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更改姓名怎样申请香港健康码
你好,亲,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哦,首先进入支付宝中点击【我的】,再点击上方的【头像】。点击【实名认证】,用香港的身份证进行认证,认证完成后,返回首页点击上方的【搜索框】。在搜索框中输入【健康码】搜索,点击搜索出来的【健康码】程序,选择地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点击【立即查看】就可以申请香港健康码了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哦。
‘贰’ 香港人如何申请健康码
香港的申请健康码也是一样的呀,可以直接在微信啊,支付宝上申请啊!
‘叁’ 港康码:终于来了,可以申请香港健康码了259 - 草稿
2021年12月10日,上午9点,香港健康码“港康码”,上线了。
来了,来了,她带着绿码来了🥰。
刚好早起,就注册体验了一下,但首次操作,并没提前准备住址证明,如银行月结单、近期的信封等,果然,注册失败。
其实,当你确定要申请“港康码”时,请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样会提高注册速度,具体准备如下:
1. 准备相关资料
① 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
即,香港居民及非香港居民的身份证明文件均可。
② 地址
在香港的居住地址,这个太重要了,一般地址的有效期是三个月,过期无效。
所以,很有必要随时保存近期的信封,以防不时之需。
③ 电话号码
即,可接收短讯的流动电话号码。
2. 确认收集个人资料
正常情况,注册任意APP,都需要仔细看说明,这里介绍了,用户需提供的信息,即:
① 身份证明文件类别
如,香港身份证,或签发地点;
② 身份证明文件号码;
③ 身份证明文件签发日期;
④ 中、英文姓名;
⑤ 性别和出生日期
假如你并非香港居民,则需提供。
⑥ 可接收短讯的电话号码
⑦ 住址
⑧ 住址证明
如可提供的话,需额外补充证明。
3. 修改资料
登记成功,允许修改香港电话号码、身份证明文件签发日期;中、英文姓名以及住址。
备注:
当你搬家地址变了,必须上载新住址的住址证明。建议定期上载最新的住址证明。
4. 健康报备
若不适合接种病毒疫苗,则需找医生开证明。
5. 同步“安心出行”资料
即,在你申请“港康码”时,会同步收集,你在“安心出行”APP中所记录的出行纪录,以及通过“安心出行”收取的通知纪录。
这个确实需要同步,否则,如何判断你是红码、绿码或黄码呢?
图片
正式登记注册前,以上五步,必须仔细看,避免遗漏,反正挺多步骤的。
当你看完上面注意事项,且提前准备好相关证件,在真正注册时,其实几分钟就能搞定。
看,第二次就登记成功。🥰
随后收到短信通知:
附上登记申请流程图片,如下:
实名登记申请注册账号,开通成功后,用户可透过“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3.0版本,上传过去31天的出行纪录到“港康码”系统,
一开始,没留意,以为现在注册了,之后会都会生效,结果相反,有限制条件,即:
“所有“港康码”有效期均为申请当天,到晚上11时59分为止。🤣
更让人瞬间没动力的是这句话:
申请注册“港康码”帐户的先后次序与日后通关配额完全无关,市民无须急于申请。
🤣🤣🤣🤣🤣🤣
被完美戳破。
不过提前了解一下流程,也挺好。
‘肆’ 健康码通行证怎么办理
1、进入健康码申请页面。
2、在弹出页面完成实名认证并登录,打开健康码,点击“健康码管理”—“为他人申请”。
3、如未通过人脸识别认证,且年龄未满18周岁或者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点击“关闭”按钮,会自动进入老幼专用通道。
4、 申请成功后,在健康码亮码页面,点击“通行凭证”即可生成,保存至相册方便后续使用。
‘伍’ 香港人在深圳粤康码怎么弄
使用微信扫粤康码小程序码。
1,首先在微信的搜索栏输入“粤省事”。2,然后选择“粤省事”小程序(记住是小程序千万别选成公众号)。3。进入小程序之后需要先进行登录。
2021年12月10日,《香港健康码》(简称“港康码”)正式开通,港康码有效期为申请日当日,到晚上23:59分为止。用户通过《香港健康码》官网实名登记注册账户,并申请获取香港健康码。
‘陆’ 怎么办理健康码
第一步:微信搜索“城市服务”小程序并点击进入;
第二步:进入后,在“证件夹”处点击“防疫健康码”,
第三步:随后会要求你选择一个健康码进行申报,选择哪个以当地实际为主,如不确定或对健康码有问题的,可拨打当地12345进行咨询。
‘柒’ 香港港康码用大陆手机号能不能申请
香港健康码系统目的是让有需要人士登记及使用“香港健康码”(“港康码”),并透过系统提供的转码功能,协助合资格人士把其“港康码”相关个人资料(包括阴性核酸检测结果及疫苗接种纪录等),传送至广东省健康码(“粤康码”)或澳门健康码(“澳康码”)系统,用作入境广东省或澳门的健康申报。
用户须先到本系统注册户口并提交所需文件以作核实,然后使用本系统申报健康状况以及上传“安心出行”纪录,在符合指定健康风险评估条件下可获发绿色“港康码”。当豁免检疫入境广东省或澳门的计划稍后推出时,本系统会提供相关的转码功能及使用详情。
一、注册帐户及启动帐户
1. 登入网站 https://www.healthcode.gov.hk并按下方的[注册帐户]按钮。
2. 阅读收集个人资料声明,如同意声明内容,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以上的个人资料收集声明]方格,然后按[下一步]。登记人须在45分钟内完成注册。逾时会自动登出系统,系统不会储存已输入的资料。
3. 选择身份证明文件类型,输入姓名、身份证明文件号码、签发日期(如适用)、可接收短讯的流动电话号码等资料。如非使用香港身份证登记,申请人需稍后前往指定邮局核实身份。
4. 输入在港居住地址。如住址属于香港房屋委员会辖下的公共租住房屋,申请人无需提供住址证明。否则,申请人可选择上载住址证明,或表明没有住址证明。[ 注: 公屋住址经香港房屋委员会成功核实后,或申请人上载的住址证明被成功核实后,申请人会透过短讯收到个人识别码。若申请人上载的住址证明无效,申请人须重新登记。若申请人没有住址证明,或上载的住址证明经查核后发觉有疑点,系统会透过邮递服务发出个人识别码。收到个人识别码后,请登入香港健康码网站并输入个人识别码,以启动帐户。]
5. 输入帐户资料,包括登入密码、安全提示问题及答案等,然后按[下一步]。请妥善保存有关资料,往后用作登入之用。
6. 核对已输入的资料是否正确,然后按[确定及提交],或按[修改]作出修订。
7. 成功提交申请后,你将收到一个登记参考编号。核实申请一般需时7个工作天。申请经核实后,申请人会透过短讯或邮寄方式收到个人识别码以启动帐户。若申请人并非使用香港身份证登记帐户,则需等候由政府发出的信件,再携同信件及身份证明文件前往指定邮局核实身份,才可收到个人识别码启动帐户。8. 成功注册“港康码”帐户后,可到“香港健康码”网站https://www.healthcode.gov.hk并按下方的[登入系统]按钮。
9. 阅读收集个人资料声明,如同意声明内容,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以上的收集个人资料声明]方格。
10. 输入已登记帐户的身份证明文件号码及自订的登入密码,然后按[登入]。
11. 输入个人识别码以启动帐户(只适用于第一次登入,个人识别码已于成功注册帐户后以短讯通知或邮寄方式发送)。
12. 启动帐户后,系统会提示用户检查其登记的电话号码是否正确。
13. 用户可透过系统的“更改用户资料”功能更改电话、地址、登入密码、安全提示问题等,输入新地址后需要经过近似登记帐户时的地址核实程序。若新地址并非属于房屋委员会辖下的公共租住房屋,用户须上载住址证明。若用户表明未能提供住址证明,系统会发一封信件到新住址,让用户用作上载住址证明之用。新住址经核实后,系统会透过短讯发出确认讯息。
‘捌’ 内地探亲旅客春节前滞留香港至今如何办理健康码
申请人需透过网上预约系统,取得入境广东省或澳门的豁免强制检疫配额。取得配额的申请人可到卫生署认可的医疗检测机构,接受病毒检测。检测机构会把申请人资料及检测结果,上载到卫生署的香港健康码系统。申请人须提出要求及同意把香港健康码内的资料,提供予广东省或澳门有关当局,以转换到粤康码或澳康码。
病毒检测分别为深喉唾液测试及鼻咽拭子核酸测试,鼻咽拭子核酸测试又分普通及快速两种,价钱不同,要做哪一项核酸测试,则要先就诊,由医生决定。
深喉唾液测试会由院方提供一个样本瓶及样本袋,参加者于起床后、刷牙漱口或饮食前,将来自咽喉的唾液吐入样本瓶,盖好及扭紧样本瓶交回;鼻咽拭子核酸测试则由医护人员为参加者收集鼻咽拭子样本,之后进行测试。
‘玖’ 商家门口的健康码怎么申请
门店健康码如何申请
门店健康码可以通过支付宝来申请,1、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点击更多。2、选择健康码点击进入,再点击国家平台健康码。3、然后点击立即查看,找到“场所到访人信息登记码申领”。4、点击同意,最后填好相关信息,点击提交即可。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1]
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当地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市通用。健康码的推出,旨在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
中文名
健康码
外文名称
Health Code
提出日期
2020年2月11日
首发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1]
相关集合
新冠病毒防疫名词
共41个词条4.9w阅读
封控区
封控区是指将阳性个案的密切接触者及共同暴露高风险人群的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及周边区域划为封控区。实行“只进不出、严禁聚集”管理措施。封控的第1、4、7天分别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暂时关闭辖区内经营性场所和棋牌室、活动室等非生活必需的文体休闲娱乐场所。
管控区
管控区是指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的相关区域,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
防范区
防范区是指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查看更多
出台标准
2020年3月5日,《防疫通行码参考架构和技术指南》送审稿通过专家评审会审核,并正式报批。该标准的出台,为防疫通行码的开发企业提供了技术规范,并对防疫通行码使用单位的人员管理、授权管理、采集点管理等所需具备的功能等,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2020年4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印发公告,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采用了国家标准快速程序,从立项到发布仅用了14天时间。该系列国家标准实施后,可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码的码制统一、展现方式统一、数据内容统一,统筹兼顾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共享利用,适用于指导健康码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
涵盖范围
标准涵盖了亲属绑定等更贴近实际生活应用的功能,为老人和儿童解决了防疫信息上报及出行等问题。
健康码的应用涵盖了社区管理、企业复工、交通出行、学校开学、买药登记、超市商场等使用场景,可以协助社区、企业、学校等做好防疫管理及疫情控制等重点工作。在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中,健康码可以实现高效率的人员流动管理,在办公楼、商场、地铁、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点提高过检效率,避免过多的人员接触和聚集。
功能特点
“健康码”分为三种:绿码可以直接进入杭州,红码集中隔离14天,黄码隔离7天以内。
浙江省的“健康码”管理信息系统以真实数据为基础,连通重点人员动态管控清单等相关数据库,根据群众申报信息与后台数据的校验比对结果发放“健康码”。
健康码系统已经形成一套标准,可根据不同地区需求,结合各地疫情防控需要快速推出。
为推动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了跨省份互认共享的三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是在不改变地方现有“健康码”的情况下,通过跨地区防疫健康信息数据共享,在本地“健康码”中增加跨地区互认功能。第二种是各地“健康码”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对接,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为中介进行转换,从而实现跨地区“健康码”互认。第三种是未建设本地“健康码”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同时结合本地防疫健康相关信息,实现跨地区互通互认。[2]
通过健康码实现了一码就医、预约挂号、一键急救、心理援助、健康证明、健康档案等多个健康应用。
实施情况
2020年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模式,实施市民和拟进入杭州人员的“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并与钉钉企业复工申请平台打通。市民和拟入杭人员可通过支付宝APP等渠道自行在线申报,在填写健康信息、14天内是否接触过新冠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等信息后,通过审核后将产生一个颜色码,领取绿码的人员凭码通行,领取红码和黄码的人员需按规定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大量返岗复工人员在支付宝内申领健康码,上线首日访问量即达到1000万。[3][4][5]
2020年2月24日下午,浙江省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当日12时,浙江已累计发放健康码5047万张。
2020年2月25日,支付宝宣布,过去两周,从杭州发源的健康码落地全国超过200城,覆盖公交地铁、社区、写字楼、医保支付、商场超市、机场车站等十大场景。多地正在扩大健康码应用范围,杭州、温州健康码均已上线看病买药功能。
2020年2月28日,山西全省上线健康码。至此,全国可在支付宝申领健康码的城市已超过200城。其中,浙江、四川、海南、重庆、上海、云南、山西、湖北等省市实现全覆盖。支付宝方面透露,随着有序复产复工需求的增加,健康码覆盖城市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由于防控形势不同,各地政府的发码规则和应用范围存在差异。浙江省的应用场景最为广泛,领码人数也遥遥领先。
长三角、京津冀等推进区域内健康码互认,浙江与河南、山东与贵州等省份开展了健康码的跨省互认。已经上线试运行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则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码,并逐步与广东、上海等地的健康码对接。[6]
2020年2月29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码”,公众可以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中“防疫信息码”入口,或者部分省市的公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城市服务中“防疫健康码”入口进行健康码的申领服务。在进行实名认证,并简单上报个人健康状况之后,即可申领自己的防疫信息码,凭码即可出入社区、办公楼等地方。[7]
2020年3月4日晚,江苏健康码正式上线。这也意味着,长三角在全国率先实现健康码全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部上线省级健康码。
截至2020年3月5日,腾讯防疫健康码上线25天,累计亮码突破10亿次,覆盖超过8亿人口,累计访问量43亿,是服务用户最多的健康码。
2020年3月10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称,为落实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差异化防控策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决定开展湖北健康码发放工作[8]。通告明确,中、低风险地区持绿码人员,全省通行;高风险地区持绿码人员,按照当地防控指挥部规定出行,县域内通行规则由县(市、区)防控指挥部确定,市域内通行规则由市(州)防控指挥部确定,武汉市以外高风险地区人员凭绿码与流入地采取“点对点”运输方式安全有序流动。持黄码人员不予放行,持红码人员按疫情防控要求由当地收治、隔离。[8]。
2020年3月16日,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三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表示,浙江将健康码作为分类精控的利器,针对返浙华人华侨、留学生及其他外籍人士实际情况,推出健康码国际版,将实行橙、黄、绿三色分类,截至16日12时,浙江省已累计发放健康码7209.2万张,其中国际版3.1万张。[9]
2020年3月2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健康通行码互认的难点在于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不同。全国低风险县域已占98%,各个省份正在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内容要求,加快向全国一体化平台汇聚本地区防疫健康信息目录。截至20日,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通行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10]
为更有效实施新冠肺炎常态化管理,实现从入境到小区管理的全覆盖,澳门特区政府于2020年5月3日上午9时正式启用“澳门健康码”。至下午4时,使用人数达9万人,使用次数为17.6万次。[11]
2020年5月24日,杭州市卫生健康委提出了健康码“一码知健”的设计思路:通过集成电子病历、健康体检、生活方式管理的相关数据,在关联健康指标和健康码颜色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个人健康指数排行榜。同时,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楼道、社区、企业等健康群体进行评价。
2020年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公布《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基层机构定期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评估;国家卫健委公布工作方案,要求基层机构定期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评估,对认知功能疾病的预防服务和针对性治疗怎么做明确提出了细化任务。
2020年12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推进“一码通”融合服务,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的信息壁垒。《通知》要求,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实方便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12]
2021年1月12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加强春运疫情防控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提高人员通行效率,避免因扫码查验等引起人员聚集。[13]
2021年1月,广东升级健康防疫核验系统。老年人群体只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刷一刷,即可进行实时健康防疫状态核验,用于替代电子健康码,具有与电子码同等的效力。[14]
2021年7月28日,杭州健康码显示疫苗接种信息不一样了,中间多了“蛇形”特殊标志,下面还显示“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字样。[15]
2021年9月,为助力群众安全出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把健康码和行程码整合“一页可查”,打开支付宝的健康码同时能看到行程码。这意味着健康码、行程码在全国全面实现一页通行式的“二码合一”。[16]
2021年12月10日,香港健康码系统开放申请注册,香港健康码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17]
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对广西健康码信息系统进行紧急扩容和优化提升,并自主创新,于2022年1月10日率先开发成功并正式上线“断网可用”功能,保障群众在健康码系统发生故障甚至网络中断等极端状态下仍然可以亮码出行,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创健康码断网可用。[18]
2022年1月,河南已启用“健康码前置核验”购票系统,健康码大数据融合进河南省客运联网售票平台,旅客在线上进行实名购买汽车票或是定制客运业务时,只要录入身份信息认证,就能提前核验购票人的健康状态。其中,绿码旅客可正常购票,如果核验结果为黄码或者红码,豫州行平台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拦截,并提醒旅客主动与区疫情防控人员联系。该系统由省交通厅牵头,协调省大数据局与“河南健康码”系统进行实时对接,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健康码联防联控一体化。这也是河南在全国率先实现线上购票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功能。[19]
社会评价
各类健康码的推出,彰显了地方政府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创新思维。但要进一步打通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中的人流、物流堵点,还有赖于更加精准和灵活的治理模式,让技术应用更好地为疫情防控“加码”护航。(新华网)[6]
故障事件
2020年5月6日早上7时49分,杭州健康码临时出现接口不稳定问题,导致亮码故障,健康码专班根据预案迅速组织抢修。8时31分故障即予排除,系统恢复正常。杭州健康码专班将对系统运行状况作持续跟踪,全力确保系统运行稳定。[20]
社会影响
2020年12月16日,“健康码”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21]
参考资料
[1]
浙江将全省推行健康码方便疫情期间人员出行新华网(引用日期 2021-12-29)
[2]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信息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已可实现“一码通行”新华网(引用日期 2020-03-22)
[3]
全国版健康码下周上线:借鉴浙江 助力有序复工复产_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2020-02-16)
[4]
健康码、数字化、电力指数……大数据护航复工复产CCTV(引用日期 2020-02-26)
[5]
下周见 全国版健康码将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新浪网(引用日期 20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