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指甲看健康~4种颜色隐藏健康密码
指甲颜色隐藏身体健康密码!中医师指出,有没有生病?看指甲就知道。因为指甲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与外观都反应着身体的健康状况,正常人的指甲表面光滑,呈现半透明且均匀的粉肤色,若指甲颜色出现其他颜色,就要多注意了!
台湾基层中医师协会理事长、陈潮宗中医师指出,健康的指甲应该是甲片厚薄适中,表面平滑、圆润、有光泽,呈健康的桃红色。若发现指甲表面有沟纹、凹突,甲片颜色发暗,过薄或过厚则显示身体的健康状况出了一些问题。
指甲健康连结脏腑气血
传统中医观点认为,指甲健康与脏腑气血有关。中医典籍有:“爪为筋之余”的说法,筋是指筋膜,爪则是手指甲与脚趾甲,而“肝主筋”表示肢体关节由肝脏的血液主宰,所以可知,肝脏血液充足,指甲就会红润有光泽且坚硬。
如果肝血不足,指甲就可能变薄易裂、失去光泽。另外,若是红肿充血代表循环不好,属于瘀血体质;若颜色偏苍白,要注意是否气血不足;而指甲凹陷也多与气血、肝肾不足有关。平常若发现指甲异状有病征,则要及早检查。
指甲月牙健康指标
另外,关于“指甲月牙的多少代表一个人的健康程度?”陈潮宗中医师解释,指甲底部长出的白色半月形称为月牙,通常精力越充沛半月痕越白,面积也越大。但阳气过盛,易上火、烦躁、易怒,甚至容易产生高血压、高血糖、中风等症状。
反之,半月痕越少,表示人的精力越差,体质越寒,免疫力也相对低下,中医称为阳虚。阳虚生内寒,寒性体质的人,身体四肢容易怕冷。另有些人没有半月痕,也不代表身体一定有疾病,必须依病人体质问诊找出病灶。
指甲4种颜色变化测知疾病
1.白色: 指甲发白,有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引起;女性可以特别注意。另一方面,肝硬化的患者指甲也会发白、增厚的情况也不少。
2.深褐色: 若指甲呈现深褐色,表示该名患者体内电解质不平衡,或是肾虚所造成。当肾脏出现疾病时,指甲根部会有一半的地方呈现毛玻璃的雾白色,而指尖处则出现一条褐 *** 带(褐色弓状线甲)。
3.紫红色: 因为指甲最容易反映血流变化,尤其女性可特别留意。当感觉手脚冰冷,手指、脚趾变得苍白,但一段时间之后却变成红色或紫红色,这可能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不要轻忽。
4.黑色: 在众多指甲变化上,当指甲变黑时要特别警觉有可能是黑色素瘤。当指甲出现黑斑,或纵向黑线时,可以先观察,如果有随着指甲生长而往前移动,那就可能只是因撞伤导致单纯的出血,但如果没有移动,且颜色变深、色带变宽,就要马上至医院请皮肤科医师检查是否有异常。
【中医看指甲】:
用观察指甲的变化来测知疾病,如同观察耳廓,及舌诊、面诊一样,均属于中医望诊的范畴之一,建议诊断疾病时除了可诊指甲外,还要配合其它的望、闻、问、切,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数据等来协助诊察疾病,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并且能对症加以治疗。
有没有生病?看指甲就知道。因为指甲颜色与脏腑气血有关。
‘贰’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 二十四节气里藏着你的健康密码
来源:光明日报
二十四节气里藏着你的 健康 密码
立春时节,北京冬奥会开幕了。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盛况空前的开幕式当晚,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还有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
春 春捂有度 少酸宜甘 动静适宜 心态乐观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寓意春天的开始。民间有啃萝卜的“咬春”习俗。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 养生 学学科带头人陈涤平教授看来,春季是人体阳气升发的季节,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萝卜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同时萝卜具有消食宽中化积,健脾润肺化痰等功效,对预防春节期间食用油荤过多、运动不足导致的消化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为雨水节气,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民间素有“春捂秋冻”之说。“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注意下半身保暖。当然是否‘春捂’也要根据天气而定,‘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陈涤平提醒。
惊蛰前后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之一,民间部分地区有吃梨的习俗。“这其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惊蛰节气大部分地区雨量增多却很有限, 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性寒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陈涤平说,“同时梨子富含果酸、铁质、维生素等, 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但对于素体脾胃虚寒、便溏的人,不宜食用梨。食用梨时建议冰糖煮制,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润肺。”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陈涤平介绍,春分时节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孔子言:“不时,不食”,此时食用鲜荠菜、春韭、柳芽、香椿芽、马兰头、春笋、芦笋、胡萝卜等春芽食物最是应时。但要注意过犹不及,在饮食上还需讲究平衡和适量。
清明,有天清地明之意,时至清明,阳气升发又开始呈现加速挺进的状态,为万物带来了更多“生”的能量。清明也是中国传统扫墓祭祖的节日,祭祖扫墓,怀念故人,难免悲伤、思虑过度,陈涤平建议,此时白茶、绿茶(少量)、菊花茶、茉莉花茶是 养生 佳饮,有助于调和情绪,疏肝和胃。当然清明节也是踏青节,祭扫的同时郊游踏青,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也是一种放松。清明节部分地区有吃生冷食物,吃年糕、青团等风俗,陈涤平提醒这些寒凉、油腻黏滞之品易伤胃阳气,应尽量少食。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期间空气中的花粉和其他颗粒物高于平袭巧常,最容易引发过敏症状。陈涤平提醒,过敏体质的人户外运动应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最低的时候,如清晨或是一场阵雨之后。而随着夏季的临近,南方等地多春雨绵绵,春季要保持室内清洁,避免微生物滋生,还要注意防风除湿。
夏 合理降温 饮食均衡 早晚运动 健康 补水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是立夏。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至、雷雨增多的重要节气。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其忠表示,夏天可以适当补充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绿茶等,苦味食物可以降火祛湿,养心清热。现代研究也表明,苦味食物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炎退热、促进血液循环和舒张血管的作用。
小满,意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结果,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小满也预示着敬禅游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经常有人认为天气转热后饮食亮销宜清淡,一味地走清淡路线,少吃甚至不吃多营养食物,但荤素搭配,营养合理才是正确的 养生 之道。李其忠提醒,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最旺盛,人体生理活动消耗的营养物质也最多,所以及时适当补充营养,才能使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芒种,取义于“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之语。“芒种”也称“忙种”,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各种物品容易发霉,蚊虫开始滋生。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主任中医师邓聪介绍,芒种时节湿气弥漫,一些人会选择紧闭门窗防潮,这反而会加快真菌、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影响室内环境和人体 健康 。正确做法是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条件者可用空调抽湿。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地表热量还在积累,并未达到最强,然而防暑降温已经提上日程,其中,喝绿豆汤是夏季解暑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中医学认为,绿豆味甘性凉,无毒,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退肿等功效。“但脾胃虚寒或寒性体质的人群不宜使用。此外,患有缺铁性贫血而服用铁剂的人群也忌食绿豆。因为绿豆中含有丰富的磷元素,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李其忠提醒。
小暑节气,温度持续升高,三伏天随之而来。民间素有“夏练三伏”的说法,李其忠提醒,就个体而言,无论是传统 养生 功法,还是现代 体育 运动,量力而行、有氧运动是基本原则,切不可执迷于“夏练三伏”而强行为之,以免体力不支,伤气耗津,甚至发生中暑昏厥。此外,高温环境作业过久、夏日阳光暴晒太长、人群拥挤导致散热困难等容易引发中暑,李其忠建议,预防中暑,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外出做好防暑措施,多喝凉盐开水、绿豆汤等,必要时可服用藿香正气水等进行预防。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降温也成了头等大事。如今,防暑降温离不开空调,但李其忠提醒,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使房间内空气流动性变差,导致微生物滋生,而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发感冒。因此要注意降低室内外温差,进入空调房及时换掉湿衣服、擦干汗水,避免站在空调出风口前。当然,夏季居室降温,自然通风是最理想的。
秋 进补适当 防燥防寒 早睡早起 走出秋郁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虽然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体趋势是逐渐凉爽。民间素有“贴秋膘”“立秋进补”的说法。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吴义春介绍说,立秋进补要看个人体质,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进补。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处于营养过剩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再食用热量比较高的食物,身体反而会吃不消。
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为处暑,“处”含有终止之意,表明暑天即将过去。处暑时节正值过敏期,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每年一到夏秋交替,气温下降,部分人就会出现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吴义春建议,应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系统使用抗过敏药物控制症状,并配合中药方剂等中医药疗法对症治疗。同时必须注意加强锻炼,防寒保暖,增强免疫力。
白露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有俗语称“白露勿露身”,民间又有“春捂秋冻”之说。对于这两个矛盾的说法,吴义春指出,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穿衣服,应该科学地“秋冻”。初秋时节,冻一冻有益 健康 。晚秋时节,气温下降,一味强求“秋冻”,会适得其反。且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病、呼吸道疾病、关节炎、糖尿病患者以及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和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严禁“秋冻”。
秋分,又称为降分,这一天日夜等长,又平分秋季。秋分后,天干物燥越发明显,防燥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吴义春介绍,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会出现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可以适当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以选用一些滋阴益气的中药。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冷,万物随寒气逐渐消落,再加上“一场秋雨一场寒”,成了感冒高发时期。吴义春提醒,中医对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分,不区分感冒的类型盲目吃药,不仅不能治疗感冒,可能还会加重病情。针对风寒感冒,感冒前期可以用香菜、葱白或生姜煮水喝,达到解表散寒的作用。针对风热感冒,可选用板蓝根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据吴义春介绍,入秋之后,人脑内的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所以,适当调节心情,到户外走走,感受大自然季节变换的美妙,赶走秋郁。
冬 进补得当 注意保暖 适度锻炼 心态平和
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更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之意。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教授介绍,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但不是人人都可以补,需要根据体质进行个体化滋补。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以温补阳气的食物进行调理,提高机体耐寒能力。而西瓜、黄瓜、苦瓜等因偏凉性,应少吃。
小雪,是进入冬天后的第二个节气。北方地区由于室外寒冷,衣着偏厚重,室内有暖气,体内热气蒸发,加上喝水少,容易滋生内火,表现为口鼻干燥、口腔溃疡等,吴伟建议,可以喝一些汤水来缓解体内热气,如大白菜豆腐猪肉汤、菠菜肉片汤、羊肉红白萝卜汤等。而且白菜、萝卜都是冬季的应季食物,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非常适合食用,也可以喝一些淡茶,如龙井茶、毛尖、茉莉花茶等。
大雪节气,天气开始变得更为寒冷,大风、大雪、气温骤降会经常出现,吴伟提醒,此时是感冒、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疾病高发期,需要积极预防。除了忌食生冷,多吃些牛羊肉等温性食物外,还要注意保暖,尤其保护好头、胸(背)、足三个部位,防止风邪和寒邪入侵。此外适当早睡晚起和适当锻炼身体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此时的汤谱应用滋补类,如当归生姜羊肉汤、蘑菇鸡汤等,也可以喝些温中暖胃茶,如陈年普洱、红茶、陈皮生姜茶等。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三九天拉开序幕。吴伟介绍,民谚讲:“冬练三九”,参加冬季 体育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缓解大脑疲劳。不过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冬泳等极端锻炼适合体质健壮、无心肺疾病、无高血压病的人群,一般人群可选择慢跑、跳健身操、打太极拳、八段锦、室内器械练习等方式。
小寒,一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北方民间俗语有“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之说。吴伟提醒,人体血管“寒则收缩”。冬天为御寒会进食更多高热量食物,这些都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此类疾病风险的患者,需要监测自身血压、心率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调节降压药等用药。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或芳香温通中成药等药物救急。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交接,隐隐中已能感受大地回春的迹象,人体生机勃发之机能也将启动。据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汪栋材介绍,大寒在饮食上与小寒略有不同。首先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健脾理气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
‘叁’ 舌苔上的健康密码——中医教你辨别
撰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 潘露茜
编辑 徐敏
正常舌象为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薄白均匀,苔质干湿适中,简单称之为“淡红舌,薄白苔”。如果出现以下舌象,可能是疾病信号。
淡白舌的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这是气血不足、阳气虚衰的信号。这类人群常有畏寒、眩晕、乏力等症状,常与营养不良、贫血、肾上腺机能不足、基础代谢差、组织水肿等相关。有这种情况的人群,可经常食用牛羊肉、红枣赤豆汤、当归黄芪枸杞饮等,以养气血。
红绛色的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甚至略带暗红色。多由实热或阴虚引起,红舌可进一步发展成绛舌,为里热至甚,津液极度亏损的表现。红舌在吸烟、饮酒或经常熬夜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绛舌多见于病重患者。饮食上宜食清凉性的新鲜蔬果、薄荷绿豆汤。如舌绛红而少苔或无苔者,可多食甲鱼、银耳、海参等甘咸养阴之物。
紫舌可全舌呈紫色,或者局部现青紫斑点,为气血瘀滞之象。若全舌泛青紫,多为广泛的全身性瘀滞,如仅见瘀斑瘀点,则瘀血可能阻滞于脏腑形体官窍的局部区域。常见于心脏功能衰退、循环障碍、呼吸衰竭、肿瘤患者等。平时可常饮西红花茶、山楂茶、姜枣赤豆汤等,并适当增加运动。
裂纹舌为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舌上裂纹可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可见于全舌,也可见于舌前部或舌尖、舌边等处,严重者可如刀割、剪碎一样。多是由于阴液亏耗,邪热炽盛。平素可用鲜石斛、铁皮枫斗、西洋参、芦根等煮水代茶饮。
白苔为舌面上附着的苔垢呈白色,白苔有厚薄之分。如见白苔又伴有恶寒、鼻塞、流涕等症状,为风寒感冒,可用红糖15~30克及生姜10~15克煎服。如久病脘腹冷痛、大便溏薄而见舌苔白而滋润者,为脾胃虚寒,可用煨姜15~20克,红枣10枚同煮,温胃暖脾。热重者亦可有白苔,但热伤津液,苔白但干燥,不可误认为寒证。
黄苔常见于发热、消化不良等,多为热证,应食寒凉食品。如微黄薄苔,有发热、咽痛、流黄鼻涕等症状,多为风热感冒,可用菊花、薄荷、桑叶3~5克,放入保温杯内沸水泡10分钟后频饮,以疏散风热。如消化不良、胃肠热滞,可用鲜萝卜汁理气消滞,或薏苡仁粥健脾利湿。忌服辛热之物。
最后提醒大家,舌诊只是中医辨证的其中一种方法,必须与问诊、闻诊、切诊结合,做到“四诊合参”,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以上食疗方法,也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肆’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只需30秒就能了解全身健康“隐患”!
舌头被称为人体的健康密码,可以直接反映身体的健康情况!
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而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先来跟着我看看健康的舌头是什么样的吧!
淡红舌、薄白苔。
望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影响
望舌应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最佳。
2.饮食或药品影响
饮食及药物可使舌象发生变化,过冷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发生改变。
3.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有齿痕,睡觉时张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等,这种情况要仔细甄别,以免误诊。
裂纹舌:
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
这种舌象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
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常见舌象,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要科学的补血养血,切忌大补之物。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常见于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经常食用山药、薏米、茯苓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齿痕舌
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齿痕舌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山药、芡实、红豆等祛湿又补气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等容易产生湿邪的食物。
2、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运动锻炼,运动不仅能帮助体内湿气的排出,还能强健脾胃运化的能力。
3、注重身体的保暖,尤其是腹部,夏天不可长时间的吹空调。
胖大舌
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常见于脾虚的患者。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山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的药食同源的食物。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常见于肾虚水泛的患者。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利水渗湿的食物。
暗紫舌
舌色暗紫,晦暗不润泽,紫中略带灰色,即为暗紫舌。
(1)热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瘀滞。常见于热邪入血的患者,治疗应以凉血散血为主。
(2)素有瘀血,又感温热之邪热入于营分,血热瘀蕴,经脉阻滞,可伴腹内结块,胀痛,痛以刺痛为主,痛处不定,黑黯消瘦,常见于营热夹瘀的患者,治疗上应该清营破瘀。
(3)温热夹湿兼瘀,湿与热并,瘀蕴不解,多为血瘀湿热的患者,治疗上应该化瘀利湿。
由于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所以建议暗紫舌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诊断。
地图舌:
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
一般地图舌与肠道寄生虫或胃肠功能紊乱、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情绪波动有关。多见于儿童,尤为体弱的婴幼儿。也有患者是先天性地图舌。
地图舌的患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1.保证孩子按时休息。及时添加辅食。防止偏食、挑食,以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和营养不良。可以做杏仁薏仁茯苓米糊给孩子食用,既可以醒脾化湿,又能加强宝宝脾胃运化功能。
2.仔细检查牙齿、扁桃体以及颊黏膜有无感染,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3.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天早晨可用软毛刷从舌背向外轻轻刷1~2次,将剥脱的上皮清除干净,可以收到显着的效果。
黄腻苔:
舌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如黄色粉末调涂舌面,即为黄腻苔。
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黄腻苔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1、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多吃一些苦瓜、冬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不要吸烟和饮酒。
2、保证运动锻炼,出汗可以加速湿热排出体外。
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尝试用猪肉和苦瓜煲汤,有很好的祛除湿热的疗效。
白苔:一般为表证、寒证。
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
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
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
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
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
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
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
灰苔:主里证。
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
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
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每天只需花30秒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舌头,就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