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你理解的当代健康新概念是什么

你理解的当代健康新概念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13 23:40:36

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个体的主观因素等。以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为依据,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如下: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除身边发生的事件外,还有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如网络色情。大学生具有求知欲强但辨别能力弱、崇尚科学但欠辩证思维的特点,大众传媒中的许多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如大学生患有“互联网成瘾障碍”、“网恋”等。现代生活中,社会各个领域的激烈竞争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大学生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对未来人生道路充满期待。而另一方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他们缺乏自信心,对未来事业和职业生活信心不足,焦虑感、抑郁感由此而生。此外,对于刚刚从家庭中独立进入校园生活,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形形色色的行为和人,都会造成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扭曲。
二、学校坏境因素
学校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其中可能来自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个人情感、人际关系多个方面的表现。
生活环境的变化是促使整个人心理发生变化的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令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换了一个环境,开始过独立的但又是集体式的生活。它要求大学生们既要做到生活自理,又要有奉献精神。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人往往会因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不习惯集体生活、孤独寂寞而感到压抑和焦虑。此外,集体生活中,来自各地生活水准的区别,可能引发一部分同学心理失衡或者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在学习上,因为大学里“高手如林”,中学时的佼佼者在大学里不再是佼佼者,中学时的“尖子”在大学里不再拔尖。此外,在大学里,竞争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大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对自己进行整体否定。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过度依赖老师详细讲解和具体辅导,自学能力较差,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在考试中遇到较多的挫折而感到自卑。
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因此,大学生同样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处于发育的后期或者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各种内分泌腺的发育和性成熟是大学生胜利成熟的重要指标。大学生的内分泌腺的发育达到稳定和成熟,生殖器官的发育基本完善且具备生殖能力,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出现求友求爱的心理,有了强烈的和异性交往的欲望。因此,大学也往往是人生恋爱的开始,但是由于许多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因而出现了诸如三角恋、单相思、失恋、胁迫恋爱以及性心理异常等现象,这些来自情感的压力,一旦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缓解和调适,就可能引起心理失衡,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类疾病。另外,一个大学里的同学由于来自国外国内、天南海北等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其个性、习惯的差异更显突出,学生容易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摩擦与冲突,并无力自行妥善解决,导致交往受阻。也有一些大学生因缺乏交往技巧和能力,为找不到真正知己而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
三、家庭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个体主观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和学生个人的情况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的因素一方面源自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普遍存在,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为了子女的升学,诸如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不惜一切代价。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们勤奋学习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或产生厌烦心理,或产生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城乡差别以及社会分配不公而产生的收入悬殊问题在高校学生中也表现出来。除了参与学业竞争外,还得承受因高额的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少贫困学生在学习之余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明显地超过了其他同学,极易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另外,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也会造成心理问题。有少数大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等方面存在一些先天的生理缺陷;或是因为身体素质不好,患有疾病,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是因为自身的个性缺陷,如性格内向、抑郁、孤独、不爱交际、心胸狭窄、孤僻封闭、急躁冲动、固执多疑等。这些因素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我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这样恶性循环,其心理承受力将越来越差,可能导致精神类疾病,甚至出现自杀的不良事件。
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众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神经衰弱等现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学习效率,而且关系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因此,断地总结、不断挖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才能够对症下药、求得对策,方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养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合格人才。

②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里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如果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适当的调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③ 我们搞辩论赛,请大家帮我想想好不好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曾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与探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是中学生就学阶段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衡量中学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关键在于看其能否正常发挥出效能。主要标准为: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有兴趣和探索精神,表现出能动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动中能够有机结合,积极协调,正常地发挥作用。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身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符合;能有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质,量,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
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意志是人们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现为行动的知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即:在活动中有自觉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定,一意孤行;执行决定中能及时决断,并根据变化的外界环境随时调整决定;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之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
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自我观念是人对自身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个人总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相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自己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点,才能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其一致的标准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们在互相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离不开群体背景,受认识倾向调节,并且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广泛的一般朋友,又有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在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6.较强的适应能力
这里的适应能力包括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等。人生活在世界中,要具有一种积极的适应机制,积极适应自身、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个人就要作出行为上的变化,以调整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这种适应能力的标准是:能和集体保持良好的接触和同步关系,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的要求、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自我调节,谋求与社会协调一致,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学会调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开发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

中学生心理问题面面观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①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②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③。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三、探讨、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被动状态,社会、学校、家长都在呼唤心理学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陈学诗、沈渔村、李心天等一批专家、学者呼吁“为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⑤应“广泛开展心理卫生科普宣传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小学增加心理卫生课”⑥,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素质”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确立,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高素质,个性健康的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纲要》明确了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维护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有利于直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四)研究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师范学校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开拓了新的教学领域。传统的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增设心理卫生方面的教学,传授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知识,每一位师范生将来也能做一位中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帮助心理不良的中学生撑起倾斜的精神,纯洁不良的情感,了解自我人格特质,使未来的教师正真称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案例

高二女生秋子因两门会考不及格,在家里服下大量安眠药后打开液化气开关自杀身亡。

西宁市某中学初二(2)班学习较好的5名女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大量吞服舒乐安定片后集体上山轻生,幸亏及时发现而未造成严重后果。浙江中学生徐力弑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福建永定某中学两名寄宿生因口角斗殴,致死人命。

被“免”班干部拒绝进校门 中学生心理如此脆弱

陕西宝鸡市民袁先生夫妻近日遇到了一件头疼事:17岁的女儿因为没有当选班干部而拒绝上学。

袁先生对记者说,他17岁的女儿上学期高二会考结束后学校文理科分了班,女儿被分到了新的文科班。新班经同学投票选举班干部,女儿落选了。这对女儿打击很大,因为她从小学到高二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此后,女儿经常莫名其妙地流泪,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为此,父母在放暑假前把女儿接回家,又送到医院检查,结果一切都正常。整个暑假,女儿经常哭哭啼啼。9月份开学后,女儿竟很烦躁地说自己不想上学了。任凭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女儿就是不听。9月中旬,只好给女儿办了休学手续。

据一位老师说,这个孩子平日里自尊心很强。但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真让人有些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

中学生自杀案例

■1996年,山东省某中学一女生在其母亲下岗后,感到生活无望、无人帮助自己而走上绝路,该女生学习成绩优异,曾在全国比赛中拿过奖,如不自杀再有几天可能迈进名牌大学校门。

■去年7月份,武汉市一高三毕业生,自觉高考成绩不怎么样,感到万念俱灰,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前一天自杀。第二天高考成绩公布时,这位女孩的高考分数竟高出武汉市本科录取线20多分。

■今年2月,南京登冠中学初一学生蔡寅庆,因成绩单不理想有改动被学校发现,2月28日老师找他谈话并告知家长,家长将蔡寅庆大骂一顿。小寅庆2月29日凌晨找出农药甲胺磷,拌上白糖,就着萝卜条喝了下去,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今年2月20日,南京金坛四中初三学生吉云丽在报到后第二天在家中喝剧毒农药自杀,她的死缘于上学期考政治时,有同学为看她的选择题,希望她坐前排,并让一男生抢占了她的座位,她只好坐在别人座位上,后被监考老师查出,她为此先后写了两份检查,成绩也降到60分。她在遗书中写道“姐姐,我真的没作弊”。

■今年3月10日,四川成铁中学14岁的初二学生汪阳,吊死在自家卫生间水管上。

■江苏省金坛二中初一学生方化,因上学期学习成绩由第二名降到第三名,多次遭其父“揭短”,今年3月1日,他准备上学时,其父又骂他“不争气”,这名学生竟赌气喝下农药甲胺磷自杀,幸被及时发现生还。

■今年4月5日,江苏省金坛市一位18岁的高中生,在最近成绩有所下降和在一星期前曾因打碎教室玻璃赔过10元后,吞搞油漆用的化学物品自杀。心理医生分析,其死因跟心理脆弱有关。
回答者:漂亮亲亲 - 助理 三级 1-2 17:46

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竞赛日趋激烈,我们中学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心理问题,部分同学还比较严重,焦虑、失眠、忧郁、厌食、暴躁、甚至精神失常,有的由于心理病而导致了生理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癌症等。因此,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过去,人们习惯于以身体无病为健康。可是,随着新旧体制的交替、新旧观念的更换、社会竞争的激烈,心理适应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需具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无病不等于健康。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的关键性的阶段,所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第一责任。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既然现代健康的观念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那么要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兼顾他们身体、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发育。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如果人的心理不健康,这本身就可能罹患了心理疾病,轻者如神经官能症、病态人格,重者如各种精神病;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会影响他们机体的生理变化。对其躯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罹患各种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溃疡病和癌症等,给青少年带来痛苦。
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剧烈地变化。他们的身体、心理的健全发展需要重视心理卫生。我国青少年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严峻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严重地阻碍着青少年智力潜能的充分发挥,阻碍他们学业的进步、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际之间的正常交往。极少部分青少年心理扭曲,道德沦丧,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总之,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国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2、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增强身体健康的过程,而且也是人格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表现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体现一个人如何立身做人的青少年人格,其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家长、教师和青少年朋友们在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支配下,仅仅重视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而对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优良人格的塑造不够重视。《走向21世纪的青少年素质》专题研讨会上,提出目前青少年人格发展中有五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主体价值的迷失:盲目遵从西方国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与社会、群体利益对立起来。二是道德滑坡:重实惠、轻责任;重索取、轻奉献,个别青年甚至为了私利道德沦丧。三是国民心态危机:表现为冷漠化、无约束、粗俗、躁动的心态,缺乏方向和理智,为低级欲望所趋使。四是人格的不协调、不和谐,表现为德、智的严重分离等。五是审美意识差,比如有些同学将调侃、庸俗、怪异当做美。不少学者认为,虽然青少年的本质基本是好的,但如果忽视青少年的人格素质的提高,青年的正当需要得不到解决,将会表现在对社会的反抗上,诸如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高问题。因此,青少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是不容低估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层次的标准,其实质即是健康人格的标准。讲究心理卫生,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它有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3、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参与者,而且他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与人类交往的社会环境中,作为社会的人,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不仅是现代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所以家长、老师和心理医生特别我们青少年自身都要十分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与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系不正常,友谊、恋爱受挫折,以致罹患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均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社会适应不良有关。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指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内容。讲究心理卫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这无疑对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讲究青少年心理卫生,青少年自己讲究心理卫生,是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总之,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自身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这既是青少年现时学习、工作之必须,也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参与者的素质要求。归根结底,青少年的心理卫生事业是关系到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完成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近一百年来,世界上一些着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教育家们在不同层面上、不同背景下提出了人类心理健康的标准,这里我想在前人的成果上,结合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以及青少年现时的学习生活实际,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
1、心理健康者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心理健康者正视现实,接纳他人。
3、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4、心理健康者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
5、心理健康者对社会有责任心。
6、心理健康者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
7、心理健康者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这七条只是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它远不能包涵心理健康的所有因素,只是撮其要点。另外要说明的一点是:并不是有些方面一时做不到就是不健康的,正如一个健康的人也会偶感风寒、伤风感冒而不能视为不健康一样,关键在于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调整能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层次的标准,其实质是健全人格的标准。我希望青少年注意讲究自己的心理卫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成绩,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不断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断进取,为自己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和个体的生理变化因素。这里重点讲的是个体生理变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学生的生理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身体素质的变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生理病变、躯体形态改变等都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容貌、体格、姿态、语言等外在形象和特征,对其缺陷和弱点十分敏感,如身体残疾、个子太矮、身体太胖、太瘦、容貌不端正或其它缺陷等,均可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滋生自卑羞怯、敏感妒忌、孤僻乖戾、恐惧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另外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学生的第二性征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对性的关注和欲求而出现的羞耻和不安感,这种欲求和不安的矛盾也会不断激化成为诱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2、环境因素。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方面,它们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但不管是何种生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必须通过个体心理活动的矛盾运动才能发生作用,因而,中学生心理活动的矛盾解决与否,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解决得好,其心理就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解决

阅读全文

与你理解的当代健康新概念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茶杯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坏处 浏览:784
婚姻中的距离有哪些 浏览:708
狼神故事有哪些 浏览:151
幸福之家现在在哪里 浏览:219
怎么学会讲故事的能力 浏览:949
苏康码下面的健康提示前面为什么不一样 浏览:596
礼物和爱情都别伸手要如何回复 浏览:202
双手双大纹的事业运如何 浏览:978
什么是健康作文 浏览:13
什么运河有哪些美女 浏览:244
健康证哪个医院可以检查 浏览:782
婚姻中怎么让男人越爱越心动 浏览:54
老鼠嫁女讲的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浏览:848
报兄诛嫂真奇特是什么故事情节 浏览:223
爱情公寓算是什么节目 浏览:536
男的事业不顺怎么办怎么化解 浏览:213
全国出美女的城市是哪些 浏览:864
重庆话这个就是爱情怎么说 浏览:342
团结镇哪里美女多 浏览:794
去西藏旅游美景美女怎么评论 浏览: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