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心理健康要追求什么不苛求什么

心理健康要追求什么不苛求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29 23:29:52

㈠ 学习心理学要追求什么不要苛求什么

阿尔伯特·艾利斯是当代美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心理治疗的开创者之一、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他早期曾接受过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训练,因为对精神分析中心理困扰病人的治疗效果不满,所以在1950年后发展了通过矫正认知行为而改善病人情绪状态的理性情绪疗法。

艾利斯的主要治疗思想是科学和乐观主义,他的核心治疗思想是A(事件)B(认知评价)C(情绪后果)理论,同时开放性地整合运用各种心理治疗策略,所以他的心理治疗方法在科学实证研究上具有许多数据优势,《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一书是他对自己创始疗法进行回顾的总结性作品。

01

找一个女孩说话又不会死

在19岁那年,艾利斯发现自己因害羞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的毛病,于是下狠心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自己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大学旁边的公园主动找100位不认识的女孩说话。

于是在朗克斯的公园里,每天一到时间就会出现一位害羞男生找女孩说话。虽然一开始经常被人拒绝,他自己也经常面红耳赤,但慢慢地,情况发生了改变,艾利斯越来越不紧张了。据说努力坚持了一个月,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女孩愿意和莽撞的他约会,他也没有找完100位女孩谈话,但是他不再害羞讲话了。

艾利斯调整了自己对事件的认知,“找一个女孩说话又不会死”“女孩又不是老虎”,这样的认知信念使他调整了以前的非理性的认知,获得了勇气和平静。由此可见,生命的快乐是可以通过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信念而获得的。

后来他一直很快乐,旁边的人看见他总是很有活力。在他去世前一年,他每周还接待几十位前来咨询的来访者。

02

必须主义等于狗屎主义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心理咨询师总是那种温文尔雅、言语文明的人物,或许这是一个面具性的形象。虽然有的心理咨询师的确温文尔雅,但有的却不是,艾利斯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的、随意的治疗家。

他在治疗过程中总是率性而为,经常把治疗技术和自己的性格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甚至有些不雅的俚语或粗俗话语也会出现,不过这样独特的风格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教授曾说,艾利斯的心理治疗相当有冲击力,往往一次谈话治疗能抵上一般治疗师几次咨询的疗效。

艾利斯的粗口中最着名的应该是“狗屎主义”、“必须主义等于狗屎主义” 。

艾利斯曾感叹人类心理上存有某些自毁的信念。在这世界上,并没有必须、应该的事情。因为那些必须的信念在一个人面对不可实现的事件时,容易导致消极和自毁性的人生出现。这种必须、应该的信念是不合理的、非理性的,会直接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正如一个恋爱中的人会设想对方将来“必须是”自己永远的爱人,却没有考虑这种“必须是”是否经得起推敲,所以他将来会因恋爱失败而非常痛苦。

有的女孩子认为自己必须是瘦的、苗条的,而不思考这并不是必须的。因此当她们减肥失败时,她们这种“我必须是瘦的”非合理信念可能会使她们产生饮食性障碍(营养不良、暴食、厌食症等)。

在父母教育儿女的过程中,设置一个“必须”会是一种灾难。因为“必须”往往会造成父母的教育和孩子的发展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继而会变成冲突。

艾利斯试图引导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多数人对成功、舒适、接受、幸福和赞同都存有强烈的偏好和愿望,这本没有问题。但当人们把这些偏好和愿望想象成是自己人生必须和一定应该满足的绝对性愿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困难。

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永远成功。因此,拥有一种开放的态度,不过分苛求自己的生活,那么即使过得不富有,也会是幸福和健康的,而有太多“必须”和“应该”的生活必然是病态的。

尽管有时候在一些着作和演讲中,艾利斯会表现得有点儿得意忘形而自吹自擂,不过他的许多“粗口”在生活中却是中肯和实际的。如果让自己的信念不存在那么多臭气熏天的“必须如此”“应该如此”“狗屎”,那你的人生会更幸福。

03

我对生活的态度是顺其自然

有位记者在采访89岁的艾利斯时问:“回首人生,您认为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您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

艾利斯回答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我对自己使用了美国式的理性行为疗法,这使我可以无条件地自我接受,并总能接纳我自己;另一方面,我也在尝试改变我做的很多事情,使之更趋向于我自己满意的方向。”

我对生活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因为我们不是被邀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是被动地来到这个世界。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是我们给了它意义,我们自己决定什么是我们喜欢的、什么是我们不喜欢的、什么是我们特殊的目标和目的,由此为我们自己的存在选择了意义。

在这世界上,并没有“必须”要做的事情,别过分苛求自己。放下某些自毁的信念,你会过得更幸福!

最后别忘了点击右上角红色关注,每天分享最新的心理学实用知识!

㈡ 学习心理学要追求什么不要苛求什么

现在心理学还处于 各个学者发声不同的观点阶段,并不成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什么效应什么心理虽然是固定的,但是看法不同。 可以追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盲目的追从。

㈢ 学习心理学要追求什么不要苛求什么 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心理学是一门仍处于发展中的科学,因此,追求真理是最重要的,表现在思想上行为上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精神,对于所学知识,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不要盲目崇拜老师或专家,此外,遇到别的新学说,那怕是经你实践检验过的知识,也应该耐心听,吸取别人学说中正确的部分,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要苛求考试成绩,即使100分,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㈣ 学习心理学要追求什么不要苛求什么

因为心理学研究仍然处于百家争鸣阶段,所以,想为心理学发展做贡献,就应该讲究独立思考,多问一个为什么?多从不同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还要多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要采纳不同流派的长处,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通过人梯,才能更上一层楼”。
不要为高分而盲从,更不要为私利而打击破坏别人的学术研究,这是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㈤ 学习心理学要追求什么不要苛求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仍处于发展中的科学,因此,追求真理是最重要的,表现在思想上行为上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精神,对于所学知识,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不要盲目崇拜老师或专家,此外,遇到别的新学说,那怕是经你实践检验过的知识,也应该耐心听,吸取别人学说中正确的部分,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要苛求考试成绩,即使100分,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心理健康的“六个正确对待”

心理健康的“六个正确对待”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很难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能具体划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稳定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有人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个正确对待",具体要求是:

1.能正确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既不自卑,也不自傲。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也不要因出现过错而无休止地自怨自艾。既不能让自己过于舒服,也不要让自己太苦。

2.能正确对待别人,善交友,也就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交往时,善意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敌意的态度(如怀疑、嫉妒、憎恶等);要抱着与人为善的精神,理解宽容别人的过失。

3.能正确对待工作,热爱学习和劳动。有人说,工作和劳动、学习对于心理健康之重要,犹如维生素对身体的重要。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即使体格再健壮,其精神也是空虚的。而空虚的精神是容易出问题的,进而使健康出问题。

4.能正确对待环境,适应能力好。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之中,秋去冬来,人们应当调整自己的衣食住行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要改造自然首先要适应自然,对待社会环境也是这样,面对客观现实要分析哪些是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

5.能正确对待成绩。工作成绩和各种荣誉的取得,是辛勤劳动的结晶,高兴庆贺是应该的,但不能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更不要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孤芳自赏。

6.能正确对待挫折。人非圣贤,工作中出现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遇到挫折和失败要及时分析原因,不要被挫折击倒,要学会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如能做到以上六个方面,就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的健康状态;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做到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另外,这六个"正确对待"既可以做为心理健康的手段,也可以做为心理健康的目的,在这里是把手段和目的一体化了。应该说心理健康同时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没有止境。

;

㈦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都很向往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都在讲自己要如何如何追求健康生活,追求健康心态,追求快乐幸福,但是,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呢?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心态积极向上?

㈧ 怎样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就是要靠平日里的科学膳食,科学锻炼,久而久之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了;而心里健康就是要多看有意义的书籍,多做有意义的善事,你像:例如
义工活动,帮助交警配合交通。岂不闻“人人迈出一大布,社会回报你一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拿出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万一你明天有什么事,社会广大人群就会伸出援助之手来帮你。这些都是心里健康的表现,其他的像
用一颗宽大的爱心去包容一切、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温暖一颗冰冷的内心世界、用一句话也可以救下一条珍贵的生命,这些都是可以去做的,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发扬具有爱心的思想很重要

㈨ 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外学者多有一些表述。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1]
总而言之,健康的心理就是做出正常思维,行为标准,人性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阅读全文

与心理健康要追求什么不苛求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好财富与幸福的决策 浏览:740
结婚三周年怎么表达爱情 浏览:61
兵团九师工作事业单位怎么样 浏览:665
陶瓷杯与骨瓷杯哪个更健康 浏览:749
310在爱情数字里什么意思 浏览:136
什么软件把自己变美女 浏览:395
美女和帅哥的全家福该怎么画 浏览:311
欧美女人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822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诗句 浏览:40
幸福生活节节高的儿童舞蹈视频有哪些 浏览:380
老班长说幸福就是什么补充完整 浏览: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浏览:539
肥城和宁阳事业编哪个好 浏览:323
美女组团偷项链是什么电影 浏览:726
对中医事业有什么追求 浏览:483
经济下行该如何面对 浏览:457
如何谈幸福恋爱 浏览:793
中国古代爱情电视剧有哪些 浏览:930
合肥和中山哪个经济发展好 浏览:316
红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开健康码 浏览: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