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佛教中如何解释爱情

佛教中如何解释爱情

发布时间:2022-02-13 09:04:25

① 佛法中如何看待爱情

净空法师---“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你们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六道轮回当然原因很多,许许多多原因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爱;说得浅显、明白一点,男女之爱,这是六道生死轮回第一个因素。几个人能把这个看破,能把这个放下?果然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为什么?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这个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不是。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你们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所以,结婚,你看我们中国祖先造的这个字,所以我很反对简体字,简体字是把中国文字破坏掉了,中国文字是智能的文字,叫你看这个字你就开智慧了。你看结婚,吉是很吉祥,旁边乱七八糟给你绕,绕了多少层。婚是什么?见到女人头就昏了。所以,头脑清醒不会干这个事情,这是糊涂事情,不会干的。你看中国祖先造字,就叫你看到这个字叫你觉悟,你不要昏,不要被这个缠绕了。

你就想到中国古圣先贤对子孙的爱护、教训,真的是无微不至,外国文字里头没有,充满了智慧。所以这个文字不能改,改不得。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所以,我们要常常想到佛这四句偈的教训,常常念、常常想,自自然然对于爱欲就冷淡了。冷淡我们的心才能专一,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所以,佛法的的确确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我们今天讲理智,它不是感情,希望同修们很冷静的去体会这个意思。佛以及我们中国圣人并不是完全反对男女结婚,不是的,也并不反对。为什么?你不愿意出三界。不愿意出三界,那就行的世间法,虽是世间法也要不昏,这是圣贤对我们的教训,也是对我们的期望。

② 佛教如何看待爱情

佛教里的爱是"博爱",与人之性爱不同,凡人的爱情是因性而爱.故佛教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色空空,转眼云烟!而佛教的博爱是永恒的!

③ 佛法中的“爱”是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在佛法中,爱,是缘于自我的和欲望的贪和占有,由于得到或者得不到,从而产生痴迷、嗔恨等心理状态。无论所爱的对象是男还是女,终究仍是这样的规律。

佛陀也提倡爱。佛陀提倡的是大爱,名为慈悲。对一切众生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怨亲平等,给与真乐,人苦即我苦,全力救拔。这种对众生的爱不以自己的需求转移而变化,不以对象的美丑善恶而有分别。

(3)佛教中如何解释爱情扩展阅读

佛教不是爱的宗教,是慈悲与智慧的宗教。一些宗教被视为爱的宗,佛教中则以“慈悲”为中心,而不直言“爱”字。佛陀曾喻示有关爱者,增支部经典即谓:“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

故佛教言爱言憎,恰若手心、手背,为一体之两面。爱之愈深,则憎怨之可能愈大。 慈悲是什么,“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苦难。就是说,我给你快乐叫做“慈”,帮助你解决你的苦难叫做“悲”。

到了大菩萨的境界,比如观音菩萨,就被称为大慈大悲。什么叫大慈大悲呢,就是没有条件地给予你快乐,不分彼此地解脱你的苦难,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才是佛教对“爱”的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说,佛称为慈父,观音称为有求必应,就像慈母一样。佛教甚至说“如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就是佛看到众生没有得度啊,会终宵哭泣。佛不是为了占有他,而是为了解救他,让他获得解脱。 所以“慈悲”与“爱”的区别就在这里:“爱”是需要是占有,“慈悲”是完全地利益对方。这就不难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慈悲”。

④ 佛教如何解释爱

凡夫的爱是私心、占有欲,把快乐建立在他人身上,这个动力源于淫心,是谓杂染、是谓不清净。
圣人的爱,源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我相私心,是谓大爱、是谓清净。

⑤ 佛家如何解释缘分与爱情

缘分都是上天已经给你安排好了,这些事情也许不仅是一世,甚至是好几世的事情都已经给安排好了.缘分都是上天给你已经安排好的,有些是前世所欠别人的没有还完,所以带到了今世来还.有些是前世你作了好事帮助了别人,上天所以安排他来以别的方式来偿还你的.着都是缘分.所以不要相信人只有一世,要尽量做好事多修善果.凡事都要向善,本着一颗向善之心.佛教解释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四种因缘:报恩,报怨,欠债,还债。皆是因果轮回的根本。随缘消旧业也是佛教开示的人生法则。

⑥ 佛家如何看待爱情

爱情,从佛法立场来看,势必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因为爱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中国人讲的“五伦”,就是讲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情,而这正是实际的生命现象。这种生命现象,佛教把它分析为三个元素,就是惑、业、果报。但在这里我们把业跟果报看成同一个主体合起来讲,所以惑和业(果报)就是今天所要探讨的两个要点。
谈到惑,首先我们要了解“感情”的内涵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我们整个心性综合的表现。佛法把我们一般所讲的心绪、情绪、个性、感情通通列入“心所”这一个观念,对于不同的心理现象、情绪变化,归纳分析成五十一个心所,这就是人性的内涵。人生有两种特质,一是善(善心所);一是恶(烦恼心所),在善、恶的特质中,各有很多的成份(心所),而这些成分彼此错综复杂的交合,就形成了种种不同型态的感情表象。所以,爱情,如果我们只是从感情的表象去了解,就会受困于感情的多样化而掌握不到问题的核心。比方说夫妻之间的关系,有的像兄妹,有的像父女,有的像朋友,有的像情人,甚至有的像仇人;同样的,爸爸对女儿,妈妈对儿子,也都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所以,只有当我们理解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最后关键点是人性深处的综合表现,是人性的本质,我们才能对爱情做一个最忠实的评鉴。

⑦ 在佛教对爱情的说法是什么

1 .有爱就有痛苦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舍卫城里有一位婆罗门居士,他所钟爱的独子死了,使他深受打击,因而丢下工作,茶不思饭不想,常常到他儿子的坟前思念悲泣,几乎就要崩溃了。
这天,这位婆罗门居士漫无目标地走着,正好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就进去拜见佛陀。
佛陀见他精神萎靡,魂不守舍的样子,便问他原因。
婆罗门居士将他失去爱子的事,悲伤地向佛陀诉说了。
佛陀听了,回答婆罗门居士说:
“正是这样啊,居士!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瞿昙!怎幺这样说呢?瞿昙!你应当知道,如果有了爱,就有快乐啊!”
佛陀再三地说,婆罗门居士再三地反对,然后不满地离开了。
婆罗门居士走出祇树给孤独园,看到一群人正在路旁赌博,心想:赌博人大多比较聪明,我来请他们评评理。
结果,那群赌博的人都同意婆罗门居士的看法,认为如果有了爱,就有快乐。婆罗门居士听了很满意,点头离去。
这件事,在市井小民的茶余饭后里传开了,还传进王宫,到了波斯匿王的耳里。
波斯匿王也质疑佛陀的教说,就去问末利皇后。
末利皇后是虔诚的佛弟子,深知佛法,所以回答大王说:
“是啊,大王!正是这样啊,大王!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末利!当弟子的,一听到传言中老师怎幺说,就附和了。沙门瞿昙是你的老师,所以你就跟着附和。”
“大王!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己去问世尊啊,派人去也可以。”
于是,波斯匿王派一位名叫“那利鸯伽”的婆罗门,去问佛陀。
佛陀告诉那利鸯伽婆罗门说:
“那利鸯伽!我问你,如果有一个人,他的母亲去世了,或者父、兄、姊、妹去世了,是不是会哀伤崩溃呢?所以,可见得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从前,这舍卫城里有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只是不久后,夫家家道中落,为娘家所嫌弃。有一次,妻子回娘家,娘家的人逼她改嫁,丈夫知道了,不愿意妻子被夺,结果,丈夫杀了妻子,然后自杀殉情。那利鸯伽!从这件事也可以知道,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那利鸯伽婆罗门将佛陀所说的,带回去禀报波斯匿王,证实了末利皇后的说法。
这时,末利皇后更进一步地为国王作了解说:
“大王!你爱你的儿将毘琉璃吗?”
“爱啊!”
“大王!如果毘琉璃有个三长两短,那你会怎样呢?”
“末利!如果毘琉璃有个三长两短,我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
“大王!所以,有知有见、全然正觉的世尊会说:‘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大王,同样的,你的爱臣尸利阿荼、爱女婆夷利、爱妃雨日盖,或者领土迦尸与憍萨罗有了无常变化,你也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的,由此更可以证明:‘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
大王!你爱我吗?”
“爱啊!”
“一旦我有个三长两短的,大王会怎样?”
“末利!那我一定会愁戚、哭泣、忧苦、烦恼、懊悔。”
“大王!想想这些情况,就不难知道确实是‘如果有了爱,就跟着有忧、悲、恼、苦,愁戚、哭泣’了。”
“太精彩了,末利!太不可思议了,末利!世尊智能的洞察与所见,是多幺地深彻啊!
来吧!末利!帮我把礼敬前净身用的水拿来。”
于是,波斯匿王起身,漱口、洗手脚,整理衣服,露出右肩,向佛陀所在的方向合掌行礼,然后三称“礼敬世尊”。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二一六爱生经》、《中部第八七爱生经》、《增壹阿含第一三品第三经》。
二、爱,依所爱的对象,可分为对自己的“自体爱”,以及对自身之外的“境界爱”。其中,“自体爱”是由“自我感”的我见、我执所推动,而“境界爱”则是“自我感”所延伸的“我所”类。一般所说的爱,如故事中所举的例子,都属于“境界爱”的“我所爱”,相对于“自体爱”的深潜难察,这是比较粗显易觉的。
三、不论是对“自体”的“我爱”,亦或对“境界”的“我所爱”,两者都与“自我”紧密关连着,不离“主宰”、“控制”的特性,所以,一旦所爱的对象发生变化,痛苦就跟着来了。
四、佛陀未出家前,有着宫廷优渥的生活,不会没有爱的暂时满足之愉悦经验,但是,佛陀更深彻地洞察了爱的主宰本质,以及诸行无常的真理,而说有爱就有痛苦。
五、故事末后,《中阿含第二一六爱生经》说,波斯匿王归依了佛、法、僧伽,这与《中部第八七爱生经》、《增壹阿含第一三品第三经》所说不同。若从印顺法师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的举证,了解到波斯匿王对佛法“其实是信心微薄”的(第七○页),因而对波斯匿王的归依三宝之说保留,而采用了《中部第八七爱生经》的说法。
六、在佛化家庭中,夫妻间不妨可以像末利皇后一样,互相提醒“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时”,也是一种不错的关照与心理准备。

⑧ 请问佛教里如何解释爱情

阿弥佗佛

⑨ 佛教是如何看待爱情的

当我们在谈爱的时候,伴随它的还有一个字,叫情。但是这两个字要想更好地理解,从词性上首先要把它拆开。一个是爱,一个是情,绝大多数人爱情里没有爱,只有情。


基于佛法的基本定义来说,“情”是情绪,一个竖心边加一个青草的青。那心里长了草是什么?是杂念。


当放在生活里面,情是什么?

情是我们的感受。有感而生情,是我们的情绪、喜好。所以当爱“着于情”的时候,就成了情绪,就开始千头万绪,连绵纠缠。所谓剪不断理还乱,这就是情执,由爱情进入情绪,最后产生执着,形成情执,而情执就导致了苦难的发生。

那什么是爱?

繁体字是个“受”字头,中间有个“心”,下面一个类似朋友的“友”,没了“心”就是“受”,感受的“受”,接受一切、忍受一切、承受一切。但是有“心”的时候,他就是鲜活的,被称为“爱”。


再简单一点,什么是爱?

用自己的心接受一切,把所有人当朋友一样对待,可以称为爱。在传统文化里面谈两个人夫妻之情、男女之间相处之道有很好的词,叫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相敬如宾,彼此像朋友一样,把他放在你的心里面。真的朋友间是可以接受彼此的不好,去欣赏他的优点,而且为对方去付出,又不过度干涉。我们往往是陷于情执,最后导致的是因占有而发生的过度干预,最后把自己拖入了苦难的地狱。而从来没有过真正简单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真正的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包容对方、接纳对方、用心地陪伴对方。


关于爱情我们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是付出爱、享受情,而不是占有爱,困于情,这是本质的区别。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解惑

⑩ 佛教禅宗是怎样看待爱情的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诗篇来赞美它,用音乐、戏剧来表现它。缺少了它,人生好象暗淡无光;而有了它,再艰苦再沉闷的生活似乎也变得绚丽多彩、生气勃勃。这个世间,有多少人将人生的幸福寄托于它,有些人甚至将它视为人生唯一的幸福,缺少了它,便觉得是此生最大的遗憾。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情爱,成了人们生活追求的模式,人们心中充满了种种幻想和憧憬。由于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总觉得只有象文学作品中那跌宕起伏的情节、缠绵悱恻的心理波澜下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人们渴望能过着如书卷中所描写的那样多姿多彩的生活,渴望能过着“不平凡”的生活,认为如此生活才不枉度一生。在影视中由声光色彩的渲染,以曲折的情节、戏剧化的场面撩拨着人们本来就浮躁不安的心,这些浪漫的情节使人如痴如醉,欲身处其境而后已。人们认为在日益枯竭的生活中,只有情爱的出现,生活才会有亮点,人们渴望着这种奇缘的巧遇,人们认为珍视情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几乎所有的文艺作品舆论都在宣扬情爱的伟大。无数的文艺作品都持这么一种观点: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人生最美好、最值得追求的东西。受其影响,人们往往会把爱情高举至第一位,用种种理由为之辩护。谁要与这种时代的风气相抵触,则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会被认为是居心不良的顽固不化者。情爱如是被几近疯狂地美化、鼓吹,以至于到了当代社会,情爱更加弥漫开来,以往强烈的道德制约渐渐失去了控制,人们有了更大的“随意性”。由于对情欲的渲染,受其影响,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的家庭观念日益淡薄。许多人奉行“男女好则聚,不好则散”的观念,想无拘无束于此情欲世界里“潇洒走一回”,这种将婚姻家庭、人间伦理道德视如儿戏,如飞禽走兽般的生活,这种颠倒妄为的疯狂行径,使人的理智堕落到动物的层次,最终必将酿成难言的悲剧。暂且不提反传统的新新人类、单身贵族,许多仍较传统的家庭也由于某方另有所爱而分崩离析,给下一代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同时,由于道德的沦丧,现代情爱与婚姻绝大多数都建立在庸俗的贪欲之上,人们往往弃人格、道德修养于不顾,虚荣而又目光短浅地盯着对方的家产、权势、容貌等外在的包装,而这些外在的包装本身即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一旦这些外在的因素发生灾变或衰变,这些所谓的现代爱情、现代家庭即会宣告终结。在如是种种“现代”因素的影响下,现代家庭有如狂风骇浪中的孤舟,漂泊不定,随时倾覆。情欲的泛滥加深了灯红酒绿、糜烂腐化的生活。当今社会,许多人已经不把邪淫当一种恶行看了,他们认为只要追求到真正的情爱,一切都无所谓了。
且看今日都市里林立的夜总会、歌舞厅、按摩房、桑拿浴室,以及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黄色影碟,有多少人在过着朝生暮死、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在这种肆意渲染、煽动的环境之下,情欲的吸引力、粘染力会有多大?况且这本是人最容易被吸引甚至抛弃一切而投注的地方,也是人性中最为脆弱的地方。明朝时,士子王大契问莲池大师:“弟子自看师戒杀文,遂持长斋,惟是色心炽盛,不能灭除。乞师方便教诲,使观欲乐,一如杀生之惨。”莲池大师答云:“杀是苦事,故言惨易。欲是乐事,故言惨难。今为一喻,明明安毒药于恶食之中,是杀之惨也;暗暗安毒药于美食之中,是欲杀之惨也,智者思之。”更有甚者,在有些国家甚至达到同性恋合法化的程度,人们的口号是怎么高兴怎么来,纵欲而为,要把一切道德规则抛弃不顾,这真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同性恋者得艾滋病,其实并非事出偶然。其本身即是一种因果报应,如此放纵不羁、颠倒人伦的行为,自然会走上痛苦的绝路。不依因果规律地肆意妄为,正是这个时代人类的悲哀之处。情爱真的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给真实、永恒的安乐吗?实际上,从最初的求爱、中间的结合,直到最终的分离,人们品尝的只有酸苦的情爱之果。首先在求爱阶段,要博得女人的欢心,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很苦难的。不用说平民百姓,即便是帝王将相也同样如此。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谓举不胜举,远的不说,当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竟然为了一个女人,不得不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检讨自己的过失,以致名誉扫地,脸面丢尽,这恐怕是他本人在放纵情欲时万万想不到的吧。如是为了满足女人各方面的欲求,而造作种种恶业、奔波劳碌,来世还要饱受三恶趣的痛苦。再者,女人的心态变化无常,晴雨不定,时而欢喜时而忧,为情欲系缚的人们总是饱受折磨。又在情欲的追逐中,人们实际上也是在满足自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认为对方是“我的”,这时对方和“我”的房子、“我”的家电、“我”的车子等一样成为“我所”。这正是一种坚固的我所执的表现,实际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恒时占有对方。人们在情欲的追逐中带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人们往往希望对

阅读全文

与佛教中如何解释爱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主如何找到幸福 浏览:829
兔子和鼠配婚姻如何 浏览:749
肥西幸福园是什么建的 浏览:205
九江沙河经济开发区是哪个区 浏览:308
涉外经济学院每届招生多少 浏览:79
言情都市爱情剧有哪些 浏览:583
健康管理师新手上路怎么学 浏览:119
怎么画幸福的底线 浏览:79
男人怎么拍美女的图片 浏览:944
哪个省的美女多男人少 浏览:504
幸福里如何增加收客 浏览:603
兖州哪里有看婚姻的 浏览:376
四年级编故事作文怎么写 浏览:216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浏览:772
怎么拥有健康的身体 浏览:641
经济之声用什么语言翻译 浏览:85
辽宁为什么那么多美女 浏览:657
别人说幸福来了怎么回复 浏览:162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附件怎么上传 浏览:916
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舌苔 浏览: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