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男生,今年满18岁,学声乐的.请问检查声带的发育,声带是否有问题,该做什么检查
你做声带检查的话是要看到声带的闭合状况,以及是否有声带小结,一般是需要做喉镜的,一般的医院就会有喉科,大概300元上下可以做一次检查了,医师会用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管子从你的鼻腔进入一直到你的咽部,这个过程比较难受,但是你可以通过医师身边的监视器看到摄像头从开始进入鼻腔到你咽部的整个过程,过程中医师会让你配合做一系列的动作,例如发出“1”的声音,或是“啊”的声音,然后结束,整个过程大概会在10MIN以内,过一会你就可以等待报告了,医师会附上几张你咽部采集的一系列动作的照片,你可以留着做个纪念了。
PS:没事的时候不要大喊大叫,我身边有好多东北的大学同学,据说他们的身体素质比南方的孩子要好,所以唱高音很自信了,没事会大喊大叫,但是老师经常警告这样做对嗓子不好,在没有形成熟练的歌唱发声习惯和体系时,唱歌前还是先开一下声吧,好似在磨合期的汽车,你出门前还是要先WARM UP一会以起到保护作用,声带比较脆弱,若经常不正确地使用就会有声带小结的可能,声带小结是需要手术切除的,你有一点嘶哑,我不瞭解具体情况是什么样,你可以去做个检查。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② 我是学唱歌的,学校需要医院出具声带检查报告。请问声...
你好,声带检查一般就是指的是喉镜检查,可以在喉镜底下看到声带是否有息肉等,还有就是声带是否正常闭合,是否有神经损伤导致的声带麻痹和健康侧声带代偿等。只要做个喉镜就可以发现声带是否正常的了。
建议可以去医院五官科就诊,做个喉镜检查就可以。
③ 怎样才能知道婴儿的声带是否正常
前言:拥有一副动听的嗓音是每一个人的愿望,那么就要从小做起,众所周知,我们的发音是由声带所引起的,所以想要拥有健康的嗓音就要做好对声带的维护,以下具体来看下怎么从小就做好对孩子声带的维护吧! 胎儿降生后便会发出声音,第一次发出的是哭声,它伴随着婴儿生命的开始,也是婴儿健康的一个标志。两三个月的婴儿会发出咿咿啊啊的声音,继而出现喊叫声,发出妈妈爸爸等声音。 口腔、喉头、声带是人的发声器官。婴儿的发声器官已具备基本结构,但咽部狭小,而且比较垂直,软骨柔软细弱,声带短、薄,因此在发声过程中要保护嗓音,使之适应发声器官的特点,为有良好的发声奠定基础。 做到早期保护嗓音,就要正确对待婴儿的哭。哭是婴儿的一种运动,也是一种需要的表达方式,所以不能不让婴儿哭,也不能让婴儿长时间地哭。长时间哭或喊叫会造成声带的边缘变粗、变厚,致使嗓音沙哑。 呼吸疾病的疾患,如感冒、咽炎、喉炎等也会影响婴儿的嗓音,为防止这类疾患发生,日常应多给婴儿饮白开水,吃水果、蔬菜。在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到公共场所,必要时服用菊花水等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 怎样保护好孩子的声带? 婴幼儿时期,发声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还比较娇嫩,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各种运动负荷耐受力较差,容易疲劳。在这段时间里,如不注意发声器官的保护,最容易产生声音失调,甚至导致声带疾病。 家长和教师应教育和指导孩子学会正确使用和保护嗓子。 1、在婴儿时期就要注意,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大声哭喊。如不注意,久而久之,会影响声带的发育。 2、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除了正面教育,制止大声喧哗外,教师和家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求轻气柔语,但大声呵责是不好的,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高声可以“震住”孩子,殊不知孩子受其影响,便也提高了嗓门,会模仿着去做。 3、给孩子教唱歌曲,要注意孩子的特点,起调不能过高,音域不宜过宽,不要教唱成人歌曲。当咽喉部疲乏或有炎症时,应禁止唱歌直到完全恢复为止。 4、不要迎风唱歌和歌后喝冷饮,这样也会损伤声带。 5、孩子唱歌和朗诵的音量都不应该过强,时间也不应该过长,唱歌朗诵的地点,空气必须清爽,保持湿润。 6、注意饮食营养卫生,对发声器官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等,应限制食用。 有些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在吵闹时或者被欺负,总会发出尖锐的喊叫声和哭闹声,但专家表示:这些情况会带来损伤声带的后果。 另外,除了大声喊叫外,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肥大和慢性鼻旁窦炎的小儿,由于分泌物附着于咽喉壁上,使孩子常常不由自主地频频作“咯咯”的清嗓声,久而久之会损伤声带。有些听力不良的孩子,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也会损伤声带。严重的儿童期声带损伤可能影响声带的发育,直到孩子的青春变声期也无法恢复。 儿童声带损伤的预防方法 避免扯开嗓门叫嚷 上课发言要举手,别人发言无论对错,听完以后再表达意见,不要大声喊叫打断别人。这样既可以保护声带,又可以培养良好的礼貌修养。 变声期别大声叫唤 变声期声带最易受损,对它的维护好坏会影响到一生的嗓音健康。这一时期声带开始发生显明变更。一般9岁以后男孩开始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女孩在青春期喉结虽没有显明的外观变更,但喉结内一样有显明变更:即声带增长变窄,因而发音频率高,音调也随着变得高而尖细。这时人的声带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很轻易受损,所以为了维护嗓子,这一时期的少年不要大声喊叫和长时光的说话。同时,尽量避免不良外界因素的刺激,不要吸烟,不要吃刺激性食品,并做到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防止受凉感冒。 不要长时间讲话 每次讲话后要休息一段时间,喝口水。在背景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尽量少讲话,以免孩子需要直起喉咙喊叫才能让对方听见。长时间说话后,不适合立即吃冷饮或喝冷开水,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在孩子的变声期,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的声带黏膜遭受局部性刺激。孩子感冒和咳嗽时,尽量让他少发声,从而减轻由于生病引起的声带充血水肿。 唱适合的歌曲 有的孩子在唱歌时,喜欢选一些“吼叫”型的歌曲,以为吼得越响越好,这样很容易引起声带损伤。 孩子最好不唱成人歌 家长要在婴儿时期就留意维护宝宝的嗓音,不要让婴儿长时光大声哭喊。大一些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大声喊叫。教孩子唱歌,起调不能过高,音域不宜过宽,不要教唱成人歌曲,也不要迎风唱歌和歌后喝冷饮。当咽喉部疲乏或有炎症时,应禁止唱歌直到完全恢复为止。另外,孩子唱歌和朗诵的音量都不应过强,时光也不应过长,唱歌朗诵的地点,空气必须清爽,坚持湿润。日常生涯中对发声器官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等,应限制食用。 积极治疗与声带相关的五官疾病 如果孩子出现声带小结,医生没有建议手术治疗,要注意保养。一般,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小结会逐渐消退。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由此可见想要保持好孩子的声带,需要注意的地方还真是不少啊,不过相信父母也是可以做得到的,为了孩子,有多少的父母都是在默默无闻的付出着!
④ 一个好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嗓音,唱歌时能一展美丽的歌喉。然而唱歌也是一门技艺,需要各个器官的密切协作。歌唱时,发声器官除口腔、鼻腔等体外器官外,大部分器官分均生长在体内,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这些器官的神经反应均不敏感,因此,要想改造他们的性能却非易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道出了好声音背后的奥秘。 歌唱只能是在人体高级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调节体外器官的生理性能,获得某种符合声音发展规律的生理感觉,去间接控制体内发声器官,达到改善歌声质量的目的。所以,只有当歌唱者寻找到正确的发声歌唱生理感觉,并经过一段科学的训练过程,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后,才能稳固地获得较为理想的歌声。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和发音技巧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人体直接参与发声活动的器官由呼吸器官、发声振动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与听觉感受器官等五部分组成。 呼吸器官由口、鼻、喉头、气管、支气管、胸肋、肺脏、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歌唱时完全依赖这些器官进行吸入与呼出空气的循环交替来完成歌唱活动的全过程。肺脏是呼吸的中心,在肺脏与腹腔交汇处有一层韧性很强的隔膜叫横膈膜,这也是极其重要的歌唱呼吸器官。 发声振动器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喉头声带,没有这一部分参与,再好的声音也出不来。喉头位于气管的上端,上接舌骨下连气管;会厌位于气管口上,形如扁叶状,当吞咽食物时,它便盖住喉头,以保护呼吸器官,歌唱时它便有力卷起,使喉咙打开,辅助歌声共鸣;甲状软骨位于颈前正中,由左右对称的两块四边形骨板组成,形如一本打开的书,合缝处在颈前突出,俗称喉结。健康的声带在喉内成两片白色薄片状,边缘整齐,当声带充血时呈粉红色或红色。 除了真声带,还有我们所说的假声带。在声带上方靠近喉口的管壁处,有一对左右生长的室襞就是假声带,它与真声带呈平行状态,其表面呈淡红色。两假声带之间的缝隙称裂前庭,它在歌唱发声时主要起阻挡气流的作用,一般不参与振动。喉室则在真声带与假声带之间,是一个粘膜裂缝状陷巢,两侧各一个,像一小袋。由于它所在特殊部位,因而对歌声音高、音色和元音的形成,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之所以可以听到很有质感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发出后还要产生共鸣。歌声共鸣器官由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与各窦组成。其中胸腔、鼻腔属于不可调节的固定共鸣腔;而喉腔、咽腔与口腔属于可调节的可变共鸣腔。歌唱时,声带所产生的震波,一部分顺喉室、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各窦去形成共鸣,而另一部分则顺气管到支气管(胸腔)去形成共鸣。 正是靠这些器官的紧密配合,声音得以发出,但是我们听到每个人的声音却千差万别,有的好听,有的不好听,这就不光是生理结构的问题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发生的原理。 歌声可以分为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声乐学认为,物体振动具有三种物理属性,即频率、振幅和振动成分。由此对应在听觉感受上亦产生三种心理属性,即音高、音量以及音色。 歌声的振动频率即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振动次数愈多,频率愈大,通过听觉感知声音愈高,反之愈低。一般而言,在产生振动时,声带形状愈长、愈厚、愈松弛,则声带振动的次数愈少,发出的声音愈低;声带形状愈短、愈薄、紧张度愈强,则声带振动次数愈多,发出的声音愈高。比如女声的声带比男声的声带更短、更窄、更薄,因而音区比男声天生高一个八度。 音量主要取决于声带振动的振幅(声带颤动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强音量是声带作较大幅度、较宽振动的结果,而弱音量则是声带作较小幅度、较窄振动的结果。一般而言平时说话时声门下的气压在呼气时大约在667pa左右,而歌唱发声时则迅速增至5.3 - 6.7kpa左右。因此,声门下气压大,声带振幅大,声音就响亮。 歌声音色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音响学所指的声音,实质上都是由许多纯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称为复合音。这些纯音只是乐音中的一个振动部分,组成乐音的各个纯音,各有不同的频率,因此高度也就不同。频率最低的第一纯音,又叫基音。乐音的高度,一般是由基音频率(基频)决定,基频也就是乐音的频率。其他纯音的频率都比基频高,统称泛音。乐音的音色到底如何,往往是由泛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的不同所决定的。 另一个影响乐音质量的因素是喉头所处的位置是否得当,发声时是否稳定松开,将直接影响到歌声发出的质量,那么,喉头究竟应处在什么位置才能发出最美的声音呢?经实验得出结论:在镜前,如果试作打哈欠状,你会立即感到,略向前突出的喉头(喉结)下降,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是闷暗的,然后再做吞咽动作,你会看到喉头上升,在这个位置上发出的声音刺耳难听,带有喉音;喉头的这两种极端位置之间相距5cm6cm或更多些。喉头这样移动是在第三到第六节颈椎之间进行,在平常的安静状态中,喉头处于颈部中间略靠下的位置上,此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最为悦耳。 另外一个大家熟知的问题是,唱歌好的人往往都善于用假声。根据发声生理学的研究,真声主要是使声带作整体振动,声门完全闭合,发出的一种明亮厚实的声音。真声类包括我们所说的胸声、大嗓子、大本腔等,这种声音振动频率较低,灵活性较差。假声则是使声带作局部振动,声门闭合呈梭形合缝状,边缘变薄且锐利,发出的高远轻巧的声音。这种声音频率高,灵活性强,但音质较空虚。属于假声类的有小嗓子、头声等。很多人误以为真声是真声带发出的声音,而假声则是由假声带发出的声音。其实,无论真声或是假声,都是由真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只不过振动的形态不同而已。 真正的好声音应该是综合了真声与假声发声法的优势,不像真声那么重,又没有纯假声那种虚沓感,这就是唱歌的人着重训练的混合声。 混合声也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真声与假声的比例上:一种是以真声为主,混合少量的假声成分。这种声音听起来明亮结实,演唱质朴,语音亲切自然。我国民族歌唱多采用此发声法;二是以假声为主,混入少量真声。这种声音听起来高远轻巧,演唱风格隽永秀丽。美声唱法的女歌者多采用此法;还有一种是以真假各半者。这类声音听来柔和、圆润、亮度适中。运用这种混声演唱的歌者嗓音可缩性强,既能演唱现代歌曲、西欧歌剧咏叹调,又能演唱富于民族风格的歌曲,甚至还能演唱某些戏曲选段。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混合声,下真上假,即中低声区用真声演唱,高声区则用假声演唱。这种唱法,仅仅是为风格的需要而采用。我国某些地方戏曲中的花旦、老旦常采用此法演唱,青海民歌花儿唱法中的男声亦常常采用此种方法。 了解了发音的原理和技巧,还需要刻苦的训练,才能发出真正的好声音。
⑤ 健康的嗓子有哪两种机能
声带是发音体,是给基本音的地方,是音源。凡是健康的嗓子,都有两种机能,一种是发真声的,真嗓子的机能,也称为“重机能”;一种是发假声的,假嗓子的机能,也称为“轻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