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的分析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技艺,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那么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正确地对待不同的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上进、心情愉快,促进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并勤于教育工作,能够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优点与缺点,预见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心理准备。
2.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互相协调。(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而的态度多于仇恨、恐惧、妒忌、厌恶等消极态度。(4)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蔽局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行为较少。
3.能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认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1)能根宏枝让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2)具有较强的个人教育效能感。(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我,学生和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力一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5.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具体表现在:(1)工作中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良事件。 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二、要分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因素。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卞要表现在遗传、发育、和疾病方面。要保持心理健康,首先要保证身体健康,保证身体器官功能正常。
2.心理因素。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其中,心理过程是指知、情、意,人格则包含需要和动机,气质、性格和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各项心理活动应该处于正常状态。
3.工作环境因素。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环境,因此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人际关系和学校氛围影响着教师心理。
4.家庭因素。教师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等都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影响。
5.社会因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都生存于社会这个大背景之下。社会的意识形态、风气等都会对教师心理产生影响。
三、要掌搭裤握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与帮助方法
从教师个人来讲,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积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1.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和周围环境。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免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要认识到自己的执教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并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2.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及时消除不良情绪,避免情绪郁积。如放松训练法:从生理上放松,以消除紧张的情绪;合理情绪疗法:转变自己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和看法;转移注意法:在情绪低落和压力过大时,通过运动、劳动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等。
3.要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心情舒畅,舒缓压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把自己的苦闷与烦恼尽情地向朋友倾诉,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心理支持。
从外部环境来讲,工作环境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学校应充分考虑教师利益,尽量营造和提供和谐、互助友爱的工作环境;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工作,还应该关心教师的思想和情绪;不能只关心教师的工作业绩,还应当考虑教师所能承受的工作压力,合理地安排工作量,适当地控制工作负担;建立利一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提供更多的运动、娱乐时间和场所,调剂教师的业余生活;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分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一些教师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便于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随时对照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时发现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办法进行调节和帮助,时刻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从而使教师始终保持心理健康。然而,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严格,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教师个人、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⑵ 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对吗?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由于国内外学者确立心理健康标准所遵循的依据不同,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判肢搏断标准的认识也存在差别。书中介绍,一般来说,达到以下公认的3点就能说,就是符合现在心理健康的综合标准,即充分自我实现的人、适应良好的人、适应与发展和谐统一的人。
总之,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多持有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发展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既然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学会控制情绪。就是在学渗茄生面前应当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尽量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的身上。当我们情绪激动时,尤其不要批评学生,不妨在心中默念1234567,做深呼吸,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再批评学生,防止言行过激。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从认识上分析造成各种不良情绪的原因,看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我们还可以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的手段,适当疏导。
学习成绩不好,会让我们发愁;学生调皮捣蛋,让我们生气;常规的教学评比,会让我们有压力;下班回到家,我们还要倾心照顾家人……如同一个不停歇、连轴转的陀螺一样,教师们的日常很少有休息的机会。你学会情绪控制了吗?
学会合理宣泄。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余,我们教师要批改作业,要照顾自己的家人。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和家人而迷失了自己,疏忽了自己。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极其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如果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身心疾病,因此,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时候,以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呢!
选择自己的运动爱好方式,坚持锻炼;选择自己的爱好,持之以恒地沉浸其丛饥察中、愉悦身心、尽情放松;选择闺蜜天马行空般地话聊等,总之,我们为了自己的身心和谐健康,也要找合理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从其他方面寻求一些满足放松感,我们有自己的独立自由空间和时间,对吗?
练习瑜伽、打卡跑步、学习游泳、坚持书法、弹奏一种乐器、休闲逛街、快乐阅读、搞一次结伴旅游等,想必都是让我们能远离烦、愉悦身心的好点子吧!
坚持充电学习。爱学习的老师是孩子的福气,坚持学习的老师是学生光辉的榜样,对吗?
当下,是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知识的更新、观念的更新,促使我们要保持跟孩子不存在太大的代沟,就要坚持学习新的东西,反复学习经典的知识。如此,我们才能确保自己不断地吐故纳新、内化运用,才能不断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让自己在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才会更少的体验的焦虑和挫折,从而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维护有重要的帮助吧!!
紧张有序,充实愉快!作为教师,我们要智慧地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满脸阳光,满心幸福地对待每一天哦!
⑶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1、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2、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 ,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心身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 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且易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如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等活动的合理渲泄法;转换思维方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识调适法等。 第三, 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 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其重要特点是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⑷ 教师普遍存在心里亚健康问题,关心老师该如何去做
部分老师的心里确实都存在亚健康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关心老师呢?首先我们从学校这个角度来说,学校一定要设置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如果发现老师有心理亚健康问题,就应该让心理咨询室去帮助老师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然后学校的领导应该多与那些心里有亚健康问题的老师谈话,多安慰安慰他们,多鼓励鼓励他们。有领导的关心鼓励,老师一定能够很快走出来。
举个例子,我表弟的班主任老师就有心理亚健康问题,他的老师因为刚刚大学毕业,所以说很多事情不懂,然后我表弟他们这个班也是那种比较闹腾的班,不怎么听话。所以这个老师在带了这个班半年之后,就发现自己有心理亚健康问题。所幸那个学校的领导是比较重视教师心理亚健康这方面的问题的,学校领导知道我表弟的班主任有心理亚健康问题之后,就及时的找那个班主任沟通,说了很多话,然后让她不要有压力。我表弟他们班知道老师状态不好之后,也乖了很多。后来这个老师的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所以说关心老师闹伏不是学校的事情,是学生和学校都要做的事情。
⑸ 如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上)
--------------------------------------------------------------------------------
发表时间:2003-9-15 14:03:00 作者: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
从整体上看,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3.偏执。主要表现为个体有偏执性思维,如敌对、猜疑、妄想、夸大等。
4.人际敏感。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他人相比时更为突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感、心神不宁、明显不自在。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意识过强,消极等待等。
5.敌意。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具体的表现包括时常有厌烦的感觉,摔物,喜欢与人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
6.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例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
7.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8.恐怖。恐惧的对象包括人、物、事等方面及社交恐怖。
9.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三)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
正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也就越来越多。
1. 高峰、袁军(1995)采用SCL-90量表对上海市3055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是小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认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长年劳累,体质每况愈下,加上小学教师普遍责任心较强,很注意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为此过分追求人格的完善,过分限制、约束自己,关心各种细节,常有自我责备、谴责的倾向,这都成为躯体化、强迫症状的直接诱因。此外,由于社会期望值偏高,难免产生焦虑、恐怖情绪。
在比较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不同层面后发现,小学教师群体内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以下差异:
①地区差异。郊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市区的小学教师。
②性别差异。调查数据表明小学女教师除个别因子(这里的因子指上面谈到的不良表现)外,心理健康问题远比男教师严重。
③年龄差异。各年龄组的小学教师都有其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年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虑和“其他”(饮食、睡眠)比青年教师严重;而青年教师则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比老年教师严重,呈现明显差异;中年教师始终居中。
④学科教师差异。担任不同学科的小学教师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调查数据显示,除个别因子外,担任语文、算术、外语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要比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其中外语教师心理健康最差,体育教师相对最优。
⑤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差异。该研究表明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总体上并无显着差异,仅在躯体化因子上班主任症状显着严重于非班主任。
2. 贾林祥、宋广文(1999)同样采用SCL-90量表对320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
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除了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因子的得分,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这可能是传统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
③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着。其中,中师学历的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差异很显着;大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师高。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得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
④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除了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
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龄而增高的趋势。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前面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受教育的程度有正相关。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用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利弊了解越深,越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些方法,就对自己了解越深,自我认识就更客观,自我概念就越坚定,评价工作就做得越全面,他对自己也就更自信。
⑹ 怎样才能有效地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呢
要想有效地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我认为要通过以下几点。
第一,认同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征,按照角色期望和角色规范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具体表现为安心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能积极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并由此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免除不必要的职业恐惧与忧虑。
⑺ 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 工作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甚至会导致职业倦怠。
2. 角色冲突。教师身负子女,家长,教师,同事,朋友等好几个角色,角色过度负荷,甚至可能出现角色冲突。
3. 社会期望值高。社会期望值高容易导致过高的自我期望值。过高的期望值,教师无力承载,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所以,给出以下建议:
1. 倾述和聊天是很好的解压方式。
2. 关心学生,努力工作。我工作,我快乐。
3. 多做自己喜爱的运动,把压力和烦恼抛掷脑后。
4.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留心周围美好的事物。
5. 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归因生活和工作中的成败。
6. 多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报纸,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7. 社会和学校对教师多些人文关怀,更能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8.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修身养性,加强学习,发展个性特长。
9. 平衡和协调好教师的多种角色,从工作和家庭中寻找幸福感。
10. 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审视自我和他人,对自我和他人有个客观的评价。
⑻ 如何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重视隐性管理,将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有机结合
显性管理是以明显的形式做出决策,以及规定相应的行为;而隐性管理则不用显性的文字、符号为负载,而是通过隐性形式作用于观念、体系,间接地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间接地影响显性管理。
显性管理大多直接指向人们的行为,容易激起教师的抵触情绪,而隐性管理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实现间接管理,关注人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这种管理方式教师容易接受。
隐性管理与显性管理有机结合,使教师心服口服,心理过程比较顺畅,心理倾向性比较一致,心理气氛比较和谐,从而减少心理冲撞,使全体教师的整体性、和谐性的氛围浓郁。
2.改变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它是一种建立在评价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双向教师评价过程,和谐气氛贯穿于评价始终。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始终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新型的、面向未来的教师评价制度。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a.促进教师评价制度的融洽
b.促进学校气氛融洽
c.促进正式组织工作的融洽
d.促进教师的绩效和未来发展的融洽
e.促进教师受益与学校受益的融洽
3.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创设积极、民主的组织氛围,抑制了“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
建立“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使沟通渠道畅通,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
4.使教师和他所在地岗位相匹配
幼儿园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爱好、特长、专业等配以合适的岗位。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给教师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学校领导除了关注教师的工作表现之外,还更应该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
教师的职业生涯与一般的职业生涯不同。教师的职业生涯没有职位高低之分,除了在行政管理上有校长、主人、组长之分外,无所谓升迁的问题,所有的教师身份都相同,始终如一,因而是种“无职业生涯的工作”。而在漫长的过程中,学习和进一步深造等机会能给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给予教师继续深造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困境的教师从中摆脱出来,从而使教师能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
⑼ 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
1.加强角色学习,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和自我概念。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特征与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师职业角色作出必要的调整。在看到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同时,教师本人需要弄清这些转变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预防角色焦虑。角色学习是预防焦虑的途径之一。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时,当教师已分不清自己是谁的时候,焦虑就容易产生。事实上,教师适应职业生涯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会扮演好合适的角色。在新教师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几乎把时间都花在教师这个新角色的学习上。当教师开始觉得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有效而且合适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的焦虑水平就会减低。因为这时,即使面对在教学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情况时,教师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要求自己,如何要求学生。新教师的许多焦虑之所以会产生,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预料将发生的事,更不知道如何处理。通过职业角色学习,可以减轻或消除教学情境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和难预测性。这样,角色学习也就帮助教师消除或降低了教学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错误的人才观。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在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
3.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和乐观的心态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乐观的心态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4.要学会情绪控制,合理宣泄、放松。学习心理学常识,调节心理,保持平衡。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5、 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加强脑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推动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职能的实现、教育价值的体现,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不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⑽ 如何促进老师心理健康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有哪些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希望能对改变目前教师心理健康不良的现状,切实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所有裨益。
1.做好教师的职前筛选工作
教师这一职业有着特殊的需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对学生的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职前筛选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采用相关的量表,对将要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师范生进行测量,测量其人格特征、自我意识、情绪自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角色意识、职业期望、教育观念等,确保这些准教师具备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并且符合职业的特殊需要。
6.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敬道的良好风尚,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是一种社会支持系统,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条根本之路。有了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就有了行为的标准,也有了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