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社区管理人员监测包括哪些人群类别
社区管理人员监测包括人群类别有: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加强综治网络建设,发挥群防群治作用,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负责抓好保安队伍建设,做好社区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掌握,经常了解社区治安情况,建好综治工作台帐,做到规范齐全。负责本社居委法制宣传和社会公德教育,做好地区人员管理,外来暂住人口登记领证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各项治理工作。
社区管理人员工作任务
1、建立、维护与社区内其他代理和组织的关系,满足社区的需要并防止服务的重复。
2、准备并且保存记录和报告,如预算报告、人员记录或者培训手册。
3、指导专业的、技术的员工和志愿者。
4、评价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工作以保证项目具有合适的质量及资源被有效地使用。
5、计划和管理项目预算、设备和支持服务。
6、建立并且监督管理的程序以实现由董事会或者高级管理设定的目标。
7、参加组织关于参与者资格、项目要求和项目利益的决策。
8、分析法律、规章的改变以确定其对代理服务的影响。
9、研究和分析成员或社区需要以确定项目指标。
❷ 社区管理的健康监测要求包括哪些
(1)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2)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3)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4)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5)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2)社区如何管理健康监测对象扩展阅读:
社区管理具有下列特点:
区域性、层次性、互助性、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
1、社区管理的地域和人群相对固定;
2、社区管理的组织形式多样化,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为主,其它政府职能机构的派出机构为辅;
3、社区管理的性质侧重于群众性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强调社区群众的参与。
❸ 纳入社区健康管理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强制性要求
纳入社区健康管理是统一管理,能有序开展工作,是没有什么强制性要求的。
社区健康管理是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同属于大健康产业的范畴。通过对居民的身体状况的检测,针对居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方法等进行合理干预、系统管理。
同时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使每个社区的居民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运动知识,了解膳食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目前当下疫情非常的严重,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病毒的传播,有利于我们的生活。
社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的内容包括哪些?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其宗旨是调动个体、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诊疗干预管理活动,防止社区病情扩散,有利于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3)社区如何管理健康监测对象扩展阅读:
在我国,健康管理服务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健康管理师"来提供。我国十三五之后提出“大健康”建设,把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根据“规划”,群众健康将从医疗转向预防为主,不断提高民众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Managed Care),其核心内容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显着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
❹ 居家监测7天扣工资吗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有工资。疫情期间在家办公需要支付正常的工资待遇,单位有权要求有感染风险的职工居家隔离,明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在劳动者被隔离观察期间企业应该照常发放工资,如果企业违反规定不发放工资,劳动者完全可以依据法律提起劳动仲裁。,或者就居家隔离而无需提供劳动。这种情况严格上来讲,属于单位的工作安排,可以协商工资待遇,如协商不成的,应该按正常的工资支付。
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有哪些?
1、准确研判居家健康监测条件。属地要提前进行研判,如居家健康监测对象系单独居住或具有通风良好且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应允许其居家健康监测;不具备居家健康监测条件的,须实施集中隔离。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监测对象不得与他人接触,可由1名家庭成员帮助提供健康监测和生活服务,物品采取非接触式传递。
2、严格落实“二对一”管理措施。各地要对所有居家健康监测对象严格落实“二对一”管理措施(即1名社区责任人员、1名医务人员共同管理1名居家健康监测对象);社区管理人员要通过门磁报警系统、电话联络、视频连线、位置共享、邻里监督等多种方式,防止居家健康监测对象擅自外出;医务人员要按时上门开展核酸采样和医学观察,建立监测台账,做好信息报告。
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❺ 健康监测需要社区管控吗
截至2022年12月2日,需要社区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印发《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其中明确,街道(镇)、社区(村)应组织专人负责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管理,明确职责,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报告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管理情况。
居家健康监测,是国家卫健委网站所发《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中提到的名词。
❻ 发现核酸结果阴性后医疗机构应采取的处置不包括什么
目前疫情防控总体思路是什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四个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坚持“两个相结合”(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坚持科学、精准,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九版优化调整的背景是什么?
根据国内外新冠病毒研究进展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传播能力更强、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经验,在前八版防控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
此次优化调整,不是对防控工作的放松,而是对精准防控的专业技术性提出更高要求!
常态化防控篇
问 新冠疫苗接种人群范围有哪些?
答 现有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重症和死亡仍有效,鼓励3岁以上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重点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问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个人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公众应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戴口罩、“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问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点场所和机构包括哪些?
答
重点场所: 对于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等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公共交通工具、物流园区,农贸(集贸)市场,酒吧、KTV等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月子中心、美容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美术馆、棋牌室、封闭游船,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会议中心、宗教活动场所等等。
重点机构: 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或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高等学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工地等。
问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点场所和机构注意哪些问题?
答
1.落实场所、单位主体责任,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2.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登记,对进入人员进行测温、核验健康码、行程码,正常者方可进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核酸检测,建立人员台账,确保“应检尽检”。
3.尽可能减少大型会议、培训等活动,严格控制人流密度,设置“1米线”,避免出现人员聚集。
4.确保有效通风换气,空调通风系统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5.加强对重点区域、公用设备设施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处置。
6.在办公室、食堂和卫生间等场所配备足够的洗手液。
7.倡导食堂采取分餐、错峰用餐,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
8.改善工作人员宿舍或临时居所的居住环境和卫生设施,使用面积不低于4m2/人。
9.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工作人员健康培训,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注意个人卫生。外来人员戴口罩。
10.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问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点人群有哪些?
答 重点场所和重点机构的工作人员、感染风险较高或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其中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环卫工人、保安、保洁员,口岸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居家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有本土疫情区域的援建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流浪乞讨人员、零散装修与建设施工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
问 7日内有低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中、高风险区人员原则上不来返兰,特殊情况确需入兰的,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和隔离管控措施;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直辖市为乡镇、街道)的其他地区(即低风险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居史人员,要提前向目的地社区(村)、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在第一落点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他低风险区来返人员无需报告。无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员,实行第一落点免费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
问 对7日内有低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的管控措施有哪些?
答 7日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在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7日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采取7天集中隔离;7日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实施“三天两检”,纳入社区管理,严格落实“四不得”,即: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网吧、电影院、健身房、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同住人员尽量减少外出,“点对点”上下班,72小时内至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管理期限均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问 陆路口岸城市包括哪些?(9省59地)
答
①吉林省(1地)珲春市。
②黑龙江省(10地)绥芬河市、东宁市、抚远市、同江市、密山市、饶河县、嘉荫县、萝北县、爱辉区、逊克县。
③内蒙古自治区(10地)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含扎赉诺尔区)、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阿尔山市、东乌珠穆沁旗、二连浩特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拉特中旗、额济纳旗。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地)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塔城地区塔城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斯坦自治县。
⑤西藏自治区(3地)吉隆县、聂拉木县、普兰县。
⑥云南省(19地)腾冲市、金平县、河口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富宁县、江城县、孟连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芒市、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泸水市、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
⑦广西壮族自治区(8地)那坡县、靖西市、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东兴市、防城区、大新县。
⑧辽宁省(1地)丹东市。
⑨甘肃省(1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问 入境人员管控措施有哪些?
答 实施“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在集中隔离的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在第一入境地隔离时间不足10天,入丰后补足10天。对在第一入境地集中隔离期满人员,全程指导,来唐后专人专车“点对点”闭环接返。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要向包联人员报告,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问 进口冷链食品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
1. 适当进行抽样检测。在进口冷链食品与境内人员首次接触前消毒处理,避免消毒对食品产生污染,避免重复消毒。具体工作按照《关于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55号)要求执行。
2. 进口冷链食品入境量较大的口岸城市要建设集中监管仓,对进口冷链食品入库统一消毒检测。严格进口冷链食品境内全程防控和追溯管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进货查验、食品安全自查、追溯管理、人员管理、索取核酸检测报告和消毒证明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内外包装、贮存场所、生产加工设备等清洁消毒。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具体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63号)要求执行。
问 进口非冷链物品管理措施有哪些?
答 根据进口非冷链物品来源国家(地区)疫情、物品类别和特征、运输方式和时长、装卸方式等,研判进口非冷链物品被污染的风险等级,分级分类采取预防性消毒或放行措施,避免重复消毒和增加不必要作业环节。
问 常态化防控下的多渠道监测预警防控网络包括哪些监测内容?
答
1.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也可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所有发热患者和其他无发热的可疑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
2.风险职业人群监测
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储存加工企业一线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业期间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医务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等其他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以外的工作人员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与入境人员、进口冷链等货物及环境直接接触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执行“X+7”,即X天封闭管理作业+7天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3.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
4.社区管理人群监测
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舱)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按照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5.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监测
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前采集隔离房间内物品、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
6.进口物品及环境监测
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加工、运输、存储等场所适当开展抽样环境检测;对口岸中来自高风险国家和低温运输环境的进口货物及其货舱、货柜、车厢、集装箱和货物存放场所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冬季低温条件下可增加检测频次和抽样数量。对城市中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大型农贸(集贸)市场的环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对大型海运进口冷冻物品加工处理场所可定期开展污水监测。
应急管控篇
问 发现初筛阳性人员后的上报流程是什么?
答 发现初筛阳性人员要遵从“逢阳必报、逢阳即报”原则,出具检测结果后2小时内进行初筛阳性报告,经确诊后应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治疗,初筛阳性人员信息不对外发布。
问 发现初筛阳性人员后如何管控?
答
单管初筛阳性:立即落实就地隔离措施,边管控边调查,将初筛阳性人员转运至定点场所管理(如定点医疗机构的观察室)。
混管初筛阳性:对所有混检人员立即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安排采样人员上门复核;
所有人核酸结果阴性,排除并解除就地隔离措施;如发现阳性,其余核酸检测阴性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密切接触者。
问 聚集性疫情指的是什么?
答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2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问 发生疫情后,对疫情信息公布有何要求?
答 联防联控机制于5小时内发布疫情、风险区域等相关信息,疫情信息应以网络直报数据为准,不得晚于次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建立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机制。
问 发生疫情后,流调工作如何开展?
答 成立现场流调专班,明确三公(工)融合机制,实现阳性人员复核确认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个案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对病例数少、未发生社区持续传播的,开展精准流调;当社区持续传播,且社区已划定为中高风险区实行封管控措施管理,流调重点调整为掌握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时间等;对封管控之外人员中出现的感染者及当疫情处于收尾阶段的新发感染者,进行详细精准流调。
问 疫情发生后,溯源工作如何开展?
答 针对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迅速开展溯源调查,坚持人、物、环境同查,优先排查“人传”的来源。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核酸筛查、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综合研判病毒来源、传播途径和传播链关系。对有证据提示物品、环境是传染源的,应采用先封控、再采样、后消毒的方式,避免证据丢失。
问 对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风险人员如何判定和管理?
答 对于人员较为密集复杂的病例活动场所(如餐厅、娱乐场所、超市等密闭空间场所),可适度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密切接触者实施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第 1、2、3、5、7、10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对与感染风险较高的密切接触者同住、同餐、同工作(学习)、同娱乐等长时间密切接触人员判定为密接的密接,实施7天居家隔离,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对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同暴露于婚(丧)宴、餐馆、超市、商场、农贸(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和密闭场所,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判定的涉疫场所暴露人员,实行“三天两检”。
问 高、中、低风险区域是如何划定、管控、降级的?
答 疫情发生后,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执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中风险区执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低风险区执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人员离开唐山市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区实施管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第1、3天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第2天开展一次抗原检测;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混管阳性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特殊人员,应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 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再连续3天无新增降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降为低风险区;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问 发生疫情后,核酸检测工作如何开展?
答 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涉及的自然村、涉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及所在县城,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疫情波及多个乡镇时,可扩大范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问 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有什么区别?
答 抗原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病毒的抗原,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病毒的基因,而抗原为病毒的外壳,可以更容易地被检测到。抗原检测是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的补充手段,更方便、快捷,但敏感性稍差。核酸检测更复杂,获取结果时间长,但敏感性更高。
问 抗原检测结果能否取代核酸检测结果?
答 不能, 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应当首选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抗原检测阳性的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问 哪些人适用抗原检测?
答 共三类人群。一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二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三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问 集中隔离场所如何选择并管理?
答 按照常住人口60间/万人口的比例储备足够的集中隔离房间,按照“三区两通道”,即隔离区、工作准备区(生活区与物资保障区)、缓冲区,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的标准设置并规范管理,组织院感防控等领域专家评估合格后方可启用。严格做到单人单间,防范交叉感染。人员解除隔离时,需对“人、物、环境”同时采样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解除。经确认符合解除隔离条件后,集中隔离点为隔离对象出具最新核酸检测结果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告知书》。
问 人员转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发现后尽可能使用负压救护车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或方舱医院进行治疗或隔离。密切接触者应安排专用车辆在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坚决杜绝将感染者与密切接触者共同转运。转运过程中做到有序就座,控制同车人员数量,尽量保持间隔,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及车辆消毒措施。
问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与居家健康监测有何不同?
答 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均需及时掌握管控对象信息并下发告知书,并按“一户一档”或“一人一档”登记造册,每日早晚两次收集体温、症状等信息,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处置。社区管理人员与其接触需穿戴一次性工作帽、KN95/N95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保持1米以上距离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象指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密接的密接、中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的人员。居家隔离应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单独或单间居住,本人及同住人员不得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居家隔离对象在离开隔离房间或必须与家庭成员接触时,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医等外出须审批并由负压急救车转运。同住人员一并遵守居家隔离管理要求。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查看其住所是否满足居家隔离条件,每天对居住楼层走道、楼梯消毒,按时上门核酸采样,定期抽查是否外出或按时进行核酸检测等。 居家健康监测对象指完成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就医等必需外出时须报告社区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问 对出院(舱)后的复阳人员如何管理?
答 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或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应当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既往感染者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如未出现任何症状体征且核酸检测Ct值≥35,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如Ct值<35,判定和管控与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密切接触者,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或CT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加重,应立即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治疗。如Ct值≥35,无需追踪和管控密切接触者;如Ct值<35,应判定和管控与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密切接触者,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
问 对核酸检测阳性物品及接触人群如何处置?
答 发现阳性物品后,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消毒,对工作区域消毒。对检出阳性的冷链食品,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冷链食品分级分类处置有关要求进行处置。向阳性物品来源地与同批次物品流向地通报信息。对接触同批次阳性物品的从业人员进行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其中接触频次较高的从业人员采取7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问 疫情发生后,消毒工作如何开展?
答 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方舱)、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所、工作场所、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应进行终末消毒。中高风险区等实施封管控措施区域内,重点对小区楼栋、防疫物资保障场所(点)等区域环境开展预防性消毒。疫源地终末消毒应开展现场消毒过程评价,方舱医院关舱、隔离点结束时的最后一次消毒,需要开展消毒效果评价。
问 疫情发生后,心理健康服务如何开展?
答 建立完善由市级设立心理专班、县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立心理专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心理专干的心理干预“三专”服务网络,提前制定受疫情影响人群心理干预方案。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力度,对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等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
问 发生疫情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等重点环节如何防控?
答 重点人群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避免参加聚会、聚餐、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核酸检测和闭环作业后的管控措施。
重点机构、重点场所要严格做好所有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日报告”“零报告”,严格查验进入人员体温、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结果,增加宿舍、卫生间等小型密闭公共空间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频次(每天至少两次)。重点场所可缩短营业时间,按照正常客流量50%的标准控制人流密度,避免举办促销等人员聚集活动、大型会议和培训等措施。 医疗机构住院区、养老院、监管场所、高等学校、重大建设项目施工企业等可实行封闭管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可停止线下授课。无外窗或自然通风条件的办公室和客房,处于地下室的商场、超市、食堂、健身房,封闭游船、洗浴场所、宗教活动场所和商品展销场所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场所应暂停营业。
问 药品如何监测?
答 疫情出现后,药店应对购买感冒、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药物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将信息推送属地管理,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先开展一次抗原检测。
❼ 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标准2022
准确研判居家健康监测条件。
属地要提前进行研判,如居家健康监测对象系单独居住或具有通风良好且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应允许其居家健康监测;不具备居家健康监测条件的,须实施集中隔离。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监测对象不得与他人接触,可由1名家庭成员帮助提供健康监测和生活服务,物品采取非接触式传递。严格落实“二对一”管理措施。各地要对所有居家健康监测对象严格落实“二对一”管理措施(即1名社区责任人员、1名医务人员共同管理1名居家健康监测对象);
社区管理人员要通过门磁报警系统、电话联络、视频连线、位置共享、邻里监督等多种方式,防止居家健康监测对象擅自外出;医务人员要按时上门开展核酸采样和医学观察,建立监测台账,做好信息报告。各社区(村居)要压实责任,确保对居家健康监测对象全链条闭环管理。
❽ 广州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阳性感染者怎么办
广州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阳性感染者怎么办
广东省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问答来了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俗称20条措施),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20条措施实施后
广东对各类人群如何实行健康管理?
一起来看看
↓↓↓
1.听说已取消“次密接”“密接的密接”等说法,是真的吗?
答:是的。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次密接)”。
2.我被确定为密切接触者,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您此时正在家中,请选择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自我隔离,全程佩戴口罩;不与家人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需要集中隔离的,备好必需品,等待转运。如果您此时正在外,请立即佩戴口罩,立即暂停一切社交活动,离开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按照要求做好转运准备。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实行5天集中隔离加3天居家隔离;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期间会被赋红码,不得外出。
3.什么人员需要集中隔离?什么人员需要居家隔离?
答:集中隔离的人员包括: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以及需纳入隔离但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人员等。
居家隔离的人员包括: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等。
4.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检测有什么要求?
答: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解除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3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5、7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5.我已经集中隔离一段时间了,何时才能解除隔离?
答:如果您已集中隔离管理满8天,且符合“人、物、环境”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员,即时解除集中隔离;如您满5天但不足8天,且“人、物、环境”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员,可解除集中隔离,闭环接转返回社区后继续完成1~3天居家隔离,补齐8天。
6.我已经完成5天集中隔离,转为居家隔离需要做哪些准备?
答:首先要看您是否具备居家隔离条件。集中隔离人员在入住后2天内填报目的地信息。如果您已集中隔离满5天,经目的地社区确认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由目的地防控指挥办安排“点对点”闭环接转至目的地居家隔离,不可搭乘飞机、火车、高铁、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属地社区“三人小组”督促落实好居家隔离措施。居家隔离最好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
如果您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需要在原隔离场所继续完成3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7.在居家隔离期间,有什么要求?
答:您需要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是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并将监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期间会被赋红码,您需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如因就医等确需外出,需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外出,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如您非单独居住,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需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您房间。您在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离开时要戴口罩。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如您为哺乳期母亲,期间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8.我被告知刚刚去过高风险区,该怎么做好防控?
答:这种情况下您属于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需落实7天居家隔离,期间会被赋红码,不得外出。健康管理的期限自离开风险区域之日算起。在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9.哪些人需要进行居家健康监测?
答:居家健康监测的适用对象包括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
10.我被告知要居家健康监测,有什么要求?
答:您需要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居住,尽量保持相对独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您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居家健康监测做核酸是在做好防护情况下到就近核酸检测点做核酸,如被赋黄码,请选择黄码核酸检测点。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配合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流行病学史。
11.我在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遇到就医等特殊情况要外出,怎么办?
答:请您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2.我在居家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同住人员能出门吗?
答:这两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果您属于居家隔离,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员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要求,不能外出;因就医等确需外出,需联系社区、专人专车、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您属于居家健康监测,尽量不与其他人员共用生活用品,避免密切接触,同住人员可外出,具体需配合所在社区的管理要求。
13.什么是高风险岗位?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有什么要求?
答:与入境人员、进口冷链等货物及环境直接接触的从业人员以及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纳入高风险岗位,具体范围由所在单位确定。高风险岗位人员结束闭环作业后,需进行“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会被赋黄码,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4.我在隔离酒店工作,准备轮休,需要落实哪些防控措施?
答:您这种情况属于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
需要严格执行集中居住、两点一线封闭管理生活工作模式、高频次核酸检测、疫苗应接尽接管理要求。离岗轮休时需实行5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期间会被赋黄码,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5.如果我最近去过其他省的高风险地区,回来后该怎么办?
答:请您来粤返粤后主动向社区报备,配合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会被赋红码,不得外出。观察期满,核酸结果阴性,经社区核实并收到解除隔离通知单,就可以解除隔离。
16.如果我回到省内后,被省外通报为密切接触者,我该怎么办?
答:接到消息后,请您及时主动上报所在社区、单位。原则上您将接受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加3天居家隔离,具备条件的可以实施居家隔离。期间会被赋红码,不得外出。时间从离开风险地之日起计算。该地若调整风险等级,当天也会调整管理措施。
17.我近7天内去过省外低风险地区,回广东是不是不用管?
答:不是,低风险区并不等于无风险。您来粤返粤3天内应接受2次核酸检测,并配合做好健康监测。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推,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18.如果我是低风险区的人员,出市有什么要求吗?
答:对省内低风险区跨地市流动人员,要求3天内应完成2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推,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19.近日曾在国内其他发生本土疫情的省份滞留,能回广东吗?
答:如果您7天内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来粤返粤后请配合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不得外出。时间自离开风险区域之日算起。如果您被确定为阳性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或滞留地属高风险区,或未按要求落实疫情发生地健康管理措施而滞留,请暂时不要返粤,按所在地有关要求,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如果您在低风险区,来粤返粤3天内应接受2次核酸检测,并配合做好健康监测。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推,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20.我要满足什么情况才能返粤,还是要一直留在外省?
答:请您遵守当地的防疫要求,并向当地防控指挥办反映您的情况。当您符合返程标准后,按照20条做好健康管理措施。
21.因疫情管控,我滞留广东,需要符合哪些条件才能返程?
答:如果您属于阳性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或者滞留区域属于高风险区,请服从所在地疫情防控安排,暂不适合离粤。
如果您所在地属低风险区,居住地或入住酒店7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且您近3天内未出现发热、干咳、嗅觉丧失、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可以离粤,但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如果您在全域管控区,请服从所在地疫情防控安排。
22.我因疫情滞留广东期间,生活和医疗需求如何保障?
答:请您服从所在地疫情防控安排。可以关注当地热线电话,反馈您的需求,同时积极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生活物资和常用药品。
23.滞留期间遇到一些难题我该怎么求助?向谁求助?
答:您可以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各地指挥办将记录并及时妥善解决您的合理诉求。
24.我现在国外,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回国?
答:您须在登机前48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不尽事宜,请向民航公司、海关等部门咨询。
25.我从国外入境后,需要集中隔离多长时间?
答:您将接受“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由隔离点安排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期间要求闭环接转。
26.我的目的地与入境地不在同一省份或同一城市怎么办?比如我从广州入境,但是我家在清远,我入境集中隔离结束回到目的地,还会被要求集中隔离吗?
答:您入境完成5天集中隔离后,需要“点对点”闭环接转回社区完成3天居家隔离。如果您在入境地已完成8天的隔离管理,隔离结束后再回到目的地,就不需要再次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
27.万一在集中隔离期间核酸检测为阳性,我会被转运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吗?
答:是否需要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需根据您的核酸检测Ct值判断。
如果核酸检测Ct值<35,会被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果Ct值在35至40之间,需在24小时后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如果此时仍旧Ct值<35,同样需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隔离治疗;如果此时Ct值≥35,不需要转运治疗,正常隔离即可。
28.家里有高龄老人,如何做好防护?
答:从近两年国内外疫苗接种情况来看,疫苗对降重症、降死亡效果明显,建议老人及时主动地接种疫苗,及时完成加强针接种。平时注意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29.我有高血压/糖尿病,封控期间怎么购药?
答:封控区会对重点人员建立人员清单、需求清单,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设有直通热线。无论是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其他基础性疾病患者,或是孕产妇和血液透析患者等,都属于重点人群。您可及时向社区反映具体需求,申请提供相关服务。
30.家里有人居家隔离,我怎么保护自己?
答:请您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接触。如与其接触,或是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需穿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有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其居住空间后,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均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❾ 居家健康监测上班违法吗
居家健康监测时期上班并没有违反法规。居家健康监测,是指在主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重点是针对自身依然存在的潜在风险,从对本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出发,应做好体温、症状等日常监测。同时,自觉保持合理活动范围和社交距离,履行好个人义务和社会责任。居家监测不同于居家隔离,虽然强调少外出、不聚集,切实控制活动范围,期间每天向村居(社区)或单位报告体温、症状情况,但并没有限制外出,如需要外出上班的,可在主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开展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出行。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各地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将每项工作落实到部门、机构、个人,细化实化各项措施,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掌握疫情防控政策规定和部署要求。要强化督导检查,建立通报机制,对疫情防控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通报,问题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的通知要求规定,实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配合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流行病学史。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本人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法律依据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监测指南》
一、适用对象
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舱)人员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需进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
二、场所要求
(一)选择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居住,尽量保持相对独立。
(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三)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三、管理要求
(一)社区服务要求。
1.登记造册。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要加强摸排和信息登记,及时掌握返回属地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信息,及时与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取得联系,进行信息核实,通过下发居家健康监测告知书(参见附表),告知居家健康监测相关要求,并按照“一户一档”或“一人一档”要求,登记造册,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健康监测特殊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街道(镇)、社区(村)可通过告知书、一封信及微信等方式加强居家健康监测宣教和指导,提醒社区需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应主动与社区取得联系,及时报备,督促其按要求做好居家健康监测。
2.监测信息收集。街道(镇)、社区(村)可通过建立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两次定期询问和收集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的体温、症状等信息,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人员,立即报告,并由专人联系120负压急救车,按就近原则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管理要求。
1.健康监测。实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症状监测,并向社区(村)如实报告。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并配合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流行病学史。
2.外出限制。居家健康监测期间,本人要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人员需根据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检测。
4.卫生防疫要求。
(1)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
(2)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清洁,对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定期通风和消毒;对门把手、手机、开关等日常高频接触物品表面定期消毒。
(3)做好手卫生,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4)尽量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用餐时提倡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