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每天放很多响屁是什么原因
因为肠子总是在不断地蠕动着,只要肠蠕动存在,就会有气体从肛门排出,就会放屁。这是因为人在吃食物时,由于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产生了较多的气体。这些气体,随同肠蠕动向下运行,由肛门排出。排出时,由于肛门括约肌的作用,有时还产生响声。所以,放屁是肠道正常运行的一种表现。相反,如果不放屁,或放屁过多过臭,则为一种异常现象。
/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d5bd71bc8b44ebf81b4ca3a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d5bd71bc8b44ebf81b4ca3a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d5bd71bc8b44ebf81b4ca3a9"/>
一些人会常放屁的原因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因常吃一些产气的食物,例如地瓜、洋葱、豆类及其他豆制品,所以会有放屁的情形,另外则有可能罹患器质性或机能性的肠胃问题,临床上也会有腹痛、腹胀以及放屁等现象产生。
/iknow-pic.cdn.bcebos.com/8cb1cb1349540923c5f92bc19e58d109b2de49f8"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cb1cb1349540923c5f92bc19e58d109b2de49f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cb1cb1349540923c5f92bc19e58d109b2de49f8"/>
在饮食上建议你少量多餐,不要暴饮暴食,吃东西时,宜细嚼慢咽,以免一起吃下太多空气,而容易产气的食物也要避免食用。如果饮食上没有问题或者调节饮食还是会经常放屁,则要引起重视,需积极到附近的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检查,明确病因后再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c1d47ec074f0f736aec31ff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c1d47ec074f0f736aec31ff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c1d47ec074f0f736aec31ffb"/>
B. 电脑腹部叩诊的部位有哪些正常成人体格检查时能听到的叩诊有哪些
❶ 腹部有哪些检查
1.腹部叩诊。
正常腹部叩诊为鼓音,如胃肠高度充气、穿孔或人工气腹时,叩诊明显鼓音。当肝脾肿大、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而出现浊音。
2.腹部听诊。
肠蠕动音:正常肠蠕动音为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每分钟3~5次,以脐部最明显。若超过10次,称肠鸣音亢进。反之如在5~10分钟听不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见于肠麻痹、急性腹膜炎。
振水音:病人仰卧位,检查者用稍弯曲而并拢的四指,在上腹部做迅速冲击动作,如听到水振荡的声音,称为振水音。正常人仅在饭后多饮时出现,如空腹或饭后7~8小时,胃部仍有振水音,表示胃排空不良,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及胃下垂。
❷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体格检查方法一般分为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四种。
(一)视诊
视诊是检查者用眼睛观察患者局部或全身体格征象的一种方法。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改变,如皮肤颜色、胸廓外形、呼吸节律、心尖搏动部位等;全身视诊可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如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部表情、体位步态等。视诊检查方法简便易行、适用广泛,常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二)触诊
触诊是检查者用手对被检查部位触摸,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由于手指指腹对触觉较敏感,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对震动较敏感,常用这些部位进行触诊检查,如体表温度、湿度,肺部语音震颤,腹部包块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1.触诊检查方法
(1)感觉触诊法:通过手掌感触被检查部位的体表震动,如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心尖搏动、震颤等。
(2)浅触诊法:检查者在被检查部位通过手指柔和的滑动或轻轻地按压进行触摸和感知,适用于浅表组织和病变的检查,如淋巴结检查、浅表软组织或血管、关节、腹部有无压痛等。
(3)深触诊法:检查者用手由浅入深、逐渐加压达到深部脏器触诊目的,主要用于检查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深触诊法又分为:①滑动触诊法:主要用于检查肠管和包块。检查者右手四指并拢,嘱被检查者呼气时逐渐向深部按压,触及包块或脏器后,用手带动皮肤在其上滑动触摸。②冲击触诊法(浮沉触诊法):在大量腹水时,触诊肝、脾、包块等需要冲击触诊。右手三指并拢,垂直放在检查部位,用指腹迅速冲击腹壁(指腹不离开腹壁)感知腹腔内的器官或包块。③深压触诊法(插入触诊法):用于确定深部压痛点。用示指和中指两指并拢,垂直慢慢向深部施压,确定局限性压痛的部位。④双手触诊法:右手置于检查部位,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的后面,向右手方向推压。常用于肝、脾等腹腔脏器或肿物的触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触诊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向患者讲解检查目的,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检查。
(2)检查者手应温暖,手法轻柔,浅触诊检查应在深触诊检查前进行,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
(3)根据检查部位不同,嘱患者采取不同体位。
(4)触诊检查时应注意病变的部位、性质及其特点。
(5)检查时可边和被检查者交谈边检查,以分散其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必要时要指导被检查者进行呼吸配合。
(三)叩诊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被检查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依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的一种方法。用手或叩诊锤直接叩击被检查部位,观察反射情况和有无疼痛等也属于叩诊检查。
1.叩诊检查方法根据叩诊手法不同分为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
(1)直接叩诊法:检查者以右手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直接拍击患者的被检查部位,以了解被检查部位的拍击反响(声音改变)和指下的震动感,判断病变情况;适用于胸部和腹部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等的检查。
(2)间接叩诊法:检查者左手中指第二指节为板指,平贴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图1-1);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每次叩2~3次,叩击力量应均匀,轻重适当。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适用于肺、心界和腹部等的检查。
2.叩诊音是指叩诊时被叩击部位产生的反响。根据被叩击部位组织或器官的密度、弹性、含气量以及与体表的距离不同,产生的叩诊音不同。一般分为五种:
(1)清音: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强、振动时间较长的声音。为正常肺脏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密度正常。
(2)浊音:一种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时间较短的声音。叩击时板指所感到的震动较弱。为心脏或肝脏被肺脏边缘覆盖部位的叩诊音。病理状态时,由于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叩诊检查时也可产生浊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实音:一种音调较高、音响弱、振动时间短的声音。为心脏和肝脏等部位的叩诊音。
病理状态时,如大量胸腔积液或大叶性肺炎等,叩诊检查时可产生实音。
(4)鼓音:一种音调适中、音响强、振动时间较长的和谐声音,如同击鼓声。为含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的叩诊音,如胃泡区和腹部等部位。病理状态时,如肺内空洞、气胸等检查时可产生鼓音。
(5)过清音:一种音调较低、音响强的声音,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属于病理叩击音。肺气肿患者由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叩诊检查时可产生过清音。
❸ 正常人腹部的叩诊音是什么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腹部叩诊音正常腹部叩诊除肝、脾区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为鼓音,成人的胸外按压正确的位置是两乳头平行中点。
❹ 腹部叩诊方法
腹部叩诊有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一般多采用间接叩诊法,因其较为可靠,检查震水音及叩击痛时,也用直接叩诊法,腹部叩诊内容:
(一)腹部叩诊音正常腹部叩诊除肝、脾区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为鼓音。鼓音的程度与胃肠道的气体有直接关系,与液体和固体含量多少有一定影响。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时,腹部呈高度鼓音。实质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物或大量腹水时,病变部可出现浊音或实音,鼓音范围缩小,借叩诊可协助鉴别腹部病变的性质。
❺ 正常成人体格检查时能听到的叩诊有哪些,见于什么部位
胸部检查-叩诊
1、 肺上界叩诊正常人宽度?肺上界变狭,变宽的临床意义?
肺上界叩诊为肺尖的宽度,正常人5-6厘米,肺上界变窄,常见于肺结核所致的肺尖浸润,纤维性变及萎缩;肺上界变宽,叩诊稍呈过清音,常见于肺气肿的病人。
2、肺下界移动度范围正常值是多少?减少说明什么问题?
6-8厘米,减少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气胸、胸水等。
❻ 腹部常规检查包括什么
1、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2、听诊肠鸣至少1分钟、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3、叩诊全腹、叩诊肝上界、肝下界叩诊。
4、 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5、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6、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❼ 腹部检查有哪些步骤
①腹部望诊。
腹部外形:在正常情况下,腹部平坦,左右对称,站立时稍隆起,平卧时稍凹陷。腹部普遍性隆起,常见于肥胖、消化不良、气腹、腹水;腹部局限性隆起,可见于某些脏器的肿大、腹腔内肿块、腹壁及胃肠道积气;腹部凹陷,可见于消瘦、脱水的病人,恶病质者有腹部凹陷呈舟状腹。
②腹部触诊。
正常的腹壁柔软。腹肌紧张并增强可因胃肠穿孔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腹肌强直,硬似板样,称为板状腹。腹壁紧张可为局限性,如急性阑尾炎时右下腹紧张,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紧张,腹腔容量增大时如胀气、肿块等,腹壁紧张度可增加。
正常腹部在剑突下正中线上可能有压痛,与深部腹腔神经节有关。病理性压痛见于急性广泛性和局限性腹膜炎及内脏器官的炎性病变,此时可在腹壁相应的部位有压痛,如压痛局限于一点时称为压痛点。阑尾炎压痛点也叫麦氏压痛点,如在压痛的部位上猛然将手抬起,则疼痛加剧,称为反跳痛,提示炎症累及腹膜。
腹腔内肿瘤、肿大的脏器或炎性组织等均可形成肿块。如发现腹内肿块时,应注意叙述部位、大小、形态、硬度、压痛、波动、活动度及表面情况等。表面为光滑的圆形肿块,常是膨胀的空腔器官,如胃肠、膀胱。
腹腔内有较多腹水时,病人取仰卧位,用左手掌贴于病人腹壁右侧,以右手手指叩击腹壁左侧,此时手掌有波击感,称为波动感。这种波动感常见于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等。
③腹部叩诊。
正常腹部叩诊为鼓音,如胃肠高度充气、穿孔或人工气腹时,叩诊明显鼓音。当肝脾肿大、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而出现浊音。
④腹部听诊。
肠蠕动音:正常肠蠕动音为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每分钟3~5次,以脐部最明显。若超过10次,称肠鸣音亢进。反之如在5~10分钟听不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见于肠麻痹、急性腹膜炎。
振水音:病人仰卧位,检查者用稍弯曲而并拢的四指,在上腹部做迅速冲击动作,如听到水振荡的声音,称为振水音。正常人仅在饭后多饮时出现,如空腹或饭后7~8小时,胃部仍有振水音,表示胃排空不良,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及胃下垂。
❽ 腹部检查的内容有那些
1.腹部视诊检查 进行腹部视诊前,嘱被检查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腹部(从肋弓下缘、剑突至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室内必须温暖,光线要充足,最好利用自然光线,因为在灯光下常不能辨别皮肤的某些变化,如皮肤黄染等。光源应从头部或侧面射来,这样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隆起、凹陷、蠕动和搏动。检查者应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自上而下进行全面观察,有时检查者需要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细小征象。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和腹壁皮肤等。1)腹部外形 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1)正常腹部外形 在发育营养良好的青壮年和运动员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2)全腹膨隆 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隆凸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全腹膨隆。全腹膨隆时,常需测量腹围,观察膨隆程度和变化。测量方法是让被检查者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所测得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3)局部膨隆 腹腔内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曲胀气,局限性积液、腹壁上肿物等在病变处可见前腹壁局部隆起,称为局部膨隆。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或体位而移动、有无搏动等。(4)全腹凹陷 仰卧位时见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凹陷。(5)局部凹陷 较少见,可见于腹壁疝(白线疝、脐疝、腹股沟疝或切口疝)和手术后腹壁瘢痕。2.呼吸运动 正常人腹壁随呼吸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运动。3.腹壁静脉 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能看见,在较消瘦或皮肤白皙的人常隐约可见。4.腹壁皮肤 腹壁皮肤检查包括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和瘢痕等。并描写其所在部位。2.腹部触诊检查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腹部触诊,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作张口平静腹式呼吸,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检查者应位于其右侧,检查时手掌应保持温暖。触诊一般先从健康部位或从左下腹部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左后右,逐步移向病变区域。并注意病变区与健康区进行比较,边检查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应给以安慰和解释,亦可边触诊边与其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以完成检查。1)腹部触诊方法(1)浅部腹部触诊 检查者将右手轻轻放在被检查者的腹部,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2)深部腹部触诊 可用手指掌面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深部。深部触诊应使腹壁压陷至少达2cm。当被检查者腹壁较厚或检查者力气较小时,可用左手置于右手背部,两手重叠同时用力加压触诊。①深部滑行腹部触诊:检查者以并拢的右手食、中、无名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内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脏器或包块上作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探知脏器或包块的形态和大小。②双手腹部触诊:检查者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腰部,并将检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这样除可起固定作用外,同时又使被检查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以利于右手触诊。③深压腹部触诊:用右手的示、中指逐渐深压,以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④冲击腹部触诊:又称浮沉触诊法。检查时右手第2~4指并拢,并弯曲成70~90角度,置放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冲击动作,使腹水在脏器表面暂时移去,脏器随之浮起,在冲击时即会出现腹腔内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这种方法一般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腹腔包块的触诊。2)腹部触诊内容(1)腹壁触诊①腹壁紧张度: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为腹壁柔软。腹部病变者,全腹腹壁紧张度增加或局部腹壁紧张度增加,甚至出现板样强直。②充盈的腹壁静脉检查:有的被检查者腹壁静脉充盈或曲张,此时应检查静脉血的流向。检查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应选择一段上下走行,没有分支的静脉,检查者将一手的示指和中指并拢紧压在该段静脉上,然后将一手指沿静脉向外推移,使两手指间一段血管缺血坍陷,至一定距离后,放松这一手指,另一指仍紧压不动,如这一段挤空静脉很快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放松的一端流向紧压手指一端。再同法,放松另一手指,看静脉充盈速度,即可看出血流方向。③压痛和反跳痛:正常人腹部触压时不引起疼痛,重压时仅有一种压迫感。真正的压痛多来自腹壁和腹腔内病变。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仍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的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反跳痛是腹腔内脏器的炎症已累及腹膜壁层的征象,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牵拉而引起剧烈疼痛。(2)脏器触诊①肝脏触诊:可采用单手触诊法、双手触诊法和钩指触诊法。单手触诊法:检查者将右手掌平放于被检查者右上腹部,中间三指并拢,掌指关节和腕关节自然伸直,使示指的桡侧缘面向肋缘,或示指与中指的指端指向肋缘,自脐水平线或估计肝下缘的下方开始触诊,自下而上与被检查者的腹式呼吸动作密切配合,呼吸时腹壁松弛下陷,右手手指及时向腹深部加压,吸气时被检查者腹壁隆起,手指向肋缘方向探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方向移动,直到触到肝下缘或肋缘为止。双手触诊法:检查者的右手位置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托住患者的右后腰,左手拇指置于右季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而下移,并限制了右下胸在吸气时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触诊时,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二至第五指屈曲呈钩状,嘱被检查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运动,检查者手指随吸气而更进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手指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肝脏触诊的内容有肝脏的大小、质地、表面和边缘状况、压痛、搏动、摩擦感、震颤。正常成人的肝脏质地柔软、触之如噘起之口唇,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且厚薄一致,无压痛、搏动、摩擦感和震颤。②脾脏触诊: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仰卧位时被检查者双腿屈曲,取右侧卧位时,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检查者触诊手法与肝脏触诊手法大致相同,常用单手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或钩指触诊法,所不同的是双手触诊法时,检查者的左手绕过被检查者的腹前方,手掌置于左后腰,四指自然并拢,触诊的右手平放于髂嵴连线的左侧前腹壁上,手指与左季肋缘垂直,先沿左锁骨中线逐渐向左季肋缘触摸,如未触到,可再沿左腋前线或左胸骨旁线进行检查。钩指触诊法:检查者位于其左肩附近,面向其足部,检查者右手的第2至第5指屈曲成钩状,对着左季肋缘迎触下移的脾下缘。
❾ 叩诊是怎样的
叩诊是指用手叩击身体某表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声音,根据震动和声音的音调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诊断方法。根据叩诊的目的和叩诊的手法不同以分为间接叩诊法和直接叩诊两种后者适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叩诊是借助于手或叩诊锤,叩击身体某些部位,以引起该部位下面的脏器发出不同的共鸣音,并根据声音的性质及间隔时间来判断该部位是否正常。也可用于判断器官边界的病变情况。叩诊还常用于检查某些关节部位,用以诊断相应部位的神经反射是否正常。叩诊的原理与声音的音色有关。根据叩诊的目的和叩诊的手法不同又分为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两种。直接叩诊法(directpercussion)医师右手中间三手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部位,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的方法称为直接叩诊法。适用于胸部和腹部范围较广泛的病变,如胸膜粘连或增厚、大量胸水或腹水及气胸等。间接叩诊法(indirectpercussion)为应用最多的叩诊方法。医师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因为该处易与被检查部位紧密接触,而且对于被检查部位的震动较敏感。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运动。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对叩诊音的判断。在同一部位叩诊可连续叩击2~3下,若未获得明确印象,可再连续叩击2~3下。应避免不间断地连续地快速叩击,因为这不利于叩诊音的分辨。
❿ 腹部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腹式呼吸是最好的呼吸方式,真是这样吗?不。正确的呼吸应该是胸腹联动式的。今天的文章将分享呼吸模式的评估方法,并详细解释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以及抬肩式呼吸,在跟正确的呼吸模式对比后,各自都存在着哪些问题。
1、呼吸时,相关的肌肉都在做什么?
2、呼吸模式的评估方法:4个重要步骤
3、腹式、胸式、抬肩式呼吸存在的问题
呼吸时,相关的肌肉都在做什么?
Ⅰ原理
首先,先简单地说一下呼吸。呼吸指的是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了吸气和呼气两个部分。肺部如气球一样,本身是无法自行澎胀的,须依赖相关的呼吸肌肉来推动灌气。这也就是说,呼吸时需要肌肉进行主动收缩。而这主动收缩的 70-80%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横隔膜,剩余的20-30%的推动力,来自于其它的次要呼吸肌群-辅助呼吸肌。
Ⅱ 横膈肌的作用
横隔膜(膈肌)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整个呼吸动作的动力来源。安静呼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它不需要肌肉主动发力。只要是附着在肋骨上的肌肉,都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不同的是使肋骨上提,扩大胸廓体积的肌肉都是吸气肌,而使肋骨下降,胸廓体积的变小则是呼气肌。
以上就是呼吸时相关肌肉会出现的变化。肋骨和胸骨在呼吸时都往外上方移动,肋骨本身是与胸骨和胸椎连接的,而胸椎和肋骨形成了肋横突和肋椎关节。在呼吸过程中,肋骨的扩张会增加肋骨在胸椎上的活动,从而对肋横突、肋椎关节起到按摩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周围结构的紧张度。胸肋关节也是一样。因此,当出现胸口痛、背部僵硬的症状时,都提示着呼吸模式存在异常。
呼吸模式的评估方法:4个重要步骤
在这一部分,我们先来看一下呼吸模式的评估方法,这里包含了以下4个重要步骤:
STEP 1) 一只手置于腹部上方,一只手置于胸腔上方,感受双手的扩张幅度
STEP 2) 双手置于侧肋,感受肋骨的扩张与否
STEP 3) 双手分别置于对侧锁骨,感受对侧锁骨是否有上提的感觉
STEP 4) 双手置于腹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腹部鼓起和收缩的情况
上述四个步骤所体现的,是正常的呼吸模式。因为在正常的呼吸中,我们需要做到胸腹联动,而胸腹联动还包括着肋骨的侧向扩张,我们偏向于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但是不包括着锁骨的运动,而在吸气过程中,由于气体的吸入,肚子往往是变大的;而呼气肚子则是变小的。
请大家将以上四个步骤牢记在心里,并与实际情况灵活结合运用,这对于我们实际的临床处理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接下来,我将进一步解释,在不同的呼吸模式中,如何运用正确的呼吸评估模式。
腹式、胸式、抬肩式呼吸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呼吸模式包括: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抬肩式呼吸、反式呼吸以及混合式呼吸。很多人都习惯于仅仅使用某一种呼吸方式,那么这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Ⅰ 腹式呼吸的评估与处理
▼评估思路
在对腹式呼吸的评估中,我们会发现:
相对于步骤1,患者双手扩张幅度不一,常见的是单纯腹部或单纯胸部运动,这就提示着患者更喜欢腹式呼吸或胸式呼吸。
做腹式呼吸时,胸廓不会大幅度移动,因此对比步骤2,也很难感受到肋骨移动。
在对比步骤3时,往往也不会有异常
对比步骤4,会出现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凹陷的正常情况。
腹式呼吸本身是个非常接近正常模式的呼吸方式,但由于缺少肋骨和胸骨、胸椎的运动,所以会导致背部明显僵硬、胸口疼痛。
▼处理方法
如果遇到经常背部僵硬和胸口不适的患者,就要注重对肋间内外肌、胸大肌、前锯肌和上下后锯肌进行松解,增加肋骨和胸椎之间的活动,调整腹式呼吸为胸腹联动呼吸。
Ⅱ 胸式呼吸的评估与处理
▼评估思路
在对胸式呼吸的评估中:
对比步骤1,常见胸腔移动过多的情况;
对比步骤2,会出现中肋骨部分向外上方扩张,并伴有步骤3 中的锁骨上提,腹腔运动不多。
这种过度的胸式呼吸往往伴有抬肩式呼吸较多,腹部活动过少,膈肌运动过少。膈肌无力往往会导致躯干稳定性能力降低,出现全身性不稳定的情况。
▼处理方法
应主动增加膈肌力量,激活膈肌,降低肋间内外肌的过度代偿。
Ⅲ 抬肩式呼吸的评估与处理
▼评估思路
在对抬肩式呼吸的评估中,
对比步骤1会发现患者胸腔和腹腔运动都不大;
在呼吸中对比步骤3会出现中锁骨运动过度,辅助吸气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持续收缩导致的局部紧张。
该类患者会出现颈部持续不适、僵硬、紧张,无法有较好的改善。
▼处理方法
针对该类患者的情况,应主动增强膈肌能力,降低胸锁乳突肌和斜角肌、斜方肌的代偿,继而养成腹式、胸式呼吸,最后成为胸腹联动的呼吸。
Ⅳ 总结
单独的或过度强调某一种模式都会造成呼吸的问题。
只训练胸式呼吸,会导致主要呼吸肌膈肌没有充分使用,辅助呼吸肌群(上斜方肌、斜角肌、肩胛提肌等)代偿发力过多,这是很多人肩颈疼痛的原因。
只训练腹式呼吸,会因缺乏上胸的扩张,而造成肋骨以及胸椎的活动度出问题,引发腰部和颈部疼痛。
良好的呼吸模式,应该是胸式和腹式共同参与的,而不是仅仅推崇某一种呼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