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应如何概述
小说的第三回,黛玉因为母亲去世,被外祖母史老太君(宝玉的奶奶,书中一般称作贾母)接到贾府。后来就听二舅母(王夫人)说:她有个儿子是个“混世魔王”,“你以后不要睬他”。黛玉知道二舅母说的便是衔玉而生的那个表哥贾宝玉。正不知道该怎么对待他,宝玉就来了。于是二人相见认识。
按照书中的写法,他们是前世就认识的,贾宝玉是神英侍者,黛玉是绛株仙子,神英侍者为快要枯萎的绛株草浇水使之活下来,绛珠草决心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他,这就是木石前盟,这是一种带有神话色彩的浪漫写法。所以回到现实中,他们就一见钟情,并慢慢深厚了感情。
宝黛爱情的发展还体现在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之中。先看:“(宝玉)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嘻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 那宝玉心内不自在,”标准的青春期烦躁。于是有了共读西厢,这时二人的关系进入初恋。
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黛玉纵然才华横溢,却也只能对着这份犹如水中只月的感情枉自嗟呀,黯然垂泪,耗损着生命的精魂直至散灭,而以"木石前盟"为今世主线的宝玉,在黛玉死后,也必然注定会道悟出家,回归前世。
拓展资料: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么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林黛玉
㈡ 红楼梦 贾宝玉 爱情观
贾宝玉的爱情观,是“至情”——情不知其所以,一往而深。他对丫鬟的喜爱并不是滥情,而是发自内心对美好、清纯、干净的女孩的生命里的热爱,他所厌恶的八股科举,正是泥淖不变的、没有生命的象征。宝玉的爱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针对林黛玉的,从许多细节可以看出来。需要细节的话可以再补充提问哦
㈢ 《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应如何概述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很真实,曹雪芹写出了两人懵懂的感情,少女的娇羞、少男的炽热爱意,让人不由得心神向往。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贾宝玉对感情并不真诚,他是喜欢林黛玉的,但是他没有跟贾母或者王夫人说以后一定要娶林黛玉为妻,不像薛蟠,他虽然是个好色之徒,但是他第一次看到林黛玉的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把林黛玉娶回家,他一回家就跟薛夫人说自己要娶林黛玉为妻。
这个结局不是曹雪芹亲自写的,是高鹗续写的,要是让曹雪芹写的话,估计会是另一个版本。
㈣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贾宝玉自幼就和林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因而每每或喜或怒,都会变尽法子试探黛玉。稍明时事的林黛玉也受到那些“邪书僻传”的影响,也将真心真意隐瞒起来,结果“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的琐琐碎碎,经常引发这些口角之争,最后闹到摔玉、剪穗子而不可收拾。
(2)贾宝玉摔玉是因为这“劳什子”引来“金玉”之说,他恨这“金玉”之说,恨这“劳什子”高低不择,也恨没有林黛玉的“好姻缘”,所以,经不起林黛玉的虚心试探而暴怒异常、心冷俱灰,顿时犯起了“痴病”。他摔玉只是纯粹的想表明,对于他,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林黛玉更重要,即使这玉,也要砸了完了事了。贾宝玉内心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而林黛玉内心却是这样想的:“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需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因此,两个人本来就是一个心,却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3)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是炽热的、痴狂的,他心里一时一刻都有着黛玉,不管他自己怎么样都好,只要黛玉随意,他就是立刻死了也是愿意。而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更是痴狂的,比起贾宝玉是有过而无所没有不及。正因为这样,她才时时刻刻隐埋自己的真心真意,试探宝玉,故意和宝玉怄气,故意不理不睬宝玉,故意冷落宝玉,因为只有让她看到,贾宝玉为她而着急,为她暴躁,为她生气,为她哭,为她流泪,她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贾宝玉内心里面有她的存在。
㈤ 红楼梦里的爱情观
红楼其实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其爱情观多表达为雪芹先生的爱情观。个人读过几次红楼,借鉴前辈们的观点,觉得红楼的爱情观大体总结如下: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昵而近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宝玉也就是红楼中的爱情观。“昵而近之”说的比较传神!昵,多少带有一些性爱的成分。着名作家何其芳就曾说过,贾宝玉这个形象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多情”。本人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宝玉的这种多情,不是肉欲的占有,也不是朝三暮四的所谓“多情”,其作为古代作品中的一个新人,新就新在一个“敬”字!唯有爱之敬之,方能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他才能看出所敬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悲剧,把每一个人的悲欢离合都放在自己的关注之下,这种感受使得宝玉爱博而心劳。
因为宝玉看到了每个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想帮助她们,可是在那个时代,大环境就是不把女人当人的社会,宝玉所能做的努力有限,所以宝玉很累。
宝玉这样的“爱博而心劳”,比所爱者本身还要心累,还要忧虑深远。在宝玉的眼中,几千年被封建社会否认的女性的价值被宝玉这个“爱博”之人发现并通过“昵而近之”体现出来,而宝玉个人能力又有多少,所以悲剧也就难免,宝玉的无助才会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所谓的“负心薄幸”了,其实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能理解宝玉。
㈥ 简要叙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从宝黛初会开始,到共读西厢。在这个阶段宝黛经历了初会、暂别、重会等多个小的阶段,而这期间又伴随着多次的小吵、小和。这都是孩童时期两小无猜的写照,也是宝黛爱情基础的建立。这绝对不同于贾母所批判的一见钟情!这期间宝黛的情感发展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未察觉。
宝黛爱情的发展还体现在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之中。先看:“(宝玉)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嘻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
那宝玉心内不自在,”标准的青春期烦躁。于是有了共读西厢,证实黛玉与其思想观念最近--之前的对黛玉感觉。于是大胆将自己与黛玉比作书中人物来试探。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这时二人的关系进入初恋。
从共读西厢,到宝玉挨打。这阶段宝黛基本没干别的,情感交流方式就是吵,而且升级,再不是小吵而是大到惊动贾母。其中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红》最牵动人心感情笔墨。这时宝黛爱情可说是惊天动地。
宝玉挨打。之后黛探宝玉,宝玉送帕。两人的关系从此巩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所以,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黛玉纵然才华横溢,却也只能对着这份犹如水中只月的感情枉自嗟呀,黯然垂泪,耗损着生命的精魂直至散灭,而以"木石前盟"为今世主线的宝玉,在黛玉死后,也必然注定会道悟出家,回归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