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09 02:28:40

‘壹’ 体育与健康 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是什么

课程性质: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扩展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如下:

1、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3、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5、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叁’ 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

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

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

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

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

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我们做了一下尝试,旨在寻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

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1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实现目标的动力。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的任务和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无论教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

下才能用得上,让学生懂得练习的价值和好处,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例如:在耐久跑教学

中,我们会让学生知道耐久跑可以提高学生有氧耐力素质,是将来健身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正确的技

术动作,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分配体力,怎样才能提高成绩等。只有这样,才能变“要我练”为“我

要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好学乐学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效果,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他们总能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不觉得

学习是一种负担,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却爱好自主选择练习

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游戏法、比赛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

,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小型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

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

极地参与教学。

3 采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评价不应只从运动成绩、运动技能

出发,而是看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和在进步幅度。在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以表扬为主,对

学生一点儿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用表扬鼓励的言语,如“很好”,“不错”,“继续努力”等给学

生的心理以良性刺激,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4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比较活跃,能从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

学。而体育差生由于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要求,没有表现的机会,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厌学情

绪。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差生,区别对待,在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

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 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

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 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

出了以下要求: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2 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 具有健

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 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 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

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

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尽量多的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

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

跑、接力跑等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实心球、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俯卧撑、立卧撑等;培养学

生组织纪律性可采用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可采用篮球比赛和接力比赛等。

2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

学习。例如:初中大部分男生都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跳绳、跳

皮筋等项目。

3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例如:过去的接力跑教学是在固定的接力区

内完成传接棒,开始练习时学生兴趣很高,但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觉得没意思,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变换练习的形式,如:圆形接力、叫号接力,延长或缩短接力区,用书包

、实心球物品代替接力棒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过去的障碍跑多以跨栏的形式出现,比的是速度,

而生活实际当中很少会出现高度相等、间距相等的障碍,因此教学中我选用了跨越不等间距、不同高

度型的障碍,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越过障碍的能力。篮球的传球多以两人互

传的形式反复练习,学生毫无兴趣,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我采用五人传球五人抢断的形式,这

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实战能力。

4 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

体育资源,我们将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

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我们还将对场地器材要求很高的垒球引入了课堂,用软式排

球代替垒球,将棒击球变为手臂击球,用半个篮球场四个角作为四个垒,简化比赛规则,降低练习的

难度,使学生掌握了垒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的

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

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

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2)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体育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合作,无论是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

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例如:在实心球教学中,学生建立正

确的技术概念后可采用相互指导纠正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动作,又可以进一步加深

对动作的理解。

(3) 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鼓励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教师先提

问“怎样才能在接力区高速完成传接棒?”,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学生相互讨论,教师诱导归纳得

出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传接棒技术。只有掌握技术才能在快速跑动中完成传接棒。2接棒同学要充分

接力区的长度发挥的速度。理论上接力区的前沿是传接棒的最佳位置。3接棒的同学要根据传棒同学的

速度确定起跑的时机。

2 加强教法的改革

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施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我

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体育教学如何改革,我们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它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

(2) 探究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

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篮球教学中,可采用先让学生玩,在学生玩得过程

中学生会发现技术战术的缺乏,教师在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

果。

(3) 分层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水平的同学提出不同

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同学都有进步。例如: 耐久跑教学时,根据学生能力不同将学生分成好、中、差

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

较大进步。

四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

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

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和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使学

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控。

2 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如:体委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

;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的能力。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 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

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五 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仅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

种评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通过这种评价,只有少数人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而大多数学生都成

了体育学习的失败者。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

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自信”。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明确了的学习评价的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

标的程度。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改进教学。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4、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的指引下,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有教师参与,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教师要组织和指导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及相互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

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例如:在期末总评中,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2 注重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体育学习评定具有激励和促进的功能。通过即时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肯定学生的进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即时评价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挫伤学生自尊心。这时应采用延时评

价。例如:在耐久跑考核中,给不及格的同学重新考试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经过一次、两

次、甚至三次补考,获得通过,体验到成功,这充分体现了延时评价的优点。

3 注重能力评价与学习态度评价相结合

能力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但在评价过程中

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

‘肆’ 体育保健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001现代体育科学的基础:随着近代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体育科技的进步,各种体育思想,理论方法经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综合型体育理论,逐步分化为体育基本理论,体育分支科学理论和体育专向技术理论三大类别,并构成现在体育科学的基石。
002体育基本理论:是指体育宏观性全局性的知识体系。
003体育基本理论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视角的宏观性;研究内容的时代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004体育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体育的总体认识或看法。
005体育价值观:是体育价值在人头脑中的反映,体育符合或满足人的需要的效应和属性。
006人文体育观:是一种文明的理性的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
007科学体育观:是对体育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
008体育基本理论的意义;P13(略)。
009体育概念混乱的根源:国际上的根源;翻译上的根源;认识上的根源。
010各种体育形式的共同特征:P34(略)。
011体育(广义):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的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
012体育事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体育实践,体育工作和体育资源的总和。
013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体育定位分析;体育构成分析;体育要素协调发展分析;大型赛事组织管理分析。
014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体育价值观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受主体的体育经历,体育知识体育感受体育审美等影响;受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客观上体育功能发挥状况的制约。
015体育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育价值目标;体育价值选择;体育价值取向;体育价值标准;体育价值评价等。
016体育价值目标:指人在特定条件下所追求和期望实现的体育价值理想。
017体育价值观最主要的特点:评判性;子调性;定向性;驱动性。
018体育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哲学概念,是人门经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及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思想理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思想的抽象概括,简而言之,体育理念是在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体育理论化系统化的认识观念。
019体育理念的作用:P54(略)。
020中华体育精神的具体内容: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尊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
021体育评价标准:是对体育价值的质与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和尺度。
02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竞争观念,竞技观念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规则观念,竞技体育是一种全世界共同遵守相同工作的活动;民主观念;开放观念;民族观念;协同观念;主体精神。
023体育科学:人们对体育运动科学原理和规律性的认识及其形成的知识体系。
024体育科学化包括哪些方面:体育管理科学化;运动训练科学化;全民健身科学化.
025体育科学基础:体育生科学;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技术科学.
026体育形态:是指体育实践的相对稳定形式或状态,又称体育形式.
027体育教育(狭义):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028学校体育的构成: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早操与课间操;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
029学校体育的显着特征:普及性;基础性;学科性.
030学校体育的地位与意义: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对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运动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学校体育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而且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学校体育对美育也有积极的作用;还是一项娱乐休闲活动.
031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任务P91(略).
032体育专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目标明晰化;教学科目科综合化;教学方法学科化.
033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竞技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体育活动.竞技运动主要有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要素.
034竞技体育的特征:竞争性;公平性;规范性;协同性;工考性;观赏性.
035竞技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目的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挖掘和表现人类身体精神的巨大潜力,为国家和民族争取荣誉.任务,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完善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经济体育科学化;完善竞技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物质条件,改善体育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保障.
036群众体育的基本特征:业余性;自愿性;多样性;松散性.
037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一是全民化趋势;二是终身化趋势;三是生活化趋势.
038体育的基本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益智功能;育德功能;社会功能.
039体育健身功能的体现: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改造人体骨骼和肌肉系统;改善人体内脏系统增强机体能力;提高人体适应能力,增进健康水平;调节人的心理,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040体育社会功能的表现:第一调节社会关系;第二强化社会意识;第三促进国际交流.
041体育目的任务提出的依据:社会的需要;体育的特点;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体育法律的确定.
042我国体育的目的: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043我国体育的任务: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竞技水平,攀登世界高峰;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参与市场运作;创造社会财富.
044影响体育目的的任务实施的主要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文化教育因素;社会生活方式因素.
045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的体现:促进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能力;促进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
046体育教学:是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047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一,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二,身心合一的健身的统一性;三,体育教学的教育性。
048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与意义:P134(略)。
049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规定参与和自愿参与性结合;活动内容多样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空间领域的广阔性;自主选择性。
050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指导下或实施运动员自我计划的前提下为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专项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进行的教育活动或过程。
051竞技运动能力: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他有七部分组成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能力和智能。
052决定运动成绩的三大因素:一,运动员本身的竞技能力和临场发挥;二,对手具备的竞技能力和临场发挥;三,竞赛评定行为。
05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训练中加大负荷必须循序渐进;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适当地搭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根据训练的不同任务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安排负荷;加强医务监督和恢复手段的运用。
054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一运动训练的适应过程;二,承担负荷的极限性;三,运动成绩的表现性。
055运动竞赛:是指参赛各方以各自独有的制胜系统相互对抗和制约,从而力争获得胜利的过程。
056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竞赛目的的综合性;竞赛 对抗的激烈性;影响因素的庞杂性,随即性;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
057运动竞赛的价值:一,运动竞赛的社会效益,促进人类和平,更新传统观念,参与政治生活;推动经济发展;丰富文化生活;二,运动竞赛在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运动竞赛是体育的轴心和杠杆,运动竞赛是实现体育价值的主要途径;运动竞赛是构成体育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竞赛是衔接运动训练的唯一通道。
058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与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与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059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
060体育锻炼对人体的作用:P153略。
061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健康,能力和寿命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做同卵双生儿运动与不运动的对比研究;对长期处于运动不足条件下危害人体健康的研究;长期的大面积的体质和体力测定;对特殊群体作体质方面的 研究;长期的跟踪调查;借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等各种手段与指标对体育锻进行分析研究。
062体育娱乐:是指人类身体活动来达到满足身心娱乐目的的一类娱乐方式或活动。
063体育娱乐的基本特点:体育娱乐方法的多样性;体育娱乐目的的多样性;体育娱乐经营的社会性;
064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健体防病祛病,愉悦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用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065体育手段的特点:体育手段的历史性;体育手段的国际性和民族性;体育手段的地域性。
066体育手段的分类:第一类,健身手段;第二类,健美类手段;第三类,娱乐类手段;第四类,竞技类手段;第五类,冒险类手段。
067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他是人们为了增强体质,约了身心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采用的身体活动。
068身体练习的技术:是指 那些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潜力的和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亦称动作技术)。
069运动动作要素: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率;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节奏。
070动作质量与效果的评定标准:一,动作的准去性;二,动作的协调性;三,动作的力量性;四,动作的经济性;五,动作的弹性。
071体质:他是指人体的质量,即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072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体育的产生与政治密切相关,体育产生于阶级制度,亦体育的产生基础与政治密切相关;体育是民族或国家之间和平竞争的手段;整治对体育的利用,
073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的四个方面:P203略。
074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一,经济决定体育发展的规模;二,经济制约经济运动的水平;三,经济决定着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体育的结构;四,经济决定体育运动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075体育对劳动力的影响: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体育可以增强劳动力;体育可以保护劳动力;体育可以修理劳动力;体育可以恢复劳动力;体育可以延长劳动人的寿命。
076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一,体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力;二,体育的发展可以形成一项新型的产业;三,体育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077军事对体育的影响:影响体育的内容和手段,推动体育的发展;影响体育的规模,客观上锻炼了人的体魄。
078体育对军事的作用:增强体力,提高战斗技能;培养意志品质,调剂军营生活。
079运动医学的意义:P252略。
080体育体制:是体育工作的组织制度,是实现体育事业目标的组织保证,具体是指体育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态,权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
081我国的体育的组织体系:政府体育管理组织,军队系统体育管理组织和社会体育管理组织。
082举国体制形成的历史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管理模式。
083举国体制的特点:高度集权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政府同意拨款的财政管理体制;专业化的训练和竞赛体制;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体制
084客观地认识举国体制:P281略。
085体育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1,构建新时期体育组织构架;2,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3,构建利于奥运争光的经济体育体系;4,构建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086加强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新时期体育确立先进的体育伦理体系;对促进体育法制化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对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积极意义;改善体育道德失范状况,净化体育事业。
087体育伦理建设的途径:继承转换传统体育道德;规范体育道德评价标准;建立体育道德控制机制;加强体育道德教育。
088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关注老年人和残疾人体育;倡导民族传统体育。
089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全民健身战略;奥运战略;体育社会化战略;体育市场化战略。
090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活动日趋丰富;群众体育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显着提高。
091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展望:P321略-重点-。
09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较为明晰;体育产业的开发领域继续扩展,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在利用和经营有形资产的同时,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开发;社会兴办体育产业的兴趣不减,出现了一批多种所有制的体育经营场所,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企业;基本形成了保证体育产业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产业筹资机制。
093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与质量存在缺陷;产业发展不平衡;体育市场规模化程度有待提高。
094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宏观环境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消费方式与需求结构的变化给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政策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
095体育环境分类:体育社会环境,是指人类为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水平而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组织的总合;体育的自然环境,实指体育活动地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象环境;体育人工环境,指在人力作用下形成的运动场地或高度人文化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096体育环境的重要性:体育环境制约着体育的手段;体育环境影响体育的过程和结果。
097体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家庭,社区,社会。
098体育的内部社会环境:体育的行政机构;体育事业机构;体育的社会团体;社区体育;家庭体育。
099体育科技发展趋势: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体育科技的进步;体育科技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体育科研系统更趋开放;体育多学科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与个性化研究的有机统一;使用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斗争促使相应研究盛行。
100体育科技的前沿动态: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体育领域的运用及其前景;基因技术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材料科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运动心理学研究状况及其前景。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存优化简。你自己把握吧

‘伍’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陆’ 世界运动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世界运动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尽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常识与技能,进程与方法,情感情绪价值观有机一致的课程方针和课程结构;高度注重"体育学科特色的一起,交融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常识"一起辅佐营养、安全教育。

‘柒’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切实加快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这一点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但体育与健康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捌’ 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

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都受到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从生物科学的视角来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得到以下的初步结论:
1.直立行走推动人类进化,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种种缺陷,体育有利于弥补这一不足;优裕的生活给人类健康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体育活动为防止人类身体的退化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2.长期的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是提高和改善国民体质的、有效而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3.体育活动受人的生理结构与功能的制约和影响。
4.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人的机体工作能力的发展变化有一定规律。
5.人的生长发育与整个生命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体育锻炼必须符合人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和考虑个体的差异性。 1.教育学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从教育学的视角来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忽视甚至损害健康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教学,或孤立发展体能和运动技能的体育都是有害而无益的。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必须从德、智、体、美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视角来认识与理解体育。体育不仅是“体”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
(3)体育过程是学生的生长发育与体育锻炼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的过程。正常的生长发育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同时又是体育锻炼的结果,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2.心理学基础
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是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还是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撑,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体育活动能使人产生成功感和愉快的体验。
(2)体育活动对于个人的自信、自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降低紧张与焦虑情绪。
(3)体育与个性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体育活动可以对良好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4)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效果与学习者的动机密切相关。只有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体育学习和活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动机。
(5)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体育学习的内容与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6)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方面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这一意义上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应该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加以认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社会政治、经济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社会政治与经济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取向、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当前,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确定课程改革方案时,应当清醒地认识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与需求,只有如此,才能明确改革的性质与方向,合理地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并受到其影响和制约
各国都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一定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传授给学生。我国尚存的“重文轻武”、“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制约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3.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体育活动对增加人际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安全感具有积极的影响,是个体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养成社会规范行为,即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玖’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基础教育课程和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将受到巨大冲击并发生较大变化。新体育课程无论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将体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其中,确立课程的基本理念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方向,对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传统体育课程存在的不足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和优秀经验,《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四个基本理念。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为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发展。运动技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所以说,身体练习是手段,增进健康是目标,而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应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
体育——塑造健康体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测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也深受竞技体育的影响,重视运动技能训练,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次体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体育教学的经验与问题,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位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由此,此次体育课程改革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造,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新的目标体系,增加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全新的方面。很显然,《课程标准》进一步向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方面发展,更加强调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协调发展,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的人格。如果按照这个《课程标准》施教,学生定会学有所获,练有所成,身心和个性均得到健康发展。
二.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不是对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摒弃落后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体育教师要改变灌输-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改变过分强调示范、讲解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练习的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今天,掌握多少知识已不是最重要的,怎样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改变传统的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学习,教师仍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示范和讲解,但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不要满堂灌,需要的是给予点拨和启发,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少讲学生反可能多学。罗杰斯曾经指出:“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楚什么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时间。”教师不必完全给学生讲明白,而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想明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运动知识和技能。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机会和权利,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产生愉快的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不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割裂开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不能理解成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鼓励“放羊式”教学。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感受,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提高体育学习和活动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许多运动项目,导致部分学生样样都学,但样样都不精的状况,使许多学生不喜欢,甚至厌恶体育课,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自信心;实行选项学习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使学生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三位。2000年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列在前三位。由此可见,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不能主动积极、自觉自愿地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很多,但他们对体育活动兴趣的淡漠和缺少爱好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这些情况说明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

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大纸的纸经怎么写 浏览:536
黔西幸福村怎么去 浏览:379
什么是爱情中的分寸 浏览:285
腾讯视频怎么聊天才算爱情 浏览:512
事业单位换算是什么意思 浏览:251
舒茶哪个区的美女 浏览:360
咏叹调你可知道什么叫爱情 浏览:552
半途婚姻适合做什么 浏览:608
食神重叠婚姻如何 浏览:86
什么是白月光的故事 浏览:334
美女什么味道 浏览:994
95猪双鱼男的事业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911
什么烟健康适合长期口粮 浏览:330
怎么区分同事间的关心和爱情 浏览:622
82年男狗和84女年鼠相配婚姻如何 浏览:210
夭生一对幸福家指什么肖 浏览:194
搜集民间故事是什么意思 浏览:618
退出婚姻怎么写为什么老公叫我写 浏览:840
火山讲故事怎么赚钱 浏览:260
父母爱情姑姑锁门是多少集 浏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