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刘强东套现2.45亿,抛售京东健康500万股,对其运营会有哪些影响
刘强东套现2.45亿,抛售京东健康500万股,这对于京东健康的运营其实不会有什么影响,毕竟刘强东目前仍然是京东健康的绝对控股大股。东而且京东健康的股价也只是微微下跌而已,股票市场是给上市公司融资用的,股票市场的股价只要不跌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公司的信誉就还在同时公司也能够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
刘强东这边才刚从京东集团的CEO位置下课,随后刘强东又在京东健康这一目前发展得比较好的关联公司抛售股票一共884万股。刘强东这样的行为让人不解,同时也让人议论纷纷,毕竟刘强东怎么都不像一个缺钱的人,而且京东健康运营也没有出状况,刘强东这样的行为不像是对京东健康没有信心的样子。实话实说,刘强东套现很有可能想要给集团别的业务注入活力,毕竟京东健康的运营没有问题,而且京东健康所属的健康板块也是未来几年兵家必争之地。
‘贰’ 刘强东减持京东健康,套现超4亿港元,此举有何深意
刘强东减持京东健康,套现超4亿港元,此举首先是为了发展其他的项目,其次是京东健康的股票价格已经飙升到了临近顶点,再者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持有京东健康的股票,另外是可以使得更多的人对京东健康引起关注。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此举有何深意。
一、发展其他的项目
首先是刘强东有发展其他项目的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目标,毕竟对于他而言自身是有多方位的发展需求的,并非所有的业务都集中在啊京东健康,这样子的话会造成投资风险。
京东健康的优势:
京东健康有完整的问诊渠道,通过线上的问诊初步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解决还可以通过线下的文字渗来解决问题,这样子的结合模式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叁’ 京东健康招股火爆背后,难逃“大药房”式经营
成立仅仅一年多的京东 健康 ,财报却比生于2014年10月的阿里 健康 更“ 健康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质,脱胎于京东自营模式的京东大药房,成为京东 健康 的营收支柱,也是其后来居上超过阿里的关键。以抢滩港交所为始,刘强东在大 健康 领域终于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大 健康 赛道的另一个重量级玩家,即将登陆港交所。
11月27日,据36氪报道,京东 健康 (06618)于11月26日首日招股,认购反应热烈,截至27日下午4时57分,京东 健康 已录得“孖展”967.52亿港元,超额认购70.7倍。据悉,京东 健康 此次IPO拟发行3.8亿新股,价格为62.80港元/股至70.58港元/股,募资额约在240亿至270亿港元之间,估值算下来约在253到285亿美元。
2020年,可以称得上是专属于京东集团的“京东年”。先是将达达集团送往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后京东集团赴港二次上市,紧接着京东数科、京东 健康 陆续进入上市进程。
作为两年前刚刚入局大 健康 赛道的新玩家,京东 健康 后来居上,超过了已经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与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同台对垒,且从盈利角度来看,其净利已经超过了阿里 健康 。但透过招股书,却也发现了一些疑虑,对关联方京东集团的强依赖下,京东 健康 上市后真的能做到独立运营了么?上市之前的财务数据又是否能够真实反应公司状况。
净利润如何超过阿里 健康 ?
如果从实际运营的时间来看,2014年2月,医疗 健康 开始作为京东独立的业务项目进行运营,与阿里 健康 同年成立;在2018年3月,京东 健康 取得互联网医院许可证,正式跨入互联网医疗的赛道。而彼时的平安好医生与阿里 健康 ,已经是运营数年的成熟产品。
不过,即便名义上是“互联网医疗”,但就营收比例来说,京东 健康 与阿里 健康 仍然没有走出“医药电商”的窠臼。 换言之,这是两家传统电商模式在医药领域的复现。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医疗体系还是如今的互联网医疗,其发展的初期都是以药品零售为切入点,“以医养药”的模式很难彻底根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零售药房收入仍是数字大 健康 的最大占比,并预测这种模式还将持续很久。这一点在京东 健康 身上也显现,其近500页的招股书中虽通篇都是有关“大 健康 ”产业的相关字样,但细分其业务结构,京东 健康 目前主要还是在做医药电商。
从医药电商收入来看,阿里 健康 销售产品的收入为76.6亿元,占据了总营收的79.8%,若加上医药电商平台的12.2%,甚至到了总营收占比的97%; 而京东 健康 的药品收入为94.3亿,占比达到87%,这不免令人疑虑,单一的药品零售能搭得住“大 健康 ”这个大架子么?
从近几年的业绩数据来看,京东 健康 无疑呈现出更好的成长性。据招股书信息显示,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3.44亿元和3.71亿元。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 健康 总营收为132亿元。
若与同业对比来看,阿里 健康 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营收96亿元,税后利润亏损1569.6万元;而平安好医生2019年度营收为50.65亿元,税后利润亏损7.34亿元。京东 健康 不仅优于同行,且处于持续盈利状态。
另外,就商业模式来说,其实三者较为相近,总结来看均为B2B+B2C+O2O模式——其主要业务均包含挂号预约、线上问诊、药品零售、消费医疗和互联网共建等等。虽然三家业务模式不尽相同,但整体上都可分为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业务。
不过,从业务分布来看,京东较阿里 健康 和平安好医生更为全面,拥有中药饮片供应链、药品冷链及药品/非药品批发等独有业务。最终在业绩上,京东缘何领先阿里 健康 并持续盈利,与其业务的布局策略有关。
京东大药房是杀手锏?
药品不同于普通的货品电商,一是其有药品需求一般是急症在身,因此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二是对药物品质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两个条件,要求药品电商不仅要保证药物品质,且拥有成熟的供应链,以保证物流的时效性。而京东依托其领跑同行的自营业务,在药品电商领域亦有不俗表现。
但如果仅仅是医药电商,阿里 健康 医药电商比例更大,占比达96.96%,医药自营部分也高达84.76%,但阿里 健康 医药电商业务收入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原因就在于,京东 健康 依托“医+药”闭环,通过准确对接药品使用需求,提高了电商效率,并最终实现了在线医疗服务和零售药房业务协同整合。
在京东的自营模式下,公司从供应商采购医药与 健康 产品,再经过自身质控之后,直接销售给用户,属于B2C模式,京东 健康 的自营业务主要通过京东大药房进行,通过京东 健康 APP的“京东大药房”窗口可直接进行访问。
此外,不仅是在线零售,京东也直接运营部分线下药房,以直接面向用户销售这部分存货。同时,依托强力的京东物流,京东 健康 在全国拥有超过11个大型专门仓库用于储存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还有全国超过230个各类仓库存放非药品 健康 产品,与京东快递和其他第三方快递厂家合作进行药品的配送。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的结合,京东借此实现良性互补,亦能满足客户的紧急需求。
最终,京东 健康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营电商体验,获得了用户数量量和用户复购率的“量价齐升”,不过,作为零售药房业务收入增长主要推动力的年活跃用户数也出现涨幅下滑的趋势。
招股书披露,2017年-2019年,京东 健康 年活跃用户分别为4390万、5050万、5620万,增幅由2018年的15.03%下降至2019年的11.09%。
其实,无论是阿里 健康 还是京东 健康 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无法彻底独立于母体。招股书显示,预计京东 健康 向集团收取的交易金额将由2019年的1.39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12.50亿元。
京东 健康 在招股书中表示,京东集团拥有公司30%以上的表决权,若未来遇到潜在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公司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如与非控制股东交易时有利。
由此可见,京东集团对京东 健康 的影响深远。
互联网医疗仍处起步阶段
从定义来看,互联网医疗,亦即在线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医疗服务在线化。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各大互联网厂商也仅仅是做到了在线挂号、医疗信息查询、电子档案、在线问诊、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信息层面的交互。而广义的互联网医疗,涵盖医疗行业的全链条,涉及医疗、医药、医保等多个环节。
也就是说,如果要将整个医疗流程互联网化,目前各大厂商做的仅仅是将线下的信息交互转移到线上——除了阿里、京东、平安三家,亦有腾讯,在2014年通过投资的方式涉足医疗,网络很早也成立了医疗事业部,后大力发展医疗AI,但也仅仅是隔靴搔痒,程度远远不够。而这也导致目前各家的服务虽然看起来种类繁多,其实高度同质化。不同厂商的差别仅仅只是效率与质量的差别,服务也仅仅停留在信息交互和药品电商等流通领域。
就算是初级的药品电商阶段,其渗透率也远远不足。Bigdata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医药线上销售额为1251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6%,而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7955亿元,线上渗透率极低,仅为7%。换言之,仅较为初级的药品电商,其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
此外,就毛利率水平来看,医药电商与头部线下零售药店的差异并不大。根据商务部数据,2019年,国内前100药品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在27.5%,净利率为4%,京东 健康 和阿里 健康 与此相近,同时二者均略优于线下中小型药房。
因此,就目前来看,医药电商与线下药品零售仍无明显差距。也就是说,线上医疗并未出现类似电商对线下渠道革命性的取代效应。
此外,就底层逻辑而言,互联网医疗的存在,其实是利用互联网的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有限医疗资源的效用,但与之相对,线上对医疗资源的开发也会挤占本就紧缺的医疗资源,会导致极为剧烈的竞争,这对包括京东 健康 在内的线上医疗厂商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而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在线医疗市场依然是在导入期,各大平台处在烧钱揽客的阶段,依然是培养用户习惯为主。且由于医药的特殊性质,亦无法过度宣传。
对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一旦跨越盈亏平衡点,业绩增长亦会相当稳健。京东 健康 就目前而言,已处在赛道头部,具备先发优势。抢滩港交所之后,京东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优势亦将进一步扩大。
‘肆’ 潜力比恒瑞和迈瑞大得多,京东健康,互联网健康龙头,超级独角兽
刘强东说:“ 健康 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出奇一致,马云也表态“未来十年能超过阿里的,只有大 健康 产业。”
更一致的是,互联网大 健康 领域里,他两都选择了最简单的切入点,也就是在线药房。当然,这条路是绝对正确也是最为宽敞的。
整个医疗领域里,药品的市场规模一直都是最大的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公立医院药品销售收入都超过50%,近些年国家三令五申不能以药养医,种种高压政策出台,才使得医院药占比这一指标降低。但需求是不会消失的,这部分被公立医院被迫放弃的市场,流了出去,意味着, 外界的药品零售市场,越来越宽敞了 。
众多互联网巨头都布局大 健康 ,阿里、京东入场已久不说了,新晋互联网新贵,美团、拼多多都撸起袖子要下场;腾讯投资了企鹅杏仁、微医、丁香医生与好大夫;搜狗则入股了春雨医生;对了,连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平安,也搞出个平安好医生,可惜,路子可能选错了, 以医入手注定比药难 。
之前的文章里就讲过,众多“大 健康 ”企业中,京东 健康 一骑绝尘,是里面唯一一个盈利的。
当然啦,看了昨天京东集团的文章,大家应该门清,对于零售行业来说,利润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要属现金流,那么京东 健康 现金流如何呢?
答案是,非常好!公司的现金流一直为正,而且越来越好。要知道,京东 健康 在药品零售方面就是个新人,2014年才成立,平台药品秉承京东的基因,仍旧以自营为主,这就意味着,京东 健康 要直接和上游药企打交道。
这些药企们,哪个还不是“小公举”?都是向下游压款压习惯了的,所以,在2017年之前,京东 健康 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直都是0,也就是说,公司得先款后货。
可是,随着公司卖药卖得越来越好,渐渐地,开始有话语权了。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一直在升高,截止2020年H1,已经达到30天了,首次超过平安好医生,虽然比耕耘已久的传统药房还有差距,但差距在缩小。
和母公司一样,由于供应链都是用的京东的,所以公司的库存管理相当之好,存货周转天数也在不断下降,截止2020年H1,这个数据降到了45天,只有传统零售大药房的一半,而且,随着公司对大数据的不断挖掘,这个数据还将降。
看了上图,所长猜,大家肯定有疑惑,为啥平安好医生的存货周转天数这么低呀,那是因为人家是以医为主,药卖得很少..
上述一切数据都表明,京东 健康 经营越来越好,而且,所长可以很肯定地说,也许在今年,最差不会超过明年,京东 健康 会重演京东的“空手套白狼”剧目,即: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过存货周转天数 ,意味着公司可以不用花自己一分钱,所有的钱都是大家的,而且, 规模越大,京东 健康 越有钱 。
所长一直和大家强调,京东 健康 是京东集团基本盘的迁移,正如美团的酒店、交通业务是餐饮外卖迁移一样。
看了上文,大家不难发现,京东 健康 有望重演京东的路子,不花一分钱,拿大家的钱周转,然后越滚越大,他能把存货周转天数做到如此低且还在不断减少, 多亏了他爸的大数据支持以及成熟的仓储管理体系 。
公司的药品以自营为主,自营基本就等同于正品保障,同时,配送还非常给力,日达、次日达、30分钟和 7*24 快速送达等多种配送,总有一样适合你, 这归功于京东超18万的物流小哥 。
超过1000万SKU,基本什么药品都能在京东上找到,这归功于京东物流自身花重金建设的仓库。
京东 健康 的仓库,和京东是一起用的,截止2020年Q3,京东有800多个仓库,总计2000万平方米,而其中,有 11 个药品仓库和超过 230 个其他仓库在内的基础设施都是京东 健康 在用。
与此同时,京东 健康 的竞争对手们,待遇可就差太多了,平安好医生只有覆盖 40 个城市的中心仓;阿里 健康 只有 9 个仓库,覆盖 7 个地区。
更气人的是,药品这种东西,比较特殊,很多都需要冷链配送,没关系, 京东有,京东可以做到 。
目前,京东 健康 的成本中,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履约费用率,可以简单理解成运送成本,但是,伴随着京东物流自己的规模效益和独立上市,未来这个费用有望进一步下降,而降下来,可全都变成了公司的利润。
本来现在京东 健康 的药品售价就比传统药房低,净利率却差不多,一旦履约费用降下来,京东 健康 就是,卖得又比传统药房便宜,还能比传统药房挣钱。这样,公司也能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增加自己的优势。
已经走上了正轨的京东 健康 ,连医生人数都成了所有平台中最多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所长再三强调,京东 健康 是京东基本盘的迁移了吧,自营药品、快速高效地配送、不断下降的成本、不断增大的规模向上游压价、压款,越滚越多的数据,降低存货周转天数,提高运营效率,叠加有京东集团给京东 健康 用户倒流。
全部都是正向循环!!!
未来互联网大 健康 ,京东 健康 一定是可以成功的那一个,现在就领先,未来大概率会更加领先。市场给这么高的估值,那是有道理的。
‘伍’ 京东健康医药部上班怎么样
不错
福利待遇较好,节假日正常休息,加班有加班费。
京东中国自营式电商企业,由刘强东于1998年6月18日在北京中关村创立,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的成员。
‘陆’ 京东再造一个独角兽,刘强东变身IPO收割机
继京东数科之后,京东或将迎来第二家上市独角兽。
9月27日,京东 健康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 健康 ”)正式披露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美林、海通国际、瑞银,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Analysys易观在6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6.88亿元,和2018年相比环比增长35.6%。2020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将会有望达到2000亿,市场增长达到46.7%,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行业风口之下,京东 健康 浮出水面。
京东 健康源誉 布局最早起步于医药电商——2013年初,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2014年2月起岩敬,京东的医疗 健康 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项目进行运营, 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领域,随后全面发力,布局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等领域,2017年12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11月京东 健康 成立,并从京东集团的业务中分离出来。
招股书表示,京东 健康 是引领中国医药和 健康 产品供应链转型的先锋。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京东 健康 为用户提供“人在货在,随时随地”的一站式体验。京东 健康 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 健康 产品供应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 健康 管理平台。 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分别拥有43.9百万、50.5百万、56.1百万及72.5百万个年活跃用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 健康 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 健康 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 健康 的平台购买医药和 健康 产品或医疗 健康 服务。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人民币82亿元、人民币108亿元、人民币88亿元,同期经调整盈利为人民币209.0百万元、人民币248.4百万元及人民币344.0百万元及人民币371.0百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50亿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6%,由于疫情期间医院是病毒最聚集的地方,用户端的就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网上买药开始迅速普及,京东 健康 CEO 辛利军的评价——疫情将诊疗线上化的市场教育时间缩短了5-10 年。
京东 健康 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零售药房,二是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零售药房业务,京东 健康 目前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来自通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1、零售药房业务采用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
在自营模式下,从供应商处采购医药和 健康 产品,然后直接销售给用户,主要从中赚取产品销售收入。自营业务,通过京东大药房进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与京东集团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设施网络,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
线上平台方面,线上平台引入连锁店和独立药房以及医药和 健康 产品厂商和供应商,使其通过平台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根据与第三方商家的单独合同条款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粗裂慎费。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布局是同城派递服务,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的全渠道布局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
2、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包括互联网医院、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两个部分:
互联网医院主要根据医生收取的费用向医生收取手续费。是中国首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线上平台之一,在2020年8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 健康 管理组合。2020年上半年,京东 健康 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可在平台上预约并支付由线下医疗机构提供的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服务包括全身体检、医学美容、口腔齿科、疫苗预约和基因测试。
从最早的医药电商再到互联网医院,京东 健康 的业态持续升级完善。不仅如此,京东 健康 的to B生意也一直在悄然拓展着,第三方批发平台“药京采”于2017年3月上线,该平台将上游药企、医药公司及 健康 产品供应商和分销商与下游药房连接起来。
打通医、药联动,实现闭环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上升、 健康 意识提升都在表明国民的 健康 需求不断增加,充满机遇的医疗 健康 市场一直是互联网巨头的重点布局的赛道,伴随着近年解除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外界也对互联网医疗满怀憧憬,一度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是解决中国医疗体制难题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医疗赛道全景涉及诊前、诊中、诊后的各大环节,典型的场景包括:轻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在线问诊、 在线购药、 健康 管理等。对于互联网医疗的 探索 ,共通的策略就是打通“医”、“药”、“康”环节,形成一站式的医疗 健康 服务闭环。
BAT发力医疗领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逻辑,京东 健康 则是以电商基因为抓手、反向重构医患与大 健康 领域的商业模式。
招股书显示,京东 健康 通过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实现“医、药联动”,打造了一个闭环体系。零售药房的买家同时是潜在高质量的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而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又成为反哺零售药房和其他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的重要流量。
京东 健康 零售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相辅相成,在医疗 健康 价值链上形成协同的闭环。零售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京东 健康 的医疗 健康 服务,以进行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加上高质量的服务和品牌认知度,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又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 健康 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BAT巨头扎堆抢食
根据国家卫计委曾经预计,到2030年我国 健康 产业规模将显着扩大, 健康 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这种万亿级别的市场上,BAT三员都不约而同的对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了布局: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目前市值达到2493亿港元;
腾讯投资的微医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也将估值目标定在了100亿美元;
而深耕行业已久的春雨医生也在最近拿到了搜狗的投资;
互联网巨头之外的金融 科技 巨头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在2018年登陆港股,目前市值也超过1140亿港元。
尽管这个行业巨头扎推,赛道拥挤,但还么有一个绝对的胜利者出现。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5年累计亏损近40亿元;最早探路线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兜兜转转也还没有能实现上市上的愿景。
由于同样在电商平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最容易被拿来与京东 健康 作对比的企业就是阿里 健康 。从数据看,在年活跃用户数上,阿里 健康 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净利润层面,京东 健康 表现亮眼。
猎云网
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依然处在孵化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京东 健康 ,作为京东旗下成长最快、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其成长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而京东 健康 再造一个京东的想法如果实现,那么其未来也将不可限量。
或将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4个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东 健康 正式从京东集团中分拆出来,拆分之际就获得超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了CPE中国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资本(CICC Capital)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2019年11月15日,京东集团披露京东 健康 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东2020半年报中透露,京东 健康 与高瓴资本就京东 健康 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京东 健康 投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京东 健康 的估值暴涨230亿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的记录。
今年8月初,京东 健康 登上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未来京东 健康 将和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子集团三足鼎立,协同京东商城零售业务发展。
目前,京东集团为京东 健康 的控股股东,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间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权益,约占京东 健康 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1.04%。除此之外,高瓴资本通过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完成上市,京东 健康 将会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四个IPO——继京东、达达,以及即将IPO的京东数科之后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刘强东先后收获了两个ipo,首先是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京东集团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持股高达47.4%。随后,京东集团完成二次上市登陆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亿港元。招股书显示,刘强东持股京东14.7%,拥有高达78.4%的投票权。
除此之外,京东旗下独角兽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未来都具备未来独立IPO的能力。今年4月24日,京东工业品已签署2.3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一跃成为工业品领域内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东数科刚于本月提交了招股书,京东 健康 也紧随其后递交招股书,刘强东在京东数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间接持有的股份,合计持股50.35%。
随着京东孵化的这一个又一个独角兽纷纷上市, 这两年,淡出公众视野的“东哥”,化身IPO收割机 。随着京东 健康 、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纷纷奔赴IPO,“东哥”的财富将迎来一个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