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上而下各种规章制度对教育的束缚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不可否认,这些政策、法规确实给孩子提供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保障,但是在保护孩子们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为教育“戴上了镣铐”。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对于听话温顺的孩子教育起来还比较顺利,但对于调皮捣蛋、恶作剧不断的学生来讲,可谓是百般无奈,教师不管他们则更肆无忌惮;教师若是管理,他们动辄以出走、弃学、甚至是以死相要挟,最终只能导致家长到学校给老师找麻烦,甚至为此还会惹上官司,我们教师往往在管与不管之间痛苦徘徊,承受着良心和政策的双重挤压。
2、教师工作量强度大,工作性质特殊性
作为教师,可以说工作量强度太大了,如果您不是一名教师,是绝对体会不到教师的工作强度的,我们教师不单单是在承担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等教育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教师还承担着自上而下布置的各项政治性工作,在学校工作一天,可谓是马不停蹄,忙得团团转,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相信哪个教师也不愿请假,因为你若请假一天,事情会攒的越来越多,往往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可以说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是其他职业不能比的。
3、教师竞争压力大
新课改要求老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学习型、探究型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各级领导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就连让外人看来很惬意的寒暑假各种培训也是应接不暇;教师的身心长期疲惫,身体状况不荣乐观,同时,现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也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职称改革后,教师人多名额少,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贰’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是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功、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外,更应当有良好、健康的身心发展 ,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之类的美丽光环,而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据有关部门抽样检测表明,教师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不过由于受传统封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使他们普遍地认为,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是件难以启齿且很不光彩的事情,甚至有人还认为如果老师真的有心里健康问题岂不有损于人民教师形象,并因此讳言,但事实上,教师心理健康欠佳这一问题已是毋庸回避之事。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1.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往往持续延长。长时间处在较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烦躁,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他们的一举一动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乃至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学者型、智者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教师们个个都是佼佼者。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的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就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叁’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主观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其人格特征、心理素质等自身因素的制约。(2)客观方面: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不...
‘肆’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
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4)教师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社会文化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教师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使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挑战。
教师的思想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受到强烈冲击,教师必须处理好普通人和榜样的矛盾,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多重角色的矛盾,这些矛盾造成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必然造成挫折,挫折又转化为压力。
‘伍’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是什么
社会赋予我们教师诸多的光环,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应具有美好的心灵。然而,在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既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也缺乏对自身心理的正确认识及自我调节的能力,结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素质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更无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在目前形势下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个人认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工作量 小学教师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工作负担较重的教师群体,如班主任、主课教师、毕业班教师等。
2.成绩评比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成绩的评比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成为教师心理矛盾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3.工资 男教师、年轻教师、班主任等对经济收入都相对不满意一些。大部分教师认为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不相配,付出同样或更多的劳动,反而拿到最少的工资。岗位工资或许会更加合理和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
4.评比 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工作中都会兢兢业业,教师的工作不是单纯靠简单的制度来量化的,细化的评比在管理教师上或许起到反作用,让部分教师出现应付等消极的情绪。
5.职称 教师的评职称受阻是引起教师心理卫生问题的又一导火线。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折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打击。
诸多问题的产生,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又有教师个人的因素。教师个人如果对于这样那样的问题的看的平淡一些,反正个人怎样折腾也不会改变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只能期望教育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或许这样,自身的烦恼和心理的问题就会少许多。
‘陆’ 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的压力
许多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插图]确实,心理压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消极情感的一种反应,一方面,这种反应常常伴随着由教师职业所引起潜在的病理性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如心率加快,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进入血液),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症状。另一方面,教师的压力会引起挫折感。来自工作方面的焦虑,对教师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教师所体验到的压力比其他职业的人高很多,主要有时间需要、办公室事务、与学生交往困难、对学生的控制和激励不当、课堂人数太多、经济压力、缺乏教育支持等。
4.教师的人格
诚如前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相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教师即使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的健康和稳定,这是教师的人格特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者是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求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此外,在个人生活发生变化时,个体的人格特点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调整,这种调整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出现。
‘柒’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是什么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心理阳光。和孩子在一起是快乐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犯错误,要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进行批评教育。不惩罚。心理素质好。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你,配合你才能够改掉缺点。努力学习。多给学生温暖,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疼爱他们。学生就会加倍疼爱老师,努力学习,成绩很快就会提高上来。
‘捌’ 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是
1.能积极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的要求。
3.教师热爱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
5.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玖’ 作为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是
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精神取向,教育示范工作,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形象,教育内容的普遍性,请求老师深刻,不断改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心理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9)教师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社会文化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教师的思想、教育和教学方法都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教师必须处理好普通人与榜样之间的矛盾、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必然导致挫折,挫折变成压力。
‘拾’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是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健康因素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与现状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2)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3)关系到教师的工作。
1、现代教师应扮演的社会角色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
现代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职业角色,是由教师的作用决定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J.M.索里、C.W.特尔福德《教育心理学》)认为,社会上的人们、家长和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教师,因此教师在各种不同人们的心目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根据教师的作用,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需要,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应定位为以下六方面,即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级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者;学生的知己和朋友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在这六种角色中,任何一种角色都需要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一角色,更需要教师有健康的心理。
2、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职业具有繁杂性、责任性、示范性和创造性等特点。繁杂性指教师工作是很繁重与复杂的,而且,有很大的责任,这就是教师的压力增大,心理负担加重,这就容易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职业还具有示范性,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会成为学生的模仿的榜样,才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否则,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学生就会受到相反的影响,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这从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就可看出来。
3、师生心理的相互作用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
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应该是心理关系。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实质也是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定情况下人际关系,因此,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相反,紧张的师生关系是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因为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必然会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学生心理正常发展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我们不少教师辛辛苦苦地培养学生,但很少……而且教师的理本身的心理素质及领导方式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