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一)作业环境管理
作业环境即生产环境,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人员环境与自然环境因素组合而成的小环境。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劳动者对其适应能力的大小除了与自身条件有关外,主要受作业性质、作业方式和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的影响。作业环境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更会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在掌握了不同的作业及作业环境中使用的物质、机器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何种危害的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考虑有效的作业环境对策。包括:①换气设备:设置换气、排气设备,并进行经常的保养、检查或改进。此外,设置必要的排出物收集、集尘装置。②环境测定:从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开始,对作业的特性以及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发生量随时间、空间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进行测定。对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环境因素也不能轻视。③采用封闭系统,探讨自动化或代替物品的使用。④建立休息室、配置卫生设施等。
(二)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是指在给定的作业环境范围内,为使作业最安全、最舒适、最高效地进行而采取的保证措施。包括:①坚持不懈地进行卫生教育,特别是以使作业者对与之相关的作业对象的充分认识为目的的卫生教育尤为重要。②标准化的严格遵守及协调性的作业是安全、高效地从事作业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对机械的配置、清洁、整顿,有害物的表示及处理方法,作业程序、作业姿势,应当使用的器具等内容进行管理和监督。③责任者的选任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④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选用及保养管理。
(三)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指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对其进行适当处置的过程,它是以对职工健康障碍进行早期发现为主要目的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
1.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
(1)对新入厂人员(包括因调动工作新上岗的人员)进行从事岗位工作前的健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其从事该岗位工作的适宜性与否作出结论。
(2)对从事有害工种作业的职工,其所在单位要定期组织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由于按规定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所占用的生产、工作时间应按正常出勤处理。
2.健康检查的事后处理。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既能观察职工群体健康指标的变化,又可以对职工个体的健康状况逐一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健康指导和治疗。健康检查的事后处理应从医疗和工作安排两个方面同时展开,如要观察、要治疗、要调动、要进行工作限定等等。当职工被确认患有职业病后,其所在单位应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疗和疗养。对在医治和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工种作业的职工,应在确认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
⑵ 什么是职业健康,定义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工作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损害;是以职业人群作业环境为对象,通过识别、评价、预测和检测不良职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性有害因素所改健康损害或潜在健康危险、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从而达到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目的。
内容参见:http://www.chemaid.com/code/codpa-23.htm
⑶ 职业健康应该做到哪些
职业健康应做到,血压,视力 ,听力,心脏,脾胃,神精系统,5皮肤黏膜,甲状腺等,以上全部正常为准
⑷ 什么是职业健康
什么是职业健康?就是职业卫生;什么是职业卫生?就是劳动卫生;什么是劳动卫生?就是劳动保护;什么是劳动保护?就是劳动安全;什么是劳动安全?就是职业安全与健康!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3.1职业健康监护
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
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
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等内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全文没有“职业健康”独立的定义,有“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档案”的定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第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在《职业病防治法》全文中,“职业健康”有21处,有“职业健康意识”“职业健康风险”“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没有“职业健康”独立的措词。
⑸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哪些
“一般来说,常规的体检项目主要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片和腹部彩超,心电图等等。也有些医疗机构可能会进行特殊的检查,因为医护人员是特殊的工作岗位,一定会进行传染性疾病的检查,比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等,有一些特殊的单位,也可能有特殊的要求。所以,首先可以考虑咨询具体的单位的体检要求。另外,一般来说,目前大部分机构进行入职体检是不会检查病毒性肝炎的。如果存在病毒性肝炎,也没有必要盲目的担心和过于自卑。”
⑹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那些
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在开展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的具体办法由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应当包括下列材料:
1、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书;
2、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3、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和告知材料;
4、其他有关材料。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具有以下职责:
1、在备案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依法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2、履行疑似职业病的告知和报告义务;
3、报告职业健康检查信息;
4、定期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包括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等。
⑺ 职业病体检哪些项目
职业健康体检项目一般不同职业有不同的体检项目,比如:
粉尘和接触烟气作业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高千伏胸片,肺功能。
粉尘(铜烟)+噪声作业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高千伏胸片,肺功能、纯音听力。
化学物(化学、溶剂、粘合剂)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高千伏DR拍片,B超(肝胆脾胰双肾)。
噪声作业(无粉尘,含高温)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高千伏DR拍片,纯音听力。
铅(锡)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五官,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高千伏DR拍片,B超,血铅。
电工、叉车工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高千伏DR拍片,色觉。
一般作业体检内容:内科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高千伏DR拍片,心电图。
⑻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安全管理(如安全制度、安全检查、安全培训、事故管理、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管理、消防管理等);
2、职业健康管理(岗前、岗中、离岗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危害因素年度检测、职业病管理、职业危害告知等)。
⑼ 职业健康保护主要包括
法律分析:职业安全健康权,是劳动者依法所享有的在劳动的过程中不受职场危险因素侵害的权利。 从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规定来看,则是指包括“工作的物质要求与进行或监督工作的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设备、工作时间、工作组织和工作过程对工人身心能力的适应”的“主要行为领域”所产生的安全健康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五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五十五条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第五十六条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十七条 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⑽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哪些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按照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以下六类:
(一)接触粉尘类;
(二)接触化学因素类;
(三)接触物理因素类;
(四)接触生物因素类;
(五)接触放射因素类;
(六)其他类(特殊作业等)。
以上每类中包含不同检查项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在备案的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开展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
(10)职业健康主要是哪些扩展阅读
确定职业健康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基本原则:
1、检查方法应是成熟的可靠的技术,不能作为科学实验或研究;
2、检查方法和指标易为劳动者接受;
3、检查指标应有明确的意义,并与目标疾病密切相关;
4、生物接触标志物能够反映劳动者的暴露水平,能反映所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效应;
5、应考虑检查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使用不能满足要求的检查;
6、考虑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费用;
7、考虑文化、宗教等因素,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
8、定期对整个健康检查项目进行审查,并根据工作条件的改善及时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