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在幼儿教育方面,尽管家长和教师想了许多办法,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对幼儿心理的研究,缺乏对幼儿的全面认识。下面结合近几年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怎样把握幼儿心理,正确实施教育。
一、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如果这种心理一旦形成,教师和幼儿就很难沟通交流。因此,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对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立相互间友好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善于和幼儿打成一片,要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你是他们的一分子,是知心的朋友。二是对事不对人。在工作中教师常对那些顽皮、淘气的幼儿批评得多,关心得少。久而久之,很容易对这类幼儿产生偏见和反感,看什么都不顺眼。以至于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正是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因此,克服凭主观臆断不能容人的作法,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不翻旧帐。本来这个幼儿只做错了一件事,如果我们将以往的问题一五一十地抖出,就容易被幼儿认为你不喜欢他,从而对你产生反感,这样会使本来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
二、针对辩解心理,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身错误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幼儿犯错误后总爱找出客观理由或者将责任推托到其它幼儿身上。目的是为逃避教师的批评,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指出幼儿错在哪里,这样幼儿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易为自己开脱。其好处具体讲:一是表明你对他的问题了如指掌,从而打消他想蒙混过关的念头;二是不给幼儿辩解错误的机会,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三是帮助幼儿从自身查找问题。使幼儿在今后出现类似问题时,能学会认识自身的错误。
三、针对敏感心理,把握教育的时机
一般情况下,幼儿犯了错误并不注重错误的本身,而是往往注重教师对他的态度。这时就会对教师的一举一动特别敏感,如果教师不了解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就会错过教育时机。一是避免心理逆反作用,多数犯了错误的幼儿心理防卫意识比较严重,这时如果你立刻去批评他,可能很容易引起他的反感,甚至还会认为你为难他、刁难他,因此避开这个敏感时刻,待幼儿心理恢复平静后,再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二是切勿延误教育时机。超过时限,事物本身的影响力就随之削弱,如幼儿所做的一件事,在这几天后你在问他时,他可能已经忘记了。同样对幼儿出现的错误,如果不及时教育趁热打铁,那再严厉的教育,也会变的无足轻重。三是对能主动承认错误的幼儿,教师要点到为止,不要讲的太多,尤其对那些已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幼儿更不宜讲的太多,以免适得其反。
四、针对虚荣心理,用表扬结束批评
一般来讲,虚荣心和自尊心人皆有之,儿童也不例外。作为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用表扬来结束批评,这样有利于幼儿认识错误,树立自信心。反之,如教师在幼儿犯错误时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办法,效果会怎样呢?试想,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有人先表扬你,你一定会认为他居心不良,倒霉的事可能还在后面呢,表扬对你来讲其实并不困难。而如果用表扬来结束批评,会使批评和表扬都能发挥作用。
五、针对“失宠”心理,多给幼儿一些爱
实际生活中,我们大都喜欢漂亮、聪明、可爱、听话的'孩子,而对那些长得不好看、反应慢、学习差的幼儿关心不多,爱护不够。尽管作为教师并非有意如此,但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这一问题,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恰恰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果将爱和关心侧重给那些平时较为不得宠的幼儿,他们的进步往往是非常明显的,而这些爱和关心对于得宠的幼儿看来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多留意那些平时不起眼、讲话少、性格内向的儿童,多给他们表现和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身心能健康发展,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六、针对反复心理,教育要有连续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帮助幼儿彻底克服缺点,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许多教育者由于急于求成,只重治标,不重治本,忽视幼儿存在的反复心理,结果导致一些幼儿不断犯类似错误。实践证明,对于犯了错误的幼儿进行教育,无论当前效果是好是坏,其后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具体的讲,一是善于观察言行,尽管幼儿心理不易把握,但思想主要通过行为来体现,只有紧紧把握这一环节,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即使出现反复,也可对症下药。二是要有明确的态度。如果你要求幼儿有所改变,却对他所做的事不闻不问,他可能会失去积极性,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对于幼儿的表现要及时表明态度,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予以制止。三是要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榜样,激发争强好胜心理,积极努力向上。
2. 关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应当如何促进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的关注的,在幼儿时期,如果孩子的身心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孤僻自私的人,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在幼儿时期就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严格的教育,那么有哪些教育孩子心理健康的方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孩子刚出生时对于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是空白的,这时就需要父母做一些正确的引导,所以在平常的家庭生活中,要保持轻松愉悦阳光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的成长才会健康茁壮。
3. 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在幼儿教育方面,尽管家长和教师想了许多办法,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对幼儿心理的研究,缺乏对幼儿的全面认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来说就更加重要。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修课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可见心理教育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幼儿身心健康与幼儿各方面发展关系密切,重视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更好的帮助幼儿教育的目标的实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重视幼儿情感健康
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有良好的情感。情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幼儿智慧的发展、品德的形成甚至对幼儿整个人未来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健康的情感,便幼儿完整的童心,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在情感教育中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情感的产生是建立在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我们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精神需要,如:早上入园老师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询问幼儿一些生活琐事,谈话时以亲切的微笑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交谈时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能够愉快的进交谈。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他们的想法总是天马星空,我们要给他的回答给于肯定的同时,修正幼儿不正确的认识。在游戏时鼓励幼儿积极的探索,大胆的游戏,在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的同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为幼儿设计各种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有趣、宽松,方便幼儿交流的氛围。在幼儿园中我们会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大班的孩子帮助小班的幼儿穿衣服叠被子,大班的幼儿和中班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培养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中小班的幼儿就学产生快点长大的情感,并且努力学习本领。在平时的活动中还要引导幼儿学习良好的平的习惯,有礼貌、讲卫生。并且教授幼儿情感调控的方法,去除消极的情绪,知道在不开心时不能出现跺脚、哭喊、打人、摔东西等行为。在幼儿有负面情绪时,教师给与适当的安慰提供机会和场合帮助幼儿进行发泄,并且教会幼儿在生活中自己也要学会发泄,及时的去除负面情绪。在教授幼儿的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做到自我控制情感,面对孩子时时钟积极乐观,做好榜样,更加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的对象。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私,遇到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自己总是对的,我们要告诉幼儿要结合别人的利益学会控制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的发展情感。“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我们在每天早上都会进行晨间谈话,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趣事,让幼儿能够共同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悲伤,有快乐,还有各种道理。
2重视幼儿行为培养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不正常的行为必然有其心理方面的原因。教师要告诉幼儿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心理是否健康,人的行为表现最为明显。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个别幼儿搭积木时,如果想要一块积木不管在谁的手中他都会去哪,如果玩玩具时不小心掉在地上,当作没看见,整理玩具时放下玩具就走,所以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教育幼儿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主动地去帮助、发现班级中的椅子桌子不整齐会去调整,地上有垃圾看到了就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知道游戏结束就要整理材料。请幼儿带来的玩具图书能够和伙伴分享,并且爱惜。教师在发现幼儿的好行为时要进行表扬,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另外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环境也是十分重要,保护环境也是幼儿要了解的重点,不可以乱扔垃圾、吐痰、乱涂乱画。在园内进行饲养和种植,培养幼儿的爱心和细心。
3重视幼儿成功体验
重视幼儿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以鼓励为主,良好的成功体验能让幼儿主动地进行学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有促进的作用。成功的体验是产生正能量和自信心的良好途径。要给每一个孩子机会,就算他做不到也要帮助他进行,一但幼儿获得成功,他所体验得到的不止是快乐,还有自信。在活动中鼓励有大胆的尝试,失败了也不用灰心别人能成功自己也一定行。大班孩子在学跳长绳时都很害怕,怕被绳子甩到,这时我们要进行鼓励,给孩子多一点的机会去尝试,一但跳过了一次,他就会明白越是害怕越是跳不过去,只要大胆的往前跳一下就行了。在幼儿跳过去之后及时的给与他表扬,其他的幼儿就会有动力。在幼儿的活动中还要保持幼儿的积极性。我们平时的活动中有幼儿自主的游戏,可以探索、表演、动手、动脑。在活动结束后我们给幼儿进行点评,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游戏成果,并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幼儿觉得我今天做的东西是成功的,是了不起的。心理健康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都能够反映出幼儿的不同状态,教师和家长要学会抓住他们,并及时的帮助幼儿调节和改正,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丰富幼儿的各种体验,了解幼儿的情感,使幼儿能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幼儿教师所担当的是用心培育幼儿,主要目的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的本领,而是让幼儿有健全的人格,清晰的世界观。在孩子的生活中成人会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用爱来对待每一个孩子,幼儿教师是幼儿一生的启蒙老师,教师的爱对幼儿来说是最有效的。只有爱才能让幼儿产生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幼儿才会去适应环境,才能主动和其他的人交往学习,养成良好的性格。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要更加的贴近幼儿,了解每一个幼儿的需求,聆听幼儿的心声,关注幼儿的发展,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一、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如果这种心理一旦形成,教师和幼儿就很难沟通交流。因此,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对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立相互间友好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善于和幼儿打成一片,要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你是他们的一分子,是知心的朋友。二是对事不对人。在工作中教师常对那些顽皮、淘气的幼儿批评得多,关心得少。久而久之,很容易对这类幼儿产生偏见和反感,看什么都不顺眼。以至于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正是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因此,克服凭主观臆断不能容人的作法,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不翻旧帐。本来这个幼儿只做错了一件事,如果我们将以往的问题一五一十地抖出,就容易被幼儿认为你不喜欢他,从而对你产生反感,这样会使本来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
二、针对辩解心理,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身错误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幼儿犯错误后总爱找出客观理由或者将责任推托到其它幼儿身上。目的是为逃避教师的批评,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指出幼儿错在哪里,这样幼儿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易为自己开脱。其好处具体讲:一是表明你对他的问题了如指掌,从而打消他想蒙混过关的念头;二是不给幼儿辩解错误的机会,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三是帮助幼儿从自身查找问题。使幼儿在今后出现类似问题时,能学会认识自身的错误。
三、针对敏感心理,把握教育的时机
一般情况下,幼儿犯了错误并不注重错误的本身,而是往往注重教师对他的态度。这时就会对教师的一举一动特别敏感,如果教师不了解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就会错过教育时机。一是避免心理逆反作用,多数犯了错误的幼儿心理防卫意识比较严重,这时如果你立刻去批评他,可能很容易引起他的反感,甚至还会认为你为难他、刁难他,因此避开这个敏感时刻,待幼儿心理恢复平静后,再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二是切勿延误教育时机。超过时限,事物本身的影响力就随之削弱,如幼儿所做的一件事,在这几天后你在问他时,他可能已经忘记了。同样对幼儿出现的错误,如果不及时教育趁热打铁,那再严厉的教育,也会变的无足轻重。三是对能主动承认错误的幼儿,教师要点到为止,不要讲的太多,尤其对那些已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幼儿更不宜讲的太多,以免适得其反。
四、针对虚荣心理,用表扬结束批评
一般来讲,虚荣心和自尊心人皆有之,儿童也不例外。作为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用表扬来结束批评,这样有利于幼儿认识错误,树立自信心。反之,如教师在幼儿犯错误时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办法,效果会怎样呢?试想,如果你做错了一件事,有人先表扬你,你一定会认为他居心不良,倒霉的事可能还在后面呢,表扬对你来讲其实并不困难。而如果用表扬来结束批评,会使批评和表扬都能发挥作用。
五、针对“失宠”心理,多给幼儿一些爱
实际生活中,我们大都喜欢漂亮、聪明、可爱、听话的孩子,而对那些长得不好看、反应慢、学习差的幼儿关心不多,爱护不够。尽管作为教师并非有意如此,但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这一问题,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恰恰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果将爱和关心侧重给那些平时较为不得宠的幼儿,他们的.进步往往是非常明显的,而这些爱和关心对于得宠的幼儿看来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多留意那些平时不起眼、讲话少、性格内向的儿童,多给他们表现和参与的机会,使他们身心能健康发展,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六、针对反复心理,教育要有连续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帮助幼儿彻底克服缺点,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许多教育者由于急于求成,只重治标,不重治本,忽视幼儿存在的反复心理,结果导致一些幼儿不断犯类似错误。实践证明,对于犯了错误的幼儿进行教育,无论当前效果是好是坏,其后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具体的讲,一是善于观察言行,尽管幼儿心理不易把握,但思想主要通过行为来体现,只有紧紧把握这一环节,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即使出现反复,也可对症下药。二是要有明确的态度。如果你要求幼儿有所改变,却对他所做的事不闻不问,他可能会失去积极性,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对于幼儿的表现要及时表明态度,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予以制止。三是要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榜样,激发争强好胜心理,积极努力向上。
4.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1、环境适应教育
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能缓解幼儿的压力,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2、人际关系教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关心自己身边的人,鼓励其进步与努力,还要宽容幼儿的无心之过,与幼儿交流时态度和蔼,平视幼儿。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失望的表情。只要幼儿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幼儿。教师不要比较幼儿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4、情绪情感教育
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教育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要理解孩子,允许幼儿发泄。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关心他人。
5. 幼儿的心理健康,该怎么培养
引言: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表现在身体方面,也表现在心理,还有社会适应方面。任何一个方面没有正确培养,那么都会给他们的未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大家知道应该怎样去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吗?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的方法。
除此之外呢,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他应尽的义务。而且比较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有的时候虽然说孩子小吧,但是他们的自尊心也是非常强的。嘲笑批评孩子会造成孩子害羞和怀恨的心理,这样的话就会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另外一个就是在解决问题方面要教会孩子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代替他们去解决。
6. 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有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3岁~6岁的幼儿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予他良好的心理教育,他会健康成长;如忽视,则反之。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与模仿能力,他们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师、家长帮幼儿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由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处于“幼儿园——家”两点一线的状态,因此,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园密切配合。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我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发展辅导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亲切、平和、尊重幼儿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位幼儿,我认为这一点相当重要。由于幼儿心理、思想发展还不够完善,当教师板着脸用尖刻的语言、声调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会受到惊吓、感到害怕,心灵就会有创伤。我们应该用微笑和亲切的言语与幼儿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是被人赞同的,并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存在。在孩子获得成功的时候,能及时给予赞扬,说一句:“你真的很不错”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在孩子心中注满爱,让孩子心中充满爱,从而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愉快的心情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为幼儿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做到“师幼如亲人,同伴如朋友”,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每一项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幼儿的一日活动都是在游戏中开展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心理教育就能将游戏活动发挥到最佳状态,很好地达到教育目标。例如,在幼儿园将环境布置得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和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同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愉快的心情和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鼓励幼儿多与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懂得尊重、合作、帮助、宽容等良好的交往品质。在交往中培养幼儿对爱的感受能力,以及和同伴一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
三、倾听幼儿的讲述,并能给予鼓励和认可
教师应抽出时间和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心理情况,拉近和幼儿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愿意向你倾诉。当倾听幼儿的倾诉时,可以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注意听他讲述。教师应感到荣幸,因为幼儿相信你、喜欢你,才会说给你听,尽管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此时教师以一种不理睬的态度,或是听了幼儿的讲述给予嘲笑和挖苦,会使幼儿心理受到打击,慢慢变得不爱说话。所以,教师不但要注意倾听,还要对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
四、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认识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例如,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会有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好,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学校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措施,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其次,家长要随时随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和帮助。再次,家长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当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从而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懦弱无助、自闭内向型,一种是暴力挑衅、攻击型。最后,要认真对待孩子的宣泄,这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但要注意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从而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
五、针对个性化的幼儿实施个别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面对幼儿,教师要观察其性格与家庭环境,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有目的地实施教育。有这样一个案例,男孩浩浩一遇到问题就哭,一听到批评的话语就乱发脾气。根据老师的观察,发现这种现象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家里,无论谁对谁错,都听孩子的,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遇到困难,家长全权包办,不给孩子自己学习与探索的空间;孩子一不高兴,就说一大堆好听话来哄孩子……日日累积,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自信,自我服务能力、自我服务意识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多给孩子空间让他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信。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要健康成长,父母和教师都要需言传身教,当孩子的好榜样。为了孩子,家长与教师需共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家园配合,重视引导,让幼儿真正能够身心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7. 关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如何促进
关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如何促进?童年主要是父母的爱。如果在这一阶段你没有获得足够和正确的父母之爱,这将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格优势。孩子们有自己的长处。通过发展这些优点,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增加自信。心理健康是在自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脑是为心理活动提供充分刺激的器官,大脑的发展需要丰富和充分的刺激。
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身体健康与先天条件有关,后天官是大脑。大脑发育需要丰富的刺激和适宜性,注意不要太在意孩子。不要贿赂我在健康领域认真学习贯彻素描精神,尽量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注意随机教育、渗透教育等方面,不要与孩子太亲近。不要对孩子太苛刻。
8. 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其(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应当切实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可见,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一代,是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根据课题组对我园116名幼儿的抽样调查,其分析结果表明:当今幼儿较为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情绪极不稳定;意志不够坚强;心理承受力、社会适应能力弱等不良心理倾向。
造成幼儿不良心理倾向的原因主要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教育内容缺乏心理保健知识;
二是没有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是保教人员一些不良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主要是不良家庭结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显得非常必要。幼儿时期是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时期,心理发展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进行引导和促进,培养其良好的情绪、意志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研究的内容
1、研究制定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
2、探索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3、增强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研究成果
1、认识成果
课题组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有了一定的认识:
(1)情绪情感健康发展方面表现为情绪稳定,活泼快乐,富于同情心,有道德感和理智感;
(2)个性和谐发展方面表现为活泼开朗,独立自信,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3)意志行动发展方面表现为能按成人要求控制自已,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
(4)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方面表现为喜欢自己生活的环境,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善于与人交往,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矛盾纠纷。
2、技术成果
(1)构建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
(2)探索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① 优化育人环境:一是适宜的物质环;二是和谐的心理环境。
② 重视渗透教育:一是学科渗透;二是游戏渗透;三是日常渗透;四是随机教育。
③ 进行针对性教育。
④ 开展心理辅导:一是活动体验,二是角色体验。
⑤坚持家园同步教育。
(3)总结出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四种方法。
①游戏法。根据活动要求,创设游戏情境,运用游戏口吻,设计特定的教学游戏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活动目标的一种方法。
②情景教育法。在教师和幼儿两个主体共同创建的教育情景中,教师引导幼儿全身心参与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生动、具体、形象、多样的情景中,通过直接感知,体验获得正确的心理健康常识,养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③讨论评议法。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参与心理健康评议,就身边所见所闻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和评价能力。
④尝试成功法。是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方法。
研究效果
1、幼儿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
(1)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绝大多数幼儿能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能承受委屈,接受批评,不无理取闹。乐意参加各项活动,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同伴,敬爱师长,集体荣誉感强,如:小班有一个名叫唐奕奕的小女孩,平时情绪极不稳定,遇到不愉快的事就发脾气,甚至哭闹,而且又不愿意上幼儿园,家长也常常为此而苦恼。在经过“开心娃娃”、“快乐的幼儿园”、“哭、笑、生气”等系列针对性教育活动后,这个小朋友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得快乐开朗,再也不会遇到什么事情都哭了。家长感激地说:我的奕奕乖了,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在家里也是开开心心的,很可爱,老师,谢谢你们的教育。
(2) 幼儿个性和谐发展。他们活泼开朗、独立自信,能正确地评价自我,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据课题组对116名幼儿抽样进行个性发展前后测查分析,自我意识强的由23.5%上升为85.9%。兴趣广泛的由28.3%上升为90.9%,性格活泼开朗的由32.3%上升为94.5%。
(3)幼儿意志发展良好。绝大多数幼儿具有行为的目的性,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有较强的坚持性和毅力。心理与行为协调,形成了健康的意志品质。如大六班的陈乐小朋友,上课坐不住,玩小东西,找同伴说话,做作业、玩游戏最多坚持几分钟,不会做的事就再也不想做了。针对陈乐这种情况,该班教师采取了:一是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要求陈乐做事有始有终,遇到困难、挫折,鼓励他想办法克服。二是提供有适当难度的、较为枯燥的操作材料,让陈乐参与编织、刺绣等操作活动,从而训练他的坚持性。三是引导陈乐参加一些促进坚持性发展的游戏活动,如“哨兵站岗”、“交通警察”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陈乐小朋友进步很大,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做事一心一意,为达到目的而坚持到底。在一次课题组检测时,他在30分钟内,全神贯注地画了一幅画,用牙膏盒做了一辆漂亮的汽车,还剪了两张不同的窗花。
(4)幼儿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绝大多数幼儿热爱集体生活,喜欢自己生活的环境。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交往,交往中能做到谦让与合作、分享与同乐,愿意学习同伴的优点,能为同伴的成功感到高兴。同伴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理解、关心的人际关系。如:中一班小朋友杨芳,在前测中环境适应能力为中等,人际交往发展水平为差等。表现为怯生,不爱说话,更不愿意与同伴、老师交往,经常独自玩玩具或牵着衣襟坐在座位上。于是,老师首先给予杨芳小朋友更多的关心,想办法接近她,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她说悄悄话,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头,拍拍她的肩……让她喜欢老师,信任老师。其次,设计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娃娃超市”、“儿童乐园”、“旅游团”等,引导她在这些活动中与同伴交往,让她感受、体验与大家一起玩的乐趣。再次,老师和她一起参与活动,并有意识地教给她一些交往技能。渐渐地,杨芳小朋友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了。据该班老师反映:杨芳能主动交往,喜欢和同伴玩耍、游戏,常常亲近老师,并与老师交谈,对人热情大方,如一次在活动区中,她扮演商店服务员,她热情接待顾客,耐心细致向客人介绍商品,还被顾客评为最佳服务员。
2、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①增强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通过研究,教师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意识大大增强。工作中随时注意了调控自身的心态,努力改善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以自身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态度,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自觉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同时,班上教师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老师们相互沟通,配合默契,为幼儿起好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②提高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通过研究,教师认识到幼儿心理差异的重要性,能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问题。以前教师常常是抓两头,忽视中间,而经过这次研究,教师注意了全面了解、全面观察,对每个幼儿都心中有数,了解幼儿各自心理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位幼儿,并根据幼儿心理发展需要来实施教育。同时,教师设计和组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老师们能根据幼儿的不同心理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达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目的。
问题与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丰富,但还不够完整,显得较零散,我们今后将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
(二)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可贵的,但如何将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意识转化为每个教师的教育行为还有一定难度;如何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心理发展目标,这个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最佳时期,为了向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幼儿心理得到正常健康发展,我们首先必须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从而控制和利用这些因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要懂得孩子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的特点,并且给予正确指导,通过许多专家研究、实践,证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幼儿园、家庭来共同完成,两者缺一不可。
一、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不仅能帮助幼儿具备适应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让幼儿的个性得以良好发展。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威望,他们热爱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的老师而自豪。刚刚离开家庭的幼儿,渴望在幼儿园得到一份类似母爱的教育。因此如果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过于严厉或偏爱、不一视同仁、不善于根据个别儿童不同特点采取个别对待的方法,往往会使部分幼儿得不到温暖变得拘束、孤独、胆怯、压制了某些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刻的洞察力,注视每个角落,发掘任何一个发光点,用最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的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人格培养
培养幼儿对爱的感受能力,接受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师长交往、交流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正直、宽容、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喜爱自己,乐于自我体验和自我探索,逐渐发展对真善美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并能学习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有助于自主选择,作出决定并努力去实现的.倾向和能力。
2、生存培养
引导幼儿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乐于探索,体验多方面的生活,并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能平和的接受生活的复杂性,并有相对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有初步的安全自护意识,培养初步的责任感。
3、学习培养
在激发幼儿对于周围世界强烈的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欣赏自己探索的成果,努力发掘幼儿的学习潜能,如听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利用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优势,引导幼儿掌握多种感官并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初步的学习能力,使幼儿感受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从而乐此不疲。幼儿的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来说,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幼儿的志向,既幼儿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并由此而产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幼儿的学习兴趣、表现为学习上的求知欲。
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不仅受到家庭、教师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每一个幼儿有自己的发展模式,我们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时候也并不是要把幼儿纳入某种发展模式,而是要引导幼儿去发现世间万物,为了不给幼儿留下一生的遗憾,我们必须在幼儿期做好这一点,因此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都要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及看法,只有这样,幼儿的心理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家庭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家长必须尽早承担起这个神圣职责,我国已故作家老舍曾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数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教育”。由此可见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必须懂得和了解孩子,才能正确地、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是一门学问,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能凭“想当然”。
1、认识环境
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所以,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生长环境有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尽可能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如:我们孩子身边的传统文化环境那些是优良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如何扬弃,这里有观念上的认识,有生活方式上的继承和批判;又如孩子所处的时代特点、发展趋势、人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科技迅猛发展,都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因地制宜,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教育孩子。
2、认识孩子
家长要承认孩子是发展的主题,而不是一个任人“塑造”的客体,所以,认识孩子首先是认识孩子成长的身心规律,按规律引导,而不是凭主观意愿行事;其次要认识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有利于保护、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位教育家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于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
3、认识自己
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中,家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一方面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自己的教育意识,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有一位幼儿园的教师讲过这样一段经历:在她的班里来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很孤僻,成天闷闷不乐,胆子特别小,身体也很弱。经了解原来她的父母在家常为小事争吵,有时还拿孩子出气。后来,老师对家长做了细致的工作,建议他们为了孩子双方都要努力克制自己。孩子的家长重视了这个问题,从此,注意了彼此的言行,孩子也因此有了改变,逐渐变得健康愉快了;另一方面家长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选择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付诸行动,以提高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辅导时效。
9. 如何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1、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
2、教育孩子要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仅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能正确为人,有效处事。
3、孩子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教会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4、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5、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一节课就要休息一下,打打球、玩玩玩具等等,这样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心健康。
6、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有时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给朋友讲一讲,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
7、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二、幼儿家庭心理素质教育
一、 重视幼儿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自尊、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标志,培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是培养幼儿健康个性的关键。那么,培养幼儿自我价值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幼儿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幼儿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幼儿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幼儿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定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教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
二、 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
自立意识和自主性就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力求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
目前,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了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多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三、 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从小锻炼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
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已逐渐兴起。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因难中学来的。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杨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四、 培养幼儿的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幼儿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三、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
1、多动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摇椅子转身,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小动作不停,如咬铅笔、咬指甲、咬衣角等。
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体来说,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自控情绪的能力差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冲动。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2、焦虑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恐怖和失眠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
四、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
一、认识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了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临床调查结果,那一个个数字背后就是一个个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我们每一名幼教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因为这项工作直接牵扯到孩子一生的身心发展,更决定着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发展水平。
二、解了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准确洞悉了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性格和情绪障碍又分为焦虑症、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以及孤独症,行为障碍又分为注意力障碍(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以前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学习之后,清晰地进行了区分,为以后准确进行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还明晰了遗传、脑损伤及环境是形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行儿童心理问题原因探究指明了方向,避免了多走弯路。
三、基本掌握了进行心理问题的干预技术
了解了面向全体幼儿的养成性教育模式及面向有心理问题幼儿的补偿性辅导模式。基本掌握了行为疗法及绘画疗法的干预技术。
四、初步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思路
学习了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干预,将通过复习归纳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儿童心理问题的知识体系空间,下一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使每一名教师都能掌握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二要结合教学计划与幼儿年龄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三要园长、教师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与家长及时沟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四要鼓励教师写教育个案,进一步丰富拓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