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健康三原则
心理健康的三条原则分别是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1.
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
2.
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即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
3.
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一贯性
⑵ 判断心理健康的原则是什么
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健康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就是怎样衡量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要能以衡量判定个体心理状态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否良好。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论述。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多个学者相继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王极盛等人(1984)认为,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六个方面: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
(3)意志健康: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
(4)统一协调的行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行为是一致的、统一的,思想与行为是统一的、协调的,他的行为有条不紊,做起事来按部就班;
(5)人际关系的适应。
许又新(1988)提出,应该按三种标准来全面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他同时提出,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类标准,要把三类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虑和衡量。
(1)体验标准即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2)操作标准即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
(3)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的考察分析,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
到了20世纪90年代,李百珍提出七条标准:
(1)心理健康者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心理健康者正视现实,接纳他人;
(3)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4)心理健康者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
(5)心理健康者有社会责任心;
(6)心理健康者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
(7)心理健康者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黄希庭认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
(2)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能够悦纳自我;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有较强的自制力;
(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7)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
新世纪以来,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张长力等人认为,普通成人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以下十条:
(1)正确的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素质的恰当评估,正视自身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不以过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爱、自尊、自信;
(2)正视现实,适应社会;
(3)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谐对维护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人际关系紧张或自我封闭,必然影响心理健康;
(4)智力正常;
(5)情绪自控;
(6)积极的人生态度;
(7)人格完整统一。人格是人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与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统一,要求个体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和谐统一,没有分裂和自相矛盾的现象;
(8)个人能力能得到发挥;
(9)适当满足个人需要,生存、安全、爱与尊重、自我实现等合理需要的适当满足能够防止心理失衡;
(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性别特征。
蔡焯基等人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1)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2)自我学习,独立生活;
(3)情绪稳定,有安全感;
(4)人际关系和谐良好;
(5)角色功能协调统一;
(6)适应环境,应对挫折。
在不同时代,每个学者都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尚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但通过分析中外心理学者的看法,几乎可以看出所有的专家都认同心理健康的人是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所以,我们可以把社会适应程度的高低看作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⑶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追随的两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追随的两大基本原则是: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的。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3)心理正常与否的健康原则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