后也会喜欢中国人。
第一任编剧指导被刘静气走之后,曹华益找来了《渴望》的编剧李晓明。刘静的创作观得到了李晓明的认可,经验丰富的李晓明也为刘静打开了不少思路——10个月后,刘静完成了《父母爱情》的剧本改编,而在播出后的6年中,这部剧依旧长播不衰,至今仍活跃在大小电视台中。
2
《父母爱情》播出之后的第二年,豆瓣评分9.8的第一韩剧《请回答,1988》横空出世,人气至今居高不下。这两类剧其实是一个调调:真实、贴近生活——毕竟,老百姓的日子哪有那么多大风大浪?谁家的日子不是细水长流、小打小闹地过?
而在展示生活的琐碎日常时,《父母爱情》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它在台词和情节中体现出的幽默与趣味——这也正是很多国产家庭伦理剧最缺乏的特质。
早在《父母爱情》小说发表之后,曾有个别人提出过这样的质疑:一部写父母的作品,怎么可以这样肆意地调侃父母?但当近20年后,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时,中国 社会 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呈现在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平等的家庭关系中。而电视剧《父母爱情》中,家人之间没有等级化的轻松交流与相处,也成了这部剧能吸引很多年轻人的重要原因。
《父母爱情》在央视播出后,导演孔笙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文章中,他特意提到了这种幽默。在他看来,这种对于日常生活诙谐之处的捕捉,不放大矛盾,不制造苦难,不追求载道,这看似有悖戏剧规律,但却丝毫无损观剧快感。孔笙将这种特质称为治愈,这也成了这个故事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
能够在一部年代感极强的电视剧中展现出幽默与趣味,这也是编剧与导演共同努力的结果。
编剧刘静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幽默的人,在《父母爱情》首播时,她曾写过一篇创作手记,取名:《父母爱情》是怎样出炉的?这篇手记中的很多记录,都能看到《父母爱情》台词创作的影子。
例如,姜文在第一次约刘静谈剧本改编时,曾请她吃了顿饭,关于这顿饭,刘静是这样记录的——
到了饭点,他还从附近的饭店,叫来好吃好喝的,让我大吃大喝。当时有一种猪肉夹饼,特别特别好吃。当时的我,虚荣心还比较强,怕人家说我能吃,特别忍住了没有多吃。但是有心的我,还是打听到了这是哪家饭店做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反正没有超过第四天,我就呼朋唤友地跑去大吃了一顿,(五万块钱就是这样如水一样流走的)以至于回去又要吃吗丁啉,否则的话,根本就不能入睡。
手记中,刘静也谈及了对导演孔笙的印象。
孔笙是导演,不爱说话,好像也不爱打扮,似乎是那种只顾低头拉车、不怎么抬头看路的人。我去过两次片场,两次他都在那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人也有些许的羞涩,令我心生纳闷:这么一个羞涩之人,怎么能当导演呢?直到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见孔笙他获得了去年的白玉兰最佳导演奖,我才想起那句老话:能咬人的狗不叫。在我看来,这不是一句贬义的话,实在是一种人生最高的褒奖呀!尤其是对男人们。
而作为导演,孔笙也在创作中,精心地保护着编剧的幽默。
我们的做法是,以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去讲述家庭伦理关系,仰仗生活无所不在的素材馈赠及生动流畅的谐趣叙事,去发现那些让人置身于尴尬境地,但最终都可以脱困的意外因素,引导观众去体会生活本身的幽默。
作为导演,孔笙也一再强调,本剧的重点不在家斗,而是——非常好玩的这么一家人,如何吵着、笑着、欣欣向荣地度过了几十年。
在自己那篇手记的最后,孔笙写道: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和所有人开玩笑,我们能否敏感到其中悖谬和颠倒的谐趣成分,并且意识到其价值,或者说,我们会不会用幽默的眼光笑对各种阴差阳错,这取决于我们的智力。
3
《父母爱情》的真实,不仅来自于贴近生活,也精准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而这种反映,则用了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
故事从江德福和安杰年轻时讲起,一直讲到江德福八十大寿,贯穿新中国成立后的各大时期。很多时代的节点,都被剧集不动声色地掩藏在了人物的命运发展之中。
比如故事一开始,海军政委张罗了介绍年轻人相识的舞会,这才给了江德福和安杰两个完全不同阶层的人相遇的机会。而故事最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又开始跳舞,只不过场地变成了公园。江德福和安杰再一次跳舞时,江德福还是那样僵硬与笨拙,安杰却早已习惯了对方的不拘小节——时代的变化, 情感 的变化,不用过多的解释,观众早已了然于心。
安杰的姐姐安欣嫁给了知识分子欧阳懿,在故事的最初,作为姐夫的欧阳懿是清高的,对妹夫大老粗军官江德福的轻视溢于言表,而江德福的反击也很有人物特色,所有人都称欧阳懿为欧阳,只有没文化的江德福称他为老欧。
后来,本来春风得意的欧阳懿因为性格乖张被打成右派,成为渔民,不得不接受他看不上的江德福的接济。平反之后的一场家宴中,称呼的改变也成了欧阳懿借机宣泄情绪的出口——他在酒后大哭着说,我不是老欧,我是欧阳。这一幕也成了整部《父母爱情》中最经典的一幕——没有对苦难刻意地、长篇累牍地讲述,只是一席饭,一次看似没有来头的情绪的爆发,便举重若轻地展现出了特殊的年代一个人身心遭到的重大打击。欧阳懿对称呼的执着,看似轻描淡写一笔而过,却又有着千钧之力,令观者无不动容。
导演孔笙在日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欧阳懿在酒桌上崩溃的那场戏,也是他在执导这部戏的过程中,唯一一次落泪。
剧中还有很多这类处理,比如江德福身在农村的前妻张桂兰,仅在最后一刻出现几个镜头,却生动地刻画出了解放前一个童养媳的命运:被安排、被摆布,从未有过独立人格与自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父母看《父母爱情》的时候,总是感触颇深,就像在看他们自己的过去。他们这代人是经历诸多动荡的一代,受了很多,忍耐了很多,也释怀了很多,最终他们老了,坐在电视机前看《父母爱情》,通过别人的故事,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同样老的邻居一起聊这部剧,一起回忆曾经的风华正茂,曾经的青春岁月。
而这种不动声色的形成,也得益于演员的表演。
最初,在曹华益找到刘静时,刘静拒绝了他,理由是这部剧的版权早就被姜文买走了。但由于已经过去了多年,姜文购买的版权早已失效,但刘静依然坚持给姜文打了个电话,征求他的同意。电话中,姜文不仅爽快地同意了刘静再次售出版权,还主动申请出演父亲江德福,并联系了《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让他来执导这部作品。
后来由于档期的原因,姜文和郑晓龙并没有参与最后的拍摄,演员人选也几经更迭,这令刘静很是不满。当曹华益告诉她最终的演员阵容时,她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为了让刘静安心,曹华益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个阵容一定会火,这绝不是吹牛。面对曹华益的笃定,刘静的回复是:您吹过的牛,正在我眼前成群结队地狂奔呢!
但当看到最终的成片时,刘静本人也被演员们的表演征服。
社交网络上,一位观众如此评价《父母爱情》中演员的表演:看过《父母爱情》后,几乎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对于几乎所有出演这部剧的演员,这都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代表作。没有任何一个人吹胡子瞪眼、没有任何一个人嚎啕咆哮,但他们却都颠覆了自己之前的表演,因为,在这部剧中,他们没有去表演谁,而是尝试在生活中成为了那个他们要表演的人。
导演孔笙在剧集播出后接受《潇湘晨报》采访时,反复提及了一个词:不花哨,他承认,这或许有点反潮流,但是,生活自有其力量。
4
在出演《父母爱情》的所有演员中,刘静从不掩饰自己的偏爱——扮演江德华的刘琳。我还没看见她本人的时候,我在看片花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个极会演戏的女演员了。她简直把那个从农村出来的土里土气的小姑子江德花(后改名为德华)给演活了。
刘琳在剧中的一段表演,也被无数观众誉为整部剧最令人难忘的一幕——作为江德福的妹妹,江德华同样来自农村,她的丈夫在战争中牺牲,她也被同村人称为克夫的寡妇,后来追随哥哥一家,在和嫂子的磕磕绊绊中,帮哥嫂带大了所有的孩子,但在 情感 上,她并不传统,她喜欢哥哥的战友老丁,并敢于主动追求,即便多次被拒,仍然不吝于付出和表达。那一幕中,老丁终于从了德华,回家的路上,德华又哭又笑的表情,令荧幕外的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而这一幕,也令很多人重新开始讨论这部剧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爱情。
关于爱情,《父母爱情》的最大贡献是,让无数年轻人了解到,在个人 情感 需求可以忽略不计的那个年代,父母那一辈人的爱情到底是什么?而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最爱看的,也是爱情。
我问过我爸对《父母爱情》的评价。他给我讲了印象最深刻的两幕,全来自爱情——江德福为了安杰可以退伍回家种地。你现在不能体会,那个年代,这简直相当于放弃了一整辈子。我爸说他佩服江德福,竟然可以为了安杰,牺牲至此。第二幕是江德福考虑再三,还是诚实地告诉安杰他在农村结过婚。其实瞒了就瞒了,那个年代,像江德福这样的军官,很容易有个家里找的农村老婆。可江德福不,这说明他爱安杰,他尊重安杰。
在很多男女主角背景差异极大的影视剧中,女主角的清高、不甘、别扭常常会贯穿全剧,这也会成为推动剧集矛盾进程的重要原因。但在《父母爱情》中,资本家大小姐安杰最终选择大老粗江德福的原因,并不是他身为军官的身份,而是一个人可以成为合格伴侣的本质——诚实、善良、上进,以及一名男性在精神与人格上的健全。她最终选择了一个人,而非一个身份,因此,在面对结婚后很可能跟对方回农村种地的状况时,她也选择了接受。
她平和知足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剧中有一幕是安杰四十多岁时,看着自己的画像感慨: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眼神怎么还那么干净呢?随后,她自言自语地答道:说明我生活得幸福安逸,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
也有人对剧情提出质疑,因为江德福的军人身份,才使得安杰相对安稳地避免了一些特殊年代的影响,才使得他们的爱情得以成为父母爱情。这种观点也有一部分的合理性——很多时候,生活中的运气成分的确会令我们避免很多麻烦,但是,最终能否过好生活,能否真正拥有爱情,还是取决于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是否真的拥有爱的能力。
因此,最终决定这份父母爱情成色的,不是某个人特殊的身份,而是两个人、以及一群人对待生活和爱情的姿态。
《父母爱情》之所以受欢迎,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也在于它对爱情的美好刻画,以及它对温情、对真实生活、对人性最美好品质不遗余力地宣扬——全剧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所有人的选择都有其原因,人与人之间最终都能达成理解与尊重——对照所谓的残酷现实,这也许更像是一个童话,但回到现实,我们之所以不甘、计较、纷争,也大多是忽略了生活与爱的本质。
2019年3月30日,《父母爱情》的编剧刘静因病去世,但对于这部剧为什么能够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她在一次采访中的表达可以被长久地引用——人心终究是向善的,没有人能够拒绝人性的光辉,也没有人能够拒绝真正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