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爱情社会学理论有哪些

爱情社会学理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0 05:39:03

‘壹’ 心理学家如何把爱情进行分类

不同的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将爱情进行分类,并编制相应的量表进行测量。

一、哈特菲尔德将爱情分为同伴式的爱情和激情式的爱情

1、同伴式的爱情:被界定为我们指向他人的亲切和关爱的情感,不带有生理唤醒和激情。人们可以在非性关系,如亲密的友谊中体验到这种爱,或者那些不再有狂热和激情的情侣在共享亲密关系时也会体验到这种爱。这让我想起中年的夫妻关系。

2、激情式的爱情:对爱侣的强烈渴望,伴随着生理唤醒的冲动,当所爱的人出现时我们会感到气短、心悸等。

跨文化研究表明,个体主义文化下的美国伴侣认为,激情式的爱情重要程度更高,而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伴侣则认为同伴式的爱情更重要。所以这可以说明为什么很多中国的夫妻在退去激情后,仍然可以生活在一起?

二、加拿大的社会学家李根据人们在爱情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区分了六种不同的爱情类型

1、浪漫式爱情:爱是强烈的情绪体验,一见钟情是这种爱的典型,外表吸引力则是关键。

2、占有式爱情:对爱人有一份狂热,容易紧张妒忌,完全被对方迷住。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伴侣,所以害怕被拒绝。

3、最好朋友式爱情:爱情经由友谊、共同爱好及逐步自我展露而慢慢成长起来的令人愉快的亲密关系。这种爱是深思熟虑的、温暖的、富有同情心的。比如霍建华和林心如的婚姻。

4、实用式爱情:彼此都感到合适,并能满足对方的基本需求,追求满足而非刺激。

5、利他式爱情:这种爱是无条件的关怀、付出及谅解。

6、游戏式爱情:这种人对爱情就像其他人打网球或下棋一样,享受“爱情游戏”并在其中取胜。

爱情中存在性别差异, 男性喜欢浪漫式爱情(一见钟情)和游戏式爱情(追女人的快感),女性喜欢最好朋友式的爱情与实用式爱情。 对这种差异的解释与社会经济背景有关。当男人结婚时,他是在选择同伴及合作者,女性则选择同伴和生活支柱。

三、爱情三角形理论

为了从理论上解释不同类型的爱情,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他认为所有爱情体验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成分,即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个成分分别代表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每对情侣因三个成分各自的比例不同而各不相同。

1、亲密:指的是爱情关系中能让对方感到亲切、彼此关联的情感。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暴露和沟通内心感受、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等。

2、激情:指的是在爱情关系中带来强烈情绪体验的驱动力,外表吸引力和性需要可能是最明显的。

3、承诺:指的是与对方相守的意愿及决定,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短期内爱一个人的决定。二是长期关系中为维持这种爱而作出的承诺或担保。

在这三种成分中,亲密是爱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爱情的动机成分,承诺则是爱情的认知成分。

斯滕伯格根据这三个成分在爱情中所占的不同比例,区分了七种爱情形式。

‘贰’ 沈老师《社会学爱情思维课》笔记 强烈安利 收获一个亿

爱情脚本:由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决定的爱情观

爱情为什么变难了?
原因1:新旧脚本的冲突
旧脚本基于家庭利益
结婚是宿命,是熟人社会默认的规则
新脚本基于个人利益
结婚是选择,是现代社会的自主人生
新旧脚本冲突的原因
压缩现代化:经济发展快,但文化有滞后性

原因2:男女脚本的冲突
男性的角色改变少,而女性的角色有巨大变化

怎么应对爱情的难?
接受爱情的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爱情脚本
调整对对方的期待,找到双方都能认同的模式
爱情不谈成败,更是我们丰富自己生命历程的途径

1.发现自我和自我价值
当有人爱我,我这个自我就被看见了
镜像自我: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形成自我概念
凝视理论:爱人的凝视是一面镜子,让你的自我呈现出来

2.建立连接,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不仅有所获得,更愿意给予
付出感更能感受生命力的升华

3.性欲望的升华
身体接触是亲密关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情感退避导致很多问题
爱情和性欲望不可分割

爱情不是不能替代,只是成本比较高

好爱情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去维持爱情最初的样子,而是用开放的心态接受爱情的不断变化

1.享乐型:得到快乐但是成长少
快乐分为两个层面
生理层面快乐:外表,气味,多巴胺等。
精神层面的快乐缓雹:跟你在一起做事很有意思,想要跟你分享我的一切。
我们要学会放下对快乐的警觉,接受和信任自己直觉感受到的快乐。
享乐的挑战:我们能不能压制理性来享受快乐。

2.互惠型:容易找到归属感
性格上互补 经济上互补
我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我是谁,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我对世界有什么贡献?
好的爱情帮我们成长,让我们发现跟世界连接没有那么可怕
有时候我们不是爱钱,而是欣赏那个人挣钱的能力,我们不应该因为贫穷嫌弃一个人,也不应该因为富有嫌弃一个人。
有些条件的匹配,其实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容易。

3.捆绑消耗型:对方提的要求你做不到,并且有亏欠。你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甚至错把扰源帆控制和捆绑理解成爱。
从控制社交到控制人身自由到控制金钱,可能发展为暴力的原因。
爱情滑向捆绑消耗的4个征兆:
1.你越来越不快乐
2.对方总是贬低你
3.限制你的社交关系
4.经常提你做不到的要求
产生两个以上要非常警觉 ,可能是暴力捆绑 或 精神捆绑

4.成长治愈型:提升探索世界的欲望,并且感到快乐
完美关系很少从一开始就出现的,往往是要加上时间维度的。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这个完美关系,大部分往往都是从享乐型和互惠型进入的。

有很多爱情是慢慢从不错的状态走到消耗捆绑型:
因为很多时候快乐和成长是矛盾的,如果你认为的正确不是对方想要的,你要求对方按照你认为正确的路走,爱情就会陷入困境。我们所认为的正确,不见得能给对方带来快乐和成长。
每个人错误行为的背后都是有需求的,我们首先要看到这个需求,去讨论这个需求怎么解决。
当快乐和成长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这个成长是谁的成长,这个快乐
是谁的快乐。
我们到底要不要用正确去否定别人的快乐?不同人的快乐是不同的。

在关系中,快乐的关系会促进成长,但成长的关系不见得带来快乐
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爱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能力,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现代婚姻的两种类型:爱情婚姻 vs 缘分婚姻

缘分婚姻:注重别人怎么看我们的婚姻,在婚姻内部的容忍度高。
缘分婚姻是减法婚姻

爱情婚姻:注重自我感受,强调婚姻内部双方的吸引力。

爱情婚姻是加法婚姻,每一天都是两个人努力经营加上的。

今天很多人理想的爱情是“命中注定我爱你”,既有缘分,也有爱情,很矛盾。但缘分婚裂郑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要再用没缘分为自己不想努力经营爱情找借口了。

分手不是个人的失败,是这份感情经营的失败。

爱情婚姻的一个特点就是你要不断变化,让自己更好。
那会有人问:我已经经济独立了,为什么还要走进婚姻?婚姻现在已经不是经济保障了。原来认为核心家庭模式【在外打拼的丈夫+全职太太】是理想的家庭模式。只有当你经济独立的时候,讨论婚姻才更有意义

婚姻的本质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 = 经济共同体+责任共同体+长期契约关系
恋爱是合作,婚姻是合伙,签订契约的双方要是平等的,而只有经济独立,双方才是平等的。经营好一份好的爱情的前提是有离婚的勇气和底气

婚姻的好处与风险

1.得到契约关系的保护,但要让渡一部分权利与自由。

建立了性价比更高的分工体系,但女性付出的代价往往高于收益。
因为女性在家庭内部的付出得不到价值体现。

2.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但不靠谱的伴侣本身就是风险

3.为生育提供合理保障,但育儿的责任往往在女性身上

男性的父亲意识,常常从孩子叫爸爸开始
女性的母亲意识,常常从第一次胎动开始

婚姻经营的关键在于要破除对婚姻失败的恐惧

不见得一致,而是不一致的时候,你是否能承受,能共存就行了

婚前10问

爱情变成全部带来的问题

1.会要求对方的全部投入,把对方的事业当成第三者
爱情旧脚本 :男性在公共领域找到自我,女性在私人领域找到自我,
女性通过嫁人来改变命运
今天女性走出了私人领域,但潜意识还是觉得私人领域更重要

2.会内化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牺牲是理所当然的,不寻求其他解决办法,不跟家人讨论,不寻找第三选择

3.不自觉的要求伴侣在所有方面都是自己的灵魂伴侣
并不是我们所有事情都需要跟我们的爱人一起做

4.走入共同成长的误区
共同成长并不意味着两个人只能在同一个方面成长,尤其是在
男性的标准下成长
【比如一个人事业做得越来越好 。一个人做饭越来越好】
告诉对方自己成长也是有价值的

如果爱情不是全部,应该怎么谈?
过滤理论
18个月前:爱情是全部
18个月后考虑互补,进入每日30分钟恋爱阶段【工作日30min高质量相处】
好爱情的三种状态:抱紧我,放下我,别管我
只有抱紧我 阶段才会日思夜想
爱情是打开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捆绑两个人

摆荡策略
自主和关联 开放或封闭 老套或新鲜
比如工作日自主,双休关联

维持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建立仪式感的一个持续的,稳定的,
固定的时间交流【更新双方的生活感受】

一个人要幸福,首先自己要有幸福的能力,爱情只能锦上添花
不能直接给你带来幸福

‘叁’ 爱情心理学的各理论

爱情的现象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写、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在心理学的眼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理论,主要有两类范畴:社会的和人格的。以下是心理学上常见的爱情理论,在这里我们先介绍社会心理学家的爱情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着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分: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者对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Rubin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Lee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后,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分分成三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分;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
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分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分。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分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1986)的说法:“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分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分;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分;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分;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三种成分俱无;
8.完整的爱:三种成分齐聚于一个关系当中。 这个理论与下一个要介绍的理论一样,主要是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属于阶段论,后者则属于社会交换论。首先先介绍Murstein(1987)所提出的SVR理论,他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来看,可分为“刺激(Stimulus)”、“价值(Value)”、和“角色(Role)”叁阶段。
刺激阶段:通常双方第一次的接触即属于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彼此间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条件上,例如被对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价值阶段:一般而言,双方大约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触,便属于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
角色阶段:通常双方大约第八次以后的接触,便开始属于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对对方的承诺,主要建立在个体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对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虽然Murstein认为亲密关系包含刺激、价值、和角色叁阶段,但其实在亲密关系的每个阶段中,这三种因素对关系都有影响;只是在每个阶段中,各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整个关系发展历程来看,刺激因素依开始占较高的比重,之后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后会趋于一个平稳的水准;至于价值因素虽然一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的时候,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于平稳,且最后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后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的,角色因素一开始最低,到“角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往上提升。
Rusbult的投资模式
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来看亲密关系的发展,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此关系中互相有所得失,并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评估方式,衡量自己在此关系中付出与收获,再以此评估为基准,决定其对关系的应对方式;在这类理论中,Rusbult(1980,1983)的投资模式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
Rusbult(1980,1983)认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commitment)”,是由满意度(satisfaction)、替代性(alternatives)、及投资量(investments)等因素所共同决定。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重要的资源时,便会对此亲密关系做出较强的承诺,也就是较不易离开此关系。简单来看,可用一个方程式加以说明:
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满意度:
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于他在此关系中所得到报酬及所付出的成本,会评估相互抵消后的实际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相互依赖性会随着提高,而开始将伴侣的结果和整个关系的结果也并入实际结果的计算,例如和伴侣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担他的痛苦。此外,个体也会依据过去曾有的亲密关系及有关的经验(例如与家人和朋友所讨论、比较的结果),形成一个自己对关系所应得结果的预期水准。最后个体会将在关系中获得的实际结果,与此预期水准相比较,而产生对此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当实际结果愈好,预期水准愈低,则满意度愈高。
替代性:
“替代性”指的是对放弃此亲密关系的“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结果”包括发展另一段亲密关系、周旋在不同的约会对象间、或是选择保持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单身状态等。个体对于此关系外可替代关系内伴侣的可能对象,其考虑的因素不只包括特定的喜欢对象,也包括不特定的对象,以及个体对自己能否离开此关系的能力的主观知觉与客观评估。此外,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觉得有自信、有价值、有高自尊、及有强烈的自主性需求时,通常会知觉自己有较佳的替代性品质,而较容易离开此亲密关系。
投资量:
“投资”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资源。“投资”与报酬或成本最大的不同有两点:第一是“投资”通常不能独立地从关系中抽取出来,而报酬与成本可以;第二是当关系结束时,“投资”无法回收,而会随着关系的结束一并消失。因此投资会增加结束关系的成本,使个体较不愿也不易放弃此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增强了个体对此关系的承诺。
个体投资在亲密关系中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的资源,如时间的投入、情绪能量的释放、个人隐私的想法与幻想的揭露,以及为伴侣所做的牺牲等;另一类是间接投入的资源,如双方彼此的朋友、两人共同的回忆,以及此关系中所特有的活动或拥有物等。此外,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所形成两人一体的认同感,长期相处下来所建立的默契与思想上的相似,以及彼此互补的一些记忆与讯息等,也是会随着关系结束即失去的投资。个体所投入的资源层面愈广、重要性愈高、数量愈多,则表示其投资量愈大;当个体在此关系的投资量愈大时,对此关系的承诺也愈强。
承诺:
此模式中所指的“承诺”,是指会使个体去设法维持这份关系,以及感觉依附在此关系中的倾向。因此承诺的定义包含两个部分: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
当个体对一份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后,不仅代表他想维持这份关系并依附关系下,也会促使个体做出种种有助于维持此关系的行为:例如与他人作一些适应性的社会比较,并选择性地加以解释,以便得到此关系是“很好”的知觉;对于对个体具有吸引力而易破坏现有关系的替代对象,尽量拒绝与其接触或相处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方式,处理有关忌妒与第三者介入的问题;自愿为此关系作一些付出与牺牲;以及当伴侣做了某些糟糕或不合己意的事时,采取顺应而非报复的方式解决。

‘肆’ 大家有没有听过关于爱情的巴士理论请进来探讨~

(一)

Ⅰ 爱情态度理论
Ro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对特定他人的一种特别的态度,成为了研究爱情的开端。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建立了爱情量表〔love scale]与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使得爱情能以心理测验的方式加以研究。他提出了爱情的三个成分:1.亲和和依赖需求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3.排他性与独占性。并指出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不是一般认为只是在“量”上的程度差异。

Ⅱ 爱情观类型理论
由社会学家John Lee[1977]提出,将爱分为六种类型:
[1]浪漫之爱:较重视外在美的爱情,在爱情当中,恋人无条件包容对方缺点。是一种充满浪漫激情的爱。
[2]游戏之爱:视爱情为获得对方青睐的挑战性游戏。当事人为避免自己过度投入感情,会不停的更换对象,以享受爱情过程的乐趣。
[3]友谊之爱:青梅竹马的爱情就是属于这一种。是一种共同成长的平稳的爱情,因长期相处而与对方产生亲密感与归属感。较无变动激情。
[4]占有之爱:这种爱情具有强制性,排他性高,通常当事人较为敏感,情绪起伏也较明显。
[5]现实之爱:人们倾向于选择成本低、酬赏高的爱情。以现实利益为考量来发展的爱情。
[6]利他之爱:视爱为一种奉献、付出,不求回报。是一种充满关爱之情的爱。

Ⅲ 爱情成分理论
R. Sternberg[1988]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含有三种成分:亲密、激情、承诺。亲密指彼此依附亲近的感觉;激情指双方关系令人兴奋的部分,有强烈欲与对方结合的意愿,促使双方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脊森悄动机,也就是与“性”有关的动机驱力;承诺指的是愿意与对方相守的意愿及决定,短期来说是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做的持久性承诺。在这当中,亲密是爱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爱情的动机成分;而承诺是爱情的认知成分。这三种成分在爱情当中所占的比例会不断的变动,因而有以下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
[1]喜欢:只包括亲密。
[2]迷恋:只包括激情。
[3]空爱:只包括承诺。
[4]浪漫之爱:由亲密与激情组合而成。
[5]友谊之爱:由亲密与承诺组合而成。
[6]昏庸之爱:由激情与承诺组合而成。
[7]无爱:三个成分都不具有。
[8]完整的爱:亲密、激情与承诺交互作用,是真爱的本质。

Ⅳ Murstein[1987]的SVR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是以阶段论的方式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认为亲樱渣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可分为“刺激”、“价值”、“角色”三阶段。
[1]刺激阶段:双方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被对方的外在吸引,例如:外貌、身材。
[2]价值阶段:第二次到第七次接触,应属于价值阶段。彼此的吸引力建构在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并且建立感情上的依附。
[3]角色阶段:指第八次以后的接触。个体能否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所要求的角色,是彼此建立承诺的关键。
Murstein虽然提出刺激、价值、角色三阶段论,但在各个阶段中,并不单纯只是包含一个因素,而是三个因素交互影响,只是比重多少的差异。在刺激阶段,刺激所增加的幅度极大,而其它两个因素增加的幅度很小,因此依开始时是以刺激因素为主。之后刺激因素趋于平稳,角色因素增加幅度仍小,但价值因素则大幅增加。最后,刺激与价值因素皆趋于平稳,转而以角色因素为主体。

Ⅴ Rusbult的投资模式
Rusbult[1980;1983]的投资模式是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将Murstein的SVR理论中的阶段论加以修改。对于亲密关系的发展,Rusbult认为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关系中会有得失,而当事人会以一种理性且公平的方式评估,衡量自己在关系中的付出与收获,以决定其对此关系的应对方式。
Rusbult指出,男女亲密关系中的“承诺”,是由满意度、替代性以及投资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根据投资模式的预测,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有较高的满意度、而可替代性较低、并随着投资量的增加,会使个体做出较多的承诺,也使得彼此的关系更为稳固。
此理论可以化为以下的公式:
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
●满意度:满意度春悔的衡量,是“预期水准”与“实际结果”的相比较。预期水准愈低,实际结果愈好,则满意度会愈高。预期水准,是个体依据过去曾有之亲密关系以及旁人的看法所发展出对于此段情感的期待。实际结果则是个体在此段关系中的付出与得到的报酬相抵销的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依赖性提高,个体也会将对方的结果列入考虑,与伴侣一同分担其成功与痛苦。
●替代性:“替代性”指的是放弃这段关系后可能结果的好坏判断。可能的结果, 例如另外建立另一个关系,同时有许多的约会对象,或是没有任何亲密关系而呈单身的状态。因此个体欲放弃此段关系所考虑的对象,不单只是特定的第三者,亦有可能是不特定的个体,或是无形的理想、自主性等内在的因素。也就是说个体的内在倾向与价值观也会影响替代性的主观知觉:例如当个体知觉到放弃这段恋情,可使其有更好的发展、更独立的空间、较佳的自主性,则主观知觉的替代性便会提高,而易于离开此亲密关系。
●投资量:投资量是指在此关系中所投入的资源。因为投资是无法从关系中单独抽取出来的,因此当这段关系结束,投资是无法回收的,会随着关系一同消失。当事人会因为舍不得这些投资而不愿意放弃这段恋情,但相对的加强了整个关系的承诺,使得关系较不容易破灭。投资可分为直接的投资和间接的投资。直接的投资是只由外部投入关系内的资源,例如互相所做的牺牲、投入的时间、隐私权的放弃、个体能量的损耗等。间接的投资例如两人共同的回忆、双方共同的朋友、两人共同的拥有物、共同从事的活动等。此外,因长期相处而形成于双方关系内部的认同感、默契、思想相似性、可相互补的记忆等,也是一种投资的形式,亦会随着关系的结束而消失。因此这些因素涉及的层面愈广愈重要,投资量亦会增高,则承诺会愈高,关系愈不容易破碎。
●承诺:承诺是指个体会尽力设法维持此关系与依附的倾向。因此承诺所包含的是“行为的意向”与“情感的依附”。当个体对一个亲密关系做出承诺后,代表其欲维持这段关系,不仅如此,个体亦会排除其它有碍于此亲密关系发展的障碍物,如替代性高的人或事物,愿意为此关系与对方做一些付出与牺牲;亦会选择性筛选周遭的意见,留下好的知觉,以支持自己维持这段关系。并且对伴侣不当或不合己意的行为,予以合理化的解释。

Ⅵ 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
此类的研究,将爱情与依附关系做了连结。研究者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稳定的人格特质,这特质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便会显现出来。因此,幼时人际亲密关系的型态与后来的爱情亲密关系互动,存在着因果关系。
(一)三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此理论是由Hazan与Shaver[1987]提出。他们将成人建立爱情联结的过程视为一种依附的过程,就如婴幼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附的过程一般。因此根据Bowlby的依附理论和Ainsworth等人的三种婴幼儿倾向,提出爱情关系的三种“依附风格”:
● “安全依附”:与伴侣关系良好,依附为安全型,彼此互信且相互扶持。
● “逃避依附”:有极端的情绪反应与忌妒,但也害怕与逃避和伴侣间的亲密关系。
● “焦虑/矛盾依附”:常有极端的情绪反应,善于忌妒并且期待双方的付出与回馈是互惠的。
在Hazan与Shaver的研究中发现,三种不同的爱情依附风格在成人中所占的比例为安全依附约56%,逃避依附约占25%,焦虑/矛盾依附约占19%,与婴儿依附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附风格可以从他们对父母关系的主观知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附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便已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取向。

(二)四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
Bartholomew和Horowits[1991]将上述的爱情依附风格理论加以扩展,而发展出一个四类型的依附风格理论。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像”、“正向或负向的他人意像”两个向度来分析,产生以下四种爱情依附风格:
●安全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焦虑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正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排除依附: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负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逃避依附:由负向自我意像和负向他人意像所造成。

(三)成人依附关系的向度
Feeney和Noller[1996]将成人的依附关系,列出几个要素,并指出开放、亲近、依赖、承诺和情感是亲密关系中的五个重要向度,而向度的表现程度使得亲密关系呈现不同的风貌.

‘伍’ 课堂 || 孙中兴:《爱情社会学》

爱情社会学—孙中兴教授——台湾大学
一、成熟的爱的八字箴言,第一节课就告诉你们:平等对待,共同奋斗。
二、成熟的爱的三个阶段:
爱情之前的考量:
寻找伴侣最重要的就是求同存异,在重要的方面两人有共同的追求,琐碎的小事就承认差异,尊重和理解对方。要像两颗钻石一样,我们只要最大的那块切面能够两相辉映就好,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基础。好男人不是谁捷足先登就得到,嫁给他就铁定以后幸福终老,就会好命。所谓的好男人好老婆是共同成长,也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爱,我造就了你,你是我的真命天子,而你,也同时造就了我。真爱是创造性,不是获取性。《爱的艺术》
爱情之中的心态:(婚姻阶段)
保持爱情不容易,就像打电动,摩拳擦掌迎接下一关,一关会比一关难,但一关比一关收获更多。关于婚姻的看法,婚姻是爱情的阶段,而不是坟墓。要有多阶段式的爱情观,会知道阶段之间难度有别。千锤百炼得到高分吧。
爱情之后的面貌:成熟的爱——白开水理论:
这门课上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没什么神秘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真心啊。成熟的爱到最高的境界,最珍贵的也就是亲情了。爱情到了亲情,就像一杯白水,此答没什么特别的滋味,但是能解你的渴(人生为情而来,爱与被爱是人生存与奋斗所求的根本),最高境界也就是这种东西了。成熟爱情的三角理论。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te承诺,commitment。

三、爱情细节问题
1暧昧。
暧昧一定程度上,是没自信的表现,你相信他喜欢你你又何必暧昧呢。人生苦短,暧昧不是保障,是自欺欺人。不要让什么,暧昧时期是最甜蜜时期给蒙蔽住,暧昧是爱情关系进展的第一个小阶段,不要堵死在这里,弄得复杂,苦了自己,花了光阴。
2关于单恋。(坏男人不存在单恋)
a切记患上真命天女/真命天子症:孙老师回忆初恋,常常卡在好男人为什么没好报这里。以为真心就会换来真心。解决药方:多接触异性。爱情中的浪子(坏男人),给女生的迷昏效果就是那不确定感。(强大吸引力)玩弄女生于鼓掌之间,浪子觉得自己有资本,有着三不原则,不负责,不用心,不什么…
b要学会果决的处理单恋森唤慧关系(可以上升到人格问题),对于一方的表示,若是没有回复,或者不妥善,常常惹到麻烦。
3关于异地恋。
恋爱中的远距离,不是问题,是借口,远距离是一盏路灯,若是钥匙丢了,找钥匙不要困在路灯下。钥匙在于爱情本身。
4关于婆媳关系
女朋友和妈妈掉水里。这本来就是假设啊,不要掉陷阱里头。若链轿是女朋友问,你怎么回答会不知道吗?哎呀!我当然是先救你啦, 妈妈年纪大了,根据演化学理论,年轻人存活下来对种族对社会都更有价值….若是妈妈问,就说,哎呀,当然是先救你了妈!我怎么会为了新娘忘了老娘!新娘可以再找,老娘只有一个!都在场的话,嘿嘿,那就只能说,一起去学游泳吧。两难的问题,是无聊的问题,回答它,要智慧。

‘陆’ 爱情的颜色理论


一九七O年代,一位名叫李约翰(John Alan Lee)的学者,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又是顶着被同学嘲笑“啊哈哈哈你看看你!”的压力,研究和爱情有关的题目。写这种题目,在当时是被看不起到极点──这也叫博士论文?真是没程度!即使是现在,研究爱情的主题压力还是很大,因为没几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羞于承认这是一个攸关人生的议题。

问题是,爱情不重要吗?

关于爱情,李约翰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爱情的颜色理论”(Color Theory),又称为“爱的风格”(Love Style)。

他认为,爱情跟颜色是可以类比的。在颜色当中,蓝、黄、红是三原色,可以互相配合搭配、延伸成其他的颜色。李约翰认为,爱情的老手锋风格并非一成不变,但基础种类和原色一样,也有三种,就是“肉体爱”、“同伴爱”、“游戏爱”。而它们混合之后不会变成濑尿牛丸,而是组合出常见的六种爱情类型:除了三原色之外,还有“疯狂爱”、“实用爱”和“利他爱”。

外貌协会成员:肉体爱

爱情三原色的第一种叫做肉体爱(Eros)。许多人对于对象的外表要求很高,希望对方长得即使比不上金城武,至少也要像都教授一样帅气。身材要有分明的六块肌──我每次跟别人说没有六块肌难过什么?没有六块肌,到麦当劳买就行了嘛~麦克鸡块有六块对不对?不然就是希望对方丰胸长腿、细腰圆臀,一头长发,以芭比娃娃为标准……对身体上的强烈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on)的期待,简称就是外貌协会的成员。

建构在身体吸引力的爱,就是肉体爱,偶然还会和“一见钟情”扯上关系──这一类的情节在电影里特别多,日常生活非常少。像是“史密斯任务”(Mr. and Mrs. Smith)的情节,男女主角一见面就迸出火花,享受了一夜热情,然后晕茫茫地结婚,结了没几年就开始参加婚姻咨商,原因是他们连对方真名叫什么、靠什么过活都不知道。

有人研究热恋中的情侣,调查他们有多少人自认为是一见钟情?结果呢,在他的研究对象里薯山面,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六到十八左右自认为算是。所以,一见钟情这种事不是没有,但通常你碰不到。可是为什么电影要演?因为电影当然要演那种很离奇、夸张的故事啊,要是演正常人的生活琐事,干脆把自己的日记登出来好了,问题是无聊到毙,谁要看?

这种会造成一见钟情的肉体爱,一开始造成的恋爱动机非常强大,但人类的身体侍晌毕竟有其局限,不太可能永远维持青春美貌、年壮力强,因此,通常随着时间的发展,纯粹的肉体爱会慢慢消逝。套句有学问的话,就是“色衰而爱弛”啦!

牵手同行:同伴爱

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一种感情状况是你跟他一直认识,然后有一天才蓦然惊觉:唷,你爱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少电影跟故事在讲的就是这个状况,你发现最后最后最后陪伴自己的那个人,其实才是真正爱你的,也是你真正爱的人,只是在某个阶段你看不出来而已。

这样的爱情是从长期的情谊延伸而来的,像亲人一样,代表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逐渐脱离了 *** 的范围,变成“伴侣”。而这样的氛围和关系,称为同伴爱(Ste),是爱情三原色的第二种。Ste这个字源于希腊,原意是指手足之间或玩伴之间,随着时间发展,逐步开展的亲爱之情。像朋友关系、伴侣关系……多是这种以互相陪伴为主,而不是以肉体的情感为主。

但在台湾,很多人要嘛担心友情没办法变成爱情,要不然就是担心爱情会变成平淡无味的友情,或是亲情。最常见的爱情问题之一就是:“我跟他在一起已经像亲情了,该怎么办?”、“如果在一起已经没爱情了?”但是亲情有什么不好?如果我们假定那种亲情是“好的亲情”,是亲人之间有来往的那种,有什么不好呢?淡淡的,像一杯开水,没有什么特别的滋味,但能解你的渴。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于“变成亲情”这件事情,就觉得是“我跟他没有什么了”,好像是个该气绝的东西……但人与人到了最高境界,就是这种状态啊!

你说:“原来就这样?那我不要。”那么,你期待的爱情是什么?每天很high很high很high、跟嗑药一样?那样是活不过几岁的。那只是短暂现象,有些甚至对身体有害的。所以,同伴爱其实是人类的一个Blessing,有一个人一直这样跟你在一起,你觉得每天生活得舒服自在,这才是重要的。如果你想要每天活在很high的状态,是缘木求鱼。

而在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婚姻完全不讲究爱情,而是讲究经济、讲究门当户对、讲究社会地位、讲究权力交换。到现在为止,在某些社会圈里面还是这样,有Money跟有Power的人,在替小孩或替自己找结婚对象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钱跟权为重点。我们从社会学来讲,叫做“经济资本”跟“社会资本”或“文化资本”的转换或结合──你看讲得多有学问!

这一类的夫妻要是夸张一点,在古代,结婚前甚至可能没见过面,经常是到新婚之夜才认识对方。他们的情感其实很难建构在肉体之上──根本没见过面,对方是好是坏简直跟买乐透一样,当然谈不上一定要帅哥美女这种要求。在早期的农业社会中,许多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慢慢发展出亲爱之情,进而相互承诺,最后结合在一起。但这在现代都会生活中就比较罕见。

属于这种关系的人,对于明白示爱、说出“我爱你”多半觉得很别扭。要共度一生,他们的感情基础多半来自家庭分工、彼此支持与互相陪伴,心中没有理想的外型条件,也不会有意识地“选择”伴侣。这种温水式的感情其实称不上好或不好,端看情感中的双方是否能接受这种经年累月累积的“星星之火”,而不是“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的模式。

风流倜傥:游戏爱

游戏爱(Lus)的原文是拉丁文,是“玩耍”或“游戏”的意思。

游戏爱的典型,在小说、戏剧里常常见到。就像是前面提到的电影“好友万万睡”(Friends with Benefits),男女主角一开始就宣告要进入一段只有 *** 、没有感情的关系。

讲得更白话一点,游戏爱代表的是一种穿开裆裤的心理。这是什么心理呢?

就是随时想尿就尿,反正不会尿湿裤子,一切随心所欲。谈恋爱的时候就先讲好:不知道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问题是谁知道天长地久这回事?

电影里,浪荡子的的典型台词就是:“干嘛这么认真呢?”只要自由地上床,但不打算承诺,格调风流潇洒、行动大胆豪放,却欠缺责任感。

如果对方具有强烈的游戏爱风格,敢大声宣告:“我不相信一夫一妻制。”(还找达尔文当垫背)就别期待他忠诚专一、维持长期而稳定的关系。如果双方都可以潇洒地享受过程、最后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当然再好不过;但如果最后发现你把对方当成是“生命中的唯一”,对方却只当你是“其中之一”,感情不对等造成的伤心,即使哭瞎了眼睛都于事无补啊~

延伸的颜色──疯狂爱

疯狂爱(Mania)这个字源自希腊,原文是theia mania,译成中文叫作“仿佛被雷击中的爱情”──这句话真是再贴切也不过了。

疯狂爱的特征,混合了肉体爱跟游戏爱,有关爱情的一切,都拼命表现得非常夸张强烈,爱要爱得干柴烈火,到了中秋节就要在月亮上绑一个“XXX我爱你”,要送他什么九百朵玫瑰花、九百九十九个月饼,或是用月饼排成“我爱你”之类的戏剧化。

这一类的风格,在爱情连续剧里面有很多经典桥段,像是早年的八点档,男女主角吵架绝不会安分地待在家里吵完就算了,一定要在大雨中狂奔、痛哭,呐喊甚至耳光连发。像是“庭院深深”里头受到婆婆虐待、又被丈夫误会有婚外情的女主角,如果好好坐在客厅和老公把一切讲开,没有在狂风暴雨中奔出家门、在根本像土石流一样的河边坠河,还留下一只鞋让人怀念,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

因为感情太过浓烈,疯狂爱往往揉和了强烈的迷恋和占有欲。皮尔和布洛斯基(Peel and Brodsky)两位学者,甚至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爱情与上瘾》中,指称这种爱和中了毒瘾差不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且还戒不掉!

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或者疯狂爱的你和不是这样的人在一起,势必会过得很辛苦;但如果两个人都是这一型的,那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日常行为甚至会成为爱情的某种仪式。第一天你觉得夸张、第二天你觉得夸张,一个月后你觉得这就像早上起来要上厕所一样正常,完全不夸张。

本文摘自三采/ 孙中兴《学着,好好爱:台大超人气“爱情社会学”精华,六堂爱的必修课,翻转爱的迷思》

《学着,好好爱:台大超人气“爱情社会学”精华,六堂爱的必修课,翻转爱的迷思》

作者: 孙中兴
出版社:三采

‘柒’ 用爱情三元理论分析爱情故事

爱情三角形理论虽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但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止一个三角形,于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

就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爱情三角理论也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当然,这并不妨碍借用爱情三角理论进行生活中的一般思考。

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了爱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正如三点确立一个平面,缺少任何一个点,这个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斯坦伯格之所以把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的爱情称为完美式爱情,是因为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那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浩大工程。

然而,具备三个要素并不意味着爱情就成为现实,爱情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调节这三者的关系。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怪有人认为爱是一种能力,并非天生就有,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爱是一种能力,被爱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还需要成为一种艺术。在这个连爱情都需要能力才能支撑的时代,艺术地谈一场真正的恋爱谈何容易!

从这三个构成要素来看,要找到并享受真正的恋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许多人以为他们正在谈恋爱,但他们不知道那并不是爱情,充其量只是还没成熟的类爱情或者非爱情。

由于那么多大龄青年面临找对象的困难,单身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是对理想爱情近乎顽固的执着。他们是爱情最后的信徒和守候者,为真爱不惜配上自己的黄金年代。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是执迷不悟,但对他们而言,爱情绝对是苛刻的,而不是凑合的,更不是随便的。

爱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没有能力的勇气,有心无力。虽然如此,芸芸众生并不是等具备了这三要素以后才开始谈恋爱。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因为在这三个要素里面,除了激情之外,亲密和承诺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转化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激情,要维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

或许,我们与爱情还有一段永远无法克服的距离,爱情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迫近的目标和不断改变的体验。这可能有点残酷,但如果事实如此,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和被爱?

(7)爱情社会学理论有哪些扩展阅读

亲密包含10个基本要素:

1、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他/她的幸福。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

2、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爱方喜欢跟自己的情侣在一起。

3、当他们在一起做事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留下美好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的慰藉和力量。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

4、尊重对方。情人必须非常看重和尊重对方。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的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的整体尊重。 在艰难时刻能够依靠对方。在患难时刻爱方仍感到对方跟自己站在一起。在危急时刻,爱方能够呼唤对方并能指望对方跟自己同舟共济。

5、跟被爱方互相理解。情侣应互相理解。他们知道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对方的感情和情绪心领神会,懂得以相应的方式互相作出反应。

6、与被爱方分享自我和自己的占有物。爱方应乐意奉献自己、自己的时间以及自己的东西给被爱方。虽然不必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共有财产,但双方在需要时应分享他们的财务,最重要的是分享他们的自我。

7、从被爱方接受感情上的支持。爱方能从被爱方得到鼓舞和支持,感到精神焕发,特别是在身处逆境时尤其应该这样。当你感到似乎一切都在跟你作对,但你意识到只有一件事不会出问题——你的配偶始终跟你站在一起。这时你就知道你们的关系具有这一因素。

8、给被爱方以感情上的支持。在逆境下,爱方应与被爱方在精神上息息相通,并给予感情上的支持。

9、跟被爱方亲切沟通。爱方能够跟被爱方进行深层次和坦诚的沟通,分享内心深处的感情。当你为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感到困窘为难时,你仍能推心置腹地跟被爱方交谈,这时你所经历的就是这种沟通。

10、珍重被爱方。爱方要充分感到对方在共同生活中的重要性。当你认识到你的配偶比你所有的物质财富都更为重要时,就知道你对被爱方具有这种珍重和珍爱。

‘捌’ 爱情社会学讲的是什么

1、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一对男女在特定社会条睁橡宏件下相互爱慕,渴望共同生活和希望白头偕老的美好情感。爱情是性爱(生理)、情爱(心理)和关爱(伦理)的有机统一:

男女之间仅有关爱是友情,男女如芦之间仅有性爱是色情。思想政治悉册教育既要提醒情窦初开的人不要“误把友情当爱情”,也要劝导移情别恋的人不要“错把色情当爱情”。

2、爱情的本质

爱情既不是自私的,也不是无私的,而是互利的;用公式简略表达即:①爱情≠自私的;②爱情≠无私的;③爱情=互利的。

思政课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观,别相信着名演员张国立的台词:“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久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要倾听革命诗人郭小川的箴言:“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玖’ 爱情理论有哪些

爱情的理论有很多,但是,不一定有什么用。
只要记住一点,选择配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道德,没有道德必须放弃,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出问题。要一生幸福,就认真考察选择的对象。真的是百灵百验!

‘拾’ 爱情三元理论

什么是爱?我们如何定义它?当我们和别人讨论什么是爱情时,有时候其实我们不是在讨论同一件事情。

有些人将爱视为肉体的激情,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持久的情感。有些人相信一见钟情,另一些人则认为爱情要花很多年才能发展。

心理学家斯特恩伯格提出,爱是由三部分组成:亲密感、激情度和承诺。

缺乏承诺的爱情,激情和亲密感并存,是浪漫的。

在少年或刚成年的时代里,青葱之恋,充满美好,却往往无法修成正果。所有情侣在发展感情时都能感受到这种爱情。他们异性吸引,也感觉对方像是最好的朋友,喜欢一起度过时光。

年少的姑娘爱上了浪漫的男孩,恨不得每天都和男孩黏在一起。可惜,男孩始终没有给她一份承诺。

缺乏了承诺的爱情,就像风雨中摇曳的浮萍,看着美好,可不知哪一天,就石沉大海。

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描述了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

青年阿里萨与达萨坠入了爱河。他们之间交换了无数封炽热的情书,并且决定结婚。但是达萨的父亲却不赞成这一段恋情,为了拆散他们,他带着女儿进行了长途远行。在达萨的旅途过程中,两人依旧通信不断。

但是,这种长久以来依靠信件维持的爱情,脆弱如冬树上欲坠的枯叶。当达萨再次见到他时,她却“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了那么长时间”,并对他说“忘了我吧”。转而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为了其忠实的伴侣。

被抛弃的阿里萨一直珍守着对达萨的渴望,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光阴里,阿里萨在数不清的女性肉体上寻找和迷失,用放纵的生活来排遣分离的空虚。他一直固执地以为他最终能与她结合。

半个世纪后,在乌尔比诺死后阿里萨才重新检视对达萨的爱情,他通过自己的文字慢慢地消弭了两人之间的隔膜。在一次船上的旅行中,年迈的他们重新坠入爱河。达萨担心这桩情事可能引发丑闻,于是船长升起了一面代表霍乱流行的黄旗,护送着这自我放逐但永不分离的爱情。

达萨与乌尔比诺之间的爱情;如溪水般平静、迟缓却偶有跌宕,就如同心理学家所说的“友谊之爱”;阿里萨与达萨之间的爱情充满激情、带有幻想性质,就如同心理学家所说的“激情之爱

当爱情里没有了亲密感、激情度和承诺的时候,我们的爱情还剩下什么?

仅有亲密关系的爱,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友谊。即使您喜欢朋友,但这种关系仍缺乏激情和长期承诺。

仅有激情的爱情。它的特点是异性相吸。这种爱通常发生在恋爱开始时。实际上,通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见钟情”。但是,痴情的爱情缺乏情感上的亲密感和奉献精神。如果两者都没有发展,则这种关系通常是短暂且肤浅的。

仅有承诺的爱情,是空虚的,其特点是对保持关系的坚定承诺。因为空虚的爱情,缺乏情感上的亲密和性吸引。

实际上,我们所谓的追求爱情,就是想找一个我们打心底爱的、能够一起品味浪漫并且能和我们长相厮守的人。无论是哪一点没能达到,都是不够圆满的。

可比起不完美,大家更害怕的是不安定。很多人不是不想追逐完美,只是追了半辈子,累了,追不动了。于是在心里告诉自己,不够爱也行吧;老夫老妻了,要什么浪漫;承诺什么的,都是花言巧语。

可你是否真的能骗过自己?

如果是的话,我刚刚也是骗你的,愿你能一直幸福!

阅读全文

与爱情社会学理论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的爱情有哪些 浏览:681
美女去海洋馆玩是什么片 浏览:782
健康证盖的章模糊了怎么办 浏览:233
双下巴又称幸福的什么 浏览:396
美女怎么自罚最疼 浏览:306
优位经济效益是多少 浏览:251
为什么那时候的爱情却那么简单 浏览:145
古代美女照片从哪里找 浏览:657
有哪些开销能提升家庭幸福感 浏览:170
健康申报在哪里下载 浏览:63
河北健康码怎么查看打卡几天了 浏览:851
美女失恋把头发剪短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549
怒江725事业单位多久出成绩 浏览:423
土耳其美女多少 浏览:858
什么东西防腐又健康 浏览:750
外拍中的美女怎么邀约 浏览:919
男人如何成就好婚姻 浏览:977
饮酒影响身体哪些健康 浏览:422
熊出没的金发美女是哪个电影 浏览:230
湛江哪里最多美女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