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两降一升的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是虚高药品降价,大型检查降价和医护技术劳务升价。
“一升”指的是上调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如普通床位费从现行28元调整为50元,二级护理从7元调整为26元,阑尾切除术从234元调整为560元,针灸从4元调整为26元等。
“两降”一是降低了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如头部CT从180元降低到135元,核磁从850元降低到400-600元,PET/CT从10000元降低到7000元;二是指通过配套取消药品加成和药品阳光采购降低了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20%左右。
根据测算,调整后患者费用总体负担水平没有增加。
那么,《方案》在价格方面具体规范调整了哪些项目呢?矛盾比较突出、各方面改革呼声较高、有改革共识的5类435个医疗服务项目被优先放在了前面。
具体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床位、护理等)125项,占28.7%;影像学诊断类(CT、核磁等)185项,占42.5%;中医医疗服务类(针灸、推拿等)96项,占22.1%;临床手术治疗类(阑尾切除术等)26项和临床物理治疗类(放疗等)3项,占6.7%。
在这次医改中,“挂号费”“诊疗费”的整合让人印象深刻,二者被合并为“医事服务费”。
有患者可能纳闷,挂号时就要交医事服务费,是挂号费涨价了吗?经常陪母亲去医院检查的北京市民王女士表示,相比起之前的挂号费,医事服务费的确高了不少,但纳入了医保,所以自付的部分还可以接受,而且药品和一些检查的价格下降,对患者来说是好消息。
“这次医改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我相信会越改越好的。”她说。
北京市卫计委方面表示,医事服务费是用于补偿医疗机构因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而损失的收入,补偿医疗机构运行成本,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同时,本次改革中对于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项目价格的上调,也是对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凸显。
对此,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表示,“改革后,患者看病是能得到实惠的,特别是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
同时,医事服务费及操作费用的提高体现了医生的价值,以药养医的现象能得到好转。”她还认为,本次医改政策也能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原本只能在大医院开的药社区医院也能开了,这样开药病人和病情不重的病人自然能得到分流。
❷ 创建平安白云的总体目标一强二升三降具体指的是什么
“一强”指的是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二升”指的是破案率、起诉率、审结率、执结率、调解率上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上升;“三降”指的是重大刑事案件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下降、重大安全事故下降。
❸ 两升一降态势是指
2015年1-5月,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市场消费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大幅下滑,三大需求呈现“两升一降”态势。投资需求方面:全州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5.07亿元,同比增长21.9%。
其中,交通投资完成35.30亿元,同比下降12.4%;工业投资完成166.05亿元,同比增长18.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89亿元,同比增长5.2%;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43亿元,同比增长7.7%。
消费需求方面:受游客逐渐增多和大中型餐饮行业及零售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影响,全州限上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全州限上批发和零售业平稳增长,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预计实现119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
外贸需求方面: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785万美元,同比下降76.4%,仅居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3359万美元、进口1426万美元。
❹ 两降一减是什么意思
全称是"一升两降一减"
“一升”为空气质量优良率大幅提升。
“两降”为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大幅下降、日平均最大浓度大幅下降。
“一减”为污染面积大幅减少。
❺ 人口年龄结构两升一降指的是什么
人口年龄结构两升一降指的是:我国人口0到14岁人口比重上升,15到59岁人口比重下降,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人口年龄结构亦称人口年龄构成。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或百分比。年龄是人口基本的自然属性。任何一个人口群体都是由许多具有不同年龄的人口所组成,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点的人口总是从零岁组开始直到某个最高的年龄组为止。各个年龄组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就构成该人口的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结构类型的人口,具有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的规模、速度和发展趋势,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等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加强母婴保健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家庭发展的措施。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五条 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扶持。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捐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费用。
❻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49年的1500/10万下降到2012年的24.5/10万,婴儿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00%。下降到2012年的10.3%,综合反映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人民群众生活和生命质量大大提高。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方法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要用到一连串的数学公式。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则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就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
由于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❼ 两升一降指的是什么
两升一降指的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带来智慧、传承、发挥和需求拓展扩大。
两升一降具体解析如下:
1、从人口总量上看,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是放缓的,但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口实现了从13亿人到14亿人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7206万人。
2、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2010年的4.08%下降为2.67%。
3、从性别构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性别结构得到改善。普查结果表明,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4、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法律依据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第五条 普查机构和普查机构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以下统称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人口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人口普查违法行为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
❽ 三降一减一提升指什么
要指的是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意见指的是碱,食盐的摄入量,以提高指的是提高身体的自然素质。
❾ 两降一升指的是什么
两降一升是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同比下降,生育政策符合率同比上升。
计划生育是通过晚婚、晚育、优生和少生,对人口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的过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我国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对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计生中提到的“双降一升”是国家提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降低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政策内生育率”的目标。
更多解释:
“两降”,即PM10、PM2.5平均浓度双下降,2016年全省PM10平均浓度1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微克/立方米,降幅5.2%;PM2.5平均浓度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微克/立方米,降幅8.8%。
“一升”,即全年优良天数为196天,同比增加13天,上升3.4%,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指标任务。
❿ 什么是计生“双降一升”
计划生育是通过晚婚、晚育、优生和少生,对人口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的过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对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计生中提到的“双降一升”是国家提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降低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政策内生育率”的目标。这次国考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是报考人数与竞争比“双降”,考生比过去更为理性;二是测试题开始分类探索,考试科学性将提高;三是强调考试纪律,治理“骗考”力度更大。这些积极变化说明国考在朝正确方向迈进。
以这次“双下降”为例,报考人数下降首先说明挤掉了不合理“水分”。往年国考报名人数存在虚高现象,而且一些人报考公务员是因为隐性福利和未来权力,如今这些都受到约束,有些人便放弃报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纯洁公务员队伍。其次说明人才流动开始多元化,择业不再只盯公务员。
这次招考的平均竞争比下降也有积极意义。尽管竞争比下降意味着考生较容易通过,舆论也确有“最容易国考”的说法,但实际上,国考需要招录最合适的人才,而不一定需最激烈的竞争。据说这次国考在报名和资格审查时即设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就说明在努力选择最合适的人才。
从人社部透露的相关信息看,这次职位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注重报名的诚信机制建设,报名纪律更严格。由此可见这次国考出现“双降”比较正常。但是,这次国考还出现了“一升”,即计划招录2.2万余人,比去年增多约3000人,招录人数刷新历史新高,这让人有些不解。
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很多行政审批项目要么被取消,要么被下放,再加上很多公共服务是政府向社会购买,应该说公务员的总体工作量比以前少了,那么,计划招录的人数就应是减少而非增加,然而,这次招录人数却比去年还增多了,这究竟是何原因,有关方面应做出解释说明。
而且,近两年媒体报道过多起公务员“被动吃空饷”、“提前离岗”等事件,很多公务员距离法定退休年龄还很远,但地方“土政策”却让他们提前离岗。比如说某市规定,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是让这些公务员继续发光发热,还是招录新公务员?这个问题需要答案。
显然,无论简政放权还是“提前离岗”,都需要重新评估应该招录多少新公务员。不可否认,一些基层公务员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但也要看到,还有一些公务员的工作是比较清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