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健康的理念是什么
健康的理念如下:
1、身体健,心无忧,常乐施,共勤勉。
2、乐从健康起,寿从饮食来。
3、健康人之天,营养走在先。
4、吃有营养,活有健康。
5、康乐养生,乐在其中。
7、健康掌握在你我手中,让生命动态并精彩起来,从这一刻开始。
② 3.中医养生健康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1)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 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2)形神合一: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试形体的保健,也要重视心里简闷猜和精神上的保健
3)动静互涵:运动与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
4)正气为本:保养正气,保养精、气、神这人生“三宝”,根本在于保护脾(后天之本)肾(先天之本)
5)辩证施养:指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既“三因制宜”
以上这罩凯些都是啊拦型
祝福你
③ 正确的健康理念是什么
正确的健康理念是长寿,是否健康长寿才能实证,身体健康无病苦,心里健康无烦恼,灵魂健康得解脱,真正的健康是身心灵的健康,身体健康由国医来实证,普及国医是关键,心里健康由教育来实证,培根铸魂是教育的根,灵魂健康由修行来实证,法性成就明白心,因果成就清净心,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健康,健康即心,心即健康。
④ 养生的八大理念
人体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精、气、神,道家养生就是围绕着养气、安神、蓄精展开的。
气为万物之本原、变化之本始。气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占有极其显要的键余地位。气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本体基石,离开了气则中医不成其为学。《黄帝内经》通篇讲的都是气,养生就是采天、地、人三者之气,这三者要达到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因此他认为战争、斗争和竞争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符的。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社会的进步,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人变得狂妄、贪婪、冷漠、浮躁,还带来一系列的现代生活方式疾病。
生活方式疾病是指人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社会、经济、环境、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导致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比如说肥胖症、冠心病、三高、脑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等等。
它们都差亮物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免疫力下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非感染性、全身性综合因素导致、无疼痛感、渐进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引起疾病的因素中,遗传只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卫生条件占8%,地理气候条件占7%,而不良生活方式占了60%,在中国这个比例还要高,占到了67%。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无节、缺乏运动、起居无常、滥用药物及心理失衡。
如何纠正目前人类生存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吉教授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八项建议:
1、慢生活以养气: 放慢生活节奏,缓减生活压力,处事不骄不躁。提倡慢饮食、慢行走、慢工作、慢娱乐、慢恋爱等生活方式;凡是非急办不可的事,均可以放慢一拍,以培植精气。非静无以养气,非学无以成才。
2、淡滋味以护胃: 不吸烟、不酗酒、不吸毒,饮食有度。不妄补,不贪腥,以素食为乐,远离垃圾食品。清心寡欲、心平气和乃人生之不药之药。妄食、贪食、偏食乃百病之根。“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口为健康之大门,出与入不可不慎。
3、低姿态以省心: 上善若水;舌以柔存,齿以刚折。保持谦逊心态,低调做人,不争强斗胜,不炫耀自己。在生活上,不与人攀比。自求心安,自得其乐;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之上有能人。退一步做人,海阔天空;让三分处世,风平浪静。
4、高品味以怡情: 善于品味人生、品味自然。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提倡雅生活、雅文化。让业余和退休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山色湖光。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山水万物,大有天地宇宙,小有花草虫鱼,时有春夏秋冬,势有古往今来,皆有可观可乐之处,皆有可欣可赏之趣。
5、勤走动以健体: 坚持适度运动,做到动静结合,乐于以步代车。多参加有利于健康的娱乐活动,牢记:无节制游戏绝对有害健康。养生之要:松则通,通则不痛;动则宣,宣则不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四体舒展,百脉通畅,身强体壮。
6、简负担以轻身: 松静自然,恬淡虚无。凡事量力而行,崇尚简朴,杜绝奢华。简化生活程式,降低生活欲求。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善意的拒绝;不懂得放弃,就不懂得生活。世上事多干不完,世上钱多挣不完,世上官多做不完。自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7、顺四时以养精: 秉持天人合一、人天和谐的理念,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适应四时天气的变化,节制使用空调,保证睡眠充足,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天无求于人,人有求于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违四时,无违天和,则万物欣欣向荣,气充神安。
8、宽心胸以养神: 保持心态平和,恬淡虚静;喜怒有度,不走极端。对周边的人事持仁爱、同情和包容的心态。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健康;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和谐。做人宽厚、待人宽容、处世宽松。无愧则心安,虚液无私则心平,无欲则心静,无偏则心和。
⑤ 什么是正确的养生观念
在临床当中,会见到特别多的患者来要求吃点药,或者是说对养生知识不了解,来临床咨询的。什么才是正确的呢?一定是根据自己的体质,针对自己的情况,按照四时天气的弊塌变化来进行养生,才是正确的养生。比如说现在很多人会说,我想吃三族桐七,我想吃西洋参,是不推荐的。因为很多患者在临床当中是不足之症,吃完三七之后,他的症状可能会更加重。还有一部分患者,比如说运动过量,大汗淋漓,这样的运动兆卜坦是不正确的。我们运动要分时间,春夏和秋冬的运动时间是不同的。另外我们运动的度是什么,是薄薄一层微汗。还有一部分人说,我每天泡脚,泡到大汗淋漓,这些都不是一个正确的养生方式。我们的主食一定要吃,很多人他晚餐是不吃主食的,或者通过减主食的方式来减肥,这种方式都是不健康的养生方式。我们中医来讲,饮食有度,生活有节,起居有常,才是一个正确的中医养生知识。
查看详细答案
⑥ 有哪些营养健康的理念
有哪些营养健康的理念
夏季养生理念
清心祛暑清热解毒,夏季五脏属心宜清补,心喜凉,宜食酸,如小麦、猪肉、李子、芹菜等。食物以性寒凉味酸为宜,不吃辛辣温燥的食品。但冷饮不要过度吃,以免伤及正气而引起病理变化。
清热利湿生津止渴,因津液消耗过多,宜清热生津止渴,因暑湿并重,应清热利湿、清暑化湿。长夏五脏属脾,宜淡补,脾恶湿,宜食味甘、性寒的食物。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泻能燥能坚的功效,因此不宜食用。
健脾养胃补厅游气益阴,夏季一方面人体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而造成脾胃正气不足,因此应健脾养胃,饮食宜清淡、松软易消化,应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的膳食为主,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品。每餐进食量不要过大,应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如已有疰夏、伤暑、暑湿、中暑先兆发生,则应根据症状合理选择饮食,或者补脾肺气虚,或气、阴双补。
秋季养生理念
秋季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但是气温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生理活动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保健必须注意保养内存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所以秋季养生保健知识指南具体要注童以下几个方面。
要早睡早起,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硫泄转向收敛、闭藏。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拍皮藏,又宜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张。另外适当早起,适当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的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要适当“秋冻”,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的变化。“秋冻”就是说“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秋季应顺应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但是“秋冻”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进人深秋时就应注意保暖,若气温骤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要清静养神,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秋风秋雨易使人感到萧条、凄凉,勾起优郁的心绪。尤其是老年人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多愁善感。这时候最好多听一听音乐,或静下来读一本好书,或与好朋友聊天,或到户外散步,这些都能排解苦闷的情绪。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秋天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收敛神气,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养生小贴士
一指每天喝一袋牛奶,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现象。如有牛奶不耐症,可用酸奶,低乳糖奶或两倍豆浆代替。
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袭伏差主食6-8两,可依个人胖瘦情况而增减,如为超重者,应减少主食摄入量。
三指每日进食三到四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两,或鸡蛋1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以鱼类、豆类蛋白较好。
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广东型膳食每日摄盐6-7克,上海型8-9克,北京型14-15克,东北型18-19克。以广东型最佳,上海型次之);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分餐次数多,有利于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饱。
五指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及水果,是预防多种疾病的有效措施。当然配餐时可再用适量烹调油、干果及调味品等。
⑦ 健康养生是什么,健康养生的概念又是什么
健康养生是什么,健康养生的概念又是什么?
健康养生的概念非常广,现代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灵健康、智力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
第三、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良的情绪会使内分泌失调,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应该保持好的心态。
第四、不抽烟、不喝酒,如果喝酒也可以少喝,但是烟最好不抽。第五、有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打太极拳、喝茶等等,但一切都应该适可而止,不要过度。
⑧ 养生的理念
第一个观点,养生就是做自己的上医;
第二个观点,调理大于治疗;
第三个观点,正确的观念最重要。
简称养、调、正。
一、养生就是做自己的上医
首先讲第一点,养生就是做自己的上医,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扁鹊和魏文王的故事,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文王有些不解,你的名气这么大,怎么会是最差的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没感觉自己有病,大哥就用镇指药铲除了病根,但他的医术很难被人认可,人们都认为他不会治病,所以他没有名气。但是在我们家里都认为它是真正的大医,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初期的时候,病症不太明显,病人也没觉得自己怎么不舒服,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乡里的人都认为二哥治小病还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病人非常痛苦,家里人也特别着急,这时候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者在患处用药,甚至还做大手术,使病人的病得到了缓解或者治愈,所以我闻名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和仲兄来,我的医术是最差的。魏文王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理论。但是我们很多人都在推崇治已病的大牌专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治未病的上医就是御启配我们平常所说的养生。所以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医生管理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因为医生负责治,我们要注重养,我们要做自己的上医,把健康管理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养生就是做自己的上旁拿医。
二、调理大于治疗
大家有没有想过,调理和治疗哪个重要?我们来打个比方,说一个鱼缸里养了11条鱼,由于鱼缸里的水脏了,其中一条鱼病了,怎么办?给鱼缸里撒点药行不行,鱼缸里没有病的十条鱼都说不行,它有病让我们都跟着吃药?要不把有病的鱼拿出去吧?那十条鱼还说不行,它出去了,它的活儿谁来干,还不是我们挨累吗!这样行不行,把有病的鱼拿出去换回来一条好鱼,这回总可以了吧?不行不行,那十条鱼还是说不行,它们说新来的鱼不是我们一起的,我们不欢迎它,这些方法都不行,那怎么办?
我们说养鱼靠什么,靠的是水,如果我们把鱼缸里的水调干净了,鱼不就好了吗?如果水的问题不解决,这条鱼不仅好不了,陆续其它的鱼也会生病的。
为什么这里讲的是11条鱼?因为我们人体有五脏六腑,加起来正好是11个,用11条鱼来代表人体的11个脏腑,鱼靠水来养,人体的脏腑靠血来养,如果人生病了,首先第一项检查的就是验血,如果人体的一个脏器出现了毛病,首先想到的也是吃药,药吃进去后到哪里?肯定是到血里,血是流遍全身的,这样和向鱼缸里撒药是一个道理,所以会有副作用。
我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又一个姐妹,她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期吃抗抑郁症的药,出现了身体疼痛,到医院检查是因为吃药造成的血管炎,大夫说没大事,不用治疗,但是她不肯,非要坚持吃药治血管炎,结果吃治疗血管炎的药以后,又导致了股骨头坏死,结果他又吃治股骨头坏死的药,后来又发现肝功能肾功能都不好了,她现在还在找治肝肾的药,她吃的药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多,由一个病引发了多个病,这就是为什么病越治越多的原因,因为慢性病只能用药控制,不能彻底治愈。有人说不吃药,把有病的脏器摘掉也可以,人体有些脏器没有也是能生存的。相当于把有病的那条鱼扔掉,但这是在生命和生活质量上的一个选择,并不是上策。
咱们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汽车,它在高速公路上跑掉了一个轮胎,安装这个轮胎又没有螺丝怎么办?有人就出主意,你在其他的三个车轮上各取一个螺丝钉安上就可以了,这个办法作为应急真不错,但是长期都是三个螺丝,你敢开的快吗?跑远路心里有底吗?所以摘掉器官是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一个办法,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移植器官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用的所有东西都愿意用原厂的,移植器官不仅贵,还经常没货,即使配上了也不好用,比如说换心脏瓣膜,心脏瓣膜它有生物瓣,有机械瓣,生物瓣寿命只有20年,到了20年还得换,机械瓣儿是终身的,但是机械瓣需要终生服抗排斥的药。另外即使是换了器官,也不一定就能够保住性命,大家都知道演员傅彪移植了两次肝脏,也没挽回他的生命,所以前面说的换鱼的方法也不是十分保靠的。
刚才讲了鱼靠水养人靠血养,如果我们把血液调干净了,调的有营养了,身体自然慢慢也会好的。通过刚才这一段比喻的讲解,就是告诉大家,对于慢性病前三个方法,吃药、器官摘除和器官移植都是治疗,并不是上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理才是治本,正确的方法一定要标本兼治,在治标的同时,一定要通过调理来消除病因,而且调理是大于治疗的。
三、正确的观念最重要
刚才我讲的是调理大于治疗,真正的调理有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一是调观念,第二是调习惯,第三才是调身体。这三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调观念,因为没有正确的观念,不可能有正确的方法,其次是调习惯,如果不改变我们错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再怎么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天重点讲调观念。
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
有一天扁鹊见蔡桓公,扁鹊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说,您在肌肤纹理之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很不高兴的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总是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后,扁鹊再见到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治疗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蔡桓公后说您的病在胃肠里了,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的。蔡桓公很生气,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的见到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去问扁鹊为什么要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热敷就会能治好病,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就能治好,病在胃肠里面用火汤药也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理的事了,医生也没有办法治好。他现在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能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去找扁鹊,扁鹊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不久就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观念的重要性,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有句俗话叫医不叩门,现在有些人一听别人向他介绍保健养生产品,第一反应就是又来骗我钱了,保健品好使,还要医院医生干什么,有一张图把养生、医院、保险很形象的展示出来了。
有人问,养生都把医生的活干了,还要医生干嘛?
这只碗 ,居然把一个很多人争论不休的问题解释得如此通俗易懂:
1、“医院”是等碗掉下来看看怎么修补!
2、“保险”是等碗掉下来看看还能赔多少钱!
3、“养生”是时不时的把碗往里推一把,竭尽全力不让碗掉下来!
养生保健就是能把大家拦截在去医院的路上,为了晚去甚至不去医院,有病调理,没病预防。观念没打通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法,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改变了思想,就改变了命运,不仅仅是养生,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改变思想相当于调频,频率对不上,讲什么也接收不到。
从这次新冠疫情来看,目前对于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所有的治疗都是辅助,用抢救仪器保全生命,给免疫系统争取时间,用的药有的是抑制病毒生长的速度,减轻免疫系统负担,还有的是增强免疫功能的药,但是免疫功能不是马上就能提高的。这些外援方法都是在支持免疫系统打胜仗,最后战胜病毒的还是我们自己身体的免疫功能,所以身体好的比较轻的患者,有的自己在家隔离就好了,还有的感染了自己自愈了都不知道。以前就有很多人得过肺结核没经过治疗自己好的,自己都不知道。其实战胜疾病的武器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体内,养生就是在我们体内培养一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有强大战斗力的免疫部队,来保卫我们的身体健康。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没有人会因为养生而倾家荡产,却有很多家庭因为疾病陷入极大困境!
2020年3月2日修改
⑨ 健康理念有哪些
健康理念有哪些
健康理念有哪些,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但不是每一个人的专利,拥有了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那么你知道健康理念有哪些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
健康的理念包括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的定义:“是指一个人身体完备,精神健全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罹患疾病、”WHO’s definition of health: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身体健康的标准:
1、精力充沛,不紧张,不易疲劳
2、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工作效率高、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好
5、抗病能力强
6、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8、牙齿清洁,无病齿,色泽正常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有弹性,步履轻松
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 健康在心
心——指心态,即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心理压力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心态好,活到老”。生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修复可达到康复。健康在于气血和经络:气血充足依靠丰富的食物、优质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实现;经络畅通依靠清净心境来实现。所以,法从心起,心静身净,养生就是养心,心生智慧,须用智慧保证健康。相反,心乱则血气乱,乱则生病。
(二)健康在气
气——是健康之根本。这里的“气”指的是人的元气,又称真气,它是生命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人体生命因气而生,人生一口气,气聚而生,气亡则死。气亏气滞就会生病,想治好病首先要治好气。气带动血液流动,而血又给气补充动力。气不足或不存,经络就不畅不通,身体因此而“痛”。气亏气滞则血阻,就会生病。气的生成主要与肾、脾、胃、肺等脏腑器官密切相关,治五脏之病,补气为先。
(三)健康在动
动——即运动、活动和劳动。体育运动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寿命,有效防止疾病,还可减肥和调整神经系统。通过运动,让气血运行,以减少体内垃圾,促进血脉经络畅通。活动和劳动可减少风寒阴阳暑湿的侵袭,使人少生病。通过“动”以刺激肌体,产生抵抗力,故动则少病;而贪图安逸导致免疫力低,故惰则多病。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健康的源泉。”
(四)健康在静
静——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种绝佳状态。心乱是健康的大忌,避乱在调心。心不定不安,情性急躁,为致病致死的'总因。心静可达到微循环,在空气清新处慢呼吸,吸收负氧离子。心静而气通,气通则血畅,气通血畅则百病消,且能延寿。身体的平衡靠静。心火不起,叫静;心水不急,叫静;心态不躁,叫静。安睡醒来的第一瞬间,时间仿佛不动,就是自然安静状态;盘腿打坐,气下沉而坐稳当,就是求得安静状态。
(五)健康在度
度——是分寸、适合、平衡、和谐。健康是对自己身心有分寸的把握。凡事不可过,过则损,所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适合自己,动而不乱,静而不滞,从自己实际状况出发养生。养生在于适度,顺其自然,恰到好处,使身体达到和谐。平衡和谐即健康。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伤气,反而不美。也不能过于大悲大喜,闷极生病,乐极生悲,过头的悲喜都有害。
(六)健康在虚
虚——是余地、空间、空白,而不是虚弱。“谦受益,满则损。”这话不仅适用于为人,也适用于健康。过饱反而会消耗血气、消化不良、导致身体失衡,被“撑病了”。保持适当的饥渴才有利于养生,这是“虚”的妙用。“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大人与小孩同理。现代人生病,大多在饮食不节,过多过杂过滥。食物存留体内时间过长,排泄慢,身体“饱和”装不进新食物,一些器官运转不好,容易生病。
(七)健康在乐
乐——是快乐、愉悦。快乐是健康的根本,又是疾病的克星,被称为“超级保健药”。调查发现,成功抗癌的两大成因:一是本人乐观,二是家人关爱。有病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不必惊恐悲伤,压抑和破坏自己的情绪。生病往往是哀愁忧怒的不良情绪所致,生气是发病的第一大原因。心胸的宽广、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十分有利于健康。常有“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乐在其中,乐出健康。
(八)健康在洁
洁——是干净、清洁。许多疾病,在于病菌病毒的侵入,而病菌病毒往往是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所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卫生相伴就是让健康相伴。创造一个不生病、少生病的清洁环境,可有效防止病从口入、病由脏起。首先,要有一个干净清洁的家,让自己在家里不仅卫生,而且舒服。其次,尽量选择空气清新、优美安静、干净卫生的外部环境,多享受,多走动,让身心清静、闲适、放松、愉悦。
(九)健康在食
食——即食物和饮水。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很重要,营养须丰富、全面、均衡,粗细粮搭配,咸淡适中,尽量少食多餐。多吃应季、应地的食物,少吃反季食物,不吃有毒有害和污染变质的食物。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吸收。水是生命之源,饮水极为重要。要喝干净的水,常喝水,防口干缺水,多喝温白开水。不仅要饮足,有量的保证;还要饮对,早起、睡前、起夜等关键时刻要饮水。
(十)健康在治
治——即治疗、医治、康复。有病要治,既不能讳病忌医,拖着扛着,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把小病拖成大病;也不能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过度治疗,“好心”损伤自己。摸准病情,对症下药,科学合理用药,不过度治疗,顺其自然而治愈。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要自己动脑动手,通过多种保健手段和方法去辅助治疗,包括按摩、食疗、热水泡脚等,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尤其要“治未病”,提前预防生病。
以增强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为基础的健康理念和健康管理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正在成为人们新的健康追求,也是一种新的健康文化。
一、全方位诠释健康
健康的概念及其含义在不断变化。旧的观念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或“不虚弱”,这种仅限于生物学的健康概念早在20世纪中期就被否定,,随后,由最有权威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的完全健康状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组合的健康概念来看,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生物角度检查器官功能和各种指标疾病正常,无疾病、无体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工作;
二、是从心理精神角度看有无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能否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和处理人际关系,以保持心理平衡的状态;
三、是从社会角度看其社会适应性,是否具有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社会幸描或者说社会适应能力完好。
在健康的三个方面中,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远不及生理健康,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认识有不如前两者,书实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缺一不可。没有生理健康、人的生命将不复存在:而生理健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的水平,心理健康能促进生理健康;而社会适应能力和生理健康能促使心理平衡,使人主动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条件,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
现代健康理念
现代化社会的人们对健康新的追求,健康概念又有新的发展,1990年WHO 对健康概念的阐述是: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意蕴四个方面皆健全,更强调健康内涵中主观因素的意义在于发掘其中的道德意蕴。
这种四维组合的健康概念,是一个整体的、积极向上的健康观,由于人是很复杂的综合性的整体,寻求健康是一个不断进行和适应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以此构成人类健康的完整系统,并郑重说明了健康是一个社会概念。现代的健康观由过去衡量“健康”只有“不生病”这个尺度 (称为“ 一维健康)发展到“多维健康这种全面的、科学的新健康观,必将给中老年朋友在健康促进及早防范中老年常见疾患带来极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