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促进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团体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特点有:①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吸烟。②规律性。行为表现有规律性,不是偶然行为,如定时定量进餐。③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出个性,如选择运动项目,但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使之与其所处环境和谐。④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无矛盾。⑤适宜性。行为的强度能理性的控制。
促进健康的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日常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饭前便后洗手等。
(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污染的环境、不接触疫水、积极适应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
(3)戒除不良嗜好
指戒烟、戒酒、戒除药物滥用等。
(4)预警行为
指对可能发生危害健康的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并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火灾、溺水、车祸等的预防,以及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与他救行为。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诊,遵从医嘱,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康复等。
㈡ 简述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应建立哪些促进健康的行为
(1)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等。(2)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在此既指自然环境(如环境污染),调适、主动回避、“积极应对”引起过度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环境属此类行为。(4)戒除不良嗜好:如戒烟、不酗酒与不滥用药物等。(5)预警行为:通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正确处理的行为,如乘飞机、坐汽车系安全带,发生车祸后能自救和他救等。(6)求医行为:觉察到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等。(7)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一系列行为。(8)病人角色行为,有多层含义,如:有病后及时解除原有角色职责,转而接受医疗和社会服务;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余热”;伤病致残后,身残志坚,积极康复;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归宿感对待病残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