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教师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教师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2-03-09 06:04:18

Ⅰ 如何促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的标准既有一般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也有其职业特殊性,生理-心理症状、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行为问题和职业倦怠等。从社会体制、社区、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上来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表现在班级升学压力、威信压力、社会压力等方面。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所谓心理健康是泛指个体生理、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健全状态。心理健康是个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学者有着不完全一致的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适度的举止;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的:“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在他真正的自我与所扮演的角色中乃至在自我与外在自我之间是没有矛盾分歧的,也就是说,他对自己是诚实的;他对别人的态度是坦诚而热情的,他热爱别人、接受别人,正如热爱自己一样;他乐于参与各种活动,更愿意帮助他人,分担他人的忧愁,分享他人的欢乐;他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而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他勇于面对挑战,深信生活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一切困难,创造一切美好的未来;他不但愿意接受变化,而且更主动地推进可能发展;他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他知道人生不是尽善尽美、顺心如意的,他力求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努力创造未来;他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深信自己的直觉,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的内心是开放的,他乐意听取别人意见;他具有创造精神,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不迷恋对过去的回忆,更不沉溺于今天的享受;他是负责的、合群的,充满活力,不推辞所应完成的任务;他对自己是严格的,对别人是宽厚的,乐于与他人相处,不轻视别人,不炫耀自己。以上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只是众多描述中之一种。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既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反映和指标,那么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我们应该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做更具体的诠释,使之既包含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的共性,同时也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社会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本人也应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还必须在社区、学校和个人层面综合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应对能力。(一)社会体制层面。该层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的进程,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二)社区层面。该层面主要从社会支持系统入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系统中的个体能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这些交流使个体相信自己是被关心的,被爱的,被尊重的,有价值的,归属于一个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会网络。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间接或直接的促进作用早已被各类研究证明。(三)学校层面。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很复杂,但问题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学校情境和教学活动,因此,社会层面的改革和支持只是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要切实而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必须从学校和个人层面入手。学校层面的措施强调工作环境的结构性改变,如降低学生和教师数的比率,缩短工作时间,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对教师的压力源及其他问题的敏感性,提高群体支持,给予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提供更多职前和职中训练等。(四)个人层面。以个人层面为切入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技术。综合国内外研究,较为常用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技术的方法有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也包括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时间管理技巧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过度负荷,具体包括对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如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知(如“我必须公平地爱每个学生并且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如“至少部分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反思也是一个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指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过程。这种反思不仅仅指简单的反省,还指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将永远停留在新手型教师的水平。反思的倾向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具体地说,反思训练包括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与专家型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随后与对方交换看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等。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Ⅱ .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少年儿童的主要生活是在校园,他们的心理健康往往与教师日常
的教育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密不可分。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是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健康
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设计并推出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
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无错原则”打开和谐之门的钥匙
寒假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参加“促进工程”培训的老师来到北师
大听讲座,董奇教授问:“谁能谈谈您是如何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寒
假生活中的?”结果两位站起来的回答问题的老师说的都是他们在上
学期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的体会。于是董教授又问:“我刚才问的
是什么问题?”叫起了好些老师,谁都说不清楚,大家只模模糊糊地
记得是问学习的理论在工作方面的应用。董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老
师们,您们忙了一个星期,星期日不休息,大老远来北师大听讲座,
能说不认真吗?可谁都没记住我问的问题,其实这很自然。但是有的
老师当学生没听清他们提出的问题时,却往往不能容忍,希望老师们
今后对您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几句话使教师们更深入地理解
了“无错原则”。

“无错原则”的运用,有效地改变了老师的教学行为。一次,光
明小学的的青年教师孙艳为40多位来听课的老师做课,她讲的课文是
《小山村》。其中一句是红红绿绿的树,多美丽的小山村。重点要让
学生理解表示颜色的词。为此,孙老师特意准备了图画。当许多同学
赞美画中景色“真漂亮”时,一个女孩子却说:“红配绿,赛狗屁”。
话音刚落,所有听课的老师轰堂大笑,同学们也笑得前仰后合。孙老
师镇定了一下,说:“小莉认为红和绿在一起不好看,别的同学有什
么看法?”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课下,孙老师告诉小莉:“大胆发表
不同意见是好的,但那句话不太文雅,以后要换一种说法”。孙艳老
师说:“无错原则”使我意识到,孩子这样说并不一定是故意捣乱,
很可能是把平时听到的一句话随口说了出来。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同
学都能体面地坐下,学生在教学中才敢于参与。

董奇教授认为:所谓“无错原则”,其实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去
认识、接受和处理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所谓的
“错误”。事实证明,许多问题成人都在所难免,何况对于不成熟的
孩子。这种观念一旦被老师接受,就会减少许多因苛求学生而引起的
教师心理上的焦虑,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平常心: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
“促进工程”课题组专家们认为:看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首先
要看这个学校的学生心境是否积极、情绪是否愉快。因为这些都是学
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情
绪状态。那么,哪些情况最容易影响老师的情绪呢?培训中老师们列
举了身边的许多事例:

——一位老师因一名11岁的男孩课间玩雪球而大动肝火,停了他
两节课并请来正在上班的家长。从此师生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原来只
是因为这位老师的一句话:“下课时,绝不允许任何学生玩雪,否则
我绝不客气!”

——一位老师怒气冲冲走进办公室找班主任告状,原来只是因为
一个同学在日记中批评了她不该在课堂上大发脾气。

——对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且屡教不改的学生以撕书、没收书来解
老师心中之气;对课间追跑打闹的学生,以停其课间休息来消老师心
中之火: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以漏一罚十来泄老师心中之怒,诸如此
类,都是学校中见惯不怪的现象。

经过“促进工程”的培训,许多老师认识到:当我们遇到学生行
为问题时,要能够容忍孩子与成人的差距,不能完全用成人的标准衡
量对与错。一位教计算机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我曾给我校
的老师们上计算机培训课,他们在底下闹闹哄哄,刚讲完的东西不一
会儿就不会了,不停地举手询问,课堂上根本安静不下来。就在那一
刻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够理解孩子的闹腾,心想自己以后再也不该跟孩
子生气了。

培训,使老师们走出了“师道尊严绝对化”的误区,以平等、平
常之心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当老师们把这种观念用于教
育实践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像变了一个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变
得完全可以理解了,于是生闷气的时候少了,与孩子同乐的时候多了,
不知不觉中,整个心理状态轻松了许多。

教师应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只教知识,不能在情感上给孩子以积极影响
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而要做到“称职”,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健康、丰
富的情感。因此“促进工程”课题组的专家们在培训中强调:教师要
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幸福的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袁老师是一位曾获得市区以及全国荣誉称号的特级教师,然而,
对于什么是完美的人生从来没有想过,似乎工作就是生命的全部。几
十年来,她很少顾家。她认识的好几位优秀教师,不是独身就是离异!
在“促进工程”的学习中,袁老师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星期日她
陪丈夫出去买衣服,并且学着买菜,做饭,丈夫很高兴。孙老师说:
家庭生活的幸福,可以使自己在学校工作时有愉快的心情,从而更容
易在情感上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

教师要善待别人,也要善待自己。然而许多老师不能善待别人的
原因,往往是不能善待自己。他们整天埋头于备课、批改成堆成撂的
作业,业务范围之外不读书,不看报,也不注意培养有益的业余爱好,
结果是知识老化,视野狭窄、甚至导致性格偏执。因此,专家们主张
在改进教育行为的同时,应注意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生
活是多彩的,工作不应成为教师生活的全部。现在不少教师找回了自
己做学生时的爱好;休息时,听听音乐,看看小说;假日里,与家人
逛逛公园或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参加“促进工程”的一些学校的领导
们也注意采用“人性化的管理”,让老师们的生活更和谐、更完美。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北师大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已从北京走向全国
更多的省市,受到广大教师由衷的欢迎。

Ⅲ 教师如何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我从教师自身角度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对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帮助。 1.加强角色学习,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概念。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特征与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师职业角色作出必要的调整。在看到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同时,教师本人需要弄清这些转变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预防角色焦虑。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Ⅳ 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
1.加强角色学习,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概念。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特征与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师职业角色作出必要的调整。在看到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同时,教师本人需要弄清这些转变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预防角色焦虑。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3.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乐观的心态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4.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保持平衡。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5、 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加强脑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职能的实现、教育价值的体现,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不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Ⅳ 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 工作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甚至会导致职业倦怠。

2. 角色冲突。教师身负子女,家长,教师,同事,朋友等好几个角色,角色过度负荷,甚至可能出现角色冲突。

3. 社会期望值高。社会期望值高容易导致过高的自我期望值。过高的期望值,教师无力承载,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所以,给出以下建议:

1. 倾述和聊天是很好的解压方式。

2. 关心学生,努力工作。我工作,我快乐。

3. 多做自己喜爱的运动,把压力和烦恼抛掷脑后。

4.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留心周围美好的事物。

5. 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归因生活和工作中的成败。

6. 多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报纸,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7. 社会和学校对教师多些人文关怀,更能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8.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身养性,加强学习,发展个性特长。

9. 平衡和协调好教师的多种角色,从工作和家庭中寻找幸福感。

10. 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审视自我和他人,对自我和他人有个客观的评价。

Ⅵ 如何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开设专门课程 作为教育管理者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内引进专门人才进行授课。或者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还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2、开展心理咨询 所谓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前来咨询的人员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能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复到健康状态。心理咨询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困扰,矫正不良行为和思想倾向。让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有地方倾诉,有渠道宣泄,有人为之疏导劝诱,使他们走上健康从教的道路。 二、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 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劳和痛苦,愉悦的心境是增进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人们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教师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绪的主人,有意识地培养乐观、愉悦的心境。教师精神饱满,充满热情,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学生的“上课厌倦症”,以自己轻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积极体验。教师走上讲台如同演员登上舞台一样,应调节好情绪,忘掉自我,全身心地进入教师的角色之中。在课前,除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稳定情绪,情绪过于激动,授课时会难以控制自己,思路会模糊,容易偏离教材中心,甚至会有失教师的身份说出一些过激的话来,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授课前如情绪激动或心情烦乱,可以闭目养神,摒弃杂念,远眺窗外,或听一段柔和的音乐。因为听一曲欢快的曲子或观赏一会绿叶鲜花,可以使情绪得到改善。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对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有着积极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绪,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避免单纯地说教,使授课内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动、丰富起来。 三、主动调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维持心理健康归根到底还是靠广大中小学教师自己。 教师自身应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积极预防、调控不良心理障碍和情绪,并学会主动去调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级论”理论学说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它是产生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一般说来,需要的强度与活动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并且不正视现实,只一味地听凭无度而无望的欲望的引导,只能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教师应有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为此勤奋努力工作。如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上,不从个人的立场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观对比,合理评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师说:“我真倒霉,从今年开始参加评课要现场写教案,评高级的条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补课,还要参加业务上的培训……”这个老师的心里一直有这样解不开的结,如果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反省自己,与时俱进,那么心理的疙瘩就会排除,这沉重的包袱就会慢慢地解开,得以健康的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适应,以保证心理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适应,使人心情舒畅,工作关系团结协调,家庭和睦友好,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失调,引起消极的心理适应,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闷,工作关系紧张,这必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 教师之间客观存在“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的状态,同事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教师之间如果建立融洽和谐的共事协作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彼此交往频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于优化育人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坦诚、豁达,真诚帮助别人,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灵沟通的纽带,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距离。当与他人有矛盾时,学会设身处地的方式去体验别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避免出现判断错误和不恰当的行为。只有在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各中小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压”度。在客观标准的形式下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

Ⅶ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有哪些途径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三)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

正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就越来越多。
更多详情可以点击:青海教师考试网 http://qh.zgjsks.com/

Ⅷ 怎样才能有效地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呢

要想有效地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我认为要通过以下几点。

第一,认同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征,按照角色期望和角色规范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具体表现为安心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并由此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免除不必要的职业恐惧与忧虑。

Ⅸ 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表现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谐的;在情绪上是乐观稳定的;在意志上是坚韧不拔的。在人际关系上是协调和谐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正是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书几年,和学生斗智斗勇,更明白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 一、保持健康的情绪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 凡是心理健康的人,他们的情绪总是愉快的、乐观的,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人们的情绪越是乐观,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一般认为健康的情绪应当是轻松、愉快、精神振奋、适度,一切发生很自然,从原因、强度、时间的变化上都是常态的。如果喜怒无常,强弱颠倒,时间上延续的长短也有变异等,都属于不正常的情绪。影响人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控制爆发情绪。 爆发情绪就是激情,它是一种十分猛烈的、暴风雨般的、为时短促的情绪体验。我们常用"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等形容之。爆发情绪在生活中既有积极因素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方面,可以在艰难险阻时,爆发出像黄继光用胸口堵敌人枪眼,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那种革命的激情。消极的爆发情绪则是工作的阻力,事业的障碍。"激石成火,激人成祸",它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的思考,一旦遇到强烈的刺激就头脑发涨,不计后果,做出简单粗暴、盲目无忌的蠢事来。有些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性急打骂学生,以致失手打伤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明证。转化、控制爆发情绪,必须充分利用认识问题的诱导规律,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激情,转化到积极方面去。心理学认为,激情爆发程度取决于人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控制激情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 (二)培养持久情绪。 持久情绪,在心理学中称为"心境"。心境是指在长时间内影响人的整个行为的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有的心理学家形象地称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醒,求知欲旺盛,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消沉,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不欢状态,因而影响工作和学习。职业和环境对教师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有个性的人。 一位教师在谈到一次作文批改中的感受时说:它给予我的是事业心的鼓舞,是责任感的鞭策,是心灵美的享受,当我一次又一次陶醉在这种崇高的心境中时,我是那样的兴奋欣喜,如同在道德的高山攀援,峰峦座座,山外有山,……我感到自己是这样年轻而心又火热,忘却了在二十多个春秋的灯下伏案中,白发已爬上了双鬓。这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和忘却了白发爬上了双鬓,甘当"红烛"的精神,是教师内心的真实体验。当一个人心境愉快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用肯定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相反,一个人心境不愉快的时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会觉得不顺眼。所以,教师应设法消除恶劣的心境,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持久情绪。 (三)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使人们对生活总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厌恶的事物,用幽默的办法对付,往往使不快的情绪荡涤无余,立即变得轻松起来。当人们长期以来对某事抑郁不欢时,旁人如用幽默、风趣的言辞叙述或形容,以生动逼真的情态摹仿或扮演,总会惹人哈哈大笑,头脑中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亲近、平静而又幽默的情绪。单纯的平静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一个教师谈话机智、风趣、幽默,这有助于发挥他的课堂讲授技巧和艺术效果。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听起来不觉得累,反而感到轻松愉快。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常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无法理解的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比起缺少这些特点的教师来,更善于缓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紧张局面,因而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置矛盾,从而使自己内心保持轻松、平静。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彼此间的交际关系。 每一个人都有合群的需要,通过相互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情感的共鸣,求得心理的满足。培根曾说过:"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应克服居高临下、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的错误思想;教师要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对学生既要尊重和信任,又要热爱和严格要求,热切地期待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尽最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良好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全体学生所爱戴,增强师生之间的聚合力,形成健康的和谐的师生关系。2.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1967年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交往的四种形式。其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其二,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其三,教师和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但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效果较好。其四,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并且促使所有的成员双向交往,效果最佳。学校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研究师生间的交往形式对密切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融洽的教师之间的关系 1.相互尊重。 教师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做到感情融洽,合作共事。如果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容易引起极端行为。 2.利益协调。 教师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从分岐利益中发现一致利益,缩小手段竞争的范围,扩大手段合作的范围。随着人们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不着眼于一时一事的得失,而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和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这样有利于建立融洽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与学生家长的和谐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教师要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教育学生时,教师决不能贬低家长,不负责任的随便指责家长。教师要虚心向家长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其次,端正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动机。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其目的是为了和家长互通情况,统一步调,调动家长积极性,共同教育孩子。而不是告状、解恨、推卸责任。再次,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合作,征求家长意见,这样有利于和学生家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还应该建立与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阅读全文

与教师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村委会工作如何考事业编 浏览:901
综合类事业编包括哪些专业 浏览:310
婚姻是什么的主题曲 浏览:39
什么书适合美女看 浏览:183
爱情酒店有哪些牌子 浏览:670
爱情里灰色窗帘代表什么 浏览:627
你是什么类型的美女测试 浏览:682
如何合理驾驶以提高汽车的经济性 浏览:437
比较好的文化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263
大美女你什么舞都会 浏览:616
师徒不是炼药圣手怎么获得爱情水 浏览:124
娘家不幸福怎么办 浏览:931
童装经济怎么样 浏览:42
事业编考什么编制好 浏览:181
小青蛙上城堡是什么故事 浏览:621
政府直属事业中心怎么改革 浏览:341
婚姻怎么来的视频 浏览:380
男属虎女龙婚姻如何 浏览:401
经济危机为什么会有两极分化 浏览:848
昆山经济开发区有哪些村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