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健康险一年需要多少钱
市面上的健康医疗保险产品众多,但不同的产品保费不同,通常情况下,健康医疗保险每年的保费大概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即使用户投保,也不会影响家庭正常开销。若经济预算充足,建议组合投保,进一步完善自身健康保障。② 保险行业2019年一季度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1至3月,一季度全行业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了11.15%,这种情况在保险业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了。记者查阅了从2014年以来的相关数据,发现每年一季度的保费增长均保持在两位数的速度。2017年为32.45%,而最快的2016年,同比增长为42.18%。一般来说,一季度的业绩是全年最显眼的一个季度,因为每年1月份都有保险公司惯例的“开门红”冲刺,而今年在防风险严监管的氛围下,行业未能实现“开门红”,故而影响了一季度的整体业绩。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500.81亿元,同比下降18.2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61.52亿元,同比下降2.39%。具体来说,主要受到去年10月保监会开始实施的134号文影响,使“开门红”的主力年金型产品受到限制,销量大幅下降,造成寿险新单业务增长趋缓。以行业标杆,目前上市的4家大型保险公司为例,今年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的寿险新业务保费同比均有下降,分别下降了35.3%,28.2%,16.6%和49.1%。
尽管一季度总体保费收入呈现出下降态势,但如果进行更细节的分析,则会看到一些不同的风景。首先,3月份,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寿险公司3月原保费收入为3236.85亿元,同比增长8.53%,而2月份的同一数据为同比下降21.03%,情况有所改善。
其次,由于近年来行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期交保费占比不断提高,大量的存量业务开始为行业贡献长期稳定的保费收入。仍以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一季度的续期保费同比收入为例,其分别增加了39.1%、55.9%、60.7%和35.7%。
其三,健康险业务在3月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达到29.4%。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普通较高,健康险保费收入的大幅增加有助于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的改善。
应该看到的是,一季度保险行业销售数据虽然表现平平,但保险行业前景依旧向好,从行业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到税收递延型养老险政策试点落地,一系列政策红利正逐步释放,这都将是保险行业的长期利好。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③ 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是什么
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1、越来越多的中型企业将进入市场并继续竞争,保险公司将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自我升级,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后期,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性价比和专业性也越来越高。
2、产销分离。当前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度和职业素养,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10年,保险行业将出现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国家也会有配套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3、保险公司会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追求差异化发展,构建自己的生态。泰康保险太平保险已经开始做养老社区,把付得起同一水平保费的人未来的养老问题解决了。同一收入水平的人,今后大家住一起。相信会有更多保险公司跟进。
4、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技术,为保险标的的风险评估提供更为精准的模型和数据基础。现在已有某公司,每天走路步数达标,第二年保费打折。客户越健康,越是晚理赔,保险公司就有更长时间投资保费,客户最后理赔或者退保得到的分红就更多。
5、大数据也为定制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产品提供风险定价基础,产品更丰富,定位更精准。
6、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人们担心的风险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比如近些年流行的共享单车,有相应的专用单车共享保险,还有虚拟财产保险。
客户的选择会越来越大,毕竟在网络时代,什么都可以是网络。保险代理人的职业化是必由之路,即树立个人品牌。那些不靠谱,只关心业绩,不关心客户利益的人会逐渐被淘汰。
④ 疫情过后保险行业情况如何
从保费收入上看,2014-2019年,我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逐年增长,但整体增速呈现波动变化。2019年,我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为4.26万亿元,突破4万亿大关,较2018年增长12.17%,增速也出现了显着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们对于保险的重视程度或有提高,保险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保费的高速增长。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保险行业将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根据2003年非典期间,我国健康险收入增速加快的表现来看,此次新冠病毒得到控制或结束之后,我国健康险的收入增速极有可能大幅提高,同时带动整个保险业业绩的增长。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⑤ 2021年银保渠道总销量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对外发布《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
2020年全行业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整体平稳,其中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19年有一定涨幅,期交业务增长较快,市场集中度同比下降,销售队伍稳定,业务品质较好。财产险业务有较大幅度下滑,业务集中度仍然较高,渠道集中度下降。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一、人身险业务情况
(一)业务规模企稳回升
根据保险业协会统计信息显示,2020年市场经营主体稳定,共有84家人身险公司开展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以下简称银保业务),占保险业协会人身保险会员公司总数的九成。2020年,经过近2年的调整,银保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回归万亿平台,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108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2.6%。
(二)业务节奏平稳,期交业务显着提升
全年长期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612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2249亿元,同比增长10.9%;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3871亿元,同比增长0.9%。
分季度看,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2887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767亿元,同比下降4.6%,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2120亿元,同比下降14.4%,;二季度,业务逐步恢复,当季实现新单原保险保费1280亿元,同比增长35.3%,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593亿元,同比增长33.9%,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36.5%;三季度增长放缓,当季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954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21.7%,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37。 8%;四季度业务较三季度略有上升,当季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1000亿元,同比增长11。 6%,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4.5%,趸交保费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16.3%。
(三)业务结构持续调整,普通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增长较快
从长期险的产品构成来看,2020年寿险业务实现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6028亿元,占全年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的98.5%。其中分红寿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3920亿元,同比下降2.8%;普通寿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18.2%。健康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77.4%。
(四)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从参与保险业协会银行代理渠道数据交流的62家寿险公司报送的数据来看,2020年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产品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九席,已成为银行代理渠道业务结构转型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2020年度趸交产品销售量前十的产品中,仍以分红险和万能险为主。
(五)市场业务集中度下降
2020年长期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保费收入总和3369亿元,占全行业长期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19年的67%下降到55%。
2020年长期险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保费收入总和1308亿元,占全行业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的58.2%。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保费收入总和2495亿元,占全行业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的64.4%,两者与2019年相比均有下降。
(六)销售服务队伍总体稳定
2020年参与交流的62家人身险公司年末渠道总人力数为15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2.8%,总人力数浮动不大,人员相对稳定。其中,华夏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大家人寿、富德生命人寿、阳光人寿、建信人寿、天安人寿和国华人寿10家公司的期末人力均在3000人以上。
(七)业务品质整体水平较好
截至2020年12月,参与交流的62家公司有23家公司13个月继续率处于95%以上水平,21家公司13个月继续率集中在90%-95%一档,9家公司低于80%,业务品质整体较好,少部分单位有待提高。
二、财产险业务情况
(一)整体业务规模下滑
根据参与保险业协会银行代理渠道数据交流的32家财产险公司报送数据(以下数据口径相同),2020年银保财产险业务实现签单保费收入89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非车险业务签单保费收入55亿元,同比下降26.2%;意健险业务签单保费收入24亿元,同比下降19%;车险业务签单保费收入10亿元,同比下降30.6%。
(二)业务规模仍保持高度集中
从各公司业务规模来看,2020年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和人保财险等保费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年度累计签单保费收入总和87亿元,占到全年银保财产险业务签单保费收入的97.1%,行业集中程度仍然较高。
(三)业务结构稳定
从产品结构来看,2020年各产品保费占比与2019年基本一致,非车险业务占比较高,占到渠道整体签单保费收入的62.1%,其中企财险、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为主销产品。意健险和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签单保费分别占到全年签单保费收入的26.3%和11.7%。
(四)区域发展存在差异
从业务规模来看,上海、广东、浙江三个地区的签单保费收入位列前三位。其中,上海占比最高,达25.9%,其次是广东和浙江。从业务增速来看,大部分地区为负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山西,增速高达93%;甘肃其次,同比增长9.9%,天津业务基本与2019年持平,其余各地区业务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五)渠道集中度下降
2020年银保财产险业务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合作银行实现签单保费收入41亿元,占银保财产险总签单保费的比例由2019年的80.1%下滑至46.2%。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发力,业务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⑥ 第一次买健康险,想问下健康险每年交多少钱
健康险,一般包含医疗险、重疾险、失能险和护理险,各个险种的保障范围不一样,专心君比较大家推荐重疾险和医疗险,更实用!医疗险的价格比较便宜,每年保费一般只要几百元,贵点的上千;重疾险的价格比较贵,每年的保费要几千元,甚至上万。⑦ 商业健康险哪种最 好想给父母买,大家给推荐一下呗
您好,商业健康险分类很多,给父母买最先要考虑的是:大病方面的医疗保险,住院方面的医疗保险,以及意外保险。保险公司考虑:平安、人保、太保、泰保为好。
一、何为商业健康险?
商业健康保险,简称商业健保,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补偿的保险,包括医疗意外保险、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看护保险等。疾病保险指以疾病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医疗保险指以约定医疗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保险;收入保障保险指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长期看护保险指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失去自理能力导致需要看护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简称商业健保。2015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试点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每人每年享受的税前扣除限额为2400元。
二、商业健康险目前国内的发展?
商业健康保险在国内还是大部分和寿险混合经营,在国外健康保险和寿险是单独经营的。目前国内已经有四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平安健康,瑞福德和昆仑健康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单独经营是发展趋势。
2010至2016年,健康险占人身险保费收入比重从6.37%增长到18.18%,占全行业保费收入比重从4.66%增长到13%;健康险赔付从264.02亿元增长到1000.75亿元,增长2.8倍;健康险深度由0.17%增长至0.54%;健康险密度由50.5元/人增长至292.3元/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7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显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为60.6,处于基础水平的低区位置,总体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但无论是深度还是密度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也表明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⑧ 保险行业近年发展趋势
近日,超过100家保险公司公布了2020年度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了73家人身险公司、35家财产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数据发现,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较大,6家公司综合赔付率超过100%,4家公司则低至负数。
健康险赔付支出高速增长,寿险公司占大半江山
2012年以来,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赔付支出保持约30%高速增长,截止2020年,健康险赔付支出2921亿元,同比增长24.3%。健康险发展成为我国保险赔付支出增长最快的险种之一。
其中,国华人寿的综合赔付率最高,达173.87%,上海人寿的这一指标也高达154.57%。和泰人寿的综合赔付率为-7%。
此为保险公司首次披露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指标,其中,有多数保险公司旗下产品综合赔付率均为负的原因为准备金的释放。所以一段时间成本可控后续赔付率不断提升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保险公司应持续关注这一数据的变化。
⑨ 健康险有必要买吗一年要多少钱
内容作者:随身保名誉顾问-赵生禄-(执业证书号: ****202****)-(个人资历:前华为职业经理人健康险分为重疾险和医疗险,两个险种互相补充,都有自个的作用,建议都配置!