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
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
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
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
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面对疫情,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
新闻、网络、视频关于病毒、疫情、死亡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下子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就有可能通过反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总是问:“妈妈、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他们对事物小心翼翼,饭量减少。或者,突然变得很胆小,平常很喜欢玩的玩具或游戏都不愿意参加了;还有可能出现尿床、反复吸允手指、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出现以上反常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
(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晨昏颠倒、游戏过度是许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现象,对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发火,也不宜立即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度打游戏不仅能增进孩子生活的乐趣,也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玩手机也是“00后”少年的重要行为特征,通过手机孩子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戏时间,并关注游戏内容。
(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
Ⅱ 疫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解决措施
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日子,想要好好学习,可却静不下心,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烦、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长时间沉浸在这样的负面情绪中,会对身心造成不利影响,更影响成绩的稳步提升,此时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1、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成败。疫情期间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
心态要保持平和,尽可能争分夺秒去做好准备工作,幸运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有多充分,你就有多幸运。以轻松的心态迎接考试,即使面临双重考验,仍然能取得优异成绩。
平复心态,积极对待,利用好这段自己可以掌控的时间,查漏补缺。
2、健康饮食,坚持锻炼。每天尽可能地注意营养搭配,不偏食,保证营养均衡。做好室内运动,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尤其要针对中考体育加试的内容,做好室内训练,做到有备无患,每天可以在家训练跳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每天坚持压腿、坚持深蹲,也可以利用台阶来练习。
3、拒绝信谣,抵制传谣。疫情当前,减少对负面信息的心理暴露,控制自己每天接受负面信息的时间,克服恐慌心理,科学预防,不疑病,不恐慌 ,不信谣、不传瑶,以官方信息为主,相信专家、相信医护人员、相信国家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同时要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