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染色体端粒酶的作用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促进端粒生长,逆转细胞衰老,恢复体内循环。
所谓端粒就是指人类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的长度决定着人体的健康。每次细胞分裂,端粒都会变短。当端粒不再缩短时,细胞死亡。
端粒酶促进端粒生长,逆转细胞衰老,恢复体内循环,维持血管弹性和细胞活性。
参考资料:https://mip.wiki8.com/anlimei_41584/#3
Ⅱ 端粒及端粒酶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方面所起的作用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看下面。。 端粒使DNA末端处于高度凝集状态,避免了DNA酶的降解,避免了染色体融合,从而维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随着DNA复制的进行,端粒会变短,端粒酶就会发挥作用,募集相关的蛋白或酶,延长端粒到合适长度。 端粒DNA是由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染色体末端沿着5'到3' 方向的链富含 GT。在酵母和人中,端粒序列分别为C1-3A/TG1-3和TTAGGG/CCCTAA,并有许多蛋白与端粒DNA结合。端粒DNA主要功能有:第一,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第二,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第三,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同时,端粒又是基因调控的特殊位点, 常可抑制位于端粒附近基因的转录活性(称为端粒的位置效应,TPE)。在大多真核生物中,端粒的延长是由端粒酶催化的,另外,重组机制也介导端粒的延长。 端粒与人体衰老挂上了钩:第一、细胞愈老,其端粒长度愈短;细胞愈年轻,端粒愈长,端粒与细胞老化有关系。衰老细胞中的一些端粒丢失了大部分端粒重复序列。当细胞端粒的功能受损时,就出现衰老,而当端粒缩短至关键长度后,衰老加速,临近死亡。第二、正常细胞端粒较短。细胞分裂会使端粒变短,分裂一次,缩短一点,就像磨损铁杆一样,如果磨损得只剩下一个残根时,细胞就接近衰老。细胞分裂一次其端粒的DNA丢失约30~200bp(碱基对)。第三、研究发现,细胞中存在一种酶,它合成端粒。端粒的复制不能由经典的DNA聚合酶催化进行,而是由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端粒酶完成。正常人体细胞中检测不到端粒酶。一些良性病变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也测不到端粒酶活性。但在生殖细胞、睾丸、卵巢、胎盘及胎儿细胞中此酶为阳性。令人注目的发现是,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活性的端粒酶,端粒酶阳性的肿瘤有卯艇癌、淋巴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等。人类肿瘤中广泛地存在着较高的端粒酶耥端挝酶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是当前较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Ⅲ 请说明端粒有何功能端粒和肿瘤有何相关性
端粒可以控制细胞分裂的代数。肿瘤细胞中含有较多端粒酶,可以修复受损端粒,使细胞永远保持分裂能力
Ⅳ 生化问题:什么是端粒端粒的功能端粒是怎样抗癌的
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是真核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
功能
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 组织培养的细胞证明,端粒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代培养的老化细胞端粒变短,染色体也变得不稳定。 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其端粒磨损越多,寿命越短。 通常情况下,运动加速细胞的分裂,运动量越大,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因此寿命越短。所以体育运动一定要适可而止。
Ⅳ 端粒效应
https://item.jd.com/28474086078.html
衰老的本质是细胞不再更新了。
人在一些情况下会加速衰老。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不参与DNA编码,固定为TTAGGG-AATCCC配对的循环。
端粒的作用是在复制时保护DNA,每次DNA复制,端粒都会短一点。 衰老的本质是端粒变短。
一般来说,人刚出生时端粒有10000个碱基对,35岁时7500个,60岁时4800个。
人的皮肤老化程度、白头发数量、心肺功能、认知能力等都和端粒长度有关。端粒越短,在未来几年得病几率越大。超过平均年龄的人,端粒比较长(幸存者效应)。
端粒酶:端粒酶充足时,可以延缓端粒变短,甚至让端粒变长。
用药物刺激产生过多的端粒酶,容易造成癌症。
威胁感:缩短端粒
敌意:觉得周遭的人和事在跟自己作对,缩短端粒
悲观:有些人为了不失望,宁可选择悲观,缩短端粒
胡思乱想: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能集中注意力,缩短端粒
耿耿于怀:rumination,减弱端粒酶,导致抑郁
抑郁:严重缩短端粒
挑战感:延长端粒
乐观:有利于减压
专注:对抗胡思乱想,有利于端粒
目标感:提高端粒酶水平
感受到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会严重影响端粒酶的活性,加速端粒变短,加剧衰老。
端粒变短,关键不在于压力本身,而在于个体对压力的感受。
面对压力时的两种感受:威胁和挑战。
威胁感:血管收缩、分泌皮质醇、心率加快、手脚冰冷 >> 我们的祖先遇到猛兽时可能会有这种反应,这样即使受伤,会少流一些血。另外在焦虑和羞耻时也有类似的生理活动。这类活动会导致人的端粒缩短。
挑战感:虽然也会分泌皮质醇,但血管不会收缩,血液含氧量还会提高,身体处在准备战斗的兴奋状态。这样不会导致端粒缩短。
普林斯顿的压力实验:同样题目分类两组学生来做,威胁组是“检验你们有没有资格在这里读书”,挑战组是“看看你们优秀到什么程度”,后一组明显好。
最严重的威胁即是身份认同威胁。
应对的思路是想问题尽量“宽”和“远”。“宽”体现在认识到身份的复杂和自我实现途径的多样,“远”体现在用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自己和遇到的事。
思想不但可以指导行动,还能影响生理状况,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抗打击思维:旁观者视角看自己 >> 识别出负面情绪 >> 自我关怀
把脑中的负面声音想象成一个怀着好心但是经常说错话的实习生,用自嘲和原谅的态度对待自己。
人每天会有65000个想法,绝大多数都不值得跟进。
更高级的技术是冥想,比如用3分钟时间摒弃杂念,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端粒更长。
找到人生的目标:找到希望你墓碑上写的东西,to 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
对健康长寿最有利的精神状态:conscientious,君子终日干干
锻炼的原理:身体是反脆弱系统,适度锻炼可以让机体在损坏之后重建,且变得比之前更强。
氧化应激:自由基链式反应。对身体有害。
抗氧化剂:平衡自由基的数量,减轻氧化应激。
锻炼增加自由基,但能让身体产生更多抗氧化剂。
锻炼能让人端粒更长,但效应随着锻炼时间和强度增加而大幅减少,因此适度的锻炼性价比最高。作者举的例子是推动割草机、铲雪、打高尔夫球时自己背着球杆。
锻炼过后的愉悦感对身体有益。
提高心血管机能的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训练:45分钟有氧跑,每周三次,可以让端粒酶活性提高两倍。
高强度间歇训练:快跑几分钟,休息几分钟,再快跑几分钟。对端粒酶的效果和上一条一样。
抗阻力训练:各种举重、器械。对端粒无影响,但能让人变强壮。
端粒是人生的 非竞争项目 ,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而是希望健康长寿。
有些生物每餐吃七分饱可以长寿的实验,比如老鼠、虫子。但该结论对猴子、人无效。
超重的关键不是体重大小,而是脂肪的位置。更影响端粒的指标不是体重,而是腰臀比,也就是肚子多大。
新陈代谢综合征的四个前兆:肚子大、胆固醇超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
另外,肚子大 >> 细胞容易发炎 >> 炎症反应干扰免疫系统 >> 免疫破坏,端粒缩短 >> 更容易发炎。
细胞的三个敌人和应对思路:
发炎。 -3脂肪酸可以防止炎症反应。鱼类、牛奶、有机鸡蛋。
氧化应激反应。维生素C和维生素E。水果、绿叶蔬菜、带皮的薯仔。
胰岛素抵抗。少吃精加工的糖。
维生素D也对端粒酶有好处,可以吃补剂和晒太阳补充。
对端粒有害的食物:红肉(哺乳动物肉)、香肠火腿、白面包、含糖饮料、 -6多不饱和脂肪酸、过量饮酒。
对端粒有好处的食物:白肉(鱼类鸟类两栖类动物肉)、蔬菜、坚果、豆、水果、海带、 -3
城市居民更容易把压力视为威胁而非挑战,大脑中负责恐惧感的杏仁核更活跃。
“对端粒好的社区”并非“有钱的社区”,而是“有凝聚力的社区”,大家彼此关爱,互相支持。
贫困对端粒很不好,但只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多出的金钱影响就不大。
受教育程度对端粒非常重要,影响可谓上不封顶。
职业对端粒影响大。坐办公室的白领比体力劳动者端粒长。
遗传:
怀孕时父母的端粒如果因为后天环境而比较短,那么孩子一出生端粒就比较短。母亲影响更大。
孕期的心理压力 >> 皮质醇 >> 孩子的健康状况差、端粒短。
孩子出生以后,如果家庭环境不好、缺少父母关爱,会导致端粒短。
好的家庭:夫妻靠谱(双全且心理状况正常)、怀孕期间营养充足、压力不大、孩子得到足够的关爱
Ⅵ 端粒的作用
端粒是一种染色体末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他的作用依靠端粒酶而产生。对于他的理解,你可以参考下文。
端粒酶(Telomerase),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参与恶性转化。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细胞中有种酶负责端粒的延长,其名为端粒酶。端粒酶的存在,算是把 DNA 克隆机制的缺陷填补起来,借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克隆的次数增加。
Ⅶ 端粒的作用
端粒的作用
端粒的作用就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作用就是,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 有丝分裂钟”。
端粒的作用就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组织培养的细胞证明,端粒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代培养的老化细胞端粒变短,染色体也变得不稳定。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其端粒磨损越多,细胞寿命越短。
端粒的作用就是,第一,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第二,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第三,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
端粒的作用就是,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同时,端粒又是基因调控的特殊位点, 常可抑制位于端粒附近基因的转录活性(称为端粒的位置效应,TPE)。在大多真核生物中,端粒的延长是由端粒酶催化的。另外,重组机制也介导端粒的延长。
Ⅷ 端粒与长寿的秘密
最近不知为何,身边许多朋友接二连三传来了至亲过世的噩耗。每每到现场哀悼的同时,我也在深思一个问题:最近这连续发生的情况只是一个巧合呢,还是在预示着什么?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和周边的朋友已经逐渐到了而立之年,身边的长辈也陆续退休,渐渐的步入晚年时光,诸如此类的不幸之事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多。因此最近,我也不自觉的开始关注养生知识。对我颇有启发的是,万维钢老师为我们解读的一本基因知识方面的英文原版书《端粒效应》,他的作者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埃利萨·埃佩尔。
本书为我们揭示了直接影响人衰老进程的,是我们身体里一种叫“端粒”的东西,而抗衰老的方法也和端粒相关。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身体是有无数的细胞所构成的,而这些细胞则是通过分裂来获得增长和更新的。所以在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人之所以变老,就是因为身上的某些细胞不再分裂了,也可以说是不再更新了。
而那些细胞分裂次数的极限就是由端粒所决定的。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每个细胞里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包含一个人的完整遗传信息,它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代表遗传信息编码,是碱基对组成的双螺旋结构。所谓基因,就是染色体上一段一段的 DNA 序列。“端粒”,就是染色体末端的 DNA 序列。
端粒上的DNA 不参与编码,序列固定不变。你可以把染色体想象成一根鞋带,而端粒就是鞋带的塑料头儿,把鞋带给包起来。也就是说,端粒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 DNA 序列进行保护。每一次细胞分裂都要复制染色体。每次复制染色体的时候,端粒内侧的 DNA 是全面复制,但是端粒那一段的 DNA,每次都会少一点。这就是说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要变短一点。等到端粒短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对染色体的保护作用就没有了,染色体就不能正常复制,细胞就不能分裂了。如此说来,人变老的本质原因是端粒变短了。
根据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寿命长度与“端粒”的长度和“端粒”减短的速度息息相关。
这就好比你在开长途汽车,你这一箱油到底能开多远距离,不仅要看你的油箱容量有多大,还得看你的油耗能多低。
接下来,我从端粒的长度和减短速度两个方面和你分享如何延长寿命。
首先端粒的起始长度主要取决于遗传,端粒长度是可以不通过基因遗传的,称为“直接传递”。也就是说,如果怀孕时候父母的端粒因为后天环境原因比较短,那么哪怕双方都不携带什么能让端粒变短的基因,他们的孩子的端粒,也会一出生就比较短。
因此想要让自己的孩子的初始端粒足够长,父母一定要在孕期保持足够长的端粒。换句话说就是在孩子出生前,确保自己端粒减短的速度足够慢。
因此,无论说为了让自己长寿还是让下一代长寿,我们都要想办法让我们的端粒,尽可能的降低减短的速度。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我们的端粒在加速减短?
本书给我们的答案是长期的、严重的负面情绪。书中主要介绍了三种。
假设你是一个中年男子,性格比较强势。最近你的工作有点不顺利,身边的人跟你配合得也不是很好,你看哪儿都觉得不对。工作了一天,你带着不满回到家里。妻子正在做饭,而你注意到,厨房的桌子上摆着很多没有用的广告。你心想,早上走的时候你已经告诉妻子把广告垃圾扔掉,她怎么没扔呢?你觉得妻子太懒了,你就去指责她。
这就是敌意。你只看见了小广告,难道你没看见她在做饭吗?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抱怨排队的队伍长很正常,但是如果你觉得队伍长是因为排队的那些人都有毛病,他们都在专门跟你做对,那就不正常了。
敌意感强的人中,男性居多。敌意会让你跟周围人的关系变差,你会陷入更放纵的生活方式,比如贪吃、抽烟、喝酒。你的健康会变差,你的端粒会变短。
悲观的人里面女性比较多。悲观,就是对事物总有一个负面的预期。比如两个人一起在树林里散步,走着走着发现一条以前没走过的小路。正常人可能想探索这条小路,觉得走一条没走过的路很好玩,可能会有什么惊喜。可是悲观的人,一遇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总是往坏的一面想,这条路可能危机四伏,也许有野兽,也许有坏人。我们可以想见,悲观的人面对压力的时候,因为他总是预期自己处理不好,肯定是威胁感大大强于挑战感。悲观者的端粒,的确更短。
人为什么会悲观呢?悲观是一种心理保护,保护你不会感到失望。如果你事先预期很好,结果不好,你就会非常失望。结果有的人为了不失望,宁可选择了悲观。
人是动物界唯一一个不“活在当下”的物种。别的动物都是现在干什么事儿就想什么事儿,只有人可以在干一件事儿的时候,想另外一件事。有人做过严肃的大规模研究,发现人们在一天中50%的时间段内,想的事儿都不是正在经历的事。问题就在于,很多情况下人想的是负面的东西。
英文有个词叫“rumination”,中文字典翻译成“沉思”,但rumination可不是普通的沉思,是对一件负面的事情耿耿于怀。你明知道这件事想也没用,不值得再想,可是你无法停止想它,rumination会减弱你的端粒。
以上三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寿命的长度,那我们该怎么克服这些负面情绪呢?
你要跳出这个局,识别出这是一个不好的情绪,给它打一个标签。然后你不能回避,你得接受你有这个情绪。
比如说,你曾经做错一件事,非常懊悔,动不动就因此自责。这就是典型的rumination。那么当你这个自责的情绪上来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嘲的心态对自己这么说:“我最近怎么经常自责呢?真有意思!”这种用宽松的办法面对负面情绪的策略,负面情绪就会慢慢消失。
冥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专注于当下,如果你专注在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儿上,工作就全身心投入工作,吃饭就好好体会饭有多好吃,其他的想法就自然就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听到又人会用专注的工作来“掩盖”内心的忧伤,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有研究发现,那些无法集中注意力,永远乱想的人,即便没有什么压力感,端粒也平均比别人短了200个碱基对。
“人生的目标”这一招可不是心灵鸡汤,研究证明它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有人拿退休的老人做过研究,调查发现人们退休以后得抑郁症的风险会提高40%。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多数老人退休前,自己的人生目标基本已经实现,又或者是感觉自己老了不再可能实现,而放弃了确立新的人生目标。这导致退休后的老人变得漫无目的,每天大多处于胡思乱想中。久而久之抑郁症就显现出来,负面情绪也开始不断催化端粒变短,最终影响寿命。
因此,无论任何人生阶段,我们都要给自己找到人生目标,比如“成为一名卓越的演讲者”、“改变社区幼儿的娱乐环境”、又或者“走遍中国的大好河川”等等。
所以,在生活中,你要应对多大的压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它们。是积极的接受挑战,还是消极的承认挫败,这直接决定着你的情绪和寿命。
最后希望每一位朋友能掌握引导情绪的办法,让自己的寿命不断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