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心理问题有哪些
常见幼儿心理问题:
1、抗拒入园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这些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有些幼儿甚至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
2、孤独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不合群或拒绝接受其他孩子的亲近。
3、咬指甲
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咬指甲造成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各种疾病。
4、任性
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有些幼儿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采取极端任性的态度和动作。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关爱。
5、进食问题
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不良的进食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幼儿缺钙、贫血、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各种疾病。
6、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1)幼儿健康心理问题有什么扩展阅读:
幼儿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1、入园前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在新生入园前,可以适当地带上一两件幼儿喜欢的玩具去家访,并在家访时和幼儿投入地玩上一会儿,这会大大地增强家访的情感效应,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
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关注有心理困境的幼儿
对那些正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4、允许幼儿犯错误
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必需的阶段,因此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5、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幼儿
这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6、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
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相待。
7、与幼儿“亲密接触”
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让鼓励、微笑成为一种习惯。
8、以欣赏的眼光看幼儿
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让幼儿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9、鼓励幼儿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让每个幼儿都能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0、不要在幼儿面前发火
发火是我们教育无能的表现,同时又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
11、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
⑵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很多孩子内心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这样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要多点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 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的相关内容吧!
一、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指导家长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健康的认识心理表现为他们是以好奇的眼光,快乐的心境去不断地接触周围世界,不断主动去适应生活的过程。但如果3-4岁幼儿经常表现出没有明显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不活泼好动,遇事默然视之,也就是达不到上述的一些认识发展指标,则可认为认识心理不够健康。
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幼儿认识的兴趣。
1、护好孩子的感觉生理器官:眼、鼻、耳、手、口等。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训练器官的感受性,使其灵活敏捷。如:用色彩鲜艳的蜡笔与幼儿玩色;用筷子敲击各种器皿,让幼儿听音辨色;为幼儿自制各种拼图形的玩具,让幼儿填拼各种三角形、圆形、方形,从而认识掌握这些图形;与幼儿一起唱歌,念儿歌做游戏,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2、正确启发孩子提问,积极回答孩子的提问,保护其求知欲望。现在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紧张,有时会懒得回答孩子的问题,父母之间相互推委,但正是由于这方面的疏忽,使孩子刚萌发的求知欲望被扼杀。也有一些孩子语言表达不够理想,想问却词不达意,所以提问也要父母循序渐进地培养。
3、意保护童真,创造条件引起孩子的注意,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阳台上有三盆植物,成人可以带孩子瞧瞧问问:“三盆植物的叶子谁最圆,谁最尖?哪种叶子最厚?哪种最薄?哪种叶子最绿?”……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的大课堂,父母与孩子间应进行口语交流,既能矫正语言上的错误,又能传授知识,启迪思维保护心理健康,增进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2、指导家长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班幼儿在相应条件下,能够自然地产生喜怒哀乐这些基本形式的情感,并有了最初的同情感、责任感和道德感这些社会化情感。但小班幼儿的情感发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易变化,情感外露,控制能力差,这属于正常的幼儿心理水平。
家庭中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情感。
1、为幼儿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丰富生活内容,使幼儿愉快。因为幼儿生活在活泼多样化的环境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使幼儿积极、活泼、富有朝气、情绪欢快,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活动,防止幼儿因之产生不愉快和厌恶的情绪。
2、父母在待人接物方面要做表率,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班幼儿模仿性强,情绪容易感染,父母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直接影响孩子道德情感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呢?
1、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容。应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欢乐、自尊、自信,从而获得成功。
如新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有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同时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色彩鲜艳的毛绒玩具等等,或者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幼儿,帮幼儿穿好衣物、脱鞋子,拍着幼儿睡觉,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爱抚,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使幼儿身心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这样孩子就不会哭闹,反而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2、发挥游戏功能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得到良好发展。
3、积极地正面引导
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教育活动中多用鼓励的方法,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
教师要广泛搜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有关的信息,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家访、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幼儿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使幼儿正确地评价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4、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⑶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
常遇到的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自闭症、多动症、还有口吃,还有语言发育障碍,还有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焦虑、抑郁都是儿童常见的。 还有我们常看到的就是偏食,还有睡眠障碍,还有异食癖,那么儿童他的这些心理疾病,他又分为非精神性心理异常,也称为心理偏移。那么比方说就愿意吃土,异食癖,还愿意咬手指甲,有些儿童来了以后,手指甲的咬得非常长,那么父母常说都不用指甲刀,这是一类。还有一类就确实是心理疾病了,异常了。比方说焦虑、抑郁,还有一些儿童就多动,他有些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