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培养和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
老年人要想让自己的晚年健康、幸福,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具体来说,有如下方面:一、提高精神境界
孔子曰:“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反映了孔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到老,学到老,使得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发展,老年人不仅应老有所养,也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二、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在退休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壮年人,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有利于社会进步。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有条件者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
三、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包括体育锻炼及脑力活动,就会感到生活充实,情绪乐观。有利于克服老年人常有的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延缓和推迟衰老。
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除家庭关系外,老年人还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这是家庭关系不能取代的。经常和一些老朋友、邻居及原先的同事一起聊天、活动、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对身心健康也十分有利。第二节消除离退休综合症的障碍
光阴流逝,岁月匆匆。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就从中年步入到了离退休的年龄,随之就要离开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就要离开我们熟悉而热爱的岗位。蓦然间的时空转换,往往会使我们老年人感到生活不习惯,并有一种无聊和失落的情绪充斥到心中,这其实就是离退休综合症的反映。如果不能有效地调整,势必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老年生活。
② 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消极心理状态,而使他精神饱满,充满生气,适合老年人的一些体育活动包括:体操、散步、羽毛球、太极拳、气功等等锻炼应当是因人而异,老年人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的一些运动方式,并且有持之以恒,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二、正确对待生理、生化现象。就说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通常是比较弱的容易感染流行疾病,也容易的受到慢性疾病的侵袭,而因此老年人应该适当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关注身体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并学会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时候,患病时候保持乐观的态度,这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延缓病情恶化。
③ 如何锻炼提高中老年人健康
研究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增强心肺功能有良好影响,可以促进中老年人生理机能改善,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但不合理的体育运动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那么,中老年人应该怎样进行体育锻炼呢?
因人而宜:中老年人在选择锻炼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和原有基础、生活条件等情况来确定。锻炼项目应使全身都得到活动,动作缓慢柔和,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剑)、门球等。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量力而行,切忌过大,以策安全。从主观感觉来说,合适的运动负荷应该是锻炼后睡眠正常、食欲良好、精神振奋、情绪愉快。
持之以恒:日本科学家曾观察到,让受试者每周3次进行步行锻炼,15周后最大摄氧量增大到12%;然后中止运动6个月,最大摄氧量恢复至和锻炼前相似。人的组织器官是“用进废退”的,坚持经常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肺活量加大,心血管功能加强。如果长期不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消退,体质也会逐渐衰弱下去。因此,坚持经常锻炼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时间安排上可每天进行,也可每周不少于3~4次。
循序渐进:人体机能的提高有一个逐步适应与发展的规律。中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各器官系统机能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锻炼者对活动方法和运动负荷等,应逐步合理地提高要求,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一个没有锻炼基础的人,开始时应选择散步、短距离慢跑或走跑交替等活动,然后再从时间、距离、强度上逐渐提高。已有锻炼基础的人也要注意合理的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强度,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娱乐健身:中老年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时,要考虑既调节精神,又丰富文化生活的体育活动。不要长时间只参加某一项目,或只锻炼身体某一个部位。要选择一些适合中老年人参加、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提高自己参加活动的兴趣,在高高兴兴中得到锻炼。
合理安排:中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中,要经常检查身体(最好建立健康档案),防止潜藏着一些平时未曾发现的因素,对自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平时要经常检查血压、脉搏、体重等变化,定期到医院查体;要有良好的生活制度,作息时间要规律化,不吸烟,不酗酒;体育锻炼要与自然力锻炼(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相结合;根据需要合理安排营养;等。以确保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和身心愉快。
有关专家指出,老年人吃东西没味,食欲下降,通常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舌头上的味蕾会逐渐退化,于是,舌头感知食物的`反应慢慢减弱。第二,老人消化功能的下降,会导致产生胃寒,引起食欲不振。有些时候,老人因服用了过多的祛火药(如黄连等),也会导致没有胃口。针对不同原因,专家介绍了几种很实用的方法,帮助老人增加食欲。
如果特别怕吃生冷或油腻的东西,可能是胃里寒气太重、热量不足。这时,可选择生姜作为菜品的调料,起到温胃散寒、刺激味觉、增强食欲、减少油腻的作用。生姜可加在菜肴和饺子中,或做成姜汤喝。
如果是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导致吸收不好、消化不良,则可选择山楂、陈皮、神曲等一些健胃消食的药物。新鲜山楂可以当零食吃,干山楂泡水喝,或煮汤喝;陈皮晒干后,可切成丝,当饮料喝;神曲既可用来冲水喝,也可用来熬汤。如果老人能在饭前半小时左右,喝一杯山楂汁或陈皮茶,效果会更好。
此外,平时多按摩足三里也是提高脾胃功能的方法之一。足三里位于外膝盖下面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按摩时,可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处,尽力按压,然后推拨筋肉,连做7次,两侧交替进行。用手掌搓擦腿部,自上而下各1遍,约1―3分钟,同样可以起到清热和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加食欲的作用。
专家提醒这些老年朋友,可采取如下方法应对夜间小腿抽筋:
1.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用力按压人中穴,直至穴位有酸胀感。
2.发生抽筋后马上下床走动,忍痛用患足前掌向下蹬地。
3.用拇指和食指按压脚后跟两侧,并用力上下搓动。
4.立刻坐起,把腿伸直,然后用双手用力将脚掌往脚背方向掰。
预防老年人小腿抽筋,在日常生活中,如能注意饮食调理,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在烹制的菜、汤中加点醋或放几枚梅子、山楂,可促进食物中钙的溶解,也易于人体吸收。
2.在日常饮食中多吃豆制品、奶、虾米皮、芝麻酱、海带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临睡前喝一杯牛奶对老年人体内钙的补充也可起到明显的效果。
3.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钙剂。
4.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坚持进行小腿肌肉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在寒冷的季节,睡觉时要特别注意做好下肢的保暖,睡醒时伸腿动作不要太快太猛。
④ 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几个方式:一、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消极心理状态,而使他精神饱满,充满生气,适合老年人的一些体育活动包括:体操、散步、羽毛球、太极拳、气功等等锻炼应当是因人而异,老年人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的一些运动方式,并且有持之以恒,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二、正确对待生理、生化现象。就说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通常是比较弱的容易感染流行疾病,也容易的受到慢性疾病的侵袭,而因此老年人应该适当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关注身体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并学会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时候,患病时候保持乐观的态度,这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延缓病情恶化。
三、避免生活失去目标。让人可以选择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多和朋友相处,加强同外界的接触,找到精神和感情上的寄托,这样就会不让生活觉得空虚,并消除寂寞、孤单和焦虑,有利于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⑤ 老年人怎么更健康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心情舒畅是老人应该为长寿所做的准备。合理的健康规划,许多老人的身体便会迅速衰退。
老年人更健康就此我有如下建议:
1.餐饭
老人餐饭应尽量在家中,首先是考虑到老人的出行较为不便,其次是考虑到食品的安全问题,同时在外面就餐很难避免拿捏好适量佐料,许多老人都是有禁忌的食物或调料的,所以在家会很好地避免此类问题。家中饮食因以较多的粗粮为主,这样有助于肠胃蠕动,便于消化吸收,当然充足的蔬果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富含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可以增强人体体质,维持内环境稳态。老人不建议过多汲取蛋白质,但是少量的摄入也是有益的,豆浆等各类肉食可根据个人体质即偏好摄取。若无糖尿病或高血压,吃点甜食也是较好的,它可以快速补充人的能量,所以外出逛街在口袋内装几块糖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人上了年纪就不要贪图方便,绝不用一次性餐具,绝不吃各类快餐,这些无疑是有利于你健康的。
2.居家
人至老年,多数人都会有些个人的积蓄,如果有条件完全可以将家庭环境作一番变换。将原来的陈旧废品尽数清理,首先使房间环境得以扩展,其次将那些坏了的水暖电等等尽数修缮。接下来做一次简单的装修,将以前碍眼的,现在喜欢的进行对调吧,为什么这样做呢?对,是为了心情的愉悦,心情愉悦了精神自然会好,有了好的精气神,身体不会差的。但是切记不要进行大装大修,因为这要花很多的精力、财力、无力,很折腾人的,能够达到个人内心欢喜的效果就可以了,例如喜欢养花,不如就在阳台做个花架,买几盆好花,有个藤椅,有杯好茶就足以了。总之老人家居贵在使身心舒畅便可。
3.出行
人上了年纪,出行变得困难,此时不应在同年轻人一样追求出行的速度,重在内心的感受上,其次高速的交通工具或许会带来许多的不适及其病症,所以应尽量慎出远门或乘坐高速的交通工具。此时应多欣赏自然的美景,感悟心灵的体会,可以的话大可乘一叶扁舟,历万千河山。只要能够使身心舒畅,身体怡然便可。不过,多的出行应当都是很近的,如公园、亲朋家等,所以可以选择多以步行,这样可以舒展筋骨,强健身体,可谓一举多得。总之只要能使心情淡然,身体健康的出行方式,都是可以选择的。
4.穿着
人至老年,穿衣应注重面料,以棉布最佳。外形色泽可根据自我偏好而定。当然人至老,多数怕冷,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着装,建议是可层层加厚,这样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不穿的衣服要分类放好,做好防虫的工作,同时要做好及时的清洗工作,或许这有些困难,所以可以交由子女完成或者洗衣店完成。总之保持衣着的舒适、干净、整洁会使你的身体有最好的呵护。
5.交友: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且又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且不受场地的约束。陈梅芳认为,丧偶、空巢和老不出家门的老人更容易抑郁,所以和朋友聊聊天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最好不要聊一些家长里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以聊一聊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茶余饭后与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不但能调节情绪,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还能起到防治抑郁症和老年人记忆减退的作用。
⑥ 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啊
1.要控制情绪,保持心理平衡,退休后活动空间小,矛盾并没有减少,矛盾的对象集中在小辈身上,只有与下一代心理相容,才有利于彼此心里协调和感情融洽。
2.善于忘掉烦恼、学会自慰,若能掌握好情绪调节就能够保持心理平衡,消除忧虑的摆脱烦恼,从而使人的精神愉快,身心健康。
3.适当参加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从心理上要感觉到人还没有老,还能为社会做些贡献。
4.不要心理老化,不要老是认为自己已经是风烛残年,在世之日已屈指可数了,那么心理过早老化的人,精神不正,外貌也容易显得苍老、憔悴
5.要讲究美容修饰,衣着马虎不注意修饰边幅,衣服邋遢像会显得未老先衰,经过一番的美容修饰以后会显得更加的年轻一些,不过化妆要得体,搭配上适当的发型和眼镜就会显的青春焕发、精神抖擞。
⑦ 如何促进健康养老
合理规划设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意见》提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应将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纳入建设内容,农村地区应结合实际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与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同时,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养老机构、敬老院现有资源,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支持乡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模式,鼓励各类主体在社区设立集医疗护理、生活照护等服务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重点为乡镇、社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增强社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引导一批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重点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医疗机构设置的医养结合、老年病、安宁疗护等床位不列入平均住院日统计指标。养老机构可按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
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探索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服务衔接,增加硬件设施投入,充实补齐人员队伍,重点为失能、失智的特困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深化医养签约合作
《意见》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明确合作内容、方式、费用标准及双方责任,双方签订规范的合作协议。签约后,由医疗卫生机构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具备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可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指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全流程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养老联合体或共同体建设。到2022年,养老机构基本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
支持开展上门服务和连续服务
《意见》明确了制定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标准、规范和家庭病床服务办法,完善上门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适当提高上门服务人员的待遇水平。提供上门服务的机构要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防范应对执业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
⑧ 如何使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从饮食起居、健康监测等方面做好老人的健康管理工作。
第一,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作息,少吃油腻、辛辣、高糖等食物。
第二,加强身体锻炼,六十岁以上,不锻炼和锻炼的差别不仅表现在颜值、身形上,更体现在健康状态和神态上的巨大差距。
第三,做好健康监测工作。
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身体机能的细微变化很难被察觉,往往等到疾病发作时才知,但已错失早期治愈的良机。
生命体征是机体发生生理变化的客观反映,每年或半年做一次正规检查,或通过智能监测设备S-VITAL-C生命体征监测器,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长期的健康追踪,出现异常数据趋势,意味着身体发出变化警告讯号,引导我们及时就医检查,防范未然。
第四,心理健康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孤独感、自卑心理、不安全感是老人三大心理疾病,关心老人不是每个月给几千块钱,不愁吃穿就可以了,要重视老人的情感关怀,多关心他们,多聊天多沟通,来自亲人的关心是最好的健康良药。
第五,鼓励老人多社交,走出去结交同龄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方面能有效改善老人情绪,另一方面提高老人自我价值,这样晚年生活才能丰富多彩。
⑨ 如何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现在一些老人家庭关系紧张,给老人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不少的隐患。心境平和、愉悦对老年人身心健康者很有好处,家庭关系不好,往往会给老人带来刺激,原本免疫力下降、身体器官功能减退的老人受到情绪刺激更容易陷入危险状态。即便家庭关系良好,老年人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照顾生病的老人需要劳力和财力,"久病床前无孝子",容易引发家庭问题。老年人身体不好,也会增加社会医疗费用,增加医疗机构负担,也会形成社会问题。老人的身体健康不仅仅是个人健康问题,其子女以及整个社会都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爱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
⑩ 老年人的健康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老人养生保健的方法
1、睡: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老年人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2、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用进废退,故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一个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
3、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在较长时间的单调工作或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
4、活:是指活动手指,俗话说心灵手巧。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5、参: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
6、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7、调:即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兼收并蓄,多吃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桑椹、芥菜、芝麻、核桃仁、百合、猪脑、猪心、黑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老人保健注意事项
一忌久坐,久坐者伤肉。
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与萎缩。故老人应多参加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加强肌肉锻炼,以增强体质。
二忌久立,久立者伤骨。
老年人气血运动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动,就会影响气血运行,使人体部分组织和细胞营养失调,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
三忌久视,久视伤血。人到老年,如果久视就会伤血耗气,产生头晕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报或看电视、电影应控制在一至二小时之内,不宜连续观看。
四忌久卧,久卧伤气。
适可而止的睡眠对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则身体软弱。要顺应四时,春夏季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五忌久静,久静伤神。过分安静、寂寞、无聊、孤独的处境,会使老人变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丧失生活信心,导致健康状况下降。另外,优美的音乐使人轻松愉快,精神焕发。故老年人应有适当的良性声刺激,以增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