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以下为大家分享健康的心理状态,快来看看。
衡量健康的心理状态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良好的生理状态
良好的生理状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个体的遗传、生物化学等因素会影响到个体对生活中的应激压力的敏感程度。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个体来说,通常可以找到他们的直接精神刺激因素,还可以发现其有脑损伤或其他神经系统缺陷的情况。
2、身体需要的剥夺如睡眠、饮食、疲劳等、也会降低个体对应激压力的抵抗力。对志愿者的实验研究表明,剥夺睡眠72~98小时,心理障碍的出现会随着剥夺睡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包括时间、地点定向困难,出现躁狂和幻觉及个体解体感。伯格曾总结说:“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一件事情……要想不发疯就必须得睡觉。”
3、智商在80以上。智力正常是正常生活的基本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一般常用智力测验来诊断个体智力发展水平,智商低于70者为智力落后者。
4、躯体残疾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躯体残疾与心理健康并无直接关系,很多躯体残疾的人不仅通过努力可以发挥正常的躯体功能,而且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总体来说,存在躯体残疾的人要想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他们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个体的内心和谐
个体内心和谐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内在动机和需要之间的和谐、对自我的认识和接受、对现实的认识和接受,以及人格的完善与和谐等。
1、个体的内在动机和需要与过去经历、对现实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能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精华以策划未来。他们很重视现在,并且有能力预期即将来临的困难而设法事先解决,因此他们能够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并对生命做出最好的利用。心理健康的人还能健康地体验各种情形,而且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的,同时能保持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的理性状态。
2、妥善处理心理冲突。心理冲突的产生往往发生于难以做出选择的情景。这种冲突情景在很多情况下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人很不满意,但又不想得罪对方,因此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时就处于一种心理冲突状态。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不能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攻击情绪,就会对他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3、了解和接受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充分的安全感,他们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能悦纳自己,也能被他人悦纳。同时,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不会迷惑和彷徨。而心理不健康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无法摆脱心理危机。
4、接受他人,善与人相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足够的安全感。
5、人格完整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动机、兴趣等各方面平衡发展。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和谐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
与外部的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保持内心的和谐,而且能与外部保持和谐,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与外部的和谐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1、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关系,在与人交往时感到舒服自在,而且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善于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而不是泛泛之交;他们不见得有很多朋友,但是可以与亲近的人维持密切关系,共同分享和分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2、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从事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工作,这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人生的主要阶段18~60岁、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心理健康的人在工作中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鼓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们还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而不会认为是负担。
3、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不同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自然就会与环境发生冲突,从而不能适应环境要求。这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的核心表现是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不仅要对自己满意,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满意,而且这些积极感受是建立在对自己、他人、环境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令人遗憾的是,幸福感在现代人的整个生活中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其实幸福感与我们的身份、地位、工作、工作状态、房子大小等,好像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各个国家的人们几乎都认为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比生活中的金钱和物质更为重要。美国有调查研究表明,年收入由5万美元涨到100万美元的人群,并不觉得自己在加薪后的一年中比过去一年里更加快乐。只要有足够的钱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极其富有的人并不比那些仅能购买自己必需品的人更为幸福。即使是在印度、巴基斯坦的贫民窟中,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的满足感也比别人想象的要好得多。
1、具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和个人成就有“有价值”的感觉。
2、充分了解自己,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和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适当接受个人的需要,并且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5、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计。
6、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无过度幻想。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视社会标准的不同而变化,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的,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多为实际的、可能完成的工作。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
10、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重视集体的需要。
11、在不违背集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个人独立的观点,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做过分的谄媚,也不过分寻求社会的赞许。
也有一些学者从另一角度提出了更简单的标准。他们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或她与大多数人、特别是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是否一致。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绝大多数来访者这一条都具备。通过说话、察言观色便很容易确定来访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进行心理测验。
2、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与这一条相对立的是喜怒无常。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是说他们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3、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别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能以恰当的方式让别人理解自己。因而,无论他或她在哪个单位,和本单位的同学、同事关系都很融洽;对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很亲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与别人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在发生矛盾时能积极地、有效地去解决矛盾,重新让别人理解自己。
4、行动自觉果断。 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果断地采取决定,不盲目、不犹豫、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如一,决不是说是一样而做又是一样。这并不是说不能改变决定,而是说不能轻易地改变决定。
5、热爱学习、 生活和工作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热爱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爱学习,如爱学外语、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把学习看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爱工作,不仅按时上下班,而且创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把分担的工作看作是一种乐事。
6、正确的自我观 。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有正确的自我观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不足而自卑;总是知不足而进取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这些标准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现在几个方面。
② 什么叫做健康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来源于健康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适应环境方面高效、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不仅标志着对自己的接受,也意味着接受他人,认识到他人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被他人理解,被他人接受,能够与他人顺利沟通,人际关系和谐。生活中,积极的态度总是比消极的情绪要好,所以积极主动更能适应社会生活,有足够的安全感。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情绪、优缺点有适当的评价,同时体验和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基本不会对自己失望,因为他们不会对自己设定太严格的期望和要求。相反,心态不健康的人总是片面地看待自己,通过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所以他们往往对自己不满意,导致无法平衡自己的心理,面临危机。
③ 人的心理健康哪些表现
1.健康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理智、稳定、愉快的情绪;开朗、豁达的心胸;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为一点小事动肝火或郁结于心。说话办事理智冷静,从不感情冲动、随心所欲或急躁冒进。对生活和学习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很少为自己的形象不佳、才华难展、关系不和等而苦闷失望、怨天尤人。
2.完整统一的人格:具有正确、稳定的人生观和信念,并以此为中心形成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将自己的需要、愿望、思想、目标与行为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如果愿望背弃信念,私欲和良心冲突,行为和思想矛盾,主体自觉认识统一不了,就会导致人格分裂。
3.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具有正确良好的自我观念。既不自视清高、狂妄自大、责怪环境或盲目冒险,去干力不能及的事,又不自轻自贱、妄自菲薄、退缩保守。自尊自信,对前途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上刻苦努力、积极进取、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并善于抓住机遇,敢于竞争。
4.能与社会协调一致:对社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深刻的认识力和理解力,因而能正确认识、了解社会并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不利令智昏,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和法规约束,妄取强求,采取反社会的态度。
5.善于适应环境:善于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当现实与理想产生矛盾时,不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是深信环境在改进,命运之神就是自己。当自己不能改变现实时,便以理智的办法改变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当不了将军,可以当一个好战士;当不了文豪,可以当一个像样的业余作者,从而使自己以坚定的追求、永恒的热情,使人生的火炬常明。
④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呢
身体健康的人,其排便十分规律,而且粪便的颜色、形状等都正常。人每天都需要排便,将体内的毒素,废物等排出,可以保持肠道的健康。正常人每天排便次数为一到两次,早上起床后排便最佳,说明消化能力好,而且纤维素摄入充足。
2、身体健康的人伤口愈合速度比体质差的人快,如果不小心撞伤或者擦伤,几天时间就会痊愈。而体质较差的人,其血小板凝聚力降低,可能伤口会经常流血,而且不容易痊愈。健康的人自身血液系统功能完善,伤口也容易愈合。
3、健康的人排尿也比较顺畅,说明没有泌尿系统疾病。另外,可以通过尿液颜色自查身体是否健康。一般来说,早上第一泡尿的颜色比较黄,经过一整晚的身体代谢,尿液呈现偏黄色是正常的。如果经常喝水,那么排出的尿液比较清澈。健康的人基本上没有夜尿,白天排尿次数为四到六次。
4、身体健康的人指甲比较坚硬,不容易出现裂缝,指甲有光泽,而且指甲不容易断裂。
⑤ 有益于健康的哪七种心态
人生总有许多让人心烦的琐事。如果你不善于调节心态,日积月累就会使你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那么怎么样的心态才有益于健康呢?
1.保持乐观情绪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观的情绪不仅能使你保持青春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使你免受疾病的侵袭。
2,面对现实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会面临种种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把压力当作是一种挑战将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3.能抛弃怨恨,学会原谅
怀有怨恨心理的人情绪波动较大,不是整天抱怨,就是后悔;不是对人怀有敌意,就是自暴自弃。这样容易患心理障碍。所以,平时应学会能抛弃怨恨,要原谅别人,更要原谅自己。
4.要热爱生活
当一个人患病时,热爱生活的人会多方听取医生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并能消除紧张情绪。
5.富有幽默感
有人称幽默是“特效紧张消除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许多健康的事业成功者,都具有幽默感。
6.善于宣泄感情
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忧伤或难过等感情的人容易患病,而压抑愤怒对身体也同样有害,更不能用酗酒、纵欲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逃避现实。伤心的人痛哭一场,或与知心朋友谈谈心,或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后,常会感到心情舒畅,这就是宣泄感情的意义。
7.拥有爱心
拥有爱心不仅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且会更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乐于助人还可使你广交朋友,这不仅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还会使人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