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悟
一、简述健康促进的五大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问题涉及到很多部门,不仅要求卫生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也包括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
(2)创造支持性环境:创造安全、满意、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支持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3)加强社区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挖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的健康问题;
(4)发展个人技能: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知识和能力;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强调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人员与部门、其他机构、政府等共同分担健康责任,建立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
基于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活动领域,可以将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分为倡导、赋权、协调和社会动员,其中倡导、赋权、协调是《渥太华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促进三大基本策略,而社会动员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开展致力于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过程中提出的健康促进策略。
(1)倡导:主要强调的是针对政策决策者运用倡导的策略,促进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出台。
(2)赋权:开展社区及人群的能力建设,使其具备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科学的知识和可行的技术,激发社区和个人的潜能,最终使社区、每个家庭和个人具备承担起各自的健康责任的能力,并能付之于行动。
(3)协调:健康促进涉及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个人,使各方面力量有效发挥作用,并能互相支持、配合,需要运用协调策略,关注到各自的利益与行动,形成促进健康的强大联盟和社会支持体系,努力实现维护和增进全社会健康的共同目标。
(4)社会动员:社会动员策略主要的对象是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社区以及个人,有效的社会动员需要以远大的目标感召人们,以各方利益得到最大满足与妥协来打动人们,促使各方积极行动,产生切实的成效。
三、简述“五因素传播模式”的内容。
健康传播的“五因素传播模式”是拉斯韦尔提出的,该模式通过对五个问题的回答,描述了传播的基本结构和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这五个问题是: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模式及其五大研究领域是
传播者控制研究,信息内容研究,媒介媒介研究,受传者受众研究,效果效果研究
四、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
传播者因素:传播者是健康传播的主体,通常是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传播过程中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健康信息的把关人。传播者是否能发挥好把关人作用,保障信息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适用性等,直接影响健康传播效果。此外,有威信、权威感和自身形象良好的传播者也更容易得到受传者的认可和接纳,进而其传播的信息也容易被接受和相信。
信息因素:信息符合目标人群(受传者)需要、具有科学性,对受传者的健康有益,就容易得到受传者的接受。而信息服从传播目的,表达形式适宜,也有助于受传者理解和运用健康信息。
媒介渠道因素:运用的媒介和传播渠道能够为受传者接触到,及具有可及性,是使信息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选择适合于信息并为受传者所接受的媒介,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基础。多种渠道的组合使用往往能取长补短,提高传播效果
受传者:受传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受传者的一般心理表现为求真、求新、求短、求近、求情厌教,从而形成接受信息时的选择性,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此外,受传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其对健康信息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健康传播活动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传播效果,如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地点、场所距离等,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习俗、社会规范等也可以促使实现良好传播效果或使传播效果削弱。
五、简述“知、信、行模式”及其基本思想。
知识—信念与态度—行为
知识是健康信念形成、转变态度,并形成健康行为的基础;信念是产生行为的动力,行为是健康教育的目标。知、信、行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没有必然性,要使人群在接受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信念和行为的转变仍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认真设计和执行。
六、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母乳喂养时“自我效能”的作用。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否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成功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
在采纳母乳喂养行为中,母亲的自我效能是其实施该行为与否的重要因素,如果母亲具有决策能力;有自己安排工作时间的便利条件,或有能力促使家人和单位对自己实施母乳喂养给予方便;相信自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则说明该母亲自我效能较高,更有可能进行母乳喂养。反之,则会影响这一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的实现。
一、简述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内涵、并说明其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项目中的运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策略是实现项目目标的方针、战略,在一定高度上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每一项具体干预活动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包括教育策略、政策策略和环境策略三方面。
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促进项目中,可以运用的教育策略有信息交流策略(如讲座、咨询、电视公益广告、小册子、折页等)、技能培训策略(如讲座、演示与模拟训练、示范操作等),以及组织方法策略(如社区运动)
政策策略包括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文化氛围等,例如建立30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有益于做到社区高血压的三级预防保健。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在社区高血压预防和控制项目中,建立人群运动场所、制定等。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具体目标的含义、应回答的问题、及三个类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具体目标指是为实现总体目标设计的、具体的、两化的指
标,在表述中应可以回答谁、实现什么变化、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在什么范围内
实现这种变化和变化程度如何五个问题。根据变化内容,可以将具体目标分为:
(1)教育目标:其变化内容为健康教育的最直接和近期的结果,如知识的变化、信念的改变、态度的改变等
(2)行为目标:改变内容是健康相关行为,即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预期在健康相关行为上发生的改变
(3)健康目标:执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后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健康目标的选择取决于项目计划的性质、持续时间等。
三、试比较不设对照组的自身前后比较和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不设对照组的自身前后比较:设计与操作相对简单,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当项目周期比较长时,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大;适宜于评价短周期项目,同时需注重对影响评价因素的控制。
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案:通过设立对照组可以有效消除一些混杂因素的影响,但当对照组选择不恰当时,会产生选择偏倚,对照组无法发挥必要的作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案的实用性较广,但应注重对照组与干预组的可比性。
四、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
为了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目标人群的改变在多大程度上归因于项目的干预,要特别注意防止混杂因素对项目产出的影响。常见的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有五个方面。
(一)时间因素
时间因素又称为历史因素,指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执行或评价期间发生的重大的、可能对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产生影响的因素,如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出台、重大生活条件的改变、自然灾害等。
(二)测试或观察因素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状况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三)回归因素
回归因素指的是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在以后又回复到实际水平的现象。
(四)选择因素
设立对照组的目的在于克服时问因素、测量因素、回归因素等对项目效果的影响。
(五)失访
失访指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执行或评价过程中,目标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被干预或评价。
一、自我导向学习法的优势和特点。
自我导向学习非常符合成人终身学习的特性。虽然成人的生理机能逐渐退化,智力开始衰退,但学习能力没有下降,生活经验非常丰富,而且由于警觉到衰老而日益重视健康。在小团体式的学习活动中,参加者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潜能,并增强自信。
自我导向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②学习应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上;③成人是自我导向学习的个体;④学习者应参与需求评估、目标制定和结果评价;⑤应以问题为中心。
二、专题小组讨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1)样本量小,花费较少,但可获得丰富且深入的资料;(2)信息来源于多人,可以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3)讨论还可以激发出参与者思维,暴露事先无法预知的线索,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4)主持人有机会澄清一些容易被参与者误解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误报和隐瞒信息;(5)原始资料可以生动地表达调查对象的观点态度。
局限性:由于小组成员不是由概率抽样得到的,结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代表性、不能外推;调查质量甚至调查结果能否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平和技巧;小组的环境有时可能抑制讨论,比如被少数人垄断,其他调查对象可能附和他人而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此外,资料的收集过程和对结果的分析容易带有主观性
三、医院健康促进包含的内容。
医院健康促进包含的内容有:
1.建立医院健康促进组织网络
2.制定健康促进政策与规划
3.创造有利健康的医院环境
4.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
(1)对专职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2)对全体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
5.改善医院职工的健康水平
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四、列出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的防护措施。
(一)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生物危害 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接触各种感染性液体也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2.化学危害 主要来自抗肿瘤药物、消毒制剂和经常接触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3.物理危害 可分为运动功能性损伤和物理刺激。
4.心理社会危害 临床护士每天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遇有急重症及抢救时更明显,倒班护士生活缺乏规律,护士在工作中站立、行走、处理重物,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身体局部症状和不同程度的疲惫感。
(二)职业防护措施
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2.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3.应对暴力事件
五、患者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的关系。
需求评估 诊断 计划 干预 评价
护理程序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需求 明确存在问题,作出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目标,提出护理计划 执行护理计划 评价护理服务结果是否达到计划目标
患者教育程序
教育需求及学习心理评估 教育诊断是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学习目标是护理目标的子目标 教育干预可能和其他护理干预一起实施 评价学习效果
一、举例说明在社区开展糖尿病预防控制健康促进项目的意义。
(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越来越成为当前威胁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其危险因素与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些行为多发生在家庭和社区中。
(2)开展社区糖尿病预防控制项目,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的有利条件,如社区的环境条件资源、社区政策、社区活动等,有助于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善。
(3)依托社区这个场所,也便于开展针对社区人群的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如合理膳食、糖尿病患者食物选择与制作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4)开展社区糖尿病预防控制项目,可以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集疾病预防和现有病人治疗为一体,从整体上减少糖尿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高社区人群生活质量。
二、体力活动干预原则。
体力活动干预原则有:
1、运动训练前常规体格检查
2、运动有关信息收集
(1)运动史
(2)体质
(3)兴趣
(4)运动禁忌证
(5)运动环境
(6)运动指导
3、运动量的选择
4、运动内容选择
5、运动进度
6、意外情况和不适的预防及处理
三、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主要是预防其体重进一步增长,最好使其体重降低,并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如自我体重监测,制定减轻体重的目标,以及指导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肥胖可能进一步加重疾病危险性的认识,并努力提高患者的信心。
四、列出成瘾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2)社会心理因素
(3)文化因素
(4)传播媒介因素
(5)团体效应
(6)家庭影响
五、hiv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及其他途径。
hiv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及其他途径
hiv主要通过3种途径传播:①血液传播:输人被污染的血、血制品;移植了hiv感染者的器官、接受了含有hiv的精液(人工授精);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用具(如静脉吸毒);以及使用被hiv污染后未经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理发工具、文身
❷ 幼儿园五大领域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1、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3、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4、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5、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❸ 健康促进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第一届全球健康促进于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奠定了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该会议的重大产出为《渥太华宣言》,明确了健康促进中五大领域。
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要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健康的抉择。
(2)创造支持性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医`学教育网整理,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调整卫生服务类型与方向,将健康促进和预防作为提供卫生服务模式的组成部分,让最广大的人群受益。
❹ 健康领域有几个子领域
健康领域有三各方面,1是身体健康、2是心智健康、3是社会道德健康。 五个目标分别是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001年6月29日国家颁布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并把健康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幼儿体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重心的偏移,使得幼儿体育的地位和价值得以提升,提高了对幼儿体育的重视程度。几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尤其在发达城市中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根据性弱,在目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国幼儿体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尤其在中小城市中尤为突出。
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对幼儿生理的积极影响
★ 幼儿的各项生理的发育速度很快, 因此新陈代谢比较旺盛, 但是由于幼儿生物机体的机能发育还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弱;
★ 适合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这个阶段儿童的骨骼硬度较小,但是弹性非常大,相对而言可塑性强,因此一些舞蹈、体操、技巧、武术等项目的后备人才都会从这个年龄阶段开始训练培养;
★ 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幼儿骨骼增长、增粗,钙化的速度加快,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
★ 处于此年龄段的儿童的肌肉的发育现在还处于发育不平衡阶段,大肌肉群发育得早,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 而且肌肉的力量差,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儿童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抗疲劳能力;
★ 这个阶段肌肉发育的特点为,跑、跳已经很熟练,但是手的动作还很笨拙,一些比较精细的动作还不能精确完成,体育锻炼时需要神经系统支配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需要视听各感官的参与, 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和各感官的发育;
★ 学龄前儿童的心肺的功能比较而言比成人要差,儿童的心肺体积比例大,心脏的收缩力差,平均每分钟心跳90-110次,适宜的运动强度可以提高儿童的肺容量,提高儿童呼吸道黏膜的抗菌、耐寒能力。
因此学前体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学龄前儿童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体育教育对幼儿心理的积极影响
就其心理特点来讲,幼儿期是以直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完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都相对较低,兴趣爱好、各项特长表现均不明显,意志也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且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兴奋和抑制转换较快、灵活性高。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富于模仿性,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学习和掌握新动作较快。但由于兴奋性容易扩散,所以做动作时易出现多余动作,动作不够准确、协调,消退得快,但重新恢复也快。
在幼儿期,他们的语言和动作发展都很快,生活范围空间扩大,独立性增强,求知欲旺盛,好奇、好问、爱模仿、喜欢人称赞,体轻胆子大,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为身心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且合理的体育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信、快乐等良好情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开发幼儿体育教育的双重价值
幼儿体育教育是要把幼儿培养成具有健康身体与健康心理的未来栋梁,它的教育方向应该是朝着这两个方向发展,任何忽视其中一个方向的幼儿体育教育都是不健全的。幼儿的开发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单一的,完善的幼儿体育课程是能够带给儿童欢乐和享受,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使其拥有强健的体魄及活力。
改变观念
禁锢人头脑的思想是前进的绊脚石。我们既然明确了幼儿体育教育的教育方向,幼教工作者们便应大刀阔斧地对存在于头脑中不合时宜的理念进行改革。不是改头换面,而是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理念系统地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改变幼儿园的环境与设施
2001 年国家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可以说是针对幼儿园场地不足的问题而言。我们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敞、和谐的活动场所,给幼儿感官上的多种刺激,顺从幼儿好奇、易动的天性,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手脚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本体感等。根据幼儿的需要引进器材,满足幼儿的需要。
游戏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最优化地实现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
着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认为:“教育,决不限于课堂教育和学校的课外教育。孩子们的玩,就是学习,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游戏与教学,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研究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使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核心与突破口。
在幼儿体育教育中,幼教工作者应该很好地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我们不应逆其天性,逼他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可能会因此而生抵触情绪。幼教工作者育儿的任务不仅是希望他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希望他能够成长为一个具有正常情商的人,能很好地与人相处,适应社会。不要以为育德育智只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范畴,在幼儿体育教育中同样需要体现这样的宗旨和目标。将孩子们的课外游戏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将孩子们课外自发组织的游戏改编成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搞活课堂气氛的新游戏,推动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
在设计和进行游戏时,要坚持灵巧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前者是针对幼儿机体能力的发展需要提出来的。学前儿童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动作虽已基本成形,但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都比较差,即缺乏灵巧性。通过设计有灵巧训练内容的体育游戏来提高幼儿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幼儿的各项基本动作的发展逐步朝着准确、协调、熟练的方向转化;后者则要让幼儿通过胜负的差异在心理上体验各种感受:或成功,体验成就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或失败,学会如何去面对挫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重视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户外活动
中国的幼儿教育总是喜欢把幼儿圈在一个固定的场所——幼儿园,搞活动也仅局限于很狭窄的范围之内。应尝试把幼儿体育课的课堂搬到大自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设想,在绿草如茵的大自然中,让孩子们吸收一下新鲜空气,玩玩山,戏戏水,带上他们喜欢玩的玩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们会是多天真烂漫,这比起以往枯燥烦闷的园内技术课来说要有趣得多,幼儿从中亦将受益匪浅。有条件的还可在园内营造和谐的户外活动区。
不仅要重视物质条件——“硬环境”的创设,还要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在活动区域内创设文化背景,如可以在操场的墙壁上设置“我勇敢”、“互相帮助”、“团结互助”等各种体育动态图画或醒目的牌子,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学会互相谦让与合作,体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
衔接好幼、小体育教学
幼儿体育是进入小学阶段的前期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进行。因此,幼儿体育教学设计应与小学阶段对学生体育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联系,让幼儿提前接触一定的小学阶段体育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