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健康一天的生活规律应该是怎样的
将健康生活方式规纳为四句话: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专家教授认为,如果能遵从这4项要求,就人群总体而言:高血压能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寿命能延长10年,生活质量将大大提高,实践中几乎所有长寿者都能做到这四条。
●6:00-8:00
从清晨开始荷尔蒙分泌量增加,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8:00-12:00
肌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氏早冲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12:00-15:00
午后肌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流量减少,对各种富含营养物质的护肤品歼歼吸收能力比较弱。
●15:00以后
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微循环改善,组织含氧量升高,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步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最适宜到美容院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与健身等运动。
●晚上8:00-11:00
肌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晚上11:00-5:00(次日)
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晚上11时至凌晨5时处于最低水准,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最为旺盛,细胞代谢峰值增高,细胞分裂速度比平时快7-8倍,因而肌肤对营养性护肤品的吸收力加强。
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回答者: bodxm - 初入江湖 二级 2009-2-8 12:33
建议你七个小细节能毁掉你的身体!
有些人很注意养生保健,但在生活习惯上却存在一些误区,像下面这些“亡羊补牢”的做法,不是尤未为晚而是为时已晚了,这已经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饿了才吃:
生活中许多人不是按时就餐, 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饿”。其实,食物在胃内仅停留4-5小时,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这时会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饮食规律、营养均衡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时才饮水的人相当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他们不了解渴了是体内缺水的反应,这时再补充水分为时已晚。水对人体代谢比食物还重要,生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成年人每天需饮水1500毫升左右。晨间或餐前一小时喝一杯水大有益处,既可洗涤胃肠,又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便秘、尿路结石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常饮水的人。 累了才歇:
许多人误以为累了是应该休息的信号,其实是身体相当疲劳的“自我感觉”,这时才休息已为时过晚。过度疲劳容易积劳成疾,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疾病乘虚而入。不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都要适当的休息或调整。
困了才睡:
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才去睡觉。按时就寝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人的一生约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才能维持睡眠中枢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急了才排:
很多人只在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可导致“自身中毒睁蠢”。因此,应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以减少痔疮、便秘、大肠癌的发病机会。
胖了才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日逐增加。导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而这几种诱因完全可以在体重超标之前加以预防,如控制饮食,防止暴饮暴食,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理想的减肥药,因此,减肥不如防止肥胖。
病了才治:
疾病应该以防为主,等疾病上身,已经对身体造成危害。疾病到来时都是有信号的,比如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疾病的前奏。平时应该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感到身体的亚健康,就要引起注意,要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养生要从青年开始
谈到养生,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事,至少也应该是退休以后的事。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40岁左右的中年人死亡率大幅上升,男大于女,常见的死亡原因有: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而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也趋于年轻化。
为什么中青年人就患上了老年病?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合理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延迟这些疾病的发生,必须做到预防为主。中青年时的过度消耗与透支,可使组织器官提前衰老,过早地发生老年病,等到六七十岁时才开始养生,已经太晚了,各脏器组织的衰老已不可逆转。所以说养生要从中青年开始。中青年该怎样养生呢?
*生活要有规律
谈到生活规律,就是指一天安排要形成良好的规律,如起居有常,根据每个人习惯早睡早起,或晚睡早起,以不睡懒觉为好。一日三餐要定时,如早餐6点半,午餐12点,晚餐6点半应相对固定。可根据一年四季适当调整起居饮食时间,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顺应四时”。生活有规律可以使人体各个系统功能较为正常,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使人有充沛的体力去工作。
冬季应该早睡晚起----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其生命活动就要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据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以顺应自然,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饮食要合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工作、社会交往频繁,一些人外出就餐机会增多,这样极易造成饮食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食无定时、食无节制、挑食偏食,日久就会造成营养过盛,或营养素的不均衡,从而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饮食不合理造成的疾病。中医说,“高粱厚味,足生大疔”,说的就是多食肥甘厚味,可使人生疮长疔。过量饮酒可造成ā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硬化。所以要想饮食合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家吃饭,因为家里可根据身体情况做到营养合理,荤素搭配,食量适度。人到中年后,要多吃蔬菜、水果、高蛋白(如牛奶、鸡蛋等)、低脂肪。这样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或延迟一些中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巧食五味 科学养生----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
*坚持适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何运动,运动量多大为宜,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科学把握的。我认为最好的运动是散步,这是大多数人都容易做到、容易坚持的。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等因素选择步行的长度,一般来讲,路程以3~5公里为宜。晨起或晚饭后均可进行。散步是有氧运动,好处很多:有助于消化系统,对慢性胃炎可起辅助治疗作用;防止腿脚的退化;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还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质量等。对于中青年人来说爬楼梯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工作或生活在高层建筑的人,可选择逐渐增加的方式锻炼,如先爬3层,一个月后增加1~2层,逐步增加至10层左右,每天爬2~3次,同样能达到锻炼目的。当然,40岁以上的人最好不要爬楼梯,因为年龄偏大,关节过多负重可促进老化。
现在有一些人因为工作忙,每周只能抽出1~2小时运动,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还是要选择易掌握、易坚持的运动项目。
人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但在锻炼身体的时候,要把握好锻炼前、锻炼中和锻炼后这三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最佳效果。
② 如何健康的生活呢
一、影响长寿的原因
1、不食早餐
危害:严重伤胃,使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还容易“显老”。
建议:早餐食物尽量做到可口、开胃;有足够的数量和较好的质量;体积小,热能高;制备省时省力;在食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干稀搭配,荤素兼备。如果时间真的赶,可以带些饼干什么的充饥。
2、晚餐太丰盛
危害:傍晚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为一天中的高峰,胰岛素可使血糖转化成脂肪凝结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丰盛,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来。同时,持续时间通常较长的丰盛晚餐,还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容易使人患上失眠。
建议:
第一,晚餐要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
第二,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尤其应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
第三,晚餐要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给的热量以不超过全日膳食总热量的30%。
3、进食过快
危害: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进食速度过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加重肠胃负担;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在过度兴奋之中,长此以往,容易因食欲亢进而肥胖。
建议:应该细嚼慢咽,预留多点时间用来进餐。
4、饮水不足
危害:导致脑老化;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响肾脏代谢功能建议:多喝水,勤上洗手间。
5、果蔬当主食
危害:造成人体缺乏蛋白质等物质,营养失衡,甚至引发疾病建议:在使用水果当主食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
6、餐后吸烟
危害:饭后吸一支烟,中毒量大于平时吸十支烟的总和。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进入“最佳状态”,烟中的有毒物质比平时更容易进入人体。
建议:全面戒烟。
7、保温杯泡茶
危害:茶叶用80℃左右的水冲泡比较适宜,如果用保温杯长时间把茶叶浸泡在高温的水中,就如同用微水煎煮一样,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使茶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渗出。
建议:换杯子泡茶。
二、如何健康生活
1、合理膳食
我国营养学会根据国情,制定了膳食指南,其原则包括:“食物要多样、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这些原则如能长期遵守,就一定能达到合理营养的要求。
2、规律起居
我们的生活起居必须“有常”,坚持按时作息,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尽量使工作、学习、休息、睡眠等活动保持一定的规律,不违背人体生理的变化规律,并与大自然的活动规律相适应,顺应生物钟的要求。这是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保健方法。
3、保证睡眠
睡眠是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好的.睡眠对恢复体力、增强智慧、保证健康十分重要。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睡眠是机体自我保护的重要生理功能。睡眠不仅能使身体得到休息,恢复体力,还能让大脑得到休息,恢复脑力。睡眠时,植物神经系统能集中精力完成消化吸收、营养和能量的转化储备等工作。某些内分泌功能在深睡时变得更加活跃,如生长激素、松果体素的释放增加等,免疫系统也可以在熟睡中得到强化。通过睡眠,人们能够获得全身心的休息、恢复和调整。科学家认为,如果你希望自己健康,就必须重新估价睡眠对健康的作用。
4、劳逸结合
适度的紧张工作有利于健康,而过度劳累则有损于健康。
5、性爱和谐
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缓解疾病疼痛,解除紧张情绪,调节心理平衡,对促进身心健康有作用。为了健康就要重视性爱和谐,经常保持性爱和谐。
6、戒烟限酒
众所周知,吸烟对人体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酗酒对人体的危害是勿庸置疑的,但适量饮酒有保健作用也是肯定的。
7、适量运动
运动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就要讲究科学性,根据各人的不同身体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有无慢性疾病,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家庭或社区的健康设施等情况,来选择运动项目,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才会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8、心理平衡
人的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与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二者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③ 请问怎样做到健康生活
饮食健康。民以食为天,饮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想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饮食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分油腻,不吃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这样才能做到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第二,睡眠充足,睡眠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睡眠充足我们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第三,精神健康。想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思想健康精神健康也是十分重要,只有全身心的健康才有拥有一个完全健康的生活。
保持锻炼的好习惯。坚持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抵御病毒入侵。锻炼还可以减压,当压力大的时候,跑步是一个不错的减压方法。
锻炼能减肥瘦身,让自己变得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作息规律,合理安排睡眠和膳食。不抽烟,少喝酒,合理运动。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堵住疾病缠身的通道。用合理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自身肌体的免疫力。生理上注意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早防早治。
打造健康的心理,要学会自我减压,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及时疏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切不可让郁闷的情绪占据自己的头脑和心灵。用阳光、热情的态度对待琐碎繁杂的生活,让快乐始终伴随自己。
当一个人能够把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集于一身时,那他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④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如下:第一、早睡早起,做运动,按时规律作息,不熬夜。第二、尽量在饮食方面保持健康状态,不要暴饮暴食,各种蔬菜、水果、糖、蛋白质等搭配比较均衡。第三、不过多饮酒,饮酒会造成肝脏损伤。第四、不抽烟,因为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戒烟限酒。第五、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注意适当增加运动,比如进行有氧运动跑步,一周跑步150分钟以上,每天跑步30分钟以上。第六、健康的心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之一,即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
⑤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具体到每天的安排。
7:30:喝一杯水。水是身体内成千上万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必需物质。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补充晚上的缺水状态。
7:30―8:00:在早饭之前刷牙。在早饭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齿的腐蚀,因为刷牙之后,可以在牙齿外面涂上一层含氟的保护层。要么,就等早饭之后半小时再刷牙
8:00―8:30:吃早饭。早饭必须吃,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早饭可以吃燕麦粥等,这类食物具有较低的血糖指数。
8:30―9:00:避免运动。在早晨进行锻炼的运动员更容易感染疾病,因为免疫系统在这个时间的功能最弱。
9:30:步行锻炼一小时
10:30:如果你使用电脑工作,那么每工作一小时,就让眼睛休息3分钟。
11:00:吃点水果。这是一种解决身体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个橙子或一些红色水果,这样做能同时补充体内的铁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
13:00:在面包上加一些豆类蔬菜。你需要一顿可口的午餐,并且能够缓慢地释放能量。烘烤的豆类食品富含纤维素,番茄酱可以当作是蔬菜的一部分。
4:30―15:30:午休一小会儿。每天中午午休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会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这样做可以稳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间喝些酸牛奶,有利于心脏健康。
17:00―19:00:锻炼身体。根据体内的生物钟,这个时间是运动的最佳时间
19:30:晚餐少吃点。晚饭吃太多,会引起血糖升高,并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影响睡眠。晚饭应该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质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21:45:看会电视。这个时间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有助于睡眠,但要注意,尽量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这会影响睡眠质量。
23:00:洗个热水澡。体温的适当降低有助于放松和睡眠。
23:30:上床睡觉。如果你早上7点30起床,现在入睡可以保证你享受8小时充足的睡眠。
一、晚上9-11点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二、晚间11-凌晨1点,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
三、凌晨1-3点,胆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点,肺的排毒。此即为何咳嗽的人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排毒动作已走到肺;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废积物的排除。
五、凌晨5-7点,大肠的排毒,应上厕所排便。
六、凌晨7-9点,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点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记住身体健康作息时间表,安排好你的生活,让你的人生丰富多彩!
⑥ 健康生活方式有
一、饮食方面: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够为我们减少很多疾病困扰,而且饮食是影响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营养不足或营养不平衡是产生多种疾病的诱因,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平时少吃牛肉、羊肉、猪肉等以及其他加工肉类。食物的种类要多样,吃饭八分饱,适当的搭配油脂,三餐规律。
二、起居:起居也称作息,合理的安排起居作息,有利于养成健康的生物钟,作息要定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睡早起,少熬夜。
三、劳逸结合:适当的紧张工作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调动你的积极性,而过度劳累则会影响身体健康,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引发疾病,如肩颈酸痛、腰间盘突出等。
四、每周适当运动。老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不管老人小孩,运动都是生命的基础。运动可以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等。
五、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体对水的要求仅次于氧气,如果我们的身体水分不足,一旦丧失水分的20%,就没办法维持生命。每天喝水能为生命补充所需要的水分,同时帮助消化,排毒养颜,平衡人体体温。
⑦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的健康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目前比较公认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4个方面。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营养平衡,促进健康的目的。
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定时定量,早饭要天天吃,并且营养充足,午饭要吃好,晚饭要适量。不暴饮暴食,不经常在外就餐。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营养补充,可以合理选用。要少吃油脂高、过甜、过咸的食物。
水是一切生命必须的物质,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成年人每日最少要喝1200毫升的水(约6杯),饮水应少量多次,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最好选择白开水。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不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够降低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适量运动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
要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戒烟限酒
吸烟有害健康,每一个吸烟的人都应该戒烟。饮酒不宜过量,即使饮用也应尽可能饮用低度酒,并将饮酒量控制在适当的限量以下。
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有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都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