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全民健身日是一份提醒——提醒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也是一份邀约——邀请人们培养健身习惯,锻造强健体魄,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健康是责任,健身是任务。长远来看,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不二法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更是让人们认识到,“上工治未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性格与健康
性格塑造疾病:当我们心理失调时,特定的器官也会不正常,从而导致某种疾病。要想痊愈,除了遵医嘱治疗外,还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健康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们的健康与外部环境有关,与生活习惯有关。但鲜有人知的是性格也是造成疾病的一个因素,能够影响人的大脑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影响到人的身体。
不满、委屈、气愤、自责、有过错感等,这些负面情感会把我们带到病床上。要想避免这些,必须立刻终止那些让我们痛苦和不安的东西。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我们的意识和心理有存在着严格的特定联系。
性格是健康的一个保证,所以有个良好的性格,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健康
2. 自我承担的健康责任有哪些
我们平时都这样认为,有病找医生,好像开启我们健康之门的钥匙在医生手里,其实不然,健康之门的钥匙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中。世界卫生组织在1992年提出的《维多利亚宣言》中健康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看上去简单的十六个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坚持做到这些的又有多少。
面对日益增多的疾病谱,人们常常会发出疑问,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健康却呈现下降趋势?这样的疑问已成社会主流现象。贫困时候,人们只为温饱发愁,富裕时候,人们却开始为健康发愁。真的保持健康有那么困难吗?答案应该在我们每个人手中和心中。要保持真正意义上的健康,首先要在对待健康与生命问题上实现三大转变:一、有病治病转变为无病保健;二、药物治疗转变为非药物治疗;三、因病痛离开人世转变为颐养天年无疾而终。要知道健康的维护不能片面的迷信医生,也不能片面的依赖药物,最重要是自身的努力,应该用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去面对疾病的侵袭,事实上,不只在疾病缠身时,即使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只要怀着健康的心态,用健康的生活度过每一天,疾病自然望而却步。最明智的保健原则就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健康生活是指一个人在饮食、体育锻炼和如何对待逆境等方面作出正确选择的结果。研究人员通过长达60年跟踪调查,最终确定了导致健康、幸福与长寿的七个因素:适量饮用酒精饮料、不吸烟、婚姻稳定、体育锻炼、体重适中、克服困难的积极态度以及保持心情开朗。并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活得健康幸福并不取决于命运,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基因和我们自己。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很久前就提出这样的理念: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为了自己的健康,必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
3. 个人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吗 为什么 最好文字阐述下 谢谢
健康要靠自己 责任也在自己
健康长寿,是因为顺应了自然;生病短命,是因为违背了自然。要想健康长寿不靠别人,也不靠药物,完全得靠自己。健康之责任也不在医生和医疗机构,而在于你自己。也就是健康得靠自己,且自己应对健康负责,靠不了别人,也赖不得别人。这种健康观念和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也必将成为“医改”最首要的理论支撑之一。
1、健康靠自愈,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我们传统医学的经典着作《黄帝内经》就是教我们怎么健康长寿的书,古人云:健康长寿就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是自己吃好、睡好、消化吸收好,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这样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也少生病。生病了要注意休息养病,而不是主张抗病治病。
可是,现代人大都认为:不健康是因为疾病所导致的,所以,常常会选择甚至过度依赖医疗方式来解决或消除疾病。即生病以后总是过分地依赖医生和医药去抗病治病,一些患者甚至盲目地把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完全交给医院和医生去处理。且越来越不肯相信自己,寄希望于生物医学帮他去消除疾病,且这一错误的观念在很多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其实不然,不是因为疾病而导致不健康,而是因为自身健康出了问题而导致出现了一些病症。要想真正恢复健康不能靠医疗,而是只能是靠自己。因为要知道,我们的机体是一个自我平衡能力、自我免疫能力和自愈能力很强的智慧机体。在健康的时候不得病就是自我平衡能力;得病以后能自我康复就是自我免疫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所起的作用,也简称免疫力和自愈力,它们都是自我健康能力的一部分。
所以,对于疾病来袭,我们首先应十分信任和尊重并充分运用机体自身的恢复机能(即健康机制和能力),只有在其不足以抵御疾病入侵时,我们才需要求助于外在医疗技术(包括药物)的帮助。不过,即便到了医院或看医生,我们也要成为一名“独立思考的医疗消费者”,学会适当地提问,了解在服药的同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与医生打交道……这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正确发好医院、医药和医生这些外来的帮助要素。否则,我们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病人,套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你没有资格当病人”。
可见,患者的本能就是患者的医生,医院的医生只能是帮助或调动患者的本能。所以,你的健康是不可以依赖什么大医院和名医生的,健康的金钥匙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或体内。只要你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只要少生气,注意饮食,每天走走路,就能做到了,这些都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对于健康,这些比高科技还重要得多。更重要的是,在无病的时候,学会如何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注重调理保养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在有病的时候,则要注重养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三分治七分养”。要学会同疾病和解或斡旋,以此来休整和重振正气。
养病和治病有所不同,养是养护、休养、调养、营养和修养,养的是正气、是健康能力,是自我内在进行的过程;而治是治疗,药疗、放疗或化疗等,治的是邪气、是疾病症状,靠的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这些外在的力量虽然对自己有很好的帮助,甚至可以立竿见影地帮助消除疾病,但是他给机体带来的污染和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药物无论是吃进去还是输进体内,它能把病菌和病毒给杀死,自然也会误杀一些正常的细胞或损害一些正气的。同时,这些药物与病菌、病毒和细胞同归于尽后,它们怎么出来呢?从没听说医生怎么把它们再捞出来,好像生物医学没有更多的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医院和医生似乎也没有打算要为此做些什么!他们只管出兵帮忙打仗,不管打扫战场和灾后重建。这样一来,这些“垃圾”自然给机体要造成一定的负担和污染,它们不仅要暂时占用机体内的空间并消耗人体资源和能量,有的甚至会长期呆在体内,只能等待机体慢慢去打扫战场(自我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