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婴儿健康的标准包括哪两大方面
1.生长方面,通常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牙数等指标衡量。
2.发育方面,通常指婴幼儿精神心理的发育。例如3岁以前的婴幼儿精神心理的发育,包括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认知能力的发育、与成人和小朋友的良好关系以及文化卫生习惯等。
⑵ "婴幼儿健康的标志是什么"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下面谈到的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理想”的标志,每个儿童都可能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之所以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可以把它看成是培养儿童应努力达到的目标。
(一)智力发展正常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
为大家所公认的是,把智力看做是以思维力为核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
智力的高低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背景。
良好的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协调性,表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的儿童“身在福中知福”,愉快、乐观。当心里有了委屈、痛苦、挫折时,能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绪。
(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儿童的人际关系虽然比较简单,人际交往的技能也比较差,但是,心理健康的儿童乐于与人交往,也希望通过交往而获得别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
(四)行为统一和协调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变得有了条理,主动注意时间逐渐延长,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达情感的方式日趋合理和成熟。
(五)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个性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之中。
心理健康的儿童,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诚实等性格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应该表现出:有充沛的精力;心情开朗、愉快,乐观;态度积极主动;能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在集体中受到欢迎和信任;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注意力能集中;睡眠好。
⑶ 幼儿园孩子什么是健康
一、幼儿园健康小常识有什么
一、幼儿在园的日常保健护理
晨间清洁卫生、晨接、户外活动、饮水、餐前餐后管理、大小便、幼儿睡眠、午点安排、幼儿卫生、幼儿离园、物品管理、幼儿衣着。重点解释:幼儿所用物品每天进行消毒并做到随时保洁;班级教师对幼儿全面护理,并培养幼儿有饮水的习惯;在传染病流行及天气有变化的情况下,园保健室都会给家长发信息。
二、周末在家如何护理好孩子
1、周末一般不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空气污浊的场所。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足睡眠、多运动、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室内保持通风等。
3、幼儿外出活动时,一定要是适量运动,及时穿脱衣服,补水。
4、尽量同步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学会自理。
三、如何给孩子正确用药
1、不要给孩子“进补”: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补品”就是正常科学的日常饮食。有家长给孩子买 “保健药”、 “补剂”,如多种维生素制剂、微量元素制剂等。 “补药”服用不当会使孩子出现不耐受的表现,如流鼻血等;有的孩子长期服用锌制剂,导致缺铁性贫血;有的孩子服用“补品”出现性早熟等。
2、剂量:剂量不足会收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易产生抗药性;而剂量过大又会增加不良反应甚至使孩子中毒。
二、幼儿园孩子洗澡保健
1、给孩子买些造型肥皂供他选择。
为孩子准备一些造型可爱、特别的肥皂,每天洗澡前,让孩子选择今天想用的造型。在水里有可爱的肥皂相伴,滑溜溜在身上滑来滑去,一定会制造出很多乐趣。
2、准备些洗澡玩具。
可在洗澡时玩的玩具非常多,尽量选些颜色造型都非常有趣、可喷水、发声的。这样丰富的装备,简直就是在水里建起了一座乐园,孩子自然会很受吸引。也可以让孩子在水里把平时玩的不怕水的玩具洗干净,宝宝会因此觉得,原来不是自己才要洗澡,还有很多朋友和玩具都需要洗澡呢。
3、偶尔洗洗泡泡浴。
难得给孩子洗一次不含香精的泡泡浴也是个好主意。躲在泡泡里吹泡泡、看泡泡的颜色、堆泡泡山……呵呵,多好玩呀。但请记住一定只能偶尔为之,因为特别是含香精的泡泡浴会使宝宝皮肤干燥,更容易引起尿道感染。
4、亲子浴。
再多的玩具也比不上与孩子一起浸在浴缸里泡澡。和孩子一起泡在水里说故事、唱歌、打水仗、聊天,也可以什么也不做,就是泡澡。和孩子一起泡澡,既可以减轻为宝宝洗澡带来的腰酸背疼,也成了亲子间最亲密的美好时光。
三、幼儿园冬季传染病怎么预防
冬季是传染病的易感、易发时期,为了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采取一系列预防保护措施,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为很好控制传染病,我们每个人必须对各种传染病有大体的了解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皮肤丘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潜伏期6—21天,一般为10—14天。起病较急,前驱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眼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有畏光、流泪、眼睑浮肿,此期一般3—5天;出疹期出疹顺序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皮肤开始,渐延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出齐约需3天,此期持续3—5天;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常于24小时内降至正常,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整个过程约10—14天。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全身症状轻,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浆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2—21天,一般为14—16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
四、幼儿园孩子的春季保健
一、家园配合,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不随地吐痰等,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建议家长早晚用冷水为幼儿洗脸洗鼻,以增强幼儿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冷水洗脸最好是在夏天或春天天气渐暖时开始进行,一旦开始,便要坚持,即使冬天也不要间断。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的湿度。幼儿床单被褥勤洗勤晒,此外,在打扫卫生时,尽量避免尘土扬。
二、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在寒冷的冬季,幼儿的室外活动相应减少,春季来临,如果骤然增加室外活动量,由于温度的差异,势必增加幼儿的发病率。因此,冬季也要常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增强其身体的抵抗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春季气候适宜,阳光灿烂,通过适量的户外活动增加幼儿抗病能力,改善体温调节功能,以减少春季疾病的发生。春季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刺激造血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的生成,从而有效地促进体内钙的吸收,提高骨骼对钙的摄取能力;孩子在幼儿园每天都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幼儿园为幼儿安排了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项目,以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循序渐进地加大幼儿的运动量。
三、合理营养,科学安排膳食。
一方面,应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色香味全的营养食谱,力求营养均衡,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满足幼儿的生长需要,鼓励幼儿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春季气候干燥,幼儿还应多喝水,活动量加大使幼儿体内缺少水份,多饮水有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有利于体内新陈代谢,减少患病的机率。另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在幼儿开始活动前提醒他们喝水,这样既可避免因出汗而导致的失水状态,又能防止因口渴而诱发的咽喉炎等。①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和增强抵抗力的功能。如青菜、小白菜、雪里红、番茄等。②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能抵抗各种病菌的侵蚀。如胡萝卜、苋菜及一些黄绿蔬菜等。③食用菌:内含丰富的铁和钙,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肌体抵抗力。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对于有佝偻病或手足抽搐症的幼儿,春天还应当酌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⑷ 婴幼儿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一)儿童定期健康检查
一、目的:
1、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了解家长在护理喂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 行指导。
2、对婴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和治疗,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二、管理对象:
本地段内1个月至6岁以下小儿(包括在本地段长期居住的临时户口的小儿)。
三、管理方法和要求:
1、开设儿童保健门诊,为了方便家长,力争与预防接种同时进行。
2、3岁以内婴幼儿,按照0岁4次、1岁2次、2岁2次的体检原则,可安排在 3、6、9(2、5、8)、12、18、24、30 36个月时进行。3~6岁儿童每年体检一次,为了方便家长,可于每年5~8月儿童大体检时一次完成。
3、体检中发现的体弱儿(佝偻病、缺铁性贫血、体重增长不良和肥胖儿)进行管理。
四、检查内容及要求:
1、询问小儿一般情况、喂养情况及患病情况。
2、测量身高、体重,并进行评价。
3、全面进行体格检查。
(1)3岁以下婴幼儿必须进行佝偻病检查。
(2)6个月一6岁儿童应测查血红蛋白,采用光电比色仪,取血部位为左手无名指端。进行贫血诊断及分度。
(3)4岁以上儿童进行视力检查(4岁以下儿童有条件也可以进行检查)。
(4)2个月至6岁儿童应进行听力筛查。
4、对小儿体格发育情况及家长在育儿中存在的问题,应给予指导及解决。
(二)小儿生长监测
一、 目的:
1、小儿生长监测是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连续的测量与评价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动态观察婴幼儿生长发育趋势,利于儿保工作者和家长及时发现体重增长不良儿,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生长监测的关键在于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自我保健能力。通过教会家长使用生长监测图,由家长亲自参与监测,及时发现异常,主动找儿保医生咨询,力求使家长早期获得科学育儿的知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通过实施生长监测可把工作重点放在筛出的体弱儿身上,对他们实行重点管理。
二、监测对象:
本地段内1个月至3岁以下小儿(包括在本地段长期居住的临时户口小儿)。
三、监测方法与要求:
1、测量次数(应与计划免疫结合):
6个月以内的小儿每月测量体重一次;7~12个月,每2个测量体重一次;13个月~3岁,每3个月测量体重一次。
2、测量日期:
根据各保健机构的具体情况及监测儿的多少进行安排,一般可按周或按月规定测量日,以便于评价和比较。
3、监测程序:
(1) 称重:
(2) 评价:评价小儿生长曲线与参考曲线的关系。
(3)询问:询问小儿近日来的喂养和疾病情况及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并记录在 相应的栏目内。
(4)指导:向家长宣传防病知识,交谈小儿的健康情况和今后注意事项,如发现体重曲线偏离(不增或下降)时,寻找原因并给予指导。
不同月龄组每月增长的最低值(克)
月龄正常增长值 0月~ ≥600
6月~ ≥300
12~36月 ≥150
(三)五官保健
一、 听力筛查及监测
1、目的和意义:
开展小儿听力筛查工作,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有言语障碍的儿童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让听力障碍儿童经过治疗、听觉言语训练,能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与听力正常的孩子一起生活学习,健康成长。
2、听力保健对象:
0~6岁儿童,重点为0~3岁儿童,尤其是具有听力高危因素的儿童。
听力高危因素
(1)耳聋家族史。
(2)近亲结婚史。
(3)母孕期感染史(如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等)。
(4)母孕前有梅毒病史。
(5)新生儿头颈部或其他身体部位的畸形。
(6)出生体重
⑸ 孩子的身心健康包括什么
身心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成长发育内容,既包括了身体发育,也包括了心理发育。身心健康就是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内容有: 充沛的精力,处事乐观,态度积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睡眠良好,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机体抵抗力强,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机体没有疾病。
心理健康内容有: 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做到自知自觉,保持自尊、自信,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能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处事乐观,充满希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平时要注意孩子膳食营养均衡,避免孩子偏食和挑食,避免过多摄入零食。让孩子进行一些适度的锻炼或者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关心关爱孩子,多陪伴孩子,和孩子耐心的交流,让孩子能够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开拓眼界,做一些社会公益事情,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更好的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育。
⑹ 婴幼儿的健康知识有哪些
一般要掌握婴幼儿的健康知识包括:
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保健要点;
2、婴幼儿的心理特点和保健知识;
3、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识;
4、婴幼儿传染病防治知识。
⑺ 婴儿健康的重要标志
首先身高体重都符合国家标准,吃饭不挑食,而且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会随时观察四周周围,而且还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小家伙有积极探索的心理尝试探索,这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对玩具感觉到好奇,对有兴趣的事物会全身心的投入,这些都是身心健康的表现,还有就是与人亲近,在婴儿时期如果有足够的安全感,那么孩子就会更喜欢与人交往,与人说话。
幼儿身心健康的标志就是身体体重、身高都符合标准,而且吃东西不挑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与人亲近等表现。而且这样的孩子也是非常活泼开朗的,会被认为是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