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健康促进的行为有哪些

健康促进的行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18 01:18:00

⑴ 简述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应建立哪些促进健康的行为

(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等。(2)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在此既指自然环境(如环境污染),调适、主动回避、“积极应对”引起过度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环境属此类行为。(4)戒除不良嗜好:如戒烟、不酗酒与不滥用药物等。(5)预警行为:通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正确处理的行为,如乘飞机、坐汽车系安全带,发生车祸后能自救和他救等。(6)求医行为:觉察到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等。(7)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一系列行为。(8)病人角色行为,有多层含义,如:有病后及时解除原有角色职责,转而接受医疗和社会服务;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余热”;伤病致残后,身残志坚,积极康复;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归宿感对待病残和死亡。

⑵ 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分几类

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如下:

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有规律的发生,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即个体根据整体环境随时调整自身行为;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

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表现。

分类:

促进健康的行为分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促进健康的行为注意事项

1、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的身体活动、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事故发生,以及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行为: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⑶ 促进健康行为与危害健康行为各分为哪几类、有何特征

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如下:

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有规律的发生,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即个体根据整体环境随时调整自身行为。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

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表现。

分类:

促进健康的行为分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健康相关的行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健康行为,指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吸烟、规律运动、维持合理体重等。

第二类是疾病行为,指寻求医疗机构治疗的行为。

第三类是疾病角色行为,指按医嘱服药和休息等康复行为。

⑷ 常见的促进健康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1,进行体育锻炼。
2,饮食均衡注意营养。
3,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4,心情调整,避免急功近利。
5,生活规律不熬夜,作息正常。
6,不吸烟,少饮酒。
7,看淡争斗笑看风云。
8,有良好的朋友圈子。
9,多喝奶制品,豆制品,谷物杂粮。
10,调整生活压力。

⑸ 何谓促进健康行为举例说明促进健康行为有哪些

如充足的睡眠、平衡的营养、运动等。健康行为不仅在于能不断增强体质,维持良好的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行为、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也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养成健康习惯。因为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生多与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都可找到行为、心理因素的相关性,通过改变人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⑹ 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分几类

1.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我,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
2.规律性,行为表现规律有恒,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出个性。
4.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心里理情绪一致。

⑺ 什么是健康促进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团体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特点有:①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吸烟。②规律性。行为表现有规律性,不是偶然行为,如定时定量进餐。③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出个性,如选择运动项目,但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使之与其所处环境和谐。④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无矛盾。⑤适宜性。行为的强度能理性的控制。
促进健康的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日常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饭前便后洗手等。
(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污染的环境、不接触疫水、积极适应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
(3)戒除不良嗜好
指戒烟、戒酒、戒除药物滥用等。
(4)预警行为
指对可能发生危害健康的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并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火灾、溺水、车祸等的预防,以及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与他救行为。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诊,遵从医嘱,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康复等。

⑻ 什么是促进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团体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特点有:①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吸烟。②规律性。行为表现有规律性,不是偶然行为,如定时定量进餐。③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出个性,如选择运动项目,但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使之与其所处环境和谐。④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无矛盾。⑤适宜性。行为的强度能理性的控制。

促进健康的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日常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饭前便后洗手等。

(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污染的环境、不接触疫水、积极适应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

(3)戒除不良嗜好

指戒烟、戒酒、戒除药物滥用等。

(4)预警行为

指对可能发生危害健康的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并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火灾、溺水、车祸等的预防,以及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与他救行为。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诊,遵从医嘱,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康复等。

阅读全文

与健康促进的行为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想写一个故事怎么写 浏览:373
国学健康馆是什么意思 浏览:385
女性事业单位考哪个岗位好 浏览:945
长春市莲花山幸福村属于哪个区 浏览:89
事业单位年底分红大概多少 浏览:452
老公事业不顺我焦虑怎么办 浏览:959
心理健康维度纯白怎么理解 浏览:451
抖音怎么开通讲故事直播 浏览:538
有多少钱享多少福才是幸福 浏览:567
幸福花田小学怎么样 浏览:547
宁远美女都去哪里了 浏览:713
看美女跳舞有什么影响 浏览:317
别人说幸福呀我怎么回 浏览:337
医生适合转去哪些事业单位 浏览:151
怎么知道一个事业单位的编制情况 浏览:744
为什么一些人的爱情很难 浏览:8
安溪事业单位有哪些单位 浏览:632
兰蒂一家的幸福生活吧逗是什么犬 浏览:356
什么名画是美女 浏览:969
两位绝世美女你喜欢哪个 浏览: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