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致橡树诗人否定了哪些爱情观

致橡树诗人否定了哪些爱情观

发布时间:2023-05-20 12:49:12

1. 请问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表达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

《致橡树》的4种爱情观如下:

1、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2、攀附的爱情陆山观。

3、单恋爱情观。

4、一味奉献的爱情观。

作者否定了以下三种爱情观: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也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伍弊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致橡树》

这是诗人舒婷在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在全诗中作者对传统的爱情观进行了否定。并且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爱情观。正确的爱情观,应该是彼此独立的基础上的相爱,不是一方依靠另一方。

其中作者腔悉族将自己比作“木棉”,自己必须以树的形象和爱人站在一起。直到今天,我认为这种爱情观依旧值得很多人学习。在爱情中,只有保持独立的自我,才能够平等地去享受爱情的美好。

2. 致橡树否定哪种爱情观

致橡树否定了三种爱情观,也借机表明了自己的爱情观,否定的三种爱情镇差观分别为: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有关详解如下:

1、攀附的爱情观: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2、单恋爱情观: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只知滑羡为对方歌唱,却忘了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

3、一味奉献御让皮的爱情观: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和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3. 致橡树否认了哪几种爱情观

致橡树否认了三种爱情观,分别是攀附的爱情观,单恋爱情观,一味奉献的爱情观。《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

4. 致橡树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致橡树表达了什么

1、《致橡树》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从而表达了自己“应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爱情观。否定了一方攀附伍桐、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

2、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那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矫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

3、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公开谈喜欢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矫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又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樱告,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4、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腔颂坦,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5. 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

《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

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培辩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投影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鲜明地得到展示。

三、学习方法

诗歌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升华人的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基于此,中学阶段必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鉴赏新诗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意象解读新诗的能力。

“重美读”是新诗的重要学习方法。诗歌的美感是自己体会出来的。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来不断加深、强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找出意象、分析意象。

诗通过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解读诗歌的关键在于意象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意象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同一种事物在不同诗人眼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凌霄花”在舒婷的诗中是攀附权贵的象征,是被完全否定的,但其有向上攀缘的特征,完全可以作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象征。意象掌握了,诗歌的大意就可以把握了。

诗歌往往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含义,挖掘出意象的象征意义,诗歌就完全解读了。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类比式联想,领悟诗歌的情感与主旨。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阶段即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拓展阅读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闷毕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亲情是根,让生命延续;友情是叶,让生命舒展;爱情是花,让生命绚丽。他把人生最绚丽的部分归结于爱情的美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煎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配罩缺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几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倾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吧。

(二)新课讲解阶段

1、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通过六个意象分成三组,通过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爱情,通过鸟儿否定了痴恋式爱情。不满足于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为下文提出崭新的爱情观做铺垫。

2、诗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诗人通过橡树与木棉两个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她认为精神上的独立与平等是双方相爱的基础,双方应该心灵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灵犀,双方要以独立鲜明的个性出现,要能够命运与共。同时提出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对方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与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3、通过比较阅读《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致橡树》以女性视角否定了攀附、依恋式爱情,不满足于一味奉献式爱情,她所追求的爱,是双方的彼此平等。而且认为只有在人格价值各自独立上,才能有真正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理解。

《我愿意是急流》有比较明显的男性视角,在两个系列的意象群中,他始终把男性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为了心爱的人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三)拓展阶段

1、指导学生阅读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双桅船》

本诗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双桅船”与“岸”象征相爱的双方,认为人在追求坚贞爱情的同时,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弃。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中关于爱情观的描写。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商隐的《无题》为例,加深对本诗和传统诗歌的了解。

(四)结束阶段

让学生做课本P14第二题。通过作业反馈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便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总之,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优化整个教学。

附:板书设计:

攀附式爱情

否定痴恋式爱情

一味奉献式爱情

致精神独立、人格平等崭

橡心灵相依、互相扶持新

树肯定共同语言、心有灵犀的

各具特色、形象鲜明爱

同甘共苦、命运与共情

坚定信念、执着追

6. 《致橡树》中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一、作者否定了三种爱情观,也借机表明了自己的爱情观,否定的三种爱情观分别如下:
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
二、有关详解如下:
第一种:攀附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第二种:单恋爱情观:
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
第三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观:
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三、补充解释《致橡树》: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7. 致橡树的爱情观是什么

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

作者在诗歌中否定了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从而表达了自己“应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爱情观。

作品赏析

本诗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

塑造了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这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阅读全文

与致橡树诗人否定了哪些爱情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龙江健康吗怎么获取 浏览:650
美女什么时候当尼姑了 浏览:626
经济师可以评审哪些政府采购项目 浏览:927
卢龙县城有哪些经济实惠的饭店 浏览:155
如何收获稳稳地幸福 浏览:111
公司经济管理是什么 浏览:615
讲故事哪个频道播出 浏览:220
事业单位成绩多久查询 浏览:152
大健康产品如何提高服务思维 浏览:308
经济业务对资产负债有什么影响 浏览:857
四川哪些大学美女最多 浏览:386
郑州健康码在哪里找 浏览:285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火神的故事 浏览:696
幸福是什么是一片小小说吗 浏览:856
美女寻夫怎么破解 浏览:475
塔罗牌爱情月亮正位什么意思 浏览:989
什么是造成不利于健康后果的进食 浏览:633
美女下班了怎么走路 浏览:131
民政局婚姻证明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349
事业单位不发工资去什么部门反映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