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学习问题
学生学习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精神萎靡,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钝等;学习倦怠是学习活动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愿意学习。大部分是由于家庭作业,上课迟到等等;考试焦虑,尤其是当考试越重要的时候,焦虑就越严重。
2、人际关系
与老师的关系出现问题。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的对抗性心理,以及教师认知偏差导致的抑郁心理和攻击行为。
学生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了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外,还希望有一种被班级和同学所接受的归属感,寻求同学和朋友的理解和信任。
与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民主和谐美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馨的港湾。在专制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不能正常交流,导致孩子的性格孤僻专横。各种家庭创伤都会对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3、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闭锁。其主要表现为封闭、闭塞倾向的外在表现与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在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之中。可以说,心理封闭是青少年心理的一种普遍而特殊的表现。
情绪是强烈的、表达的和含蓄的。青少年发育的生理剧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中学生的情绪激荡。这种混乱的情绪有时显露,有时隐藏。
早恋。中学生一般还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还未成年时的恋爱称为早恋。初中生,尤其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性发育的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面对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教育青少年关于青春期的困惑——与异性接触,保持健康和有一些自控力。这样,异性之间的互动会给双方带来很大的好处。如思维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相互激励。
4、挫折适应
中学生的挫折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兴趣和欲望、自尊。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和情绪的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环境的能力,快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生活高效。
心理健康水平标准包括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意识水平、适应能力、康复能力、心理自控能力、自信心、社会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10项。
(1)青少年健康问题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3、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
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B. 大中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
还有因适应不良引发的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
小妙方: 对于焦虑状态, 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咨询采用放松训练、催眠疗法等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小妙方: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数;降低目标,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出现怯场现象时,不要惊恐慌乱,有几种缓解方法可供借鉴:
其一是安静下来,暂停阅卷、答卷,静静伏在桌子上稍作休息,转移注意力,停止有关考试活动的强制性回忆。
其二是可以用“调整呼吸法”,全身放松,多次做深而均匀的呼吸。呼吸时大脑最好排除其他杂念,双眼注视一个固定的目标或微闭,反复有节奏地呼吸,这样也会很快地消除怯场。
3.对抗行为
这些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绝对化(非黑即白);过分自以为是,但常常 “眼高手低 ”;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不愿服从父母的意愿,经常与父母顶撞,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喜欢作弄别人。
小妙方: 由于对抗行为有时容易被老师、家长误认为仅仅是道德问题,而只是加以批评、惩罚等,可能导致结果适得其反。为此,对于这类学生多给予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调整他们的认知,是老师、家长可以做的事情。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这类学生做出态度的改变,从心理咨询而言,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及团体心理辅导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4.过度迷恋网络
“我经常去网吧 ,其实我去那不是为了玩游戏 ,而是为了一种在学校、在家都无法感觉到的一种成就感。
——摘自一位在网吧玩游戏同学的采访
调查发现 ,过度迷恋网络与学生成绩、心理、情绪因素以及一些不良行为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迷恋网络的人较少。迷恋网络的学生焦虑的倾向比较明显,性格内向、有孤独感、感觉被其他学生孤立的学生更倾向于迷恋网络。有吸烟、吸毒、打架、赌博、离家出走倾向、自杀倾向的学生对网络的迷恋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学生。
小妙方: 迷恋网络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因素。使用以下方法可以改变学生迷恋网络的行为习惯。
C.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以下我为大家提供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抑郁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
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
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
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
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
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
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2、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
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
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
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
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
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厌世。
3、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
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
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
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
4、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
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
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
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拓展: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目前已达45%左右,表现为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等为主的不良心理状况,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心理咨询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主要以激发学习兴趣、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高考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等为主。
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
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
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来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及家庭教育失当的家庭,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心理相对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让他们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五位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家庭成员患急重病、父母关系紧张和邻里关系不好。
其次是学习。
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一是恐惧,二是厌学。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生的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升学和前途,激烈的竞争给他们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而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
第三是社交。
青少年对友谊的珍视和渴求,以及情感丰富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注重感情的交流。社交方面让他们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排在前几位的有:被人误会、受人议论、当众丢面子与好友发生纠纷等。
第四是社会环境。
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当代青少年,还面对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价值取向: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大钱→无法享受生活→枉为人生。另外,急功近利的社会急躁情绪的感染,影视作品追求享乐、崇尚暴力的不当宣传等社会风气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第五是学校、社会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心理课程的教育在一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未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由于学校师资缺乏,一些学校没有专门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被混同于一般的品行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加之社会心理咨询的不健全,社会支持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知道该向哪里倾诉。
给家长学校的几点忠告
1.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
50%的青少年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不合格。因此建议家长,不要违背教育规律,盲目攀比,“拔苗助长”,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多的压力,要让孩子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健康成长。
2.学校和社会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学校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援助。中小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适时干预。
3.青少年也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出现问题要知道如何解决。
80%以上的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就和感冒发烧一样,只不过是你的心理患了一次感冒。所以,既不能不重视,置之不理;也不能盲目夸大、讳疾忌医。出了问题就要及时主动地向学校或者社会上的有关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寻求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