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健康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基本维度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2008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公告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一共有66条,也就是俗话说的《健康素养66条》。
⑵ 健康素养分类
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健康教育则是提高健康素养的一项主要方法。只有通过对健康素养内涵的瞭解,对健康素养不断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有效提高健康素养的正确方法。健康素养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两方面。提高健康素养,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加强组织领导。卫生部发布公告公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这是现阶段界定全民健康素养与普及健康知识的基本内容,也是今后评估发布各地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的重要依据。各级卫生部门应主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健康素养普及工作能够得到各部门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做到资源共用、优势互补,着力解决普及健康素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把健康素养普及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机制,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重视健康教育。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教育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不卫生的习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行为已成为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因。要想减少这类因不良生活习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改变行为习惯是关键。而行为习惯的改变主要靠个人,改变的动因在于认识的提高,提高认识的关键在于教育。用教育的手段,普及人们的卫生科学知识,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媒体广泛宣传。研究表明,提高知识和技能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现在发达的传媒技术,以视听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广泛传播,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公共媒体的影响力,选择便于理解的信息,传播给人民大众,使大众对健康的含义有初步的理解,对有害的生活习惯有明确的认识,使健康素养初步形成。在利用媒体传播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可读性好的健康信息往往可以使目标人群更加顺利、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公众对信息的接受,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的难易程度、表达的方式和传播技巧,还受到个人接受度、判断信息能力的影响。
⑶ 健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健康素养包括身体锻炼,饮食结构,作息规律,情绪调节控制等等各方面
⑷ 健康素养是什么
健康指身体就是单单的身体好
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人身心的修养
⑸ 什么叫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健康素养指标,将其作为评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健康素养划分为3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将健康素养划分为6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⑹ 健康素养是指什么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提高健康素养的方法与途径[2]
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健康教育则是提高健康素养的一项主要方法。只有通过对健康素养内涵的了解,对健康素养不断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有效提高健康素养的正确方法。健康素养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两方面。提高健康素养,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加强组织领导。卫生部发布公告公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这是现阶段界定全民健康素养与普及健康知识的基本内容,也是今后评估发布各地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的重要依据。各级卫生部门应主动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健康素养普及工作能够得到各部门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解决普及健康素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把健康素养普及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机制,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重视健康教育。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教育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不卫生的习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行为已成为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因。要想减少这类因不良生活习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改变行为习惯是关键。而行为习惯的改变主要靠个人,改变的动因在于认识的提高,提高认识的关键在于教育。用教育的手段,普及人们的卫生科学知识,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媒体广泛宣传。研究表明,提高知识和技能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现在发达的传媒技术,以视听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广泛传播,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公共媒体的影响力,选择便于理解的信息,传播给人民大众,使大众对健康的含义有初步的理解,对有害的生活习惯有明确的认识,使健康素养初步形成。在利用媒体传播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可读性好的健康信息往往可以使目标人群更加顺利、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公众对信息的接受,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的难易程度、表达的方式和传播技巧,还受到个人接受度、判断信息能力的影响。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国爱卫会、卫生部统一部署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各地也应在加强组织协调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健康干预工作,利用开展爱国卫生月、健康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健康生活“一二一”(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活动,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人点,发动群众参与设计与居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简便易行、能长期坚持、效果明显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方案。
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已经在世界各个国家引起高度重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来作出努力,同时更需要个人对健康负起责任,除了健康素养知识的学习以外,关键要知行合一,认真遵循,才可以终生受益,最终达到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目标。
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2]
研究表明,最低的健康素养发生在非工业化的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爾尔的妇女当中,其具有健康素养比例为10%~15%。在工业化国家,缺乏健康素养及技能在穷人、少数民族、失业者、缺乏教育及其他社会经济方面的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个体文化程度差异。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医疗环境中,病人低文化程度会妨碍与医生的交流,使病人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医生的指令,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文化程度还会影响个体获取关于自身健康相关的权利和护理方面的关键信息,如低文化程度的慢性病病人不能很好理解关于自己所患疾病治疗和管理的基本信息。低文化程度的个体往往具有较低健康素养。文化程度高的人在阅读理解水平、知识面、分析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从而可能更准确有效地理解相同的信息。文化程度高者易于采取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健康不良行为产生较强的约束力,对健康行为通过动力定型产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并不是具有高文化程度的个体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
信息可读性差异。无论是在医疗场所,还是在公共卫生领域,许多普及性的健康相关信息都是以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及书面的形式传递给病人和大众的,如病人手册、出院指南、知情同意书等。但是医学上往往会有很多的专业术语,面对陌生的词汇和概念组成的复杂信息,即使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但没有医学背景的人可能难以理解。例如,一个外科医生在帮助家人参加医疗保险时也可能感到困扰,即使是大学教师有时也可能不明白医生的处方或诊断结果,而一个会计师可能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去进行健康检查。这些情况的存在并不仅仅是看不懂文字的问题,而是对于健康领域内某些内容缺乏理解。
低健康素养的危害。健康素养水平对健康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健康知识水平、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的使用。直接的影响包括医患之间不能有效的沟通,患者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不能充分了解,公众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失败;间接影响难以测量,可能包括保险问题、医疗保健的获得、错误的生活方式。健康素养低的人不能很好地遵从医嘱或自我保健程序,他们不会预防性的保健,因而住院率比健康素养高的人多两倍。当他们需要治疗时,不能有效地利用复杂的医疗保健系统。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调查了某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应疾病的健康知识之后,发现低素养人群只有一半的人了解低血糖的症状,而高素养人群的这一比例为94% ,而且低健康素养的高血压患者很少知道通过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血压。低健康素养还导致公众和国家卫生投入增加及卫生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⑺ 健康素养的常识
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休养。
⑻ 什么是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 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健康数据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48%,即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的人口比例为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