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爱情问答 > 古人如何处理爱情

古人如何处理爱情

发布时间:2022-02-06 00:48:09

1. 古人是怎么描述爱情的呢

说到古人爱情,我便想到想到了《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

《蒹葭》这首诗也是选自《诗经》,同样也是一首爱情诗,诗人主要是在抒发思念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也是用了“比兴”的手法,作者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

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就是,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披霜,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同样也是一首感情真挚热烈的爱情诗。

2. 古人是怎么谈恋爱的

你好 在中国古代男女恋爱普遍是比较含蓄的 有如《诗经》了说的那般 你送个莲藕我给你采朵兰花
因为古代信息交流技术没有那么发达 很少有异地恋 除非是有皇宫贵族选驸马嫁女儿 弄个擂台招亲什么的
至于谈恋爱的内容 古代的娱乐自然没有先带那么花花绿绿 而且思想也没那么开放
可能两个人偶尔相会散步就是很大胆的举动了
向戏里演的那些都属于特例了 但就谈恋爱的表达爱慕手段的性质而言大抵是一样的 说说情话
搂搂抱抱等
另外根据个人的身份性格特质不同 也有不同的恋爱形态 比如文人骚客与青楼才女之类的 也有石井小贩间夫妻开店的 邻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 更有梁山好汉那样的浪迹江湖
总之 社会在变化 爱情的内容大抵不会变

3. 中国古代人对爱情有什么认识

从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的美好的爱情少之又少、乏善可陈。我们可以数得上来的也就几个,象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鸿与孟光、李隆基与杨玉环、李清照与赵明诚、陆游与唐婉、沈复与芸娘。即使是这些人,也并不真正美满。象范蠡与西施这一对,传说的成分大一点,再说即便不是传说,那他们俩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自己牺牲得太多太多。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传说的成分也不小,而且据说后来司马相如还变了心。梁鸿与孟光两口子在我看来都很难说有爱情,因为梁鸿当初娶孟光是冲着孟光的丑去的。孟光是中国古代出了名的丑女。后汉书上说她黑肥丑绝。梁鸿这种动机很可疑,他是以丑为美呀,还是这个人本来就有点变态。不论哪一种,他们夫妻之间是否有爱情都让人不敢肯定。再说李隆基与杨玉环,这一对也很可疑。因为杨玉环进宫的时候是28岁,而李隆基已经62岁。一个少妇与一个老翁能产生爱情吗?也许杨贵妃有特别的嗜好那就另当别论了。陆游与唐婉最后离了婚,使唐婉郁郁而死。李清照与赵明诚、沈复与芸娘,这两对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年丧偶。赵明诚和芸娘早早死了。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他们这些人的爱情美则美矣,満却未必,就是说美而不満。当然美满的爱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是随处可见的。
古已有之的封建纲常与男子的绝对至尊,注定了女子丧失一切权利或是享受一切男子应允下的权利,包括爱情。从某种角度来讲,女子在爱情之上,绝对被动。虽说,皇帝的女儿嫁人叫“招驸马”,有挑选的意思。可大多也是皇帝拍板。公主们可挑的也只在皇帝老子御笔钦点的人中找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或是状元郎,或是大将军,或是皇亲国戚,或是异邦王储,总之,这嫁的是某位可为皇帝达成政治目的的人,因此没有地位的平民面姓即使才貌双全也难睹凤颜。皇家之内如此,普通人家亦难幸免。于是多的是包办捆绑,多的是新娘子洞房花烛夜才知夫君长相,而岳父母却早已将贤婿的面貌烂熟于心。
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十分成熟深刻。这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非常明显。这种成熟深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贞《柏舟》、对对方的尊重《关睢》、认识到美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汉广》《蒹蕸》、爱情要以物质为基础《木瓜》、《静女其姝》。
中国历史发展到宋朝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礼教也发展到了最成熟最完备最严格也最残酷的地步。尤其是对妇女的控制限制和压迫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男女授受不亲等等都出来了。中国妇女的裹脚就是从紧挨着宋的五代开始的。从此,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勇敢、大胆、健康、奔放、饱满、酣畅、淋漓的爱情故事了。文学中不少。但其中的主人公多是下层社会的人物。象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样属于社会最上层的人物的恋爱故事再也不见了。回肠荡气一唱三叹的故事也有,象《西厢记》、《红楼梦》等,但与诗经里边的爱情比,其大胆热烈的程度是差得很远了。从北宋开始,这个界限非常明显。唐传奇中的爱情还让人感到十分痛快、决绝、过瘾。一到了宋,立马就显得疲软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牛郞织女、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全部出在宋之前,就很说明问题。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看,爱情悲剧多于喜剧。从文学角度来看,爱情喜剧多于悲剧。二者合起来,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喜剧多于悲剧。如果从对于人们的震撼力来看,悲剧要远远大于喜剧。
象《孔雀东南飞》、《搜神记》中的《韩凭妻》、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长恨歌传》、《莺莺传》、《任氏传》、《步飞烟》等,明三言二拍里的一些故事,最着名的当然是杜十娘,再加上清朝的红楼梦。数量并不多。这些作品里所展现的爱情悲剧基本上或则是美丽的爱情不能成就美满的婚姻,或则是男子始乱终弃,或则是恶势力硬生生拆散爱侣。
喜剧唐传奇里的有一些;元杂剧里有一大批,明戏剧小说里有一大批;聊斋志异里有一大批。最着名的有西厢记、牡丹亭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喜剧的剧情结构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个模子。
为什么喜剧对人的震撼力不如悲剧大,我认为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现实社会中根本没有高质量的、和谐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案例。反映到文艺上,文人们只能通过虚构来弥补现实的贫乏。那些喜剧中的大团圆,或是通过科举高中、或是通过灵魂不灭、或是假托狐鬼神仙、或是借助皇家或大官的权威来成就,没有一个是完全通过主人公自身的努力而造成。也因之,人们从虚幻中得到的满足总不如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对自己的印象深。这是爱情悲剧之所以比爱情喜剧更能震撼人的一个原因。
在中国的古代爱情作品中,呈现出这样一个现象,他们所描写的爱情是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或者说开放与封闭是中国古代爱情的两面。一种爱情是如红楼梦里所描写的那样,当事双方遮遮掩掩,羞羞搭搭,吞吞吐吐,腻腻歪歪,就是不明说,在行为上表现得极为小心谨慎拘谨封闭。一种爱情是如三言二拍里描写的那样,男女双方见面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同居再说。聊斋志异里也有一大批这样的。而这两种爱情描写结合的最典型的是西厢记。在西厢记里,张君瑞和崔莺莺交往的过程中,先是崔莺莺谨守礼法,对张丝毫不加辞色,甚至加以斥责。后来又忽然主动地投怀送抱,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反差。
这一点我想也是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礼法有关的。中国古代对于妇女是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有十四藏六亲之说。男女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这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男女双方对对方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感,尤其女方对男方(大老虎)。另一后果是因长期的阻隔而产生的极度的对对方的渴望。对于受封建礼法禁锢较深的官家上层女子来说,恐惧感会占上峰。对于受教育较少的下层妇女来讲,渴望的成份要更大一点,因其受束缚少故也。
我们看古代的爱情小说,心理描写极少,几乎没有。这与古代男女交往少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是先结婚后恋爱,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爱情心理呢。直到红楼梦才开始有了一些,但与西方同类小说比,就太小儿科了。
所以,中国古代爱情小说中出现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是由当时社会的见与不见的现实造成的。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讲,男女长期不见也未必全是坏事。两个人谈恋爱,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尤其一个单位的,再好也会觉得乏味了――怎么又是你。西施也看成东施了。相反,如果不经常见面,会给双方以充分的想象的空间,那么东施也会被你想象成西施。这也是网恋的吸引人之处。所以,我认为古代不发生爱情便罢,一旦发生,其质量必高于现代人。因其干柴烈火故也。象卓文君新寡,以前与司马相如见都没见过,就跟着人家跑了。现有,汉乐府民歌里的上邪、有所思说的多绝,也是这原因。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李白诗有名言:“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唐传奇《步飞烟》里的话:“生得相亲,死亦无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的话到了宋以后就已经没有了。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天崖何处无芳草、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了。到现在更只剩下:曾经有一段真正的爱情摆在我面前……这叫什么。爱情正在经受调侃。
在这种更似于父母“嫁给”婿的婚姻制度下(当然也不排除机缘巧合、称心如意,最后子孙满堂、白头偕老的,但想必先结婚后恋爱的观点到底不保险),我不知文成公主婚后是否幸福,但总也是万世歌颂。而貂婵虽说是受指使,但也该庆幸最后嫁了个叱咤风云的主,后人也没忘了她在铲除董卓功劳簿上的位置。可怜的是西施,牺牲了自己与范蠡的爱情,嫁了吴王。虽说于越国功劳一件,最后也与范蠡终成眷属,但女色祸国的骂名至今不绝于耳。为了避免这种命运,就有了站在父母权贵前说“不”的。可刘兰芝的反抗是投河,而杜十娘的反抗是沉江。倒是独孤皇后比较厉害,生前坚决不许杨紧纳妃,成了史上有名的或也是头一个“妻管严”。可也免不了死后戴上了顶大绿帽,杨坚终于还是续了弦。而这位妃子在爱情路上走的也不平坦。她先嫁隋文帝,后又被炀帝霸占,和王位、玉玺一起如东西般被继承了。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而我以为这恰是对所谓传统从一而终的贤妇观念的最大讽刺。
而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戕害于女性身上远不止于此。可怕之处在于大多女性不仅顺从甚至已迎合这种爱情形式。《金瓶梅》里潘金莲、李瓶儿虽被作为泄欲工具,却反而“以苦为乐”,于小小的西门府里争宠夺幸;《水浒》中的扈三娘被宰了全家却认贼作兄,还嫁了个五短之人,反而以为幸。封建的思想已将这些女性脑中的爱情细胞灭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是非颠倒的盲从与迎合。
我们再来看看作为封建秩序制定者的男性。作为在封建社会中有权享受教育权利的群体,男性不断受到已有统治思想的浸淫,并且不断使之丰富牢固。男了所谓的“爱”女子,如同商贾爱财、农民爱地一般——以女子是否有价值为前提。不外乎娶一位端庄贤淑的正房炫耀于人前,或是纳几房貌美如花的庶室,满足私欲。与街市之上挑选货物细细筛选无多大不同。梁山伯之类终是少数。而虽有王熙凤持家、武则天治国的事儿,也毕竟是她们貌美得夫君宠幸在先,体弱又软弱的贾琏和唐高宗也毕竟少之又少。吕雉加武则天再加孝庄与慈禧也抵不上中国历史上所有男性皇帝的百分之一。倘若洗衣烧饭生子之事不算权利,那么女子被赋予的真正权利是于亭中听琴、于园中扑蝶、于房中等候月钱。正如梁实秋所说,当男人将家用置于妻室面前时多的是炫耀。有的是施舍而不是爱情。撇开禽兽般的西门庆、孙富之流及李甲之类中庸的,光谈些所谓有“反抗精神”的,贾宝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叛逆者,而焦仲卿也因其的忠于爱情而被称道。可结果前者做了和尚,后者上了吊,都没能和爱人厮守。这所谓反抗不也如同投河、沉江一般。但我们却也不能责怪他们和她们的软弱或是屈从或是反抗得不彻底性反抗形式的消极性。因为作为群体的统治阶级的男性,绝不会允许一种会颠覆自己统治思想的爱情观念存在。而作为个体的少数“痴情汉”及作为整体的受压迫阶级的女性都无力去改变这种局面。
缘何中国古代多的是爱情的悲剧,统治阶级不允许自由爱情的存在罢了。爱情观的自由彰显个性的自由,而普遍的彻底的个性自由将击破一小群人要统治其余人的可能,这恐怕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简言之,自由恋爱触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至于《西厢记》之类看似大圆满的结局也只如同19世纪在一大群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出现个安徒生。以童话的美丽反衬现实之丑恶,呼唤未来之幸福。
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一种,爱情观的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了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在封建社会下,古代女性低下的地位及丧失人权注定了她并无真正爱情观可言,若有便是顺从与被逼顺从两类。因此看来,林妹妹这般过高的爱情观显然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正是这理想与现实的极大反差,突显社会制度之不公正(想必追求美好爱情的理想都是相同的)。这种不公正的长达千年的积累,以及后来外来先进思想的启蒙,最终使人们群起而破之,摧毁了封建思想的桎梏。

4. 古人如何表达爱意的

给心爱的人写诗,女人都喜欢浪漫有情调的人,所以很多有文采的人就会为喜欢的人写一首特别诗,送给喜欢的姑娘,看到那个人为自己写诗,女人内心一定是十分感动的,会不自觉的注意这个男人,这个男人就会成功一大半了。

古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去给那家人干活,让那个姑娘觉得是真心的,并获得姑娘的关注,慢慢找机会和姑娘说几句话,天长日久以后,就会产生感情,两个人如果有缘的话,就会结为夫妻,一生不分离。

在古代,古人如果中意哪个姑娘,都会去找媒婆,让媒婆去说请,在《水浒传》里,西门庆相中了潘金莲,就是通过媒婆的撮合达到自己目的的,如果没有媒婆的撮合,西门庆最后也不会得到潘金莲的芳心,因为在古代,女子是十分害羞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有通过媒婆才能和中意的男人有联系。

5. 爱上古人怎么办

这个我有经验!曾经朝思暮想火影忍者里的卡卡西,茶杯上是他,墙上是他,抱枕上是他,追我的男生发疯的高呼:我恨卡卡西!但我那时候就是中邪了一样。不过一段时间之后吧,不知道哪天就突然好了,正常起来了。
其实吧,这东西也没多可怕,那时候我虽然觉得全世界只有卡卡西是能做男朋友的,也觉得自己满神经的,但我始终用一个轻松的心情去对待这个问题,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即使在对别人说“我爱卡卡西”的时候也是用快乐轻松的心态,象做 一个游戏,然后朋友会很惊奇的说“你脑子有问题啊?!”我也会很快乐的接受,再直面自己的这一想法的确不正常。把一切看成生活的调剂,不要太紧张。看到喜欢的男明星啊,多流点口水,不要有负罪感觉得对不起拿破伦!他那么多情人还对不起你呢!总之分散自己对拿破伦的注意力。
这没什么难的,不要怕。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的就会淡化了对拿破轮的所谓爱情。就像我从卡卡西的梦里抽身而出。现在我依然把卡卡西称为我的爱,因为喜欢看我现在的男朋友听我这么叫卡卡西时假装生气的样子,喜欢他轻轻的掐着我的脖子说“挫妞,不许犯秀逗!”的感觉。真正让我快乐的人是他!不过到现在我看见卡卡西还是会色眯眯的要流口水,因为他真的好帅!哈哈!但也仅此而已。
PS:毕竟我非专业心理学人士,如果你中毒已深,最好求助于心理医生。祝你幸福!

6. 古人的爱情

爱情,是古今人们久谈不衰的永恒话题,多数人觉得现在的人爱得疯狂、爱得昏天黑地、爱得无所顾及、爱得死去活来,充分张扬着个性,享受着自由,毫不掩饰,大胆地表达。古人却受到种种封建礼教的约束,只能忍受和压抑,殊不知越是压抑的东西越有生命力。人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压抑的历史.我忘了是谁说的这句话了---越是压抑也越有爆发力,就象气球,里面的气压越大,爆破的可能越大,爆破时的力量声音也越大。 只要有爱情就会有表达,恋爱是谈出来的,谈即是说,也就是表达,谁说古人含蓄?古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现代人是远远赶不上的。例如唐朝时的一首《菩萨蛮》是这样写的:“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平面上秤砣浮,直到黄河彻底枯。白日叁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听听,多么铁的一对儿啊!青山怎会烂?黄河岂能枯?北斗怎会回南面?三更天怎会有日头出现?现代人成天发誓“海枯石烂心不变”这不是古人说剩了一千年多年的话吗!还有乐府民歌有一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啊!什么时候天与地合在一起,才是人家俩人分手的时刻! 元曲里有一首《清江吟》——惜别:“若还与他想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作者托人带信给自己的爱人,不是不愿写信,也不是没有写信的才思,只是因为买不到天那么大的一张信纸!要写的相思太多太多,哪里是一般信纸可以容纳得下的呢?多么炽热!现在的人把爱说成一把火,费翔不是有一首爱情歌曲吗,“你就象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费翔是火的话,我们这位元朝女子可就称得上是蕴藏着熊熊火焰的火山了,看谁疯狂! 古代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女子约好在一座桥下相会。不知什么原因,已到了约定的时间,女子还没到,潮水忽然上涨,尾生不肯失信于女子,抱着桥柱等啊等,最后被水淹死,竟有这样痴情的人! 还有人人皆知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当然,他们的故事搀杂了有很多的政治原因,如果我们不把他们当作历史人物中的帝王贵妃来看,而当作普通的爱情悲剧,他们那种始终不渝、坚贞专一的爱情还是很值得称颂的。唐玄宗的后宫有众多的女人,却能“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迫于政治原因,杨贵妃被迫吊死于马嵬坡后,唐玄宗“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合流。”他觉得昭阳殿里再也没有了人世间的恩爱,从此“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唐玄宗对杨贵妃这种生死不渝的爱,那种生离死别也难改其衷的情感,是很了不得的,尤其是发生在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帝王身上,抛开政治原因,单说爱情,他们可以说从古到今罕见的忠心耿耿。人去楼空,一钗一扇都能钩起他心碎的悲伤,最后,唐玄宗在深深的思念与忧愤中死去,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爱情这一神圣、永恒的话题,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无论怎样,古人的爱情有许多许多让今天的人们深思的东西……

7. 中国古代人对爱情的认识(看法)

月风花:中国古代的爱情(讲座)

谈恋爱我是外行,但谈论恋爱我还可以。其实象我这样的年龄站在这里与你们探讨这个问题我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似乎谈恋爱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有些人来讲,他们一生都在谈恋爱,比如,少年人有早恋,青年人有热恋,中年人有婚外恋,老年人有黄昏恋。世界上一些大人物在这方面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象雨果、歌德、罗素、萨特、郭沫若、郁达夫、李敖,毕加索也可以,希腊船王奥科西斯等等。雨果5岁就开始谈恋爱,歌德80多岁的时候还爱上了一个18岁的姑娘,生命力真是旺盛。而且有些人生来就似乎是为谈恋爱来的,比如徐志摩、叶塞宁。这些人好象都是男生。不过女的也并不逊色比如伊莉莎白泰勒、索菲亚罗兰、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乔治桑、莎乐美、刘晓庆。

好了,咱们书归正传。我要谈的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的爱情问题。我没有见过这方面的资料,不知道是不是有专着。我只是通过我的阅读范围来谈这个问题。从总体来看,中国历史上的美好的爱情少之又少、乏善可陈。我们可以数得上来的也就几个,象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鸿与孟光、李隆基与杨玉环、李清照与赵明诚、陆游与唐婉、沈复与芸娘。即使是这些人,也并不真正美满。象范蠡与西施这一对,传说的成分大一点,再说即便不是传说,那他们俩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自己牺牲得太多太多。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传说的成分也不小,而且据说后来司马相如还变了心。梁鸿与孟光两口子在我看来都很难说有爱情,因为梁鸿当初娶孟光是冲着孟光的丑去的。孟光是中国古代出了名的丑女。后汉书上说她黑肥丑绝。梁鸿这种动机很可疑,他是以丑为美呀,还是这个人本来就有点变态。不论哪一种,他们夫妻之间是否有爱情都让人不敢肯定。再说李隆基与杨玉环,这一对也很可疑。因为杨玉环进宫的时候是28岁,而李隆基已经62岁。一个少妇与一个老翁能产生爱情吗?也许杨贵妃有特别的嗜好那就另当别论了。陆游与唐婉最后离了婚,使唐婉郁郁而死。李清照与赵明诚、沈复与芸娘,这两对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年丧偶。赵明诚和芸娘早早死了。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他们这些人的爱情美则美矣,満却未必,就是说美而不満。当然美满的爱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是随处可见的。

下面我把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历史的爱情问题归结了几个方面,我们分着谈。

1、 早熟与早衰。

在爱情上我们中华民族其实是一个早熟的民族。得出这个印象是我读《诗经》的结果。这种早熟可以分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模式上。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基本上完全具备了我们现代人所具有的所有的爱情情感模式。

比如追求象《关睢》、《蒹蕸》、《汉广》。

比如思念象《卷耳》、《君子于役》、《采葛》。

比如热恋象《木瓜》、《野有死麕》。

比如一见钟情象《绸缪》。

比如约会象《静女其姝》。

比如男女相互欣赏的象《伯兮》。

比如弃妇诗象《谷风》、《氓》。

比如悼亡诗象《绿衣》。

比如讲男女忠贞的象《柏舟》。

比如失恋诗象《狡童》。

一是我们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十分成熟深刻。这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非常明显。这种成熟深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贞《柏舟》、对对方的尊重《关睢》、认识到美好的爱情可遇不可求《汉广》《蒹蕸》、爱情要以物质为基础《木瓜》、《静女其姝》。(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的故事。)

一是对于爱情的表现,也非常之成熟。诗经的高度的艺术成就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爱情除了早熟之外还有早衰呢。因为中国历史发展到宋朝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礼教也发展到了最成熟最完备最严格也最残酷的地步。尤其是对妇女的控制限制和压迫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是大、男女授受不亲等等都出来了。中国妇女的裹脚就是从紧挨着宋的五代开始的。从此,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勇敢、大胆、健康、奔放、饱满、酣畅、淋漓的爱情故事了。文学中不少。但其中的主人公多是下层社会的人物。象范蠡与西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这样属于社会最上层的人物的恋爱故事再也不见了。回肠荡气一唱三叹的故事也有,象《西厢记》、《红楼梦》等,但与诗经里边的爱情比,其大胆热烈的程度是差得很远了。从北宋开始,这个界限非常明显。唐传奇中的爱情还让人感到十分痛快、决绝、过瘾。一到了宋,立马就显得疲软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牛郞织女、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全部出在宋之前,就很说明问题。

2、 悲剧与喜剧。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角度看,爱情悲剧多于喜剧。从文学角度来看,爱情喜剧多于悲剧。二者合起来,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喜剧多于悲剧。如果从对于人们的震撼力来看,悲剧要远远大于喜剧。

先说悲剧。上面提到的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无一例外地都是悲剧。另外象《孔雀东南飞》、《搜神记》中的《韩凭妻》、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长恨歌传》、《莺莺传》、《任氏传》、《步飞烟》等,明三言二拍里的一些故事,最着名的当然是杜十娘,再加上清朝的红楼梦。数量并不多。这些作品里所展现的爱情悲剧基本上或则是美丽的爱情不能成就美满的婚姻,或则是男子始乱终弃,或则是恶势力硬生生拆散爱侣。

再说喜剧,简直可以说数不胜数。唐传奇里的有一些;元杂剧里有一大批,明戏剧小说里有一大批;聊斋志异里有一大批。最着名的有西厢记、牡丹亭等。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喜剧的剧情结构给人的感觉都是一个模子。

奇怪的的是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有许多根本就没有爱情。象西游、三国、水浒、金瓶梅、封神演义、隋唐演义、岳飞传、醒世姻缘传、三侠五义、境花缘、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还有一些公案小说等等。清朝的一些才子佳人小说里面好象有一些爱情,但在我看来都是一些伪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象平山冷燕、玉娇梨、好裘传、绿野仙踪、野叟嚗言、儿女英雄传等等。

为什么喜剧对人的震撼力不如悲剧大,我认为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现实社会中根本没有高质量的、和谐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案例。反映到文艺上,文人们只能通过虚构来弥补现实的贫乏。那些喜剧中的大团圆,或是通过科举高中、或是通过灵魂不灭、或是假托狐鬼神仙、或是借助皇家或大官的权威来成就,没有一个是完全通过主人公自身的努力而造成。也因之,人们从虚幻中得到的满足总不如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对自己的印象深。这是爱情悲剧之所以比爱情喜剧更能震撼人的一个原因。

3、 开放与封闭。(见与不见)

在中国的古代爱情作品中,呈现出这样一个现象,他们所描写的爱情是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或者说开放与封闭是中国古代爱情的两面。一种爱情是如红楼梦里所描写的那样,当事双方遮遮掩掩,羞羞搭搭,吞吞吐吐,腻腻歪歪,就是不明说,在行为上表现得极为小心谨慎拘谨封闭。一种爱情是如三言二拍里描写的那样,男女双方见面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同居再说。聊斋志异里也有一大批这样的。而这两种爱情描写结合的最典型的是西厢记。在西厢记里,张君瑞和崔莺莺交往的过程中,先是崔莺莺谨守礼法,对张丝毫不加辞色,甚至加以斥责。后来又忽然主动地投怀送抱,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反差。

这一点我想也是与中国古代的封建礼法有关的。中国古代对于妇女是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有十四藏六亲之说。男女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这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男女双方对对方因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感,尤其女方对男方(大老虎)。另一后果是因长期的阻隔而产生的极度的对对方的渴望。对于受封建礼法禁锢较深的官家上层女子来说,恐惧感会占上峰。对于受教育较少的下层妇女来讲,渴望的成份要更大一点,因其受束缚少故也。

我们看古代的爱情小说,心理描写极少,几乎没有。这与古代男女交往少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代是先结婚后恋爱,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爱情心理呢。直到红楼梦才开始有了一些,但与西方同类小说比,就太小儿科了。

所以,中国古代爱情小说中出现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是由当时社会的见与不见的现实造成的。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好的。但反过来讲,男女长期不见也未必全是坏事。两个人谈恋爱,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尤其一个单位的,再好也会觉得乏味了――怎么又是你。西施也看成东施了。相反,如果不经常见面,会给双方以充分的想象的空间,那么东施也会被你想象成西施。这也是网恋的吸引人之处。所以,我认为古代不发生爱情便罢,一旦发生,其质量必高于现代人。因其干柴烈火故也。象卓文君新寡,以前与司马相如见都没见过,就跟着人家跑了。现有,汉乐府民歌里的上邪、有所思说的多绝,也是这原因。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李白诗有名言:“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唐传奇《步飞烟》里的话:“生得相亲,死亦无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的话到了宋以后就已经没有了。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天崖何处无芳草、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了。到现在更只剩下:曾经有一段真正的爱情摆在我面前……这叫什么。爱情正在经受调侃。

8. 古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是否有爱情

古代虽然大多都是相亲呀什么的.但是一样有爱情的呀,怎么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很多爱情都是从生活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阅读全文

与古人如何处理爱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熬过爱情苦 浏览:806
就算追到手也不会幸福的是什么歌 浏览:993
外国的美女嫁中国来的有多少 浏览:478
宁波什么区哪里能办健康证 浏览:712
事业单位如何申请住房补贴 浏览:280
各地经济增速怎么会一直增 浏览:482
幸福的妻子有哪些特征 浏览:259
成就感故事有哪些 浏览:147
青蛙和鸟类这个故事懂得什么 浏览:514
6和9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378
画蛇添足该怎么讲故事 浏览:72
枣庄爱情心理咨询一次大概多少钱 浏览:580
公交的健康码多久有效 浏览:49
美女抱拳跳的什么舞 浏览:195
经济师备考用什么资料 浏览:697
事业如何定义 浏览:486
真真美女长怎么样子 浏览:507
在福清如何获得健康码 浏览:420
陈果讲座爱情是什么 浏览:334
苏妲己如何搞经济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