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最健康的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合理安排膳食
合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两大方面。健康的饮食是指膳食中应该富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同时还要避免或减少摄入不利于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睡前不饱食、咀嚼充分、吃饭不分心、保持良好的进食心情和气氛等。
成年人每天的食谱应该包括以下4类食物:
第一类为五谷类。每人每天根据活动量和消化能力的不同大约需要250~600克(5~12两)。重体力劳动需要的量可能更大。粮食的品种应该多样,提倡多吃粗粮、杂粮,因为粗、杂粮比精细的粮食更有营养。
第二类为蔬菜水果类。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健康非常重要。一个成人每天至少应该吃500克(1斤)的新鲜蔬菜及水果。
第三类为蛋白质类。豆腐、豆类、各种肉类、家禽、水产及蛋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成人每天进食200~300克(4~6两)为宜;奶类(牛奶、羊奶、马奶、奶酪等)也是很好的营养饮品,每天饮250~500毫升为宜。
第四类为油、盐、糖等。烹调应该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油,每人每天不超过20克(两瓷汤勺)植物油,不超过10克盐,尽量少吃糖。
2、坚持适当运动
生命需要运动,过少和过量运动都不利于健康。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
运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简单的运动是快步走,每天快步走路3公里,或做其他运动30分钟以上(如爬楼梯)。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的强度以运动时的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这个数为宜。例如一个50岁的人运动时能够使心率达到120次就比较合适。最好能够保持心率加快、身体发热这种状态15分钟以上。
3、改变不良行为
●吸烟不仅浪费金钱,影响环境,危害安全,而且与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有直接关系,严重危害健康。吸烟是人类严重的不健康行为。21世纪将是一个以不吸烟、不敬烟为时尚的时代。
●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和心血管系统,酒后驾驶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
●毒品(海洛因、大麻、冰毒、摇头丸等)麻醉人的神经,危害极大,所有的人都应该远离毒品。切不可与别人共用针头注射毒品,否则极易传染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
●保持忠贞的爱情,遵守性道德。卖淫、嫖娼是传播性病、艾滋病、肝炎的高危险行为。
●无规律的生活习惯会扰乱人体的生命节律,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疾病发生率增高,对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应该起居定时、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不喝茶或咖啡,进食不过饱。心情平静,避免焦虑或激动,不做剧烈运动。
●工作有张有弛,不过度紧张和长期劳累。
●娱乐有度,不放纵,如不看通宵电影,不打通宵麻将,听音乐音量不过大。
●不喝生水或不清洁的水;不吃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不毁坏树木,不浪费资源等等。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在危险环境工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4、保持平和心态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让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变换角色,调整心态。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要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要树立适当的人生追求目标,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就会保持愉悦的一生。
请切记:幸福感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受——知足者长乐!
人生在世,健康为本,千万不要因名利得失损害健康!
5、自觉保护环境
人类生存的环境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每个人都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节约资源(水、电、煤、煤气和天然气、纸张、汽油、木料等等);不污染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慎用洗涤剂等等);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植树造林、保护绿地、保护野生动物等)。
6、学习健康知识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懂得健康知识,知识是不断调整自己行为的指南针。在当今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健康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注意不断学习新的健康知识,抵制迷信和各种错误信息的影响,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健康。
Ⅱ 什么劳动有有利于员工健康素质
员工睡眠质量会显着提高。这可能是因为较高水平的工作控制能帮助员工降低工作要求对员工睡眠时间或睡眠调节过程的干扰。”
还有研究发现,“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和社会支持间存在三重交互作用,证明了高工作控制和高社会支持对工作要求引起的紧张具有缓冲作用。”
可见,根据上面的JDCS模型,一份有益身心健康的好工作是这样的:环境宜人,负荷恰当,工作内容自主性高,有相互支持的同事们;除了没提薪酬之外,这简直就是理想中的工作。
Ⅲ 家务劳动对健康有哪些好处
提起家务劳动,不少人会立即想到“清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觉得琐碎、繁杂,又有几分无奈。殊不知,适度的家务劳动却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健身活动,特别是对不具备经常到户外进行锻炼的中老年人,更有延年益寿之功。
人们都知道,女性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其机理固然很多,但专家们经过多年调查发现,它和女性较多从事家务劳动有很大关系。例如我国部分城市职工平均家务劳动时间,女性每日达5.4h,男性为3.3h;美国女性为3.4h,男性1.1h;法国女性3.5h,男性为1.3h。可见,就世界范围而言,女性从事家务劳动时间都要高出男性约1.5~3陪。另外,还有人统计近百名年近九旬妇女,发现她们在中年以后能坚持体育锻炼者仅为70%,而终身从事家务劳动者则几乎百分之百。由此推论,经常家务劳动有助于延年益寿。
Ⅳ 愿意劳动是健康的表现吗
人类的能够进化到现在的地步和劳动分不开,是劳动促使了人类手脑的进化,也让人类逐渐学会利用和使用工具,变得聪明起来。可以说,愿意劳动是人类健康的表现。劳动促使人进行手和脚的分工协作,让人逐渐直立行走,并促使人大脑和小脑的进化。到了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反而以不劳动为荣,以整天劳动为耻。其实大错特错,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靠劳动养活自己,不劳动者不得食。
那么,在无污染和不危险的环境下参加一定量的体力劳动才是健康的表现,参加脑力劳动也是健康的表现,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更是能出很大的效率。如果公司或企业能够兼顾员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让员工适当调节劳动方式,或许会保证员工们更为持久的劳动力和创造力。
Ⅳ 什么是保护劳动者健康最为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健康最为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是为了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发给劳动者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用于防护有灼伤、烫伤或者容易发生机械外伤等危险的操作,在强烈辅射热或者低温条件下的操作,散放毒性、刺激性、感染性物质或者大量粉尘的操作以及经常使衣服腐蚀、潮湿或者特别肮脏的操作等。
根据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不同需要,应供给工人的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工作帽、围裙、口罩、手套护腿、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药膏、防寒用品、防晒防雨的用品等。防护用品的保管和发放由工厂加以规定。
呼吸护具
是预防尘肺和职业病的重要护品,防御缺氧空气和尘毒等有害物质吸入呼吸道的防护具。按用途分为防尘、防毒、供氧三类,按作用原理分为过滤式、隔绝式两类。
呼吸护具的类别有:净气式呼吸护具、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简易防尘口罩、复式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导管式防毒面具、直接式防毒面具、电动送风呼吸护具、过滤式自救器、隔绝式呼吸护具、供气式呼吸护具、携气式呼吸护、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生氧面具、隔绝式自救器、密合型半面罩、密合型全面罩、滤尘器件、生氧罐、滤毒罐等。
Ⅵ 为什么劳动有益身心健康
“动”是宇宙的客观规律,人是生物之一、万物之灵,所以经常劳动是极为重要的。从人生的全部意义上讲,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且是为更健康、更充实、更幸福地活着。劳动对于身心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生理方面劳动可使气血得以流通,从而可增强肺功能与心脏功能;劳动可使肌肉与关节得到锻炼,能够消耗人体的能量,使人强健而不肥胖;劳动能够调节大脑神经,能够帮助消化,所以经常参加劳动的人食欲旺盛,吃得香甜、睡得安然。
2.心理方面劳动者通过自身的劳动,劳动成果的取得,自我价值的体现,使他(她)们在心理常有一种慰藉感、充实感、愉悦感。在生活中常见热爱劳动的人,对劳动感兴趣的人,他们能够在劳动中忘却自我,他们很少有烦恼,也很少有精神上的困惑。2.古今人们对劳动益身心的认识战国时吕不韦编着《吕氏春秋》日:“形不动则精(气)不流,精(气)不充则气郁。”
东晋医药学家、养生家葛洪着《抢朴子》曰:“体欲常劳,劳勿过极。”
宋代文人蒲虔贯着《保生要录》曰:“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湾(污秽)。”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颢兄弟着《二程集》曰:“动静节宜,所以养生也。”
明代文人郑宣着《昨非庵日篡》曰:“体欲常动,谷气得清,血脉流通,疾不得生。”
清代文人徐荣《劝民》诗中说:“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清代学者、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中说:“体动则强健,久卧则委弱。”
现代中医骨科大夫张时奎在94岁高龄时,仍然为病患者按摩、接骨,他曾说:“劳动可说是我生活的第一需要。我觉得活得很有意义,从中获得的乐趣是无穷的。”
前苏联的长寿者马列耶夫在95岁时曾说:“我对长寿的看法是:为了活得长久,应该多做工作。劳动——这是生命的重要源泉。”
3.园艺劳动益身心劳动的范围能够说广泛得很,适当的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下面便将园艺劳动益身心作一简单的介绍:
种草养花、植树护林、栽培农作物等方面的劳动都可称作为园艺劳动。园艺劳动有益身心已被医学界所公认。在18世纪的欧洲,便把种植花草树木、接近绿色当作治疗精神疾病的一种疗法。到了19世纪美国科学家还将园艺劳动称之为“园艺疗法”。1997年10月在日本举行的“园艺疗法世界大会”导致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医学家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园艺劳动的确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能够调节人的情绪,给人精神上带来某种寄托和安慰。研究指出:人们在园艺劳动中,经常地接近绿色,能解除神经紧张,绿色环境中有丰富的负离子,能调节神经系统和促进血液循环,可善心肌功能,增加心肌营养,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园艺劳动对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肺气肿、冠心病等病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外,园艺劳动还有怡情养性的作用,在有兴趣的园艺劳动中会获得一种充实的情感体验。
Ⅶ 长期劳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
三国时的名医华佗提出一个口号,叫“人体当得劳动”。我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劳其行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也就是说,劳动能促进生命的运动,使人延年益寿;相反,过于安逸,整天无所事事、游游逛逛,会对健康不利。古今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劳则不衰,动则延年。坚持劳动,适当忙碌是延长寿命不可缺少的因素。所有长寿之乡的居民都身体力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
意大利撒丁岛山区有个“长寿村”,那里的居民活到100岁的几率是世界其他地方的3倍,好多居民都是高寿老人,而且男女平均寿命几乎一样长。有位94岁老人科苏说,他的长寿秘诀是“多活动,总是劳作,吃好东西,心态乐观”。从12岁到70岁,科苏每天黎明起就开始在田里劳作,很少休息。如今,94岁的老人仍能天天在山间疾走放羊。
世界长寿之乡高加索地区的老年人,年岁渐长后也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参加劳动,即使百岁之后也没有停止过,常年的劳动强健了他们的体魄。当然,老人从事的都是轻体力劳动,如到果园或菜园里干点活儿、养点鸡等。上了岁数以后,虽觉力不从心,但是什么活儿都尽最大的努力去干。
世界长寿之乡厄瓜多爾尔尔的比尔卡班巴村庄,人们终日在田里劳作,四肢很强健,心脏也很健康。这里,六七十岁的人还是壮劳力,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地干活非常普遍,100多岁的人生活还能自理,都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科学家把喜欢劳动的这个村庄称为“免疫岛”,是劳动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因为当地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有位109岁的卢西拉老太太,在被问到长寿原因时,她说:“我一生都在干活儿,到老了也还要干。”
我国研究人员曾对1000多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调查,发现在这些老人中,体力劳动者占95%,脑力劳动者占5%,他们中的大部分在90岁、100岁时还参加劳动。
从医学角度上讲,长期参加体力劳动的人,总是手脚不停,这就有意识地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干活容易饥饿,食欲就增强,自然吃饭也香,睡觉也甜;劳动促进了消化功能和心血管功能,心肌跳动有力,血液流动畅通,从而降低了血压和血脂,新陈代谢也旺盛;一个人阳气足,免疫功能也得到增强,外邪不易侵袭人体,对身心都有好处,就起到了保健、养生、防病的作用。长期参加体力劳动,可使人的心脑血管衰退过程推迟10~20年。
有人说得好:“人是动物,就要多动,多动才能不衰。”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健康长寿常常光顾的是那些勤快好动热爱生活的老人。英国有一句谚语:“没有一个长寿者是懒汉。”现在有些人虽然十分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但就是沾染了一个“懒”字。懒于起床,懒于锻炼身体,懒于做家务劳动,懒于参加社会活动,懒于学习,满足于整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甚至一有空就躺到床上。事实上,一个人一旦沾上一个“懒”字,很多慢性疾病会向他袭来,当然也就难以实现健康长寿了。
Ⅷ 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哪个健康些!也就是活的长些
劳逸结合最重要。最近刚报出女白领年纪轻轻就胃病死了,就是因为晚上9点才吃饭,然后就睡觉了。体力劳动也是一样,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才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