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什么
居民,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某行政区域内长期居住、有一定合法身份证明的公民;通过所在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获取和接受其服务的个体。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1、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2、家庭健康档案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
3、社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没有被给予更多的统一要求,主要用以考核医师对其所在社区的居民健康状况与社区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考查全科医生在病人照顾中的群体观点。
2009年4月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 2009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目标是——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到2009年底,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达到5%,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到2011年,农村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是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组成的系统化档案记录,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严格管理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
❷ 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都包含哪些表格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其中社区健康档案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在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理论,实施全科医疗,应个人、家庭、社区兼顾, 强调社区分范围的照顾,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保健。所以应重视社区卫生档案的建立。 只有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才能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所需,从而能够提供
优质、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社区卫生状况。 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社区居民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居民采取针对性的保健措施。同时,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居民还可以在本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方便及时的、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另外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后去医院看病,给医生诊治疾病也带来很大的方便,医生看到有些检查近来已经做过,就可避免重复检查。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发现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为筛选高危人
群,开展疾病管理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也便于社区责任医生定期对老年人、妇
女、儿童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随防和健康指导。健康档案一般包含一下内容:一是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包括:
(1)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别与血型等基础信息。
(2)药物过敏史、有害元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
(3)农村地区还要询问一些厕所、饮用水等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二是询问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包括:
(1)有无不适症状。
(2)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
(3)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
(4)住院、手术、输血等情况。
(5)预防接种情况。
(6)最近1年的主要用药情况等。
❸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什么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
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1、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2、家庭健康档案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
3、社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没有被给予更多的统一要求,主要用以考核医师对其所在社区的居民健康状况与社区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考查全科医生在病人照顾中的群体观点。
❹ 健康档案主要内容包括
健康档案,是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档案。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
中文名
健康档案
核 心
居民个人健康
建立原则
5条
主要特点
5条
简介
居民,指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某 行政区域内长期居住、有一定合法身份 证明的 公民;通过所在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获取和接受其服务的个体。
健康档案,指居民身心健康(正常的健康状况、 亚健康的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档案记录方式(problem oriented medical record ,POMR)是1968年由 美国的Weed等首先提出来的,要求医生在 医疗服务中采用以个体健康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优点是:个体的健康问题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便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管理等。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方法。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无论是中国或是发达国家。HIS、CIS、GMIS等系统都没有也不可能存在成品,它必须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充实。对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医疗行业信息化有其鲜明的特点。医院的信息管理必须以病人为核心,病人的信息流贯穿整个系统,一切临床业务均要以方便病人为主;医院业务类型繁多,管理复杂,各业务项目之间数据交换频繁;医院信息化还未有一套通用的规范、标准及法律依据,这增加了与院外数据交换的困难,且使得一些应用项目因缺少法律依据而难以开展。本人从事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多年,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就个人观点在此与各位朋友进行探讨。
那么如何做到以 病人为核心,病人的信息贯穿整个系统业务流或者说以何种方式来实现呢?毫无疑问,必须要建立起病人的电子病历,并以此贯穿整个系统。
病历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 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电子病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病人的病历汇集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病历的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规范化的信息,从而提高 医疗质量和业务水平,为临床教学、科研和信息管理提供帮助。电子病历大体上可解释为计算机化的病案系统或称基于计算机的病人记录。在1991年美国医学计算机化委员会指出,计算机化病历是指存在一个系统中的 电子病历,这个系统可支持使用者获得完整、准确的资料;提示和警示医疗人员;给予 临床决策服务;连接管理、书刊目录、临床基础知识以及其它设备。由于电子病历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具有高度复杂性,不仅指静态病历信息,还包括提供的相关服务。它不是简单的将纸质病历计算机化,它与纸质病历相比也具有更多的优点。
然而,电子病历在病历信息的描述、集成、传递和交换等环节没有找到有效的技术手段,致使电子病历的开发过程非常繁冗、技术难度高,而开发出来的系统的功能单一、普适性差,致使电子病历的总体成本居高不下,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应用去 医疗系统内部。从法律角度上考虑,电子病历仅是对患者医疗信息的一份拷贝没有成为一个合法资料,当发生医疗纠纷时难以成为法律依据。从身份识别角度考虑,电子签名的推广也成效甚微,难得保障病人资料不被泄露,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制约着电子病历的发展。
①逐步完善的原则;
②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③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
④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⑤保密性原则。
❺ 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家庭健康档案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
社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没有被给予更多的统一要求,主要用以考核医师对其所在社区(包村)的居民健康状况与社区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考查全科医生在病人照顾中的群体观点。
❻ 社区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民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由于社区有相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认同意识,地域集中,非常适合在社区开展人群健康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1)社区基本资料:包括社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地理位置;社区人口学特征,社区产业及经济状况;社区组织现状即社区内部各组织及其相互关系。
(2)社区卫生资源:包括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资源、人员、 数量和结构。
(3)社区卫生服务状况: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量、服务项目、 服务条件等。
(4)居民健康状况: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人口数量、年龄结构、 性别分布、文化结构、婚姻类型、职业状况、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患病和死亡资料:社会疾病谱、要疾病分布和死因谱等。
❼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哪些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的内容如下: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到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以及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法律依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八条
国家鼓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办村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在村医疗卫生机构向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为什么要建立国家居民健康档案
1、 在建档过程中,可以及早发现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容易被患者发现的多种慢性疾病,并对疾病进行健康管理,同时可以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质量;
2、 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可以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您的健康状况,从而提供优质、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服务;
3、居民健康档案为看病就医、双向转诊、医保报销提供了基础材料,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可以随时建立健康档案。
❽ 健康档案是什么
健康档案是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档案。健康档案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家庭健康档案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的形式不一。社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服务中没有被给予更多的统一要求,主要用以考核医师对其所在社区(包村)的居民健康状况与社区资源状况的了解程度,考查全科医生在病人照顾中的群体观点。
❾ 简述社区健康档案的种类内容及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其中社区健康档案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在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理论,实施全科医疗,应个人、家庭、社区兼顾, 强调社区分范围的照顾,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保健。所以应重视社区卫生档案的建立。 只有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才能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所需,从而能够提供
优质、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改善社区卫生状况。 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我们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和数据,社区居民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居民采取针对性的保健措施。同时,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居民还可以在本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方便及时的、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另外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后去医院看病,给医生诊治疾病也带来很大的方便,医生看到有些检查近来已经做过,就可避免重复检查。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发现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为筛选高危人
群,开展疾病管理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也便于社区责任医生定期对老年人、妇
女、儿童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随防和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