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的什么得到满足
什么叫心理健康?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愉快地适应;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没有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和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一、学术界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4.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展与控制。
9.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1.一般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灵活性;把握环境的能力;适应和对付变化多端的世界的能力;阐明目的,并完成目的的能力;成功的行为;顺利改变行为的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生殖性欲(获得性感高潮的能力);适度满足个人需要;对日常生活感到乐趣;行为的自然性;放松片刻的感觉。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完成个人社会角色;行为与角色一致;社会关系适应;行为受社会的赞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利用切合实际的帮助;托付他人;社会责任;稳定的职业;工作和爱的能力。
4.智慧能力
知觉的准确性;心理功能的有效性;认知的适当;机智;合理性;接触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力;对人类经验的广泛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利他主义;关心他人;信任;喜欢他人;待人热情;与人亲密的能力;情感移入。
6.创造性
对社会的贡献;主动精神。
7.自主性
情感的独立性;同一性;自力更生;一定的超然。
8.完全成熟
自我实现;个人成长;人生哲学的形成;在相反力量之间得以均衡;成熟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动机;自我利用;具备把握冲动、能量和冲突的综合能力;保持一致性;完整的复杂层次;成熟。
9.对自己的有利态度
控制感;任务完成的满足;自我接受,自我认可;自尊;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充满信心;积极的自我形象;自由和自决感;摆脱了自卑感;幸福感。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对挫折的耐受性;把握焦虑的能力;道德;勇气;自制力;对紧张的抵抗;道义;良心;自我的力量;诚实;清廉正直。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综合各家观点,参照现实社会生活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现代人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以从下七个方面来考虑;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般地讲,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智商在90以上,为正常;智商在70—89间,为亚中常;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落后。智力落后的人较难适应社会生活,很难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或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都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
2.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有人认为,快乐表示心理健康如同体温表示身体健康一样的准确。一个人的情绪适中,就会使整个心身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希望。
3.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意志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作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反应适度是意志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之一。反应适度说明人的行为表现协调有度,主要表现为:意识和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为人处世合情合理,灵活变通;在相同或相类似情境下,行为反应符合情境,既不过分,也不突然。
4.人格统一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形成一个统一的、协调的人格和形成一个残缺的、失调的人格,其性质对心理发展和精神表现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是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是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等。
6.与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应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顺历史潮流而行,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人的一生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② 快乐需要什么条件
快乐就是健康——快乐且充满信念的人总是精神活跃、心理轻松,身体也因此而受益。
快乐就是成就——性格开朗、心情愉悦的人能更多地经受挫折和磨难去争取成功。
快乐就是知足——满足于自己拥有的,珍惜生活的每个时刻和机会,让快乐感染自己,也感染他人,轻松愉快享受每一天。
快乐常发生在满足于当前生活的时候,即得到的亲情、友情、金钱、权力、机会多于心理预期时,人们可以感觉到快乐。当现代人不断地追求生活的各项目标时,由于心理预期总是远远大于实际所得,所以不快乐的心情就伴随而至。
天地运行是永恒的,人的生命与之相比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我们有幸生在永恒的天地之间,不要蹉跎岁月,应当珍惜生命,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快乐吧!
③ 快乐要需要具备那些条件
一般字典上对快乐下的定义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哲学家康德则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确,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也就是没有不好或痛苦的事情存在,你觉得个人及周围的世界都挺不错。你该如何才能获得它呢? 一、主动寻觅、用心追求才能得到 追求快乐之道,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乐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当你领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儿等候快乐降临的时候,你就已经在追求快乐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怎么样?感觉不坏吧?先别乐,等你走完其他九步之后,你就必能到达快乐的真正境界。 二、扩大生活领域、尝试新的事物 当你肯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因为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 学习新的技术、开拓新的途径,都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满足。可惜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平白丧失了使自己发挥潜能、获取快乐的良机。 许多人以为自己应该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以稳当的方法去开拓前程。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保守,因为那个适当的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设计、毫无差错的电脑程式,所以应该有准备迎接挑战的勇气。 三、天下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追求快乐的途径很多,不光是只有你死心眼认定的那一个。一般人往往认为自己这一生只能成功地担任一种工作,扮演一个角色,甚至以为如果不能得到或办到这一点,自己就永远不会快乐,这种想法未免太狭窄了。不能达成目标固然痛苦,可是这并不表示你从此就与快乐绝缘了,除非你自己要这样想。 对事物应采取弹性的态度,不要冥顽不灵,记住任何最好的事都不一定只有一个。当然这并不是要你放弃实际、可行、梦寐以求的目标,而是鼓励你全力以赴,使梦想实现。 四、敢于追求梦想与希望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你要有勇气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位名医、明星、杰出的科学家或作家……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当然你的梦想要合理和具体可行,不要好高骛远,空做摘星美梦。比如你天生一副乌鸦嗓子,”就别梦想变成画眉鸟!还有,你要记住,就算你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也并非世界末日。布朗宁曾说:“啊!如果凡人所梦想的都垂手可得;那还要有天堂干嘛?!” 五、只跟自己比,不和别人攀 从我们懂事以后,我们就感受到“成就”的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强烈。因此年轻人处处想表现优异,以为自己非得十全十美,别人才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一旦发觉自己处处不如人时,就开始伤心、自卑,结果当然毫无快乐可言。 所以你应该用自己当衡量的标准,想想当初起步错在那里?如今有无进展?如果你真的已经尽了力,相信一定会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六、关心周围的人、事物 假如你对某些人、事、物很关心的话,你对生命的看法一定会大大的改观。如果你只为自己活,相信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很狭隘,处处受到局限。自我中心的人也许会不断地进步,但是却永远不易感到满足。 那么你应该关心什么?关心谁呢?张开眼睛想一想,我们虽然平凡,至少可以帮忙学童上下学,为病人念念书,到老人院打打杂,甚至把四周环境打扫干净……。只有付出一点点,你就会快乐些。心理学家艾力逊曾经说过:“只顾自己的人结果会变成自己的奴隶!”可是关怀别人的人,不但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更可以避免只顾自己,而过着枯燥乏味、毫无情趣的生活。 七、不要太自信,也不能无信心。 过分乐观的人总以为自己一定能达成所有的目标,因忽略了沿途的险恶,极端悲观的人老是认为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不敢迈步向前。这两种人都因此失去了许多机会。 选定目标时,态度要客观,判断要实际,不要太有把握、掉以轻心,也不可缺少信心、畏首畏尾。 八、步调太急时要放慢一点 你可能从早到晚忙这忙那,像个时钟似地团团转。可是当你停下来思索片刻时,会不会觉得不太舒服,不够满意呢?许多人因为害怕面对空虚,就用很多琐事把时间填满,结果使生活的步调绷得太紧,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把你所做的事全列出来,看看那些是可以删除的,如此你才能挪出一点空闲的时间,好好轻松一下。闲暇也像一椿奢侈品,可以使你感到满足。 九、脸皮可以厚一点 根据专家调查研究,使人觉得满足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批评,换句话说就是脸皮要厚一点。不要因外来的逆流而屈服。不要因为别人的冷言冷语就伤心气愤,以为自我受了莫大的伤害。不过你倒是应该心平气和地反省一下,如果别人的批评是正确的,你就该改进向上。如果批评是不公正的,何不一笑置之呢?!也许刚开始,你不太能掌握住应付批评的对策,因为你也许会很敏感,难免会有情绪上的反应,可是你要练习控制自己,这种技巧是终生受用不尽的。 快乐的滋味如人饮水,因人而异。能使别人快乐的事物不一定能使你快乐。惟有你自己才知道该如何去追求快乐。可是记住:千万可别守株待兔嗅!快乐是只狡猾的兔子,你可提努力用心去追寻才能得到啊! +、快乐不是没有烦恼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并非人人都不快乐。快乐也不依赖财宝,有些人只有很少的钱,但一样快乐。也有些人身家丰厚,但也不见得终日笑口常开。人们能否一生都保持快乐,愉快地生活呢? 美国舒勒博士在他的新书《快乐的态度》中揭开了永远快乐之秘诀。 每个人如果懂得以下八条秘诀,自然有个快乐的人生。 1.没有人是完美的。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并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帮助和忠告,只要你勇于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成功必然在望。 2.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所抱的态度应该是从中吸取经验,继续努力。 3.生活必须诚实和富于正义感,这样才能吸引好朋友来帮助你。着名心理学家巴达斯曾经被问及:“哪些是人类今天最基本及最深切的心理需要?”她回答说:“人类需要爱。”但这不限于男与女之间的爱,从心理学家的观点看来,好人永远是快乐的。 4.能屈能伸。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我们的生活态度都应该是处之泰然。有了错误,立即改正。 5.热心帮助别人。如果要真正快乐,自己受人尊敬,则应帮助别人,与别人关系融洽。 6.要人待你好,你必须先对他人好。当你受到不平等待遇时,你必须宽恕和同情他人。 7.坚守信念。当你做任何事时,必须坚持个人的信念。 8.快乐永存心间。只要时常保持心境开朗,快乐是很难舍弃你的。
④ 健康生活是快乐的根本,怎样才叫健康呢
健康在传统都认为身体没有残缺没有不舒服就叫健康。这个观点太片面,正常身体健全的人在患很多疾病的初期都没什么症状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但对个体来说已经不健康。我觉得最基本的健康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身体的健康,一个是心理的健康。身体健康是指身体没有残缺,各部位器官组织功能正常,没有疾病。有良好的行动能力.保证身体健康首先要有正确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健康四大基石中占比例最多的占60%,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程度。心理的不健康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导致疾病丛生。反之心理健康也可以促进很多疾病的痊愈,不可谓不神奇。这两者相辅相成。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既能过平淡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⑤ 人的六个基本需要
人生的六项最基本需要
一 情感:
情感是人生的最大需要,这是由于一个人从生到死总是和情感相伴,从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到寿终正寝的归去,没有情感的围绕,你将很难想象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人生的喜怒哀乐、 多愁善感、爱恨亲仇哪一个也摆脱不了情感的范围,一个完整的人生,必然是感情丰富、爱憎分明的人生,人吃饭可以差一点,穿衣可以旧一点,可是没有情感的人生,就犹如暗无天日的黑夜,一丝光亮也不会出现,因此,一个人不但应当懂得情感,也应主动去培育情感,让情感温暖伴随人的一生。
二 健康:
健康是人生的最基础需要,这是由于一旦疾病缠身,生活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今天感冒了,明天发烧了....医院成了第二个家,毫无疑问,一个人没有健康的体质,就不会有很好的生活。病魔肆意,痛苦相随,还怎么去工作,去快乐,去享受人生。因此,健康是人生的基础需要,万不可轻视。健康的体魄,既需要保养,也需要锻炼,更需要一种心理上的修行,只要保养锻炼和心理阳光三位一体,获得健康的身体
应当不是问题。
三 安全:
安全是人生的最重要需要,这是由于安全是生命的最基本保障,一旦发生安全问题,首先威胁到的便是生命,所以把安全定为最重要的需要是必须的,没有安全,就没有生命的保障,没有生命的保障,所有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安全保障,首先在于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一定要记住,别人的操心和呵护永远都是从属的地位。一个人安全的最终把握也在自己身上,当然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因素,那是另外一回事,自己所能做的是自我保护,这一点非常重要,祸端往往发生在疏忽的瞬间,因此,任何一点疏忽都是危险的,都是事关安全的大问题。
四 尊严:
尊严是人生的最关键需要,这是由于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富人还是穷人,是贵人还是凡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尊严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一旦这种需求遭到损伤,轻者会感到不舒服,重者会感到痛苦。由不舒服和痛苦所引起的必然是抗争,因此人们应当懂得这个道理,在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也应自觉的去尊重别人的尊严,只有一个人的尊严得到维护,作为人的基本形象,也才能得以确定,人只有活的有尊严,才可以去谈活的快乐,试想,一个没有尊严的人,能生活的快乐吗?
五 吃穿:
吃穿是人生的最基本需要,有一句俗语说:“千里路上坐官,都是为了吃穿”,这话虽不全,但也不假,试想,一个没有吃穿的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度过?所以说,吃饱穿暖是一个人的最低要求,如果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饥寒交迫所致,国际歌中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们······不也说的这个道理吗?保证吃穿除自己的勤劳之外,对一些丧失劳动能力者,政府的辅助也是必须的。
六 表现:
表现是人生的最本能需要,这是由于凡是人,不论他是什么人,不论他贵贱高低,都有表现的欲望,都希望被人认可,肯定和赞同,这概莫能外,因此,表现是人的一种最本能需要,没有这种需要,人就不会完整,但是表现的最佳出现点,应当是一种自然的流淌,那种执意的行为,又会引起人的厌恶,所以在实现表现欲望的时候,人对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恰到好处的表现会给人一种美感,而过头的表现,只会带来相反的效果。这一点也不可置疑。
⑥ 怎样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怎样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市中医医院 沈炳章健康人的标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与道德健康。要成为真正健康的人,就应该注意自身的健康保健,中医称之为养生。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养生之道是什么?《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上说:“恬淡虚无,正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个人心情要宁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安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方才符合养生之道。中医养生方法具体来讲分下面几个方面:一、适时令。 将节气与人体生理、疾病的诊断与转归以及养生等方面密切联系起来。“春宜纳万物生机;夏宜持清净心性;秋宜进补益之法;冬宜藏真元之气。”二、调情志。 情志失调,易造成气化失常,血行迂缓,气滞血瘀,累及五脏,脏腑之间协调不平衡,是百病之源,衰老之因。所以应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力戒郁闷,偶有不如意之事,宜适当泄。要想成寿翁,一切要看“空”。“想得开,看得空,才能成为长寿翁”,只有神安才能身体健康,才能延年益寿。三、勤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技能,从而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动可延年,乐则长寿。”要想活得好,天天练“慢跑”。散步、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四、慎饮食。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饮食有节。饮食的调理,重点在清淡适量,不要偏嗜,一方面食谱宜广,不可挑食,另一方面也应避免过量。要想一身轻松,营养均衡“气血通”。中老年人饮食尤应遵循“平衡营养、合理搭配、糖盐适量、水分补足”的原则。“一天吃三枣,终生不显老。”五、适起居。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在生活中人应与大自然气候相适当,顺天时而适寒热,重视适宜的冷暖。另外,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要有规律,就能保持精力旺盛。要想白天不累,晚上“子时”前入睡。六、常用脑。 经常动脑,勤于学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头部血液循环畅通。要想长生不老,越老越要“用脑”,退下来后,越应当“退而不休”,除了通过运动锻炼自己身体,还应该常常动脑,以保持良好的心智和思维能力,这样可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七、节房事。 房事过度必然影响健康,进入老年期后要注意颐养天年。八、忌烟限酒。 烟对人体有害,应绝对禁止,饮酒也宜节制,做到“禁烟限酒”。每天少量饮酒,能活血通络,促进新陈代谢。九、药明治。 用药以温良平和为主,慎用攻伐,药味不宜过多,剂量适中。人要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要活得健康快乐,重视养生之道是必要的。我国的养生学来源于深邃的中国文化,得天独厚,是值得发扬的一门科学,谨以此浅谈为君添寿。
⑦ 如果想要享受生命的快乐,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基础
有人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受苦的。所以在婴儿出生的那一刹那才要哭。而我却不以为然。人生本来就很短暂,为何我们不能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享受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呢?我们应该在生活当中寻找到自己的乐趣那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的有意义。
而生活中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往往把金钱看得很轻。他们的快乐,并不是来自于物质和欲望的满足。生命的快乐和物质欲望是两码事。物质的欲望是社会激发的,而拥有一个宁静的灵魂才是我们生命本身所拥有的。我不否认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金钱。但是在这个基础上,灵魂的快乐与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⑧ 人怎样才能快乐
人怎样变得快乐,这是个费解的问题,一位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写了一本有趣的书,请读一读吧,或许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迪。
一、为现在而活
你所拥有的只是现在。内心的平静,工作的成效,都决定于我们要如何活在现在这一刻。不论昨天曾发生过什么事,也不论明天有什么即将来临,你永远置身“现在”。从这个观点来看,快乐与满足的秘诀,就是全心全意集中于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上。
小孩子最美妙的一点,就是他们会完全沉浸于现在的片刻里。不论是观察甲虫、画画、筑沙堡或从事任何活动,他们都能做到全神贯注。
高中生想到:“有朝一日,我毕了业,不必再听师长的训,日子就好过了!”他毕业之后,又觉得必须离开家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离家进入大学后,他又暗下决定:“拿到学位就好了!”好不容易领到文凭,这时他却又发现,快乐要等找到工作才能实现。
他找了份工作,从基层干起。不消说,快乐还轮不到他。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不断把获得快乐和心灵平静的日期往后挪,直到他订婚、结婚、买房子、换一份更好的工作、退休……最后在享受至高无上的快乐之前,他就去世了。他把所有的现在都用于计划一个永远没有实现的美好未来。
你听了这样的故事,觉得心有戚戚焉吗?你认识一些永远把快乐留到未来的人吗?快乐的秘密,说穿了很简单,你的生活必须以现在为中心,我们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享受快乐,而不是把它留到终点才享用。
活在现在,也就是我们要从现在从事的每件工作本身找到乐趣,而不只是期待它最后的结果。如果你正在粉刷家中阳台,刷子的每一笔,都该能令你感到愉快,帮助你学习如何做好这份工作。你该享受拂面的清风,听院中小鸟歌唱,以及周遭的一切。
为了活在现在,我们该扩张自己的感官,体会现在这一刻的种种美妙之处。每一分、每一秒,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要真正生活在现在,吸收周围的一切,让自己受感动、受影响。
二、不作无谓的等待
你可曾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在等一辆计程车时,它就是不出现?而且等其他的东西似乎也总是如此。因此俗谚有云:“时时掀盖看,煮水久不开。”
同样的,有时你觉得一通期待中的电话让你等得不耐烦。在仿佛无数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你决定找点别的事做,果不其然,电话铃声立刻跟着响了起来。
碰到这种情况,有个处理的原则:“回去掌握你的现在,不要屏住呼吸等候奇迹。”如果你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拥有‘它’才会快乐和满足。”那么你不能如愿以偿的几率就会大为增加。
少一分牵挂,你的等待就会早一刻结束。
三、宽宏大量
原谅自己或别人,基本上是朝向为现在而活的一个抉择。
“为这件事,我永远不原谅母亲!”
“我没法子原谅自己!”这种话听起来耳熟吗?我们不肯原谅某人,事实上无异在说:“我不想采取行动改善现状,我宁可活在过去,而且把这结果怪到别人(或自己)头上。”不肯原谅自己,就是让自己一直沉浸在罪恶感之中,承担不必要的心理折磨。
【原谅别人】
有些人对宽恕的看法与一般人正好相反。他们以为,如果不原谅母亲对他们不够好,母亲就有麻烦了;事实上,母亲不会有事,麻烦出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对别人不宽大,受苦的是自己。而被我们定罪的人多半根本不知道我们心里在想什么!罪人照样快快乐乐过他们的生活,丝毫不受我们内心波涛起伏的情绪影响。
我的妹夫开圣诞舞会不请我,我不肯原谅他,受苦的是我。他不会得胃溃疡,不会失眠,不会生气,嘴巴不会发苦,会有这些反应的是我。无怪古圣先贤都劝我们:“原谅那些冒犯我们的人!”
惟有如此,才能常保快乐健康。记恨是疾病的主因,因为气苦的心会导致病苦的肉体。
除此之外,只要我们一心认定错的是别人,他们该负责使我们快乐,我们就不会自己担起责任。怪罪别人不会有任何结果。从停止怪罪别人的那一刻起,我们才会采取改善的行动。怪罪别人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不行动的借口。
选择原谅,情况会循一条神奇的轨迹转变。当我们改变了,别人也会跟着变。我们改变待人的态度,别人也会调整他们的行为。在我们修订对事物观点的同时,别人也会随着我们的新期望作出反应。
【原谅自己】
原谅别人不容易,原谅自己更难。很多人一辈子都为一些自以为是的缺点,在心理与肉体上惩罚自己。有些人饮食过量,有些人故意挨饿,有些人喝酒喝得人事不省,有些人处心积虑毁掉所有的人际关系,有些人贫困一生或疾病缠身。在所有的这些痛苦后面可能都有一种信念,坚持认为:“我做了很多不应该的事”、“我有罪”或“我不配享有健康快乐”。对生病的人做个调查,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之中,相信自己应该活得健康快乐的人少得出奇
四、快乐是什么
林肯说:“人快乐的程度多半是自己决定的。”人生际遇对快乐程度的影响,其实远不及我们对事件的反应来得重要。
失业的时候,弗雷可能认为这是个尝试新的工作、发掘新可能、独立自主的好机会。但他的弟弟比尔,在相同情况下却决定跳下20层高楼,一了百了。处境完全一样,一个人兴高采烈,另一个人却自杀了!一个人眼中的灾祸却是另一个人心目中的契机。
快乐实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东西。有时它可视为人生最大的挑战,需要投入全部的决心、毅力、自制力。成熟代表为自己的快乐负责,把注意力集中于已经拥有的一切,而不是放在没有得到的东西上。
一个人心里想些什么是别人无法控制的,因此,快乐与否的感觉操纵在你自己手中。别人不能把思想硬灌进你的脑子里,要寻求快乐,必须专心思考快乐的事,但我们是否经常反其道而行之?我们是否经常不把别人的赞美放在心上,却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生好几天的气?如果你容许不愉快的经验或恶言占据你的心灵,后果只能自己承担。记住,你是自己思想的主宰。
大多数的人,对好话只记得几分钟,坏话却能数年不忘。他们就像收集垃圾的人,把20年前人家丢给他们的垃圾背着到处跑。
有时快乐需要努力去达成。就像维持家中整洁美观——你得把好东西陈列出来,把垃圾丢掉。快乐就是搜寻生命中的好东西,有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有人却只见玻璃窗脏了。看见什么,靠你自己用思想作抉择。
五、完美与快乐
不快乐是因为生活与预期不符。我们的要求不能满足,认为人生不是它“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就会快乐不起来。所以我们会说:“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但人生没有那么完美的。人生常出现愤怒、沮丧、成功、失败,提出快乐的条件其实是自欺。
境由心生,快乐靠自己决定。很多人一生的生活方式,好像有一天他们会抵达一个名叫“快乐”的公车站。他们以为,有一天所有的事物都会变得完全符合理想,到时他们可以喘口气,说:“我终于找到快乐了!”所以他们的一生都可以用“只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作一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得作一个决定:我们是要每天提醒自己,时间有限,应该好好把握利用?或虚掷现在,空想有个美好的未来?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85岁,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写的,很值得一读。
“如果我能重活这一生,我要尝试犯更多的错误。我不会那么刻意求完美。我要多休息、随遇而安,我处事不会像这次那么精明。其实世间值得去斤斤计较的事少得可怜。我会更疯癫些,也不那么讲究卫生。
你知道,我就是那种一天又一天、一个钟点又一个钟点,过得小心谨慎、清醒合理的人。哦,我也曾放纵过,如果一切能重来,我要享有更多那样的时刻——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如果一切能重来,我要在早春赤足走到户外,在深秋竟夜不眠。我要多坐几趟旋转木马,多看几次日出,跟更多的儿童玩耍,只要人生能够重来。
但是你知道,不能了。”
人生有限,应善加利用。这位老先生知道,要活得更快乐、更充实,不需要改变这世界。世界已经够美了,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⑨ 辩论赛我的辩题:身体健康是快乐的必要条件
身体健康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因为人要是不快乐,就有许多烦恼,从而导致你很伤心,郁闷,你就会心情较差,不想吃,不想喝
⑩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快乐幸福健康的人
快乐幸福健康的人生并不容易,首先你的得拥有乐观开朗的心态,其次你要认真努力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如果连最基本的经济条件都达不到,未必娶得了老婆,温饱都成问题谈何快乐幸福,身体健康,那得自己爱护身体,多运动锻炼,少喝酒抽烟纵欲,多和家人沟通交流,这样你就能快乐幸福健康人生了。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