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成长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

成长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11-17 18:41:18

⑴ 什么是阳光心理健康成长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开朗、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2.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a.情绪基本愉快稳定。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及其他物品,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吸吮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b.求知欲望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c.能合群。愿意与小伙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d.实而不说谎。

e.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3.心理健康要怎么做?

a.多接纳、支持孩子的良好行为。b.不要太多责罚。c.管教一致、态度稳重。d.不以命令、批评等方式教育儿童。e.多倾听孩子诉说心里话。f.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心理。g.注意孩子行为,发现有异及时咨询。h.孩子有错要制止并解释不对的理由。

二、疏“心”小妙招

1.关注情绪

孩子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时可以先安抚,等孩子的心情平静后再和孩子进行沟通,并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以他们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情绪感受,如:和孩子一起阅读情绪绘本《生气的亚瑟》、《我的情绪小怪兽》、《小鼹鼠的薯仔》,帮助孩子合理的表达情绪。当孩子不高兴时,成人可以主动询问情况,和孩子一起讨论自己高兴的事,将快乐传递给他人。

2.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有利于幼儿建立和恢复安全感,也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表。同时和孩子一起按照这个作息表进行一日活动,如:一同起床、吃饭、睡觉,一起做一些适当的锻炼,也可以让幼儿积极承担一些小家务,并对幼儿的尝试和努力给予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榜样力量

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常常是在无意中习得的,特别是喜欢模仿亲人的举止行为,幼儿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身边人情绪的影响。父母、家人作为孩子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应该做好榜样。

首先,要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多给孩子表现积极、乐观的一面,用自己的情绪态度影响孩子。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紧张地谈论疫情,夸大疫情的形势,或者在孩子面前表达愤怒和不满。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环境,让孩子的情绪平稳、有安全感。

亲子陪伴

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很珍贵的,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足够的互动时间,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也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孩子也可以获得安全感。至于陪伴方式可以是:陪孩子读一本绘本,和孩子一同画画,与孩子做一道美食,同孩子一起游戏......

⑵ 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

身体健康有它的标准,那么你知道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吗?接下来,我为你分享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

《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

Maslow & Mittelman提出的10条标准是:具有适度的安全感;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在团体中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Mariejahoda的心理健康标准: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心情;有所成就,又能面向未来;心理状态完整美好,能够抗御应激;自主,而且能认识自己需要什么;真实地、毫不歪曲地理解客观现实,然而又能具有同情和同感;做环境的主人;能工作、能爱、能玩、也能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H.B.English(1958)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哪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社会学家W.W.Boe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个体成长观(personal growth)把心理健康解释为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潜能的最为完整的发展(schultz,1977),认为心理潜能的最佳发展取决于人在一生中是否能够成就某种事业。

在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well-being)的研究中,心理健康被定义为积极的情感和生活满意两种概念的综合,认为有关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争论就是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把二者之间的平衡作为幸福的指标,而生活满意度被看作是一种认知成分,是幸福感的一种补充,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 (Bradburn,1969;Andrews,1980;Diener,1984)。

总之,心理健康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每个定义都强调了心理健康的某个重要特征,值得借鉴。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处于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

目前健康的内涵拓展到关注个体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有三方面:变化、贫困和老化。今天,三分之二的疾病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一般在综合医院中,三分之二的疾病发生也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因此,健康的心理对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增进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从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来看,健康应该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只有当这三个层面同时处于完好状态时,才可以说是健康的。相反,疾病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或社会功能方面出现的各种障碍或异常。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遇到病人时,不仅要考虑病人的身体是否有病,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及其社会功能是否也同时受到了损害。例如脑卒中后,病人在身体上出现了偏瘫,同时在心理上还可能同时存在记忆力下降、情感脆弱、焦虑、抑郁、易激惹、人格改变等,这些又会导致病人生活、工作能力的下降,使之无法胜任原来的工作,无法承担照顾家人的义务,病人可能因此认为自己成了“废人”,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这就要求医生一方面要积极治疗病人的躯体疾病,同时也注意帮助病人恢复其心理和社会功能,而且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对躯体疾病的康复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如果个体在身体上没有疾病,这只能说他具备了身体健康;如果个体在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处于完好状态,则可称为心理健康。实际上,在疾病过程中,病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这三个层面受到损害的程度经常是不均等的,而且是以某个层面的损害为主,或者某个层面的损害是原发性的,进而影响了其它层面,使其它层面也出现异常,最终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异常。如果疾病以身体损害为主,则一般称之为躯体疾病;如果疾病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理或社会功能的方面,导致个体出现心理和社会功能出现异常,则称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的报告,在综合医院门诊各专科未确诊的病人中有20-30%合并有精神科问题;已在各科确诊的病人中有15-20%合并有精神科问题;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处,40-60%的病人需进行精神科处理。其它一些研究显示,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慢性躯体疾病病人中精神障碍患病率为 25%,而在无慢性疾病者中为17.5%;慢性躯体疾病病人中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42%(最常见的是物质依赖、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而在无长期躯体残疾的人群中为33%;在进行短期内科或外科治疗的住院病人中,与躯体疾病共患的精神障碍发生率更高,30-60%有明显的心理-社会问题或异常。再具体一点讲,住院躯体疾病病人合并某种特殊的精神障碍的机会大大高于普通人群:谵妄高出15-30%;抑郁高出2-3倍;惊恐发作高出10-20倍;物质依赖高出3-5倍。所以,非精神科的临床领域实际上是一个筛查、处理精神科问题,缓解病人心理痛苦的重要场所。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资料显示,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9-11%可被诊断为精神科问题;到了90年代,发现15%门诊病人有精神科问题。此类调查关注的精神科问题范围较窄,所以,并不能说明我国的躯体疾病病人精神障碍共患率比国外低。

心理健康的8个标准

1.智力正常

2.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人际关系和谐

4.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5.面对和接受现实

6.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7.人格完整独立

⑶ 简述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定义

目前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着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th),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②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③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④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⑤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⑥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一个概括: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④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⑤人格统一和调和;
⑥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⑦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⑧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而言的。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心理健康的概念也有一个不断修正、完善过程。

⑷ 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1、首先是在生理方面,心理对于生理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抑郁或者叫焦虑状态下 那么他的营养摄入会受到很大影响 导致营养不良或者更严重的情况。

2、再而是学习生活方面,其实举得例子跟上一条差不多,抑郁会让人对什么都没兴趣,更别说学习了,焦虑会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

3、社会交往方面,人际交往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一个部分,而心理不健康,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社会交往状态,让他无法正常和家人 朋友 同学 同事交流,比如抑郁 社交恐惧等等。

注: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4)成长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⑸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是

心理健康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符合年龄特点,而且还表现为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具体地说,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和道德四个方面的意义。

⑹ 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啊

经过查阅资料得知,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同时,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身体受伤时,人们知道要看医生、吃药.可是,人们却忽视了心理疾病.现在,青少年很容易发生心理疾病.
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常心理疾病表现在:忧郁、狭隘、嫉妒、惊恐、残暴、敏感、自卑.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心胸狭窄,有的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有的人敏感多疑,还有的人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些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的孩子应具备5个特点: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了,我们才能健康的生活、快乐的学习,才能与同学们友好相处,才能开心的成长.

⑺ 简述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50字左右

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面对学习压力形成正确心态;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与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了身体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都是适应生活展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状态。一个人心理健康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没有心理疾病也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志,心理健康是指在没有心理疾病的基础上。

一个人在面对外界变化能呈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能够面对外界带来的困扰,具备主动解决,做好自我调节的积极心态。

我们在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需要多方面、多层次衡量的,比如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正常的智力,是否能与周围环境里的人建立起和谐交往的关系,是否能够勇于面对社会现实,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等。



(7)成长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不良心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健康生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客观分析学生失败原因,给予科学的引导,同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传授科学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健康心理促进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⑻ 什么是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简单说就是人格相对完整、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为以下十点:
1.安全感高,自我价值感高。
2.适度地自我批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能与自己友好地相处。
3.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乐观向上。
4.不是活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坦然接受现实,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
5.有自己的正常需要,并有能力为自己的需要付出努力。
6.清楚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理性客观地评估。
7.人格相对完整,个人的价值观适应社会的标准,工作认真负责,精力集中。
8.有积极乐观适当的生活目标。
9.有从经验教训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能适应现实环境的需要。
10.能相对良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爱人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不过分在意他人和社会的评价,自我独立,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即为心理健康。

⑼ 心理健康是指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个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会配合能量的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心理健康的状态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识正常情感拾到意识和你态度积极行为,吓到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个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会配合能量的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心理健康的状态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识正常情感拾到意识和你态度积极行为,吓到适应良适应良好。

⑽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不管遇到成功或失败都能正确对待,能够善待自己,适应环境,情绪正确,人格和谐,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不会钻牛角尖,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在学习和生活上影响生活效率妨碍我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越来越好,所以心理健康对我们很重要。

阅读全文

与成长心理健康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59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4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39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7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1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28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4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