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7款移动App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被通报,你都用过哪些软件
这些app我还是用过很多的,没想到这些APP竟然存在隐私不合规的行为,这些软件侵害了我们的权益,也有泄露我们隐私的风险,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愿意用这样有风险的软件。这些软件不仅侵犯隐私,还可能带来病毒,能不用的话,我们尽量不用。这些软件大部分都是炒股跟证券软件,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不用担心。
最后,我还用过《西部证券》,《新时代证券》,都不建议使用,既然已经曝光了,大家下载软件炒股的时候就长点心。具体的涉及名单已经公布了,大家可以对照一下看自己有没有用过,一不小心信息就泄露了。在我们注册的时候也要认真读一下协议跟说明,不要随便乱开权限,特别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朋友,一定及时清理手机。不然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陷阱。
❷ 10款侵害用户权益APP被下架,都有哪些APP使用率如何
工信部向社会通报了26家存在违规调用麦克风、通讯录、相册等权限APP企业的名单。截至目前,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复检,尚有10款APP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依据《网络安全法》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工信部组织对上述10款APP进行下架。 这次软件下架引发用户的广泛关注,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下:三、由于许多APP开发者和运营者的目的不纯,导致了许多用户在使用这些APP的过程,许多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擅自泄露,严重侵犯了用户的个人隐私。这种行为是非常恶劣的,网络的和谐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这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丝毫不顾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如此不择手段的行为不但会让他们彻底失去用户的信任,而且也必将为此接受应有的惩罚。
❸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
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近年来,我国在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上做了一系列积极探索,现实中,保护个人信息可能比想象中复杂。38款App违规被通报具体名单。
信部通报38款违规APP 腾讯新闻、QQ音乐、小红书等在列
新京报快讯 据工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工信部发布了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38款违规APP被通报,涉及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通报全文如下:
用户信息被收集有哪些风险?
曲子龙说,隐私泄露之后被精准推送广告并不是最大的风险,不良企业会通过大数据杀熟,甚至不法软件装入手机后获取通讯录及相册权限,经过分析提取用于实现“个人身份信息盗用”、“定向网络诈骗”等用途。建议用户不要轻易让第三方软件获取通讯录及相册权限,相册中也尽量不要存放身份证、银行卡等包含敏感信息的照片内容。
曲子龙认为,必要权限按照行业区分,法律上国家已经规定得很明确了,大部分产生争议的是一些个性化的内容,比如支付宝是一个支付软件,但是里面加了小程序后就变成了“公众应用平台”,属性发生变化获取的权限也自然跟着发生变化,最好的方式是应用内的第三方服务如果仅是偶尔使用的应用,都采用二次授权,并且即用即授权原则,如果长期使用的应用则制定权限开关,用户随时可以手动关闭停止授权,可能会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
“为了提高体验,完善产品,一些APP必然要求获得权限,用数据来服务消费者。”安全专家、绿盟科技集团副总裁曹嘉说,由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往往比较复杂,数据收集、使用范围的边界并不清晰。
围绕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障个人信息权益,个人信息保护法构建了“告知—同意”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专家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
同时,对于人们反映强烈的一揽子授权、强制同意等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或公开个人信息、跨境转移个人信息等环节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并赋予个人撤回同意的权利,在个人撤回同意后,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停止处理或及时删除其个人信息。
近年来,我国在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上做了一系列积极探索。针对公众反映突出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2019年开始,中央网信办联合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统筹制定APP个人信息保护系列规范,先后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等行为规范,界定了6类31种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违法违规情形,明确了39类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比如,地图导航类应用,必要个人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出发地、到达地。超出部分则属于违法违规范围。
针对“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生物识别、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列为敏感个人信息。该法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同时应事前进行影响评估,并向个人告知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和身心健康,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确定为敏感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获取这类信息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并应当对此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现实中,保护个人信息可能比想象中复杂。“个人信息与非个人信息的界限并非如想象的那样清晰。收集行为是否合法等,也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晓东说。
比如,个性化推荐、用户画像等收集的数据属于个人信息吗?通常,企业在收集了用户浏览网页、搜索记录等信息后,会将此类信息做匿名化处理。丁晓东表示,这些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是否属于个人信息,是否纳入个人信息的范畴来管理,学界尚无定论。此外,个人信息的范围因时代而改变,针对不同的个人信息的类型,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❹ 公安成功摧毁6款淫秽漫画APP!这些APP会如何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公安成功摧毁6款淫秽漫画APP!这些APP上提供了大量违规非法的内容,会给青少年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看这些漫画会使得孩子逐渐上瘾而浪费了大量时间,使得没有时间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在观看这些漫画的时候,人类的大脑边缘皮层的中枢系统会分泌出令人感到愉快的多巴胺,刺激人们对于这些漫画有更加喜爱的情绪,驱使人们沉浸其中获得脑中的快乐因子,经过调查研究,在观看这些漫画的时候,脑内所分泌的物质和海洛因有相似之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漫画会让孩子被动上瘾,从而对于现实世界的学习活动不感兴趣。
❺ 警惕!川渝两地这17款APP侵害用户权益,还有哪些流氓APP该被整顿
警惕!川渝两地这17款APP侵害用户权益,还有流氓APP是该被整顿,比如优健康,学习通,汽车头条,壁纸多多,曹操出行,返利,爱剪辑,找靓机,美丽修行等等。
最后如果发现个人的信息在网络上被泄露的时候,要警惕起来,及时去报警,维护好自己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