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身体健康医学上用什么表述

身体健康医学上用什么表述

发布时间:2022-12-20 20:22:32

Ⅰ 医学上 健康状况分为几类

医学上健康状况分为3类。

1、健康状态:主要是看个人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等。

2、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这是新的医学理论、新概念,也是社会发展、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它与现代社会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有直接关系。

3、不健康状态:人到中年,难免有些毛病,然而很多人发现生病时常常已很重了,有的甚至失去了治愈的机会。其实大部分疾病在发作前都有一些告警信号,依据这些信号对照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对早期发现身体的疾病有一定的益处。

(1)身体健康医学上用什么表述扩展阅读:

健康的评价标准:

从理论上讲,尽管分类中有第一度特别健康者和第二度普通健康者,但实际上在体育运动中二者不易明确区分。在日常生活中健康者、病者及虚弱者彼此之间是有区别的,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疗法健康程度可以提高和恢复。

一、健康水平的评价标准:

1、群体健康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群体健康水平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四项指标:即平均寿命、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等综合情况。

2、个体健康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个人各主要系统、器官功能是否正常、有无疾病、体质状况和体力水平等。

二、健康生活方式美国加洲大学公共健康系莱斯特·布莱斯诺博士对约7000名11~75岁的不同阶层、不同生活方式的男女居民进行了9年的研究,结果证实,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远远超过所有药物的影响。据此,莱斯特博士和他的合作者研究出一套简明的、有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下:

1、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

2、有规律的早餐。

3、少吃多餐(每日可吃4~6餐)。

4、不吸烟。

5、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

6、控制体重(不低于标准体重10%,不高于20%))。

7、规律的锻炼(运动量适合本人的身体情况)。

此外,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身体。布莱斯诺博士指出,它适用于各种年龄的人,特别适用于身体功能处于下降阶段的人。若能遵循上述7种习惯去生活,那么将会使你终身受益。一般来说,年龄超过55岁的人如果能按上述的6种至7种习惯去生活,将比仅仅遵循三种或更少的习惯生活的人长寿7~10年。

Ⅱ 健康是指什么

健康是指身体和精神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和完美状态。传统的说没有病就是健康,现在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道德规范,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人体的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健康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

平时要注意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玩手机打游戏。饮食上注意清淡、不要吃垃圾食品、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Ⅲ 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我要医学上的定义 不含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目前医学上就是这样定义的,包含心理和社会才是完整的健康。这是理念上的进步,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

Ⅳ 健康是指什么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健康是节约,健康是和谐,健康是责任,健康是金子。健康不仅属于自己,健康还属于亲人、家庭和社会。健康不是一切,失去健康将失去一切。现代人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但是在如何正确饮食、科学健身、保护身体不受疾病困扰、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更加健康等方面,大多数人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一、健康新概念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良好适应能力的完美结合。不同阶段、不同学者对健康提出不同的表述,在中的的表述中最具有权威性与合理性的当属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为WHO)提出的概念。1990年,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和道德健康的完美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一)躯体健康:一般指人的生理健康。(二)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1、具有健康心理,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且有自知之明。2、在自己的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三)社会适应良好:指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被他人所接受。(四)道德健康: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是非的观念和能力,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和规范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二、健康标准(一)WHO根据其健康的定义,提出躯体健康10条标准: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而不感到过于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明锐,眼睑不易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二)WHO提出心理健康7条标准: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3.具有较强的意志和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并改善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1999年WHO制定了新的健康标准,即“五快三良”:WHO将健康的标准具体化为“五快三良”。用“五快”来衡量机体各系统的健康状况,用“三良”来衡量心理的健康状况。五快:1. 食得快:食欲好,不挑食,但不是狼吞虎咽。2. 便得快:大小便轻松自如,感觉良好。3. 睡得快:入睡迅速,睡眠较深,醒后头脑清,精神爽,4. 说得快:说话流利,表达正确,合乎逻辑。5. 走得快:步伐轻快,转体敏捷,行动自如。三良1. 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2. 良好的处事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环境。3. 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宽厚,珍惜友情,不吹毛求疵,不过分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三、定期健康体检的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身体不舒服了,有病了,才去看医生,而此时疾病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对此,我们建议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某些疾病早期虽然没有症状,但通过体检就可以发现,并可及时进行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有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在健康体检中也可以发现蛛丝马迹,以便从萌芽状态中祛除,使之不易发展为疾病。健康与否不能全凭自己的感觉,当今医学已发展到分子基因研究时代,有很多先进的手段和紧密的检测仪器,能够早期发现及预测疾病。近20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吸烟又是引起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被称为无声杀手。早期不进行体检,是难以发现的。现在关注健康的但多是老年人。其实健康问题应该从青少年开始注意。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类疾病,通常被称为“突发心肌梗死”、 “突发脑卒中”但这种提法不够准确,因为心肌梗死、脑卒中并不是突发的,动脉硬化根植于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可能在中老年,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没有病程积累发展,就不会有所谓的突发性心肌梗死或突发脑卒中。很多研究已经证明,有些20多岁的青年人已经开始动脉硬化,到30多岁血管已经堵塞一半以上,到50多岁就几乎完全闭塞了。专家呼吁人们要转变健康观念,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作一个 “定期的总结”。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健康是否正常,如果查出处于疾病状态,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如果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可以在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得到有效的健康提升计划管理;如果是处于健康状态,可以在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得到科学合理的健康维护计划管理。定期健康检查可以全面、系统、实时地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还可以为治疗提供相关的数据,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健康、治疗疾病。四、亚健康状态WHO认为,人的身体一般处于三种状态,即: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人群仅占5~10%,患病人群占20%,有70%左右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即国内常说的“亚健康状态”。五、亚健康的成因(一)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思虑过度,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个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身体主要器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二)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物质摄入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的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等,造成了人体缺乏很多重要的营养素,这样会引起肥胖、机体代谢功能紊乱等病症。(三)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高层建筑林立,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人们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由于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较低,使得血液中的氧浓度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也随之降低,影响了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住在高楼层的人们要经常到地面走走,在使用空调时,要及时开窗换气。(四)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它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中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六)用药不当,这不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破坏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稍感疲劳,就大量服用补品,本想补充营养,但实际是在抱薪救火。(七)不良精神、心理因素的刺激,这也是造成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素。六、亚健康的表现亚健康人群多为40岁以上的人,在这类人群中较普遍存在着发生疾病倾向的高负荷(体力和心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粘度、高血脂以及免疫功能偏低,其表现为“一多三减退”,即疲劳多,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需要对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不健康的行为进行纠正,建立良好的生活节奏和健康习惯,从而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七、科学认识亚健康(一)亚健康不同与亚临床。尽管亚健康与上游的健康状态和下游的疾病状态有部分重叠,但区分也是明显的。亚临床是有主观检查证据而没有临床表现,如当前常见的中老年颈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明显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甚至有斑块形成,但无临床表现;而亚健康状态者具有头痛、头晕和胸闷等不适症状,但血管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都未发现异常。(二)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症(CFS)。首先,CFS具有国际统一标准,亚健康至今没有;其次,CFS在18岁以上成人发生率仅为0.004%,而亚健康则为70%,两者悬殊甚大;再者,国内描述的亚健康状态多数通过积极干预可以恢复健康,CFS则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三)界定亚健康还应注意同临床功能性疾病、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区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亚健康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判断标准,中外学者及中西医对亚健康的理解和界定范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和争议,这些均是今后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你必知的健康常识: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吃太多对身体不好。(每天吃一个鸡蛋,对身体是有益的。)

3、鸡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应是饭前吃水果。

5、女生月经来时,不要喝绿茶,反正茶类的不要喝就对了,多吃可以补血的东西。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先喝一杯水,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会胖。

10、少喝奶茶,因为高热量、高油,没有营养价值可言,长期饮用,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为得花5~7小时去消化,并使脑中血液集中到肠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点后,大餐少少吃,因为五点后身体不需那么多能量。

19、10种吃了会快乐的食物:深海鱼、香蕉、葡萄柚、全麦面包、菠菜、大蒜、番茄、低脂牛奶、鸡肉、樱桃。

20、睡眠不足会变笨,一天须八小时睡眠,有午睡习惯较不会老。 适当服用催眠药有利健康。

21、最佳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清晨6点。 失眠可适当服用催眠药。

22、每天喝酒不要超过一杯,因为酒精会抑制制造抗体的B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23、服用胶囊应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个吃),睡前30分先服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青春永驻;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发因素:熬夜、压力、烟酒、香鸡排、麻辣锅、油腻食物、调味过重的料理。

26、帮助头发生长:多食用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27、每天一杯柠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还可以淡化黑斑。

28、苹果:机车族、瘾君子、家庭主妇的常备良药;一天一颗,才能让自己有个干干净净的肺。

29、抽烟又吃维他命(B胡萝卜素-A维他命的一种)会致癌,尽早戒烟,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个时期:月经来时、孕妇、临产前、生产完后、更年期。

31、抽烟:关系最大的是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与膀胱癌有关。

32、饮酒导致肝硬化,引发肝癌。

33、吃槟榔会导致口腔纤维化,引发口腔癌。

34、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胆固醇,会引发胃癌。

35、食物过于粗糙,营养不足时,导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黄曲毒素、亚硝酸类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烟,拒吸二手烟。

38、适量饮酒,不拚酒,不醉酒。

39、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的食物。

40、每天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

41、每天摄取富含高纤维的五谷类及豆类。

42、每天摄取均衡的饮食,不过量。

43、正确饮食习惯: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Ⅳ 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健康

1.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健康,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在损耗身体的部件!所以健康的定义应该是——身理机制有能力对人自身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进行修补工作,就可以说是健康。
2.致病的原因就比较复杂,没有一种病因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比如说身理机制的平衡被打破了、免疫系统的战斗力不足、战斗经验不足、战斗时的后勤资源不足、经神上或情绪上的不稳定也都可以致病。笼统的说就是人体的维护机制能力不足以对抗伤害和损耗时就会造成生病。
3.人体的生理机制会根据生理状况对人体系统对进行最佳调整,让人体处在一种平衡状态,只要这种机制没有崩溃,那就是健康的。
4,5. 身心疾病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心理方的致病原因严格的来说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因为环境而引起的。这理所谓的环境指的是人自身给以病或健康的成长因素和条件,因为不管是健康或生病都需要一种能够适合他们生长的地方。人体若给以自身一片健康的土地,那么病原的成长就会所到压制,相同的人体若是给以自身一块死地,那么病的种子就得以快速成长。如同生死一样,健康和疾病同生同源,他们彼此对立却又相互追随。健康固然是好的,但生病也未必就是坏事!

==!!不少于1000字?我还是自杀好了!

Ⅵ 怎么用医学术语来描述一个人很健康

神清,精神可,自主体位,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步态正常。。。

Ⅶ 身体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工作有效率。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具有抗病能力,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龋齿,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然而,健康标准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则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分期是:44岁以前的人被列为青年;45~59岁的人被列为中年;60~74岁的人为较老年(渐近老年);75~89岁的人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者。

Ⅷ 中医对健康是如何下定义的

对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还要完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体对健康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现代社会认为,必须把人作为整体来认识,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属于不健康的范围。

中医对健康的定义:吃饭快、走路快、上厕所快、入睡快、烦恼忘记得快。

Ⅸ 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里提供了检验身体状况的6个指标,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断身体状况如何。

指标一:血压。

高血压本身是一种疾病,也是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建议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比如限盐、减重、戒烟、运动等,以预防高血压;35岁以上的人要定期测量血压,一旦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要去正规医院就医,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更应注意;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和监测血压,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切忌盲目自行停药或减量。

指标二:体温。

体温反映新陈代谢的强弱。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一天中略有波动,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相差不超过1℃。体温还与年龄有关,一般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较低。运动、进食后,女性月经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对体温也有影响。建议,每个家庭都要有一个体温表,及时监测体温,一旦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很多时候感觉不到自己发烧了。因此,当精神不济、没有食欲、反应能力变差时,最好先量量体温。

指标三:呼吸速率。

相对来说,呼吸越快、越短促,说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长,则心肺功能越好。一个人每天大约呼吸1.7万次,每分钟进入肺部的空气约为0.946升,但真正进入肺部的空气远低于这个数字。人的寿命与心肺功能关系密切。深呼吸时吸入氧气更多,器官利用率更高,甚至能让人多活几年。要想减缓呼吸速率,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可以练习深呼吸。可采取“吸-停(屏气10~20秒钟)-呼”的方式,吸气时尽量用鼻子均匀缓慢地深吸,呼气时要用力往外吐,最大限度排出废气。每次深呼吸练习3~10分钟,每天2~3次。

指标四:心率。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多项研究发现,心率越快预期寿命越短,心率每分钟小于90次的人不易得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率越快,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越大,死亡风险也越高,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0~74次,生命最安全。生活中应加强运动,改掉抽烟、酗酒、熬夜等坏习惯,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态、避免发怒,有助于稳定心率。运动对心脏的益处是长期且效果最好的,坚持运动能让心率慢慢降下来。冠心病患者更要将心率减慢,除了适当运动,还可借助药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心率容易因活动量的增加而变快,最好选择中等强度的缓和运动。

指标五:疼痛感。

疼痛是身体不适时发出的最直接信号,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在医学界,疼痛被认为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很多人对疼痛见怪不怪,主要应对手段以“忍”为主,殊不知疼痛不仅是一些疾病表现出的症状,本身也是一种病。严重慢性疼痛会导致各系统功能失调,甚至危及生命。建议一旦出现疼痛要立即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要乱吃止痛药,以免掩盖原有疾病症状。

指标六:走路速度。

走路速度是提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算得上检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情况的一盏“指示灯”,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低于0.6米/秒的人死亡风险增加,超过1米/秒的人寿命较长。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家中老人的走路速度,如果突然减缓,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如果老人的常规步速小于0.8米/秒,也就是5秒内走不到4米,说明肌肉力量萎缩较严重,有可能发生了肌肉减少症。要想保证走路速度,增加日常锻炼必不可少,快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建议快步走每次持续40~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以从快走半小时起,然后逐渐延长时间。快走时,一般应使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140次,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阅读全文

与身体健康医学上用什么表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戏曲民间故事有哪些 浏览:329
环渤海经济区规划包括哪些城市 浏览:658
怎么做才是爱情 浏览:457
爱情中极端是什么 浏览:247
婚姻里面的事情有哪些 浏览:647
大妈怎么夸美女 浏览:916
第一针疫苗打了多久健康码有显示 浏览:146
爱情中要把握好进退的度是什么 浏览:197
幸福里经纪人版怎么样 浏览:596
宜兴市为什么每年都招事业编 浏览:266
德阳经济最好是哪个县市 浏览:782
爱情是不会死的是出自哪里 浏览:35
品牌故事多少钱 浏览:562
生活要怎么过才能开心幸福 浏览:982
杰瑞鼠与鼠女婚姻如何 浏览:242
哪些是卫生健康的事 浏览:232
美女忘带钥匙是什么电视剧 浏览:945
爱情运怎么算 浏览:401
2008年还有哪些故事 浏览:391
美女韩语版怎么说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