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儿童主要健康行为有哪些
儿童主要健康行为有:
(1)日常健康行为,如洗脸、刷牙、按时作息等。 (2)饮食健康行为,如不挑食不偏食、进餐习惯良好等。
(3)保障安全的行为,如不挖:耳朵、不把笔尖朝向他人、不在马路上玩耍等。
(4)乐意锻炼身体的行为,如每天都有户外活动时间、愿意参加走、跑、跳等动作的训练。
(5)保持愉快的行为,如不轻易哭泣、不乱发脾气等。
(6)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的行为,如打针吃药不躲避、不害怕。
‘贰’ 什么叫健康,健康行为的5个方面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
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适量运动:运动能改变血液中化学成分,有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保护血液、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要经常参加以耐力性为主的运动项目,如跑步、球类、登山等.。心理健康重要性
‘叁’ 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分几类
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如下:
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有规律的发生,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即个体根据整体环境随时调整自身行为;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
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表现。
分类:
促进健康的行为分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促进健康的行为注意事项
1、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的身体活动、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事故发生,以及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行为: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肆’ 哪些行为是健康的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作为一名中学生,大家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为此,我们应该养成如下良好的健康习惯!
1,要让自己过的充实,充实的生活会让我们的心理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听课,每天完成一定的作业。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无聊与迷茫,而是感觉到生活中自己的角色很明确,会拥有成就感,做事也会有动力感。
2,健康贵在身体,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让我们去应付诸如学习之类的事情。而身体的健康在于饮食、运动与休息!为此,我们要保证规律的三餐,适量的三餐,营养的三餐。我们更要保证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运动和至少九个小时的休息。
3,中学生正处于高压力的学习阶段,用眼健康十分重要。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不要在移动时看书,不要在床上躺着看书,看书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45cm 左右……等等。
4,为了让自己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晨起晚睡要刷牙,每周一次洗澡及两次洗头是最基本的要求。少吃垃圾食品、街头不洁不净的小吃,多吃蔬菜水果。
5,学会对他人和自己微笑,要乐于助人。这样在学校的集体环境下,你将会从他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快乐,而让自己拥有快乐的心情。
健康的习惯还有很多,在中学生活中,快乐是生活的原料,学习是生活的主题,健康是生活的保障。愿你健康快乐!!
‘伍’ 良好行为习惯有那些简单一点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12、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3、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1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15、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6、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17、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18、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19、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和规定。
20、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21、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2、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23、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4、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25、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
26、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
27、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28、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9、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
30、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31、待客热情,起立迎送。不影响邻里正常生活,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3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不健康的网站,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37、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8、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
39、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
40、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
‘陆’ 保持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有哪些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够使我们工作更有效率,生活更为惬意。同样地,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有利于我们放松身心,从而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回顾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习惯,总结一下哪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当然,当我们了解了这些良好的习惯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践行。
‘柒’ 常见的促进健康的行为主要有哪些
1,进行体育锻炼。
2,饮食均衡注意营养。
3,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4,心情调整,避免急功近利。
5,生活规律不熬夜,作息正常。
6,不吸烟,少饮酒。
7,看淡争斗笑看风云。
8,有良好的朋友圈子。
9,多喝奶制品,豆制品,谷物杂粮。
10,调整生活压力。
‘捌’ 常见的健康生活习惯有哪些
生活要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下面介绍10条健康生活习惯。
(1)挺胸抬头:当你抬头挺直腰,挺起胸膛时,肺活量可增加20%~50%,吸入空气多,身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量也就随之增多。当一个人获得较多氧气供应时,身体就不易疲倦。同时,抬头也可减轻腰骨痛。
(2)雨中漫步:雨落大地,可洗涤尘埃,净化空气。雨前残阳照射及细雨初降时所产生的大量负离子,被称作“空气维生素”,可营养神经,调整血压。
(3)适当日晒:最好的提神方法是在晨曦中进行30分钟的散步和慢跑。这可以使身体贮存大量的维生素D,有助于维护骨骼和牙齿的强健。
(4)合理饮食:在某些情况下少吃肉或完全不吃肉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决定性因素。
(5)饭后稍卧:每当进食后全身的血液多流进消化器官以帮助消化。从胃进入肠的食物,由小肠壁吸收,经血液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内脏,这时,肝脏的血流动趋盛。因此,饭后稍卧有益消化,有益血液循环。
(6)骑自行车:骑自行车能加强心血管的功能,增强耐力,促进新陈代谢,消耗人体脂肪。
(7)冥思静坐:每天静坐两次,能延长寿命,改善健康状况。
(8)引吭高歌:唱歌是一种呼吸新鲜空气的良好活动,它可以加强胸廓肌肉的力量,实际上,它同游泳、划船一样,具有同样的健身效果。
(9)家族和睦:比任何营养都好,和睦可以使心情舒畅,人际关系较好。
(10)与人为善:做好事使你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还能强化你的免疫系统。
‘玖’ 什么叫健康行为它包括哪些方面
健康行为:
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包括:
(1)基本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
(2)预警行为: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即属此类健康行为。
(3)保健行为:指正确、合理的利用卫生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发现患病后及时就诊、咨询、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
(4)避开环境危害: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主动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式避开这些环境危害也属于健康行为,如离开污染的环境、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都属此类行为。
(5)戒除不良嗜好:这里的不良嗜好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对健康有害的个人偏好,如吸烟、酗酒与滥用药品等。戒烟、不酗酒与不滥用药品就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这类健康的行为。
‘拾’ 健康行为八条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体身心健康在行为上的八条标准。
(1)饮食:三餐饮食痛快,感觉津津有味。食欲与进餐时间基本相等。不挑食,不偏食,不过饱,不狼吞虎咽,没有不饱的不满足感。
(2)睡眠:睡眠舒畅,一觉到天亮,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睡眠质量高,入睡快,入睡深,时间适当。如果睡眠时间太长,且睡后仍感乏力不爽,则是心理生理的病态表现。快眠说明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
(3)排便:排便正常、感觉轻松自如,便前后精神状态感觉良好,心情舒畅,无疲劳感,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4)言语:说话流利,语言表达准确,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说话不觉吃力,无有话又不想说的疲倦之感,无头脑迟钝,词不达意的表现。
(5)行动: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转体敏捷,反应迅速,动作流畅。证明躯体和四肢状况良好,精力充沛。
(6)个性信念:性格开朗,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无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目标坚定,意志持衡,热爱生活,乐观豁达,胸襟坦荡。
(7)处世技巧:对事物的理解、处理,能以现象和自我情况为基础,人际交往能被多数人接受。不管社会风云如何变幻,都能保持稳定的、永久的适应性;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和身体内环境的平衡。
(8)人际关系:有热情、合群交往的强烈愿望,能善恶有别的结交朋友。珍视友情,尊重他人人格;宽大为怀,善待自己;自尊,自爱,自信;与人为善,助人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