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保健品
记住以下几点:
1、我国任何一种保健品,都涉及虚假宣传,销售都必然存在欺骗。比如益生菌类保健品都宣传增加肠道内微生物,实际上是这些微生物根本就过不了人的强酸性的胃,还没到达小肠,就死干净了,如果真有某种微生物,连胃酸都杀不死的话,进到你体内,就肯定能要你的命!
2、价格都是严重虚高。
3、有很大一部分保健品是少吃无害也无益,多吃或长期吃就会严重影响健康。
4、有许多保健品,添加了不明西药成分,来虚高其效果的,长期服用是要命的。比如宣传壮阳的保健品,一般就是加了西地那非的,宣传降压的保健品一般就是加了可乐定的,太贵的西药保健品商家还舍不得添加,都是添加低廉价格品质差严重危害健康的西药成分。这是业内的通行做法,但他们几乎都会清一色宣称是“纯中草药制剂”。
B. 你是怎么看待保健品的
对于保健品,首先要明白它的作用: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
至于保健品吃还是不吃,也要因人而异的:
1、吃好三顿饭,保健品没有吃的必要:
人体的营养主要还是通过三餐来补充的,一日三餐在品质上能够保证营养均衡,食材选择做到食物多样化,足可以保证每日人体营养素的全面需要。
2、饮食质量差时或处于特殊时期的人群,可以适当补充。
健康的成年人由于食物匮乏或无法保证一日三餐的营养素,造成营养素缺乏可以适当补充保健品;
孕妇或哺乳期、老年人,身体处于特殊时期,对营养素的要求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也应酌情补充营养素。
以上情况当身体状况改善后,服用的保健品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于保健品不得不说的
1、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比如维生素C,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产品与药店卖的几元一小瓶的维生素C药片功效是一样的,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途径也是一样的。
2、适量补充
保健品是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的,并不是补充的越多越好,比如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大量补充后会在人体内蓄积,甚至中毒。所以补充营养素时要根据自身的饮食情况考虑剂量或咨询营养师。
C. 怎么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1.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保健食品不具备治病功效,不能作为药物替代品,不能受广告宣传误导。
2.规范的保健食品对某些特定人群有调节机体功能。合理服用保健食品除有调节免疫功能外,有的能起到辅助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减肥、通便、缓解体力疲劳等作用。但保健品一般只具备一二项功能,不能对保健品作用期望值过高,更不可迷信。
3.保健食品的作用往往是长期和缓慢的。短期内效果通常不太明显,应有心理准备。
4.选购时要尽量有的放矢,对号入座。每种保健食品只适合于特定人群食用,如果选择不当,不仅无益,还可能起负面作用。比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压的保健食品,分别只适宜于血糖、血脂、血压较高者食用,并非所有中老年人都适用。
5.注意包装上说明。购买时首先要核查有无卫生部或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标签和说明书。凡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一般都有较好安全性和一定保健功能。印在外包装上的说明文字比较可靠,而包装内的说明书,有时可能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
6.养生保健主要依靠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适度运动、戒烟少酒、心理平衡,不能依靠保健食品养生保健。当然,合理食用正规保健品可能有一定益处。具体选服时不妨咨询真正的营养学专家或医生意见,使服用保健品更具有针对性。
D. 如何正确认识保健食品
所以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面对琳琅满目和形形色色的营养品、保健品,广大消费者一定要具备一些认清保健食品真相的基本知识,学会挑选合适的产品,并能正确使用它们。
2005年制定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所以说,市场上很多夸大宣传的产品,并不是真正法定意义上的保健食品。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国家对于保健食品的审批和监管都更加严格,保健食品中的伪劣产品数量已经大幅下降,但仍存在把保健食品当药品宣传,坑蒙广大消费者的现象。一些经营者往往采用“夸大功效宣传”、“虚构科学根据”、“患者现身说法”等手段,通过媒体把保健食品非法宣传成“具有治疗疑难杂症或慢性疾病作用的药品”,诱导消费者购买使用。使消费者不但蒙受经济损失,而且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会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在目前这种保健品良莠不齐的现状下,应该学会购买和食用安全的保健品:
只是特殊的食品,虽然可以调节机体功能,但并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尤其是老年人,对于一些保健品虚假宣传中的“功效”非常看重,而且还有一些老年人经常将保健食品代替药品来使用,这种做法不可行,一定程度上还会延误疾病的治疗时间。尤其是一些食字号的营养品,是不能声称有任何保健作用的。
如免疫力低下、失眠、单纯性肥胖者,可以选择相应的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减肥类保健食品;绝经妇女、老年人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可以选择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服用药物、合理膳食、劳逸结合的同时,可以选用辅助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保健食品。在选购保健品时,不要盲目随着广告走,而应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每种保健食品只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对上门推销人员一定要高警惕,不要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产品。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营养索过多和不足都不合理,人体需求的绝大部分营养索能够从膳食中直接摄取。但一些与人体健康有很大关系的营养成分可能难以通过正常的膳食摄取,尤其是食量较小和偏食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如不补充,可能会打乱人体代谢平衡,因而需要适时补充缺乏的部分。工作压力大时,人体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身体内部的失调,也可以适度选用保健品,选用时最好请专业人士指点。服用保健食品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有可能对身体发挥保健作用。对有病的人来说,无论哪种保健食品都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
一定要到正规的经销场所(如大型超市、卖场、连锁药房等)购买。辨别保健食品真假可以登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网址为www.cfda.gov.cn),在“数据查询”栏目进行相关产品的查询。
从科学角度讲,平时注意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适时适量的运动、保持开朗的性格才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保证。需要使用保健食品的特殊人群只有掌握了保健品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花钱买健康。
用保健食品中所含营养成分的生理功能来宣传其“保健价值”,是很多保健食品厂家的常用手段。人体需要多种宏量和微量营养素,前者指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后者指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任何一种成分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甚至生病。如保健食品中含有某种营养成分,就有可能被打扮成对身体健康有“保健作用”,甚至能够,“防治某种疾病”。实际上用来购买某些保健品的钱,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购买更多的日常食品来解决这些营养摄人不足的问题。
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